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爾音樂作品——組曲、賦格與管風琴協奏曲

2020-12-04 正步音樂教育

主要的鋼琴作品

1733年分別在倫敦和阿姆斯特丹出版了第二冊和第三冊,這兩冊可能是亨德爾在1720年前創作並且未經作曲家本人審閱同意而出版的,共收有17套古鋼琴組曲及其他單首作品。1735年在倫敦出版了第四冊,很有可能作於1720年左右包括6首羽管鍵琴或管風琴的賦格曲。亨德爾的主要作品大都收集在了四冊《亨德爾古鋼琴作品集》內,在體裁上主要有組曲、賦格曲及變奏性樂曲等。其中1720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冊收集了唯一經亨德爾本人審閱並同意出版的8套組曲。

(一)組曲

亨德爾組曲的成功之作完成要早於巴赫的《英國組曲》和《法國組曲》,主要被收集在了第一冊古鋼琴曲集中。因為在創作中亨德爾以義大利小提琴科雷利的古奏鳴曲的套曲原則為典範,所以與巴赫相比,亨德爾在組曲創作中有著極為自由的形式。他的組曲(第四套e小調除外)往往由慢板(Adagio)、快板(Allegro)等對比的樂章組成,而不再恪守阿勒芒德-庫郎特-薩拉班德-吉格的規範。在組曲中,亨德爾大量應用了賦格、歌曲、帕薩卡裡亞等體裁,而並未採用巴赫的組曲中常見的任選舞曲,只有調性統一這一點依然保持了組曲套曲的原則。

此外,亨德爾在組曲中到處運用賦格,以求多樣化的形式和具有更大的對比和動力的整體結構。在八套組曲中,除去第四套外,全部開始於莊重的或者華麗的前奏。其中有3套組曲含有變奏曲樂章,5套組曲運用了賦格樂章。在第二套F大調組曲中舞曲樂章已蕩然無存,而第六套f小調組曲則只保留了一首吉格舞曲。各套組曲的樂章數目也不均等。總之,每一套組曲的形式愈來愈具有個性特點,完全按照情感表現的需要而定。

(二)賦格

在亨德爾為鍵盤樂器寫的11首賦格曲中,6首收集在1735年出版的第四冊《亨德爾古鋼琴作品集》內,另外5首分別為第一冊古鋼琴組曲集的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和第八套中的樂章。

與巴赫相比,亨德爾對於賦格這一體裁的態度和用法完全不同。巴赫把賦格視為一切體裁中的至高無上者,而亨德爾則把賦格看得很平常;巴赫總把它放在套曲的最後,作為全曲的高潮或者是最有分量的部分,而亨德爾並不把賦格看作是高潮的標誌,而只是讓它在組曲中起對比作用,產生戲劇性的效果,在套曲中的地位也隨意安排。

亨德爾的賦格主題不像巴赫的主題常有高度的和聲緊張感,大多以如歌的旋律為主並帶有簡單的和聲終止式。亨德爾賦格主題的節拍比較規整,一般為雙數節拍,較少見到富有舞蹈性的或動力性的節奏。為了避免雙拍子節奏過於劃一單調,他常在主題後面運用切分節奏,造成一種動力感。

(三)管風琴協奏曲

除了古鋼琴作品,亨德爾在1735-1751年之間的倫敦還寫了21首管風琴協奏曲,大多由雙簧管及樂器伴奏。亨德爾一生不斷地和劇院、音樂會發生關係,經常當眾演奏,甚至把管風琴這件多半用於教堂的樂器也「搬」到音樂廳來了。亨德爾的這些協奏曲中有舞曲的性質,也有自然界的聲音,它們純屬世俗性音樂,為管風琴音樂創造了一種新的非宗教性的體裁。

而至於即興性的因素在管風琴協奏曲中則更為常見。這些協奏曲與巴赫那種線條繁複、嚴謹有力的管風琴音樂風格迥然不同,有著簡樸的手法,宏偉的氣勢,幾乎沒有什麼復調因素。這些管風琴協奏曲在羽管鍵琴或鋼琴上演奏起來亦頗富效果。

總之,由於亨德爾在鍵盤音樂中多處使用主調和聲的寫法並且運用自由開放的曲式,可以說在他的身上已預示了古典主義鋼琴音樂風格的特點。

相關焦點

  • J.s·巴赫鋼琴音樂創作特徵
    對於巴赫來講,clavier足以——為鍵盤樂器而寫的作品:它們可以在手邊的任何一件樂器上來演奏,因此就沒有必要使用piano來標記了。前奏曲和賦格的歷史主要在於管風琴音樂中,即從被我們稱為託卡塔的體裁中派生發展出來的。
  • 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又是啥?——一篇文章成為古典小能手!
    人家是上層人士嘛,當然要有點門面嘍~代表人物是巴赫、亨德爾、維瓦爾第等,最厲害的是巴赫,外號「近代音樂之父」。巴赫這個時期誕生了歌劇、序曲、康塔塔、奏鳴曲、協奏曲、賦格曲等好多體裁,古典音樂體系基本成型。
  • 看不懂作曲家的鋼琴作品編號?沒事,看這裡!(BWV篇)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的音樂作品體裁豐富,其聲樂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器樂作品則涵蓋獨奏曲、協奏曲、管弦樂合奏曲、重奏曲在內的各類體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故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BWV巴赫作品的目錄編號是由德國音樂學者施密德(W.Schmieder,1901~1990)主編,1950年於萊比錫出版,隨後於1966年修訂三版。施密德1901年出生於布嶼堡,在海德堡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分別學習音樂學和圖書館學,曾出任法蘭克福大學圖書館和該市市立圖書館音樂部總監。
  • 鋼琴十級屬於什麼段位,音樂學院附小的孩子都在彈什麼?
    各種復調音樂巴赫小型序曲與賦格,二部三部創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斯卡拉等奏鳴曲,亨德爾組曲等等d. 大型樂曲各種奏鳴曲、變奏曲、迴旋曲等等e.《巴赫二部創意曲集》2.巴赫小序曲和賦格二部小賦格、三部賦格、巴赫法國組曲選用3.斯卡拉蒂奏鳴曲K1.L366/K9.L413/K11.L352/K64.L58等選用4.亨德爾組曲選用
  • 值得珍藏的100 首世界經典電影音樂
    這是電影音樂CD中最為經典的一套全集,囊括了James Horner、John Barry、John Williams等電影配樂名家的經典作品,網羅了大量的古典音樂名曲。文中選取的95部電影有一些是音樂題材,如莫扎特傳、貝多芬傳等,更多的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這套CD於2006年發行,所以包括了加勒比海盜等相對新近的影片。
  • 霍爾斯特 - 行星組曲
    20世紀以前,英國音樂相對於比較邊緣化,巴洛克時期雖然有中期的普賽爾和晚期的亨德爾,(亨德爾還是一個德國人,後面才加入英國國籍),但是他們的作品依舊還是當時流行的法國風格和義大利風格。埃爾加最著名的威風凜凜進行曲第一首但是埃爾加的作品依舊受當時主流的德奧音樂影響很深,英國音樂的特色並不多。19世紀和20世紀交匯之際,英國本土音樂才真正的展現給世人,並且一直持續影響著當今的音樂,尤其是好萊塢影視音樂,百老匯音樂劇音樂和日本動漫遊戲音樂等等。其中最為偉大就是沃恩·威廉士,戴留斯和霍爾斯特。
  • 管風琴音樂周節目介紹
    本次音樂周聚集了8位傑出的管風琴演奏大家,分別來自德國、法國、英國、荷蘭及中國。音樂周涵蓋了法國、德國、義大利三大管風琴流派,形式上不僅有較常見的獨奏會專場,更特別策劃了三場管風琴與交響樂隊的組合演奏。音樂會曲目涵蓋極為豐富,既有巴赫管風琴代表作,又囊括了從巴洛克時期到浪漫時期再到20世紀幾個不同時代的優秀作品。
  • 95部電影,100首世界經典電影音樂值得珍藏
    這是電影音樂CD中最為經典的一套全集,囊括了James Horner、John Barry、John Williams等電影配樂名家的經典作品,網羅了大量的古典音樂名曲。《天空先鋒》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四、電影中的鋼琴1. 《鋼琴別戀》麥可.尼曼《我心快樂依舊》「承諾」2. 《艾爾維拉.麥迪根》莫扎特《第21鋼琴協奏曲》3.
  • 孕期胎教應該如何選擇音樂
    音樂胎教幾乎是所有的媽媽都會選擇的胎教方式,那麼在孕期的各個階段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胎教的音樂呢?哪些音樂更適合胎教呢?今天小編就來幫你梳理一下。孕早期胎教音樂莫扎特一《降E大調第十四鋼琴協奏曲》海頓一《四季交響曲》奠扎特-《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土耳其進行曲》亨德爾一《豎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 鋼琴十級=音樂學院附小四年級水平,真不是隨便一說
    中國音樂家協會曾透露,中國目前有3000多萬兒童在學習鋼琴,而每年進入音樂學院學習的學生卻只有20萬人。 目前我國共有三所音樂學院招收附小,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
  • 古典小白如何看懂作品編號(D篇)?
    而貝多芬也較有系統的將自己的作品編號出版。到19世紀之後,作曲家便比較注重自己的校訂出版。將自己的作品編號出版。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所謂的音樂學在世界各地的大學成為一門被研究的學問之後,許多音樂學者開始深入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樂曲手稿等等。多年來,作曲家的作品編號多半是依照出版順序,而不一定以作曲年代先後而訂。
  • 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薩金特
    薩金特指揮倫敦交響樂團《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
  • 跟隨音樂去旅行——第一站西班牙!
    01 安東尼奧·德·卡維松 Antonio de Cabezon(1510-1566) 卡維松,西班牙作曲家,管風琴家。小時候即雙目失明,他一生與西班牙宮廷關係密切,曾教授伊莎貝拉的兒女們音樂。
  • GMAT備考:讓你學習效率爆表的音樂,你選對了嗎?
    J.S.BACH: Air on G String 5'54" 2.巴赫:諧謔曲(選自:第二號組曲) J.S.BACH: Badinerie from 「Suite No.2」 1'23" 3.
  • 行星組曲:木星
    《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該組曲一共分為七個樂章,啟用了多種樂器,可全奏也可選奏。在科幻音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之間,分為七個樂章,分別以九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地球和當時不為人們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樂隊編制也非常龐大,啟用了一般很少登臺的低音長笛、低音雙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號等管樂器,以及管風琴和眾多的打擊樂器,最後一個樂章中還有一段六聲部的女聲合唱(有時以兩支獨奏長笛取代
  • 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生於具有瑞典血統的音樂家庭。1893年入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管風琴、作曲和長號。後在歌劇樂隊中任第一長號手、管風琴手。1905年起,曾提任過倫敦聖保羅女子學校音樂科主任,皇家音樂學院作曲教授。研究過梵文並對東方哲學深感興趣。作品富有獨特的個性,偏愛於運用多調性技法。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管弦樂組曲《行星》。
  • 郎朗金城奏響《黃河鋼琴協奏曲》
    郎朗金城奏響《黃河鋼琴協奏曲》演出現場 西部商報記者強江波/攝  每日甘肅網9月8日訊 (西部商報記者丁煒娜)昨晚8時,著名鋼琴家郎朗亮相蘭州音樂廳的舞臺,這是他在蘭州進行的第二場音樂會,郎朗為觀眾演奏了西班牙作曲家格拉納多斯的鋼琴組曲《戈雅之畫》選段等,他高超的演奏技藝和賦予音樂的熱情,贏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 【每日一曲】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木星」
    英國作曲家古斯塔夫·霍爾斯特(Gustav Holst)。他曾擔任過倫敦聖保羅女子學校音樂科主任,皇家音樂學院作曲教授。繁忙的教學任務使他只能在周末和假期作曲:《行星組曲》由此也花了他三年時間才得以完成。雖然心存疑惑的霍爾斯特並不認為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行星組曲》卻使他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