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金特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之間,分為七個樂章,分別以八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地球除外)命名,樂隊編制也非常龐大,啟用了一般很少登臺的低音長笛、低音雙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高音大號(上低音號)等管樂器,以及管風琴和眾多的打擊樂器,最後一個樂章中還有一段六聲部的女聲合唱(有時以兩支獨奏長笛取代)。如此眾多樂器的組合產生了豐富的音響色彩,如在「火星」樂章的一段音樂中,樂隊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動山搖的氣勢。但正是由於龐大,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僅演其中的三、五個樂章,有時則只是單獨演奏一個樂章。
行星組曲與純粹的天文學並無關係,而僅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國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佔星術」之上的。霍爾斯特在1920年公演時曾對記者說:「這些曲子的創作曾受到諸行星的佔星學意義的啟發。它們並不是標題音樂,也不與古代神話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聯繫。如果需要什麼音樂上的指引,那麼,尤其是從廣義上來說,每一曲的小標題足以說明與某些慶典活動有關的那種禮儀性的歡樂。例如,土星帶來的不僅是肉體的衰退,它也標誌著理想的實現,而水星則是心靈的象徵……
首次私下演奏在1918年9月29日的皇后廳(Queen's Hall)進行,指揮者為阿德裡安·鮑爾特(Adrian Boult);第一次公開演出則是在1920年11月15日,是由阿普萊比·馬修斯(Appleby Matthews)指揮。霍爾斯特又於1922年10月27日為倫敦交響樂團錄下了該曲的第一張唱片。
古斯塔夫·霍爾斯特(Gustav Theodore Holst,1874—1934),英國作曲家。生於具有瑞典血統的音樂家庭。1893年入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管風琴、作曲和長號。後在歌劇樂隊中任第一長號手、管風琴手。1905年起,曾提任過倫敦聖保羅女子學校音樂科主任,皇家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其代表作有為供大型管弦樂隊演奏的組曲《行星》(作品32,由七個樂章組成),歌劇《賽維特麗》、《在野豬頭酒家》,舞劇《大笨蛋》、管弦樂《聖保羅組曲》等,其中《行星》組曲最為著名。
SPECTONE 藍牙黑膠一體機 以下網點可體驗
寧波:
寧波留聲歲月黑膠俱樂部(海曙恆茂廣場一樓D區49號)
梨棗書店(東部新城文化廣場二樓)
觀谷山房(星河國際花園1棟66號)
楓林晚書店月湖店(青石街36號)
杭州:
沐塵書店(杭州富陽西堤路118號大千城二樓)
上海:
上海市楊浦區國順東路800號藝術區西樓502 楽le studio
聽真實的聲音 做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