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典音樂】快閃《行星組曲-木星》

2021-01-20 歐美經典音樂


Gustav Holst(古斯塔夫.霍爾斯特,1874年---1934年),英國作曲家、教師。


創作於1914年至1916年間的管弦樂組曲《The Planets(行星)》是古斯塔夫.霍爾斯特最有名的作品。


管弦樂組曲《The Planets(行星)》有七個樂章,分別以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命名。


視頻為伯克利當代交響樂團(伯克利音樂學院)的一場快閃,演奏曲目《Jupiter(木星)》。


快閃地點  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普魯丹特爾中心。


很不錯的音效。


---視頻---

(時長4分17秒)


---音頻---


-


連結(點下面藍字歌名跳轉到)


古斯塔夫.霍爾斯特

《在蕭瑟的隆冬》小號蒂娜


貝多芬《歡樂頌》快閃


格裡格《晨曲》快閃


-



相關焦點

  • 行星組曲:木星
    《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該組曲一共分為七個樂章,啟用了多種樂器,可全奏也可選奏。在科幻音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之間,分為七個樂章,分別以九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地球和當時不為人們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樂隊編制也非常龐大,啟用了一般很少登臺的低音長笛、低音雙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號等管樂器,以及管風琴和眾多的打擊樂器,最後一個樂章中還有一段六聲部的女聲合唱(有時以兩支獨奏長笛取代
  • 【每日一曲】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木星」
    英國作曲家古斯塔夫·霍爾斯特(Gustav Holst)。他曾擔任過倫敦聖保羅女子學校音樂科主任,皇家音樂學院作曲教授。繁忙的教學任務使他只能在周末和假期作曲:《行星組曲》由此也花了他三年時間才得以完成。雖然心存疑惑的霍爾斯特並不認為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行星組曲》卻使他一夜成名。
  • 每日一曲之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
    管弦樂組曲《行星》,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於1914年到1916年間,共七個樂章,分別以太陽系的七個星球(地球除外)命名,依次為: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公認的事實是,《行星》是後來科幻音樂的鼻祖,它直接影響了《星球大戰》、《E.T.》等科幻電影音樂的創作。
  •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真精彩!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
  • 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生於具有瑞典血統的音樂家庭。1893年入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管風琴、作曲和長號。後在歌劇樂隊中任第一長號手、管風琴手。1905年起,曾提任過倫敦聖保羅女子學校音樂科主任,皇家音樂學院作曲教授。研究過梵文並對東方哲學深感興趣。作品富有獨特的個性,偏愛於運用多調性技法。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管弦樂組曲《行星》。
  • 霍爾斯特 -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的管弦樂編制非常的龐大,管弦樂團加合唱團就需要100多人演奏員和演唱者。霍爾斯特覺得行星組曲過於出名了,將他別的作品的光環給掩埋掉了,所以對行星組曲的興趣越來越少,除了土星,老年使者之外。35:32海王星,神秘者 41:20冥王星,再生者 49:17行星組曲對我們當今音樂的影響非常的大,很多地方都用其作為背景音樂,比如說上海地鐵常熟路站在2015年一直將第4樂章的中段聖詠作為車站的背景音樂。
  • 《流浪地球》裡的恐怖木星,《行星組曲》中竟是「歡愉之星」!
    不過在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中,木星是一顆歡愉之星,是一位歡樂使者。《行星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之間,分為七個樂章,分別以九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地球和當時不為人們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熱愛佔星與神話故事的霍爾斯特,有一天心血來潮,想出了結合這兩項興趣與音樂的好主意,決定寫一首關於佔星的交響曲,最終完成了舉世矚目的《行星組曲》。
  • 霍爾斯特作品:《行星組曲 Op.32》+平原綾香演唱《木星》
    《行星組曲 Op.32》第一樂章《火星~戰爭之神》霍爾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完成這一樂章的。因此有人認為,這段音樂是對當時迫在眉睫的戰爭的預言。確實,這一樂章的音樂,尤其是由打擊樂器和弦樂器弓杆擊弦奏出的蠻橫、激昂的漸強節奏型,暗示出軍隊在行進,給人以一種咄咄逼人的緊迫感。第二樂章《金星~和平之神》與上一樂章兇殘的戰爭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樂章顯得格外寧靜安謐。它使人想起了一個沒有電閃雷鳴、遠離戰爭喧囂的世外桃源,到處呈現出一派和平安樂的景象。
  • 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弗拉基米爾朱羅夫斯基/內維爾克裡德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倫敦愛樂合唱團/倫敦愛樂樂團弗拉基米爾朱羅夫斯基/內維爾克裡德霍爾斯特《行星組曲》行星組曲(Op.32)《行星組曲(Op.32)suite" Theplanets」》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Gustav Theodore
  •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
    >
  • 《行星組曲》一趟百萬光年的旅行
    《行星組曲》是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最著名的作品,樂曲於1920年首次公開演出,大獲成功,廣受好評,使霍爾斯特成為國際知名的作曲家。樂曲分為七個樂章,以佔星術(而非天文學或神話人物)為靈感,分別就各個行星所對應的性格與情感進行描繪。
  • 古典名曲欣賞28 歡樂使者,霍爾金特《行星組曲》
    曲目介紹《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該組曲一共分為七個樂章,啟用了多種樂器,可全奏也可選奏。在科幻音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木星——歡樂使者》這一樂章構思宏大,篇幅也較長,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氣勢浩蕩,歡樂的情緒此起彼落,綿亙不絕。這一樂章經常被單獨演奏,成為受人喜愛的通俗音樂作品。
  • 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薩金特
    薩金特指揮倫敦交響樂團《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
  •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第1225期
    每日一曲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是一首七個樂章組成的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間,組曲的七個樂章,分別以九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命名
  • 行星組曲揭開2018年「打開音樂之門」暑期音樂會序幕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堵力)7月6日,「音樂的宇宙之旅」交響視聽音樂會拉開了2018年「打開音樂之門」暑期音樂會序幕。  在這場宇宙「探險show」中,觀眾們在欣賞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神秘莫測的「行星組曲」,想像其所描繪的每個行星各自的「性格特點」的同時,可以觀看科普類、故事類以及情懷類的行星趣味小知識視頻。
  • 20首經典的古典音樂撫慰每一個工作日的疲倦與壓力
    20首經典的古典音樂撫慰每一個工作日的疲倦與壓力 2020-06-24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0部經典古典配樂的電影,送給開啟暑假模式的你
    02《鄉村騎士》間奏曲 Intermezzo論及電影配樂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古典音樂,非義大利作曲家馬斯卡尼所作歌劇《鄉村騎士》間奏曲(Intermezzo)莫屬。無論是經典西方電影《教父3》,還是中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都不約而同引用了這段曼妙悠揚的歌劇間奏曲。
  • 亨德爾音樂作品——組曲、賦格與管風琴協奏曲
    亨德爾的主要作品大都收集在了四冊《亨德爾古鋼琴作品集》內,在體裁上主要有組曲、賦格曲及變奏性樂曲等。其中1720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冊收集了唯一經亨德爾本人審閱並同意出版的8套組曲。(一)組曲亨德爾組曲的成功之作完成要早於巴赫的《英國組曲》和《法國組曲》,主要被收集在了第一冊古鋼琴曲集中。
  • 專欄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上)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之「木星」早在古希臘時期,畢達格拉斯與柏拉圖就認為,音樂與天文學密切相關,即樂音和節奏體系必然體現天體之和諧,並同宇宙相對應。柏拉圖在《天體音樂》的美妙神話中將這一創想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天體音樂是行星運轉而產生的音樂,只是人類無法聽到。
  • 音樂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音樂在課堂導入中的運用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總起,對整節課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選取相關音樂作品進行課堂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地理課《黃河》為例,正式授課前,教師可以將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詞的組曲《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為導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