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2020-12-04 山東教育新聞網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將音樂巧妙地運用到地理教學中,不僅能豐富教學手段,而且能啟發學生的想像力,將學生的聽覺、視覺融入教學內容中,大大增強感官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音樂在課堂導入中的運用

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總起,對整節課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選取相關音樂作品進行課堂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地理課《黃河》為例,正式授課前,教師可以將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詞的組曲《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為導入語。如第二樂章《黃河頌》中,「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表現的是黃河整體的形態特徵,「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表現的是黃河的發源地與入海口的位置;第四樂章《黃水謠》中,「黃水奔流向東方,河流萬裡長」表現的是黃河的總體長度,同時明確了黃河的流向,間接體現出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等。運用這幾句歌詞導入,能使學生對黃河的形態及大致流向有更加形象的了解,起到了課前「輔助預習」的作用。

音樂在授課過程中的運用

在地理教學中,將相關音樂素材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以音樂為載體展開課堂知識的講解,能使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更充分、記憶更深刻。

以高中地理課《宇宙中的地球》為例,對「地球與其他星球相比具有特殊性」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可以合理運用英國作曲家古斯塔夫霍爾斯特的音樂著作《行星組曲》作為素材貫穿整個授課過程。

霍爾斯特這部音樂組曲是專為太陽系中的7顆行星(除了地球以及當時未被發現的冥王星,冥王星目前已被移出太陽系行星行列)所寫,共含7個樂章,分別為:第一樂章「火星——戰爭之神」、第二樂章「金星——和平之神」、第三樂章「水星——飛行使者」、第四樂章「木星——歡樂使者」、第五樂章「土星——老年使者」、第六樂章「天王星——魔術師」以及第七樂章「海王星——神秘主義者」。講解過程中,教師先簡單地向學生們介紹組曲中各樂章的名稱,再引導學生給這部組曲補一個與地球有關的樂章,並為這個樂章取個名字。同時提示學生,為「地球樂章」取名,一定要突出地球最明顯的特徵:有生命存在。而存在生命的原因是地球上有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溫度條件、存在大氣以及液態水等。由此,可以很自然地引導學生得出「地球——生命使者」或「地球——生命之神」等能夠突顯地球特徵的樂章名稱。

音樂在習題訓練中的運用

音樂在習題訓練中同樣有很好的應用。在命題過程中,有些歌曲中的一句或幾句歌詞就是很合適的命題素材。比如,可以運用歌曲《下個路口見》中的一句「我早茶,月光灑在你頭髮」,引導學生判斷歌詞中的情況是由於地球的哪種運動造成的。可以運用歌曲《高天上流雲》中的一句「高天上流雲,落地化甘霖;催開花兒千萬朵,人間處處春」,引導學生思考歌詞中包含水循環的哪些過程。可以運用《西部放歌》中「一道道嶺喲,一條條溝」這句歌詞來組一組問答題: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導致黃土高原具備這樣的地形特點?為了改善這種地貌,應該採取哪些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強化對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形成原因、後果及退耕還林還草必要性等課堂知識的學習。

相關焦點

  • 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 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
    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朱根平老師一直強調思維致勝。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系統思維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系統思維並貫穿在教育教學中毫無疑問就會在教學中處於領先位置。下面朱根平老師就魯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的圈層和地理環境》為例簡述一下。供高中地理老師參考。
  •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教學質量較高的教學方法,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對於推動學前音樂教育的實踐性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們的備考學習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也是重點內容,那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包括哪些內容,它又是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得以應用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
    「在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前,我是靠經驗進行教學;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後,我覺得批判性思維給了我一個理性的支點,讓我可以撬動課堂教學,抓著『理解—思考—超越』這根線,讓語文核心素養和課標落地,從此,我的教學從自發走向自覺,從經驗走向理性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
    地理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  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知道地理課的學習內容。  2、知道學習地理的目的、意義。  3、知道學習地理課的學習方法。  2、通過為什麼要學地理,幫助學生樹立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人類家園」——地球而學習的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1)為什麼要學習地理?從學生日常生活和身邊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入手,讓學生「想一想」。讓學生從已學過的自然課常識,舉例說出地理知識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用途,繼而誘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 2020秋期地理教學指導意見
    高三地理教學要適應高考評價體系對學生地理學科素養和能力考查的要求,通過對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教學,引導學生建構主幹分明、脈絡清晰、必備的學科知識體系和關鍵能力;通過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等方式,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自然與人文環境,提高生活品位,從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
  • 教師資格證筆試大綱《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一、考試目標(一)地理科學知識與運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學的特點。3.運用空間思維等地理科學的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二)地理教學知識與運用能力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課程的性質、地位、理念、設計思路和主要內容。2.掌握地理教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3.會初步運用地理教學的基本理論分析、解決地理教學的實際問題。
  • 2019中考地理教學過程複習指導方法
    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學,教學方法很重要,下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我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方法,來與大家共同研究探討。 一、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學習什麼知識,興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地理必須從培養興趣開始。
  • 雨城區2018年幼兒園優質音樂教學活動展示圓滿結束
    四川新聞網雅安1月3日訊 為了進一步提升雨城區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質量,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嚴格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促進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活動組織能力,近日,雨城區教育局師培中心在雨城區一幼中信園區組織開展了「雨城區2018年幼兒園優質音樂教學活動展示」。
  • 潞河中學運用地理優勢開展校外教學 校長解放思想打開思路
    潞河中學充分運用地理優勢 對運河文化資源進行課程開發   創辦於1867年的北京潞河中學,至今已經有152年的歷史。徐華介紹說:「學校的得名確實和河有關,和地名有關,學校在近幾年在進行相關的建設時候,實際上是在走『一撇一捺』,『一撇』就是長城,『一捺』就是運河。」
  • 柏金瀚英語-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授權教學示範基地
    美國《國家地理》一直以來以精彩絕倫的攝影、嚴謹真實的文字、精密準確的地圖、生動創意的插圖,為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更令人矚目的是,美國《國家地理》引用豐富的圖片和視頻素材,為孩子精心編制了一套內容包羅萬象的英文教材,被稱作「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主流英語教材之一。柏金瀚英語採用正版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是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授權的教學示範基地。
  • 美術課融入音樂、語文、歷史、設計、心理、體育教學……美術融合...
    12月4日,《中學藝術教學與多學科融合及STEAM課程的實踐研究》市級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會在成都市實驗外國學校舉行,會上交流了美育教育的實外經驗,「實外從2004年就開始嘗試美術STEAM融合課程,以美術知識為載體,把美術與音樂、語文、地理、歷史、心理、體育等多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開展美術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通過藝術與多學科融合課程的學習,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定會使他們的一生積極向上
  • 教學研究| 外語能力與音樂介質相關性的國際研究綜述
    對外語能力與音樂介質相關性研究的梳理歸類顯示,國際學者的相關研究主要涵蓋三大主題:音樂與語言的交互性、音樂特質對外語能力的影響、音樂介質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下的分析主要圍繞這些主題展開。3.3音樂介質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近年來,很多研究者藉助大量的實證數據驗證了音樂介質在外語課堂中的應用效果,指出音樂介質能夠明顯促進學習者外語能力提升,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首先,音樂介質應用有助於提升學習者的外語綜合能力。
  • 讓器樂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葫蘆絲作為課堂樂器來教學。   一、葫蘆絲教學簡單化,讓興趣做老師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葫蘆絲可以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工具。第一,學自己真正喜歡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習葫蘆絲的基本動力。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地圖和分區
    地理教案-世界政治地圖和分區   教學目標   1.通過讀世界政區圖和世界面積位於前列的國家示意圖,使學生能夠在世界政區圖上查閱出世界的主要國家,明確世界上的面積大國和人口大國,通過閱讀「世界地理區域的劃分」明確區域劃分的十三個分區的名稱和分布。
  • Earth NullSchool全球天氣可視化模擬網 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文章將以案例的形式探究Earth NullSchool在「大氣」和「洋流」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開發其潛在的教學資源。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多數情況我們無法身臨其境的體會不同區域的特點,且地理教材的更新相對於地表的各種現象和事物的變遷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因此現有的教學資料往往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其次地圖是地理的重要語言之一,是直觀具體與抽象概括的有機統一體,是地理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思維工具。傳統的地理教學在地圖使用中存在著地圖數據陳舊、不同要素圖層疊加不精準、交互性較差等問題。
  • 美術鑑賞:淺談教學簡筆畫在唱歌教學現場的恰當運用
    淺談教學簡筆畫在唱歌教學現場的恰當運用   【摘 要】在幼兒園唱歌教學中,幼兒往往會出現識記歌詞困難,或前段歌詞和後段歌詞混淆的情況,我們通過教學簡筆畫在唱歌教學的運用,提高幼兒對唱歌活動的興趣,加快幼兒對歌曲中歌詞的理解,解決教師對唱歌教學中教具製作的難題,提高教學質量。
  • 高二地理教案:《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3.運用有關資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數字地球的含義。  知識梳理:  一、地理信息技術  1.地理信息技術是指獲取、①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②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和③地理信息系統等。
  • 劉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節奏」的三重概念
    導入語:教學用語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所運用的語言,有專業術語、形象化語言等不同的表述形式,其中專業術語常用來表示某一學科概念。葫蘆絲教學是音樂教學門類中的一個分支,在專業術語運用上,既有著與葫蘆絲樂器自身相關的概念,也有與音樂相關的一般通用概念,尤其是在後者的運用上,常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有時候教師認為自己表述得很清楚,但是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對部分概念感覺很模糊,筆者在與很多葫蘆絲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一問題,現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的「節奏」一詞談談自己的看法。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轉的重要特點,理解黃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   3.學會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現象,形成空間想像能力。
  • 初中音樂欣賞課《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答辯及教學設計
    我會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並總結:歌劇是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義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歌劇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這樣做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