長徵九號落選首輪載人登月?一款新火箭脫穎而出,進展勢如破竹

2021-01-09 騰訊網

去年上半年我國成功首飛了服務載人登月任務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俗話說運載火箭運力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飛船系統只是通往載人登月目標的第一步,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與之運力匹配的載人運載火箭。

早在2011年我們就已經開始載人登月任務論證,新一代載人飛船就是論證工作的具體實踐,火箭系統同樣是論證的核心焦點之一,經過多輪迭代論證後火箭選型基本已經塵埃落定。

就是基於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結合去年航天大會公布的登月方案可知長徵九號已經不在首輪登月任務的裝備序列之中,大洋彼岸阿爾忒彌斯載人重返月球計劃也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充分吸收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研製經驗,為三級半CBC通用芯級構型,高約90米,芯級與助推器直徑皆為5米,一子級與兩枚通用芯級助推器各配置7臺YF-100K泵後擺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可提供約2700噸推力,起飛質量約2200噸,二子級配置2臺YF-100高空版液氧煤油發動機,三子級配置3臺YF-75D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地月轉移軌道運力大於25噸

目前該型火箭已經過多輪研製迭代,成功試製了高效傳力的箭體結構,包括5米級共底燃料貯箱、錐形後底煤油貯箱、後過渡段、七機並聯發動機安裝梁、發動機小機架等設備,相較於長徵九號該型火箭動力系統不存在短期內無法攻克的瓶頸,YF-100K 已進行多輪長程熱試車,YF-75D更是成熟的貨架產品。

使用成熟技術裝備也正是載人火箭追求高安全性的特徵,該型火箭將基於分級試飛方案進行飛行演示驗證。具體而言就是安排載人飛船逃逸飛行演示驗證、芯一級飛行演示驗證、兩級飛行演示驗證、全箭飛行演示驗證,這是長徵五號研製過程中所沒有的,目的就是服務載人火箭的高安全性,確保萬無一失。

結合歷史來看嫦娥探月工程最早論證工作始於1994年,至2004年正式立項,前後論證時間十年。載人登月工程2011年開始論證截至目前將近九年,服務後者的各項工程能力正在逐步具備。

以服務後續載人月面科研站任務的長徵九號為例,該型號在關鍵技術攻關與深化論證階段就已經投入超過10億人民幣,而這也僅僅是載人登月工程論證工作的一個局部,以此為參照,加上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新一代載人火箭的研製攻關,其投資之巨是可以想像的。

話說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天宮空間站建成並投入運營後再談載人登月(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此前表態)?因為天宮空間站同樣也是大規模航天工程,其投入的資源比之載人月球工程也是毫不遜色,通過空間站任務的實施能夠積累大規模航天工程運營的一系列技術、管理、運營等經驗,技術遺產也有很多可以繼承。

如何突破阿波羅載人登月消耗型探月模式,是我國載人月球工程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先生在展望後續月球任務時提到了「勘、建、用」,眾所周知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立項伊始就確立了「繞、落、回」三步走目標,目前已經如期完成,而這三步走是從屬於「探、登、駐」大三步中的第一步「探」,「探、登、駐」則是「勘、建、用」的具體實踐。

何為「勘、建、用」?

「勘」是指勘察月球天體環境,比如空間環境、地質環境以及各類輻射環境,也包括各類有效資源能源的勘察。

「建」是指建設基礎設施能力。比如服務月背探測的鵲橋中繼衛星,以及後續服務極區及月球全球探測的數據中繼星座,持續不斷的月地測控通信能力是基礎設施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還有服務航天員月面長期駐紮的供氧供水供電等保障能力。

「用」則是探索地外天體的終極目標,是指開發利用月球資源為人類所用。

2016年我國率先提出發展地月空間經濟圈理念,將廣闊的地月空間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在工程實施上提出引力深井概念,地球位於引力深井底部,由地球出發消耗最大,當太空飛行器突破地球靜止軌道後則飛出引力深井的井口,從而進入引力平原,此時燃料消耗逐步降低,而從月球出發燃料消耗則最小。

引力深井原理的癥結在於如何有效利用月球資源開發火箭所需的燃料,比如新一個十年將要實施的嫦娥七號將配置飛躍探測器,它不僅要就位探測水冰資源還要探測甲烷資源,這就是服務利用月球資源的勘察任務。

一旦月球資源利用開發的技術關攻克並應用,屆時地月空間將迎來全新的發展變革。縱觀華夏文明五千年發展史,農耕文明時期我國曆朝先輩為我們開創了繁衍生息的千古基業,但後來我們錯過了海洋文明的發展機遇期,如今新的變革又再一次出現。

那麼我們能不能抓住新一輪變革呢?已經過去的2020年我國GDP總值大概率會站上100萬億人民幣大關,多年前曾有權威機構測算,載人月球一期工程以10年為周期計算,每年僅需投入100億即可穩步實現載人月球工程目標,佔GDP總值不到0.01%,遠低於昔日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的0.375%,可持續發展優勢十分突出,隨著時間推移這一優勢還將持續放大。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與嫦娥探月工程都有載人月球探測的發展初衷,屆時兩大工程必然走向新的協調發展之路。

2021年公曆新年第一個工作日航天科技集團召開了2021年度型號工作會,會上明確強調並部署了載人月球探測關鍵技術攻關與深化論證階段研製工作。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服務載人登月用途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與921新一代載人火箭相繼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載人月球工程不是大幹快上一擁而上,而是水到渠成

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育林也曾指出,載人月球探測將極有可能與天宮空間站運營工作並行實施。這將是人類航天史前所未有的盛況,而這也是我們為人類地月空間發展提供的中國智慧和方案。

相關焦點

  • 長徵九號火箭出生就面臨落後?載人登月用長徵九號還是921火箭?
    作為我國未來國之重器的超重型火箭「長徵九號」,承擔著我國未來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甚至登陸火星星辰大海夢想,一直備受航天愛好者的關注。然而最近網絡有消息傳出,「長徵九號」還沒立項,並且面臨出生就落後狀況,載人登月使用的火箭是921火箭!
  • 長徵九號火箭出生就面臨落後?載人登月使用長徵九號還是921?
    作為我國未來國之重器的超重型火箭「長徵九號」,承擔著我國未來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甚至登陸火星星辰大海夢想,一直備受航天愛好者的關注。然而最近網絡有消息傳出,「長徵九號」還沒立項並且可能面臨出生就落後,載人登月使用的火箭將是921火箭!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5月8日下午,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順利降落東風著陸場,代表著該型飛船首次試驗圓滿落幕,而這一款飛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了登陸月球,隨著後續的試驗,該型飛船的功能和安全保障將趨向於完善,並將擔負起我國的載人登月任務從航天員登陸月球並在地月之間往來的重任,看來我國的載人登月飛船已經有著落了,那麼載人登月火箭要用哪一款呢?
  • 長徵九號首戰告捷:第一階段工程全線完工,載人登月時間表出爐
    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的零突破目標並不指望長徵九號,而是依託新一代重型載人運載火箭實施。 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緊隨長徵九號之後於2017年啟動預先研究,該火箭被定義為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手段,是載人航天工程框架下的火箭產品,因此也被稱為「921新一代載人重型火箭」。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將用來登月,哪款火箭送它上去呢?並非長五和長九
    5月8日下午,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順利降落東風著陸場,代表著該型飛船首次試驗圓滿落幕,而這一款飛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了登陸月球,隨著後續的試驗,該型飛船的功能和安全保障將趨向於完善,並將擔負起我國的載人登月任務從航天員登陸月球並在地月之間往來的重任,看來我國的載人登月飛船已經有著落了,那麼載人登月火箭要用哪一款呢?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不過,下一步要進行的載人登月工程靠長徵-5號是根本不夠的。中國此前公布的登月方案中承擔這項任務是長徵-9重型運載火箭,不過最近又有了新的變化。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登月最新設計報告已經沒有長徵-9重型火箭身影,變成了「921」火箭。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中國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是「胖五」運載火箭,該火箭發展經歷坎坷,成為了中國建設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工程的主力。今年11月,「胖五」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不過,下一步要進行的載人登月工程靠長徵-5號是根本不夠的。
  • 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2012年航天科技集團發布的《201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圖示也出現了長徵九號的身影。2012年後,官方媒體多次提到長徵九號重型火箭爭取立項的報導,進展順利的話「十三五」期間有望立項研製。
  • 長徵五號可以實現載人登月嗎?有倆方案都支持!但另一方案更可行
    但目前來看,我國航天部門選擇了研製重型火箭發射載人登月飛船一次性完成載人登月並返回的任務的方案,不過研發的火箭卻並非是長徵九號重型火箭,而是一種近兩年才提出的,目前還沒有正式命名的「921火箭」。 921火箭和長徵五號一樣,屬於5米直徑,不過它的一級火箭是三發並聯,類似美國重型獵鷹9號火箭和美國德爾塔5型火箭,但921火箭的推力更大,可達3000噸左右,運載能力也更強,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70噸以上,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在25噸以上,是長徵五號的三倍多,我國今年上半年實驗的下一代載人飛船的登月版本的重量就在23噸左右,921火箭完全可以滿足這款飛船的載人登月並返回的需要
  • 長徵九號運載火箭2030年有望首飛 正式公布重型火箭
    2016年,中國國務院發布《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內容明確表示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攻關,擬命名為長徵九號。初步計劃,長徵九號運載火箭2030年有望首飛。這也是中國航天領域新突破。
  • 長徵九號下課—國產版獵鷹火箭將實現可回收重複使用
    會議期間展出了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長徵五號、快舟等火箭的模型。但這些模型都不是重點,本次會議公開了我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本次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方案中,而921火箭直接擔當起登月的重任。所謂921火箭,就是新一代載人火箭,因為它還沒有拿到正式的長徵火箭編號,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代號叫921工程,所以新一代載人火箭就被叫做921火箭。
  • 超越土星五號的SLS巨型火箭將在2021年首飛,美國版「長徵九號」
    SLS火箭研究採用的是發展多種結構型號、分步提高運載能力的漸進式發展戰略,這樣可以不斷對部件進行改進、增強及融合新技術,平衡成本和進度矛盾,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目前SLS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稱為載人版Block 1,運力為70噸;第二階段為載人/貨運版Block 2,運力為105噸;第三個階段為載人/貨運版Block 2A,運力為130噸。
  • 「長徵九號」比肩美國阿波羅登月用的火箭?專家:先看清差距
    2019年3月24日,我國長徵九號一級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試成功,這讓所有國人振奮不已,根據相關信息可以知道,預計在2028年,我國長徵九號火箭就會實現首次正式發射。
  • 美媒稱長徵九號比肩土星五號 令獵鷹重型火箭相形見絀
    美媒稱長徵九號比肩土星五號 令獵鷹重型火箭相形見絀  核心提示:報導稱,長徵九號的研製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其設計方案也在不斷更新和修改,不過其最終目標是打造出一款比肩土星五號並將中國人送上月球的火箭。
  • 中國新型「921火箭」曝光,或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我國載人登月計劃相關設想被披露,據悉我國可能會在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目標,其中一同被披露的還有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我國正考慮開發新一代運載火箭——「921火箭」。其可能替代長徵九號(CZ-9)運載火箭,提前完成我國載人登月任務。
  • 俄羅斯欲造世界最大火箭,推力相當於我國長徵9號火箭加上長徵5號
    但是要說到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就必須得提美國50年前製造的土星5號火箭,它也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專用火箭,可以將阿波羅飛船直接送往月球,不需要通過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就能做到。雖然50年都過去了,但它仍然是人類歷史上所製造出來的最大的火箭。
  • 將來用於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火箭會是哪一款?原來並非長五B
    而這款新型載人飛船將來的飛行任務包括探月工程任務,也就是說,這款飛船很有可能就是未來用於實現載人登月的載人飛船。神舟飛船都有自己的專用火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那麼,將來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專用火箭會是哪一款呢?原來我國正在研發新一代大推力載人火箭,由於該型火箭是由載人航天921辦公室主導,因此也被網友稱作「921火箭」,官方目前稱作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這款火箭曾經在珠海航展中亮過相。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長徵五號B型火箭首次(遙一)發射,中國新型載人飛船首次正式發射演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34;!一、為什麼需要新火箭、新飛船?1992年9月21日,中國啟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著名的&34;。按照計劃,該工程可分為&34;、&34;和&34;三個階段。
  • 神秘會議一錘定音,中國載人登月「路線之爭」塵埃落定
    次年,有記者就載人登月一事採訪航天業專家,當時中國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當時還沒有時間表,要先完成無人探測,再實施載人登月。而隨著2013年嫦娥三號軟著陸月球,放出玉兔號探測器探測月球,嫦娥三號總指揮葉培建透露,中國已開始載人登月工程關鍵技術的攻關。於是,長徵九號應運而生。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長徵2F火箭這次發射的是長徵5號的新型號——長徵5號B,這也是它的首次發射。這次發射搭載的負荷,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艙,即將用於後續的空間站運送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相對以前的老式神舟飛船,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僅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兩艙式結構,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最大可搭載6個人或者物資。在研究的新一代飛船有兩個型號,分別是14噸和20噸,其中20噸型號的,可以支持未來登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