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運載能力不夠,中國航天副總設計師,將研發921重型火箭

2020-09-23 大國飛鷹v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胖五)是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879噸,近地球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4噸。從這份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胖五的運輸能力雖然不錯,但還是不足以承擔載人登月重任,無法將太空人送到月球。所以為了完成載人登月計劃,中國需要研發一款新的重型運輸火箭。

據國內媒體9月22日報導,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就透露了一則重磅消息,稱:正在論證載人登月項目,並計劃研發新一代運載火箭(921火箭)。很顯然,這款921火箭就將會扛起載人登月的大旗,將中國太空人送入月球。據了解,921火箭是一款三級半液體運載火箭,它的起飛重量約為2000噸,可以將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送入奔月軌道。

與胖五比起來,921火箭的運載能力無疑要強很多,用921火箭實施載人登月任務,是再好不過了。根據資料顯示,其實早前我國準備的載人登月火箭,並不是921火箭,而是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這種火箭的起飛重量超過了4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4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為50噸,其運輸能力與美國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相似。

但大家都知道,現在土星5號運載火箭已經絕跡了,連美國自己都造不出來,由於圖紙丟失,土星5號運載火箭成為了歷史,美國人如果想製造載人登月火箭,那麼也只能重新設計一款新的。據悉,土星5號運載火箭是「史上最強運載火箭系統」,它的起飛重量為3038.5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約為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18噸 。

我國計劃研製的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其性能與土星5號運載火箭相似,這意味著它的製造難度,也與土星5號運載火箭相似。現在連美國都製造不出土星5號運載火箭,所以我們想製造出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就更難了。為了縮短載人登月的周期,研發一款性能相對較次的火箭,就成為了最佳選擇。畢竟,與研髮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比起來,研發921火箭無疑要輕鬆很多,它的運力只有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的一半。

相關焦點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中國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是「胖五」運載火箭,該火箭發展經歷坎坷,成為了中國建設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工程的主力。今年11月,「胖五」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不過,下一步要進行的載人登月工程靠長徵-5號是根本不夠的。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是「胖五」運載火箭,該火箭發展經歷坎坷,成為了中國建設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工程的主力。今年11月,「胖五」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不過,下一步要進行的載人登月工程靠長徵-5號是根本不夠的。
  • 中國頂級運載火箭,嫦娥幕後英雄胖五,竟落後美國火箭這麼多?
    作為中國目前為止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級,能完美勝任本次探月熱舞,而且也確實在此前的發射過程中,成功把「嫦娥五號」送上了天。但在讚美我國航天實力進步的同時,咱們也得注意,那就是與美國相比呢,我國的運載火箭實力還是要落後不少的!但具體是落後多少?我國又將在什麼時候追上美國?
  • 我國頂級重載火箭,運載能力僅有美國五分之一,未來機會有多少?
    近年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從嫦娥工程登臨月背、首次海上發射長徵十一號、北鬥系統一箭兩星,到正在緊鑼密鼓籌備當中天宮空間站等等,航天事業全面開花,全球為之震撼!作為我國數十年運載噸位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的真正實力與美俄航天強國的重型火箭相比如何?
  • 火箭運載能力對比:美國63噸位居榜首,彪悍的「胖五」能排第幾?
    單以運載能力而言,在世界現役的大型運載火箭中,頭號交椅肯定是非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莫屬,它能夠將胖五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5噸,超過了俄羅斯的質子M火箭(23噸)和歐空局的阿麗亞娜5火箭(21噸)。
  • 中國載人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搶在美國之前登月
    目前,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中,按照「新華社」的報導,預計在今年11月份,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
  • 火箭系統研究員:921工程挽救了中國航天
    □本報記者李虎軍  從跨國公司手中搶回人才  「921工程挽救了中國航天。」火箭系統一位研究員說,「它首先是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並培養出了大批航天人才。」  這位研究員說,上世紀90年代初,航天系統人才外流的現象非常嚴重。
  • 中國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可提前5年載人登月
    目前,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中,按照「新華社」的報導,預計在今年11月份,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
  • 載人工程副總師正式宣布,重型火箭提上日程,中國航天重頭戲來了
    自從2004年,中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6年時間,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將設計規劃轉化為現實,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次,嫦娥四號探測器的發射與在月球背面著陸,讓中國探月工程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長徵系列火箭又添新成員,比胖五還高兩米,未來將成主力運載火箭
    我國也是世界上的航天大國,研發出來的火箭型號已經很多,僅是長徵系列,數字排號上已經排到了長徵十一號,而且每一個數字單號上還有著不同款式的火箭,比如長徵二號火箭,又已衍生出長徵二號甲、丙、丙改、丁、E、F、F改七款火箭。
  • 「重型獵鷹」完勝「胖五」,絕不僅僅因為它運載能力強
    「重型獵鷹」火箭作為現役最大的火箭,載重大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和亮點,這涉及複雜的工程問題,實現起來非常難。但實際上,「重型獵鷹」以及「拼湊」它的「獵鷹-9」運載火箭的先進之處不僅僅表現在其載重大上。   「重型獵鷹」是目前運載能力係數最大的火箭,其發動機的推質比最大,此外還採用了一系列提高可靠性的技術。
  • 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重型火箭?院士:落後美國七十年
    、電磁炮等等,中國軍事科技和美俄等軍事強國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但是除此之外,在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航天技術領域,中國和美俄之間的差距還非常之大,尤其是日前美國私人公司SpaceX公司發射的「重型獵鷹」火箭,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長徵五號」都相差甚遠。
  • 中國欲打造重型運載火箭 運載能力超美下代火箭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更強的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探測和利用空間的前提與基礎。」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龍院士曝猛料,長徵九號將成世界運載能力最強火箭,獵鷹還不夠格
    資料圖:重型獵鷹火箭  最近,人類史上可謂發生了一件大事,由Space X公司在美國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了人類現役運載力最強的火箭「重型獵鷹」,不僅如此,兩枚助推器也成功回收。國內外媒體對此是大加讚美,紛紛稱讚這是「改寫歷史的壯舉。」
  • 中國重型運載火箭計劃2028首飛 運載能力將是長五5倍
    關於中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和長徵九號運載火箭一項是網友關心的話題。近日在京舉辦的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主題論壇上,航天部門就透露了我國計劃於2028年實施重型火箭首飛及火星探測採樣返回等任務。期間,還透露了兩型火箭的最新消息。
  • 中國新型「921火箭」曝光,或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我國載人登月計劃相關設想被披露,據悉我國可能會在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目標,其中一同被披露的還有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我國正考慮開發新一代運載火箭——「921火箭」。其可能替代長徵九號(CZ-9)運載火箭,提前完成我國載人登月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為何非「胖五」莫屬?與上海又有怎樣的關係?
    經過兩年「歸零」攻關,中國火箭人治好了長五的「心病」,2019年12月27日長五遙三火箭,順利將我國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胖五」王者歸來。 世界航天界有一句話:「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胖五」: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
    科技日報記者從一院了解到,後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計劃於年內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作出貢獻;2021年一季度,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還將執行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作為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胖五」將力助中國航天登上更廣闊的舞臺。助力深空探測器穿越星際探索浩瀚宇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夢想。
  • 中國重型火箭亮相,採用3D列印技術加持,載重超「胖五」5倍
    】火箭是航天航空領域研究的基礎性設備,正式依靠於火箭,我國才得以將無數衛星順利升空,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才得以建立,我們人類才得以獲取太空的更多信息,因此一個國家想要在航天航空領域有所建樹,發展火箭研發技術是必不可少的。
  • 世界第二重型火箭!長徵五號運抵海南 將發射實踐18號衛星
    2016年11月3日20點43分,我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首發,順便將實踐17號衛星送入太空。長徵五號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關鍵一步,標誌著中國航天迎來了大火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