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曲欣賞28 歡樂使者,霍爾金特《行星組曲》

2020-12-04 麥霖藝術學院

曲目介紹

《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該組曲一共分為七個樂章,啟用了多種樂器,可全奏也可選奏。在科幻音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木星——歡樂使者》這一樂章構思宏大,篇幅也較長,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氣勢浩蕩,歡樂的情緒此起彼落,綿亙不絕。這一樂章經常被單獨演奏,成為受人喜愛的通俗音樂作品。它又分為三個主題:第一主題為C大調,快板,2/4拍,喜悅的情緒十分明顯;第二主題充滿生機,熱情洋溢,富有氣勢;第三主題轉為3/4拍,象一首民間舞曲,氣氛熱烈。第二部分由原來的快板轉為行板,為一首雄壯的「歡樂頌歌」,類似東方五音音階的旋律,親切感人,樸實生動,又不失莊嚴與偉岸。第三部分為第一部分的反覆,又體現了宇宙的遼闊與未知的神秘。

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可以說是最出色的管弦樂入門作品之一。如果說布裡頓的《青少年樂隊指南》讓你體會一個交響樂團各聲部、各樂器的作用和相互的配合與流動,霍爾斯特的《行星》則讓你通過由各個樂器的音響元素所編織出來的音畫效果,感悟絕美的音樂意境。所以,《行星》是世界各大樂團音樂會節目單上的常列曲目。

作曲家

古斯塔夫·霍爾斯特(Gustav Dheodore Holst,1874—1934),英國作曲家。生於具有瑞典血統的音樂家庭。1893年入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管風琴、作曲和長號。後在歌劇樂隊中任第一長號手、管風琴手。

1905年起,曾提任過倫敦聖保羅女子學校音樂科主任,皇家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其代表作有為供大型管弦樂隊演奏的組曲《行星》(作品32,由七個樂章組成),歌劇《賽維特麗》、《在野豬頭酒家》,舞劇《大笨蛋》、管弦樂《聖保羅組曲》等,其中《行星》組曲最為著名。

今日金句

相關焦點

  •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
    >
  • 《行星組曲》一趟百萬光年的旅行
    >四、《木星,歡樂使者》(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五、《土星,老年使者》(Saturn, the Bringer of Old Age)六、《天王星,魔術師》(Uranus, the Magician)七、《海王星,
  • 霍爾斯特 -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的管弦樂編制非常的龐大,管弦樂團加合唱團就需要100多人演奏員和演唱者。3,水星——飛行使者4,木星——歡樂使者5,土星——老年使者6,天王星——魔術師7,海王星——神秘者所以說這部作品的內容,相對天文學來看,作曲家更傾向於佔星學。
  • 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管弦樂組曲《行星》。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收聽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帶來的《行星組曲》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創作於1914至1916年,由七首樂曲組成,每首樂曲以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地球和當時尚不為人類所知的冥王星除外)的名字作為標題,並各加有一個富有詩意的、能啟發人聯想的副題,各部分依次為:天王星——魔術師,海王星——神秘主義者。
  • 行星組曲:木星
    《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該組曲一共分為七個樂章,啟用了多種樂器,可全奏也可選奏。在科幻音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之間,分為七個樂章,分別以九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地球和當時不為人們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樂隊編制也非常龐大,啟用了一般很少登臺的低音長笛、低音雙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號等管樂器,以及管風琴和眾多的打擊樂器,最後一個樂章中還有一段六聲部的女聲合唱(有時以兩支獨奏長笛取代
  • 霍爾斯特作品:《行星組曲 Op.32》+平原綾香演唱《木星》
    《行星組曲 Op.32》第一樂章《火星~戰爭之神》霍爾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完成這一樂章的。因此有人認為,這段音樂是對當時迫在眉睫的戰爭的預言。第三樂章《水星~飛行使者》傳說中水星是帶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徵,也是竊賊的保護神。因而,這一樂章的音樂機敏靈活,是一首急板諧謔曲。第一主題輕捷而又俏皮,表示信使忙碌地走家串戶,為人類帶來福音;第二主題帶民歌風格,表現人類歡迎信使的情景。
  • 【每日一曲】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木星」
    他曾擔任過倫敦聖保羅女子學校音樂科主任,皇家音樂學院作曲教授。繁忙的教學任務使他只能在周末和假期作曲:《行星組曲》由此也花了他三年時間才得以完成。雖然心存疑惑的霍爾斯特並不認為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行星組曲》卻使他一夜成名。
  • 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弗拉基米爾朱羅夫斯基/內維爾克裡德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倫敦愛樂合唱團/倫敦愛樂樂團弗拉基米爾朱羅夫斯基/內維爾克裡德霍爾斯特《行星組曲》行星組曲(Op.32)《行星組曲(Op.32)suite" Theplanets」》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Gustav Theodore
  • 《流浪地球》裡的恐怖木星,《行星組曲》中竟是「歡愉之星」!
    不過在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中,木星是一顆歡愉之星,是一位歡樂使者。《行星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之間,分為七個樂章,分別以九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地球和當時不為人們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熱愛佔星與神話故事的霍爾斯特,有一天心血來潮,想出了結合這兩項興趣與音樂的好主意,決定寫一首關於佔星的交響曲,最終完成了舉世矚目的《行星組曲》。
  • 每日一曲之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
    管弦樂組曲《行星》,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於1914年到1916年間,共七個樂章,分別以太陽系的七個星球(地球除外)命名,依次為: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公認的事實是,《行星》是後來科幻音樂的鼻祖,它直接影響了《星球大戰》、《E.T.》等科幻電影音樂的創作。
  • 行星組曲揭開2018年「打開音樂之門」暑期音樂會序幕
    在這場宇宙「探險show」中,觀眾們在欣賞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神秘莫測的「行星組曲」,想像其所描繪的每個行星各自的「性格特點」的同時,可以觀看科普類、故事類以及情懷類的行星趣味小知識視頻。  創立24年來,北京音樂廳「打開音樂之門」以其豐富的內容、親民的價格吸引了京城音樂愛好者,將不計其數的大小朋友引入這扇門,成為他們走進藝術殿堂的第一個啟蒙者。
  • 倫敦交響樂團進世博 「歡樂使者」送精彩祝賀
    真實心情寫照用英國作曲家霍斯特《行星組曲》中的「木星·歡樂使者」作為開場曲,顯然是倫敦交響樂團的精心選擇。這首耳熟能詳的樂曲,據說是黛安娜王妃生前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三十多年前,倫敦交響樂團在普列文指揮下錄製的《行星組曲》唱片,被公認為是這部作品的「最佳錄音版本」,如今聽他們如同原音再現般的演奏,似乎感受到了頗具民族風格的旋律滿載著喜悅之情,洋溢著豐富想像力的星際音樂畫面,成了這些作為「歡樂使者」的樂手們來到世博園演出的真實心情寫照。
  • 10部經典古典配樂的電影,送給開啟暑假模式的你
    氣勢宏大的古典音樂更是經常出現。06《第二爵士組曲》電影《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裡的蕭士塔高維奇《第二爵士組曲》是作曲家專門為前蘇聯電影《牛虻》所寫的配樂。作品節奏歡快,爵士風格變幻靈動,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舞曲。
  • 古典樂中的古典三傑你知道是誰嗎,看完此文就知道了!
    古典音樂,古典音樂又叫經典音樂,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古典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的區分,學過西方音樂史的可能知道,古典音樂是多個時期西方古典音樂的統稱,包括中世紀 文藝復興 巴洛克 古典 浪漫 印象派幾個時期,而古典主義音樂指的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作曲家海頓 莫扎特 貝多芬的作品,古典音樂旋律是個抽象化的東西
  •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第1225期
    每日一曲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是一首七個樂章組成的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間,組曲的七個樂章,分別以九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命名
  • 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薩金特
    薩金特指揮倫敦交響樂團《行星》組曲是一部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
  • 電影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10首古典音樂
    羅伯特·雷德福的《普通人》無論從情感和主題上,都是對《D大調卡農》最貼切深入的一次運用,使人真正感受到這首不朽名曲的力量。它還出現在:《逃跑的新娘》。5、《憤怒的公牛》中的古典音樂——《鄉村騎士間奏曲》相信很多人剛開始看《憤怒的公牛》時,可能都會懷疑是不是出錯了?一部拳擊電影,開場音樂怎麼會如此古典優雅?
  • 世界古典音樂20首珍藏版
    文章來源:開心世界 |圖:BAIDU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精選了20首古典音樂,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不可錯過哦。1. 鄉村騎士間奏曲馬斯卡尼(1863-1945),義大利浪漫主義作曲家、指揮家。四小天鵝柴可夫斯基名曲《四小天鵝舞曲》 是四幕舞劇《天鵝湖》第二幕中的舞曲。該曲是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這首舞曲音樂輕鬆活潑,節奏乾淨利落,形象地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戲嬉漫遊的情景,質樸動人的旋律還富于田園般的詩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