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試大綱與考試要點
一、考試內容
(一)了解產品生命周期及PEST(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分析方法。
(二)熟悉競爭能力分析和矩陣分析方法。
(三)掌握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
二、考試要點
(一)第一節(不作要求)
(二)第二節(了解)
1.了解。
(1)基本概念;
(2)階段;
(3)戰略特點。
(三)第三節
2.熟悉。
(1)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2)企業競爭能力分析。
(四)第四節
3.了解。
(1)PEST分析;
(2)企業外部因素評價矩陣。
(五)第五節
1.掌握。
(1)優勢與劣勢分析;
(2)機會與威脅分析;
(3)企業戰略選擇。
重點案例:案例2-3(P27-28)。
(六)第六節
2.熟悉。
(1)波士頓矩陣分析;
(2)通用矩陣分析。
第二部分 重點案例及其答題要點
按照重要性複習
一、SWOT分析(P24-28)
(一)概念
SWOT分析法,即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分析。
要點掌握:
(1)企業內部要素評價矩陣——SW(優勢和劣勢)分析;
(2)企業外部環境評價矩陣——OT(機會與威脅)分析。
(3)企業戰略選擇(重點)
表2—9SWOT示意圖
企業內部條件 | 優勢(Strengths) | 劣勢(Weakness) |
企業外部條件 | 機會(Opportunities) | 威脅(Threats) |
(二)優勢與劣勢分析(SW)
答題過程:
1.計算優勢得分
2.計算劣勢得分
3.計算綜合得分=優勢得分-劣勢得分(P25表2-10)
4.計算機會得分
5.計算威脅得分
6.計算綜合得分(P26 表2-11)
7.繪製SWOT圖
8.分析
(1)SO (第一象限):增長性戰略
(2)ST
(3)WO
(4)WT
9.採取戰略
(1)優勢得分計算;
(2)劣勢得分計算;
(3)綜合得分計算(P25表2-10)
綜合得分=優勢得分-劣勢得分
計算機會得分=-1.6
計算綜合得分(P26表2-11)
(4)定量分析企業的優勢與劣勢
案例見教材P25表2-10某企業內部因素評價表
表2-10某企業內部因素評價表
關鍵內部因素 | 權重 | 得分(-5~+5) | 加權數 | |
優勢 | 研發能力強大 | 0.20 | 4 | 0.8 |
產品性能和質量處於行業中遊 | 0.15 | 0 | 0 | |
銷售網絡完善 | 0.20 | 4 | 0.8 | |
管理能力強 | 0.15 | 4 | 0.6 | |
小計 | 2.2 | |||
劣勢 | 資金緊張 | 0.10 | -3 | -0.3 |
生產設備落後 | 0.10 | -2 | -0.2 | |
工藝水平不高 | 0.10 | -3 | -0.3 | |
小計 | -0.8 | |||
綜合 | 合計 | 1.00 | 1.40 |
(三)機會與威脅分析(OT)
掌握:(1)機會得分計算;
(2)威脅得分計算;
(3)綜合得分計算綜合得分=機會得分-威脅得分(P26 表2-11)
(4)定量分析企業的機會與威脅
案例見教材P26表2-11某企業外部因素評價表
表2-11某企業外部因素評價表
關鍵外部因素 | 權重 | 得分(-5~+5) | 加權數 | |
機會 | 政策扶持 | 0.25 | 4 | 1.00 |
技術進步 | 0.15 | 3 | 0.45 | |
金融信貸寬鬆 | 0.10 | 3 | 0.3 | |
小計 | 1.75 | |||
威脅 | 新替代產品出現 | 0.15 | -2 | -0.30 |
競爭對手結盟 | 0.10 | -4 | -0.40 | |
市場成長放緩 | 0.15 | -4 | -0.60 | |
供應商減少 | 0.10 | -3 | -0.30 | |
小計 | -531.60 | |||
綜合 | 合計 | 1.0 | 0.15 |
繪製SWOT圖(四)企業戰略選擇(重點,難點)
〔案例2-3〕(P27)BCX公司是我國主要彩管生產企業之一,主要生產19、21、25、和29英寸普通彩色顯像管,1999年產量約300萬隻。隨著國內外彩電市場的變化,彩電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1998年全國有彩管生產企業11家,彩管生產能力約5000萬隻,實際產量3490萬隻,約佔全球產量2.4億隻的14.5%.電視機生產企業利潤日益攤薄,電視機企業對彩管企業討價還價能力增強,彩管價格不斷下降;同時,大屏幕彩電、純平彩電、背投電視、液晶電視、等離子體電視等開始出現,對彩管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BCX公司利潤水平持續下降,面對市場變化,需要調整企業戰略,2000年BCX經過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提出若干戰略供決策層選擇。其評價見表表2-12某企業內部和外部因素評價表表2-12某企業內部和外部因素評價表
內部條件 | 優勢(S) | 劣勢(W) |
1.企業組織與管理能力較強,有能力與同行競爭 2.通過改制上市,企業負債率低,銀行信譽好,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 3.產品質量好,成本低,產品能夠適應進一步降價的壓力 4.產品國產化率較高,受國際因素影響較小 5.企業地處經濟高度發達的沿海地區,交通運輸便利,周圍有多家國內著名的彩電生產企業,彩電生產能力約佔全國彩電生產能力的50%。企業佔據地理優勢 6.員工素質較高,企業機制比較靈活 | 1.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弱,大屏幕、純平等技術來源不穩定,在技術上無法佔領制高點 2.彩電行業投資大,設備專用性強,行業退出能力弱 3.企業為國有控股企業,與另外8家外資或臺資企業相比,在技術、資金和管理上處於劣勢 4.缺乏國際市場渠道和營銷經驗,出口市場尚未啟動,而其他彩管生產企業都有產品出口 5.競爭對手大部分都是上下遊一體化,同時生產彩管和整機,而BCX較難進入上下遊企業 6.產品品種單一,其他多元化產業未形成規模,抗風險能力弱 | |
外部環境 | 機會(O) | 威脅(T) |
1.市場需求分析表明,彩管仍有較強的生命力,可能維持緩慢成長15年,還有市場空間和獲利機會 2.彩管行業進入壁壘較高,其他企業難以進入 3.加入WTO後,出口機會增加 4.存在低成本擴張的機會 | 1.大屏幕、超平純平CRT、背投電視、等離子體和LCD液晶顯示器等能夠大幅度地降低成本,目前的產品將面臨著被替代威脅 2.彩管業競爭激烈、受彩電廠商的價格打壓,討價還價能力較弱,可能會引起利潤下滑 3.未來生產和利潤可能受玻殼供應緊張及漲價因素影響 4.存在同行的競爭威脅 | |
企業戰略選擇 | SO戰略--增長性戰略 利用優勢和機會,保持現有的經營領域,並且繼續全力以赴地在該領域擴大產品規模和品種,加大技術研發,增加大屏幕產品,引進純平產品生產線,積極拓展國內和海外市場 缺點:沒有考慮到威脅和劣勢 | ST戰略――多元化戰略 利用優勢避免威脅,保持現有的經營領域,不再在該經營領域進行擴張。利用自身融資能力,向其他領域進軍,發展LCD、PDP等相關顯示產品,實行多元化經營的原則 缺點:放棄了潛在的機會 |
WO戰略――扭轉性戰略 利用機會改進內部弱點,在保持、穩定、發展和提高現有的經營領域的同時,開展多元化經營,增加CDT生產線,與電視生產企業聯合,培養核心競爭能力 優點:利用了機會和優勢,避免威脅,克服劣勢 | WT戰略――防禦性戰略 為了克服弱點、避免威脅,放棄現有的經營領域,全力以赴地轉到高新技術領域。爭取佔領技術制高點 缺點:放棄了現有的、潛在的機會和自身優勢 |
(五)本部分案例可能形式
1.簡單案例
(1)優勢與劣勢(SW)得分計算;
(2)機會與威脅(OT)得分計算。
2.綜合案例(可能性較大)
(1)計算SW和OT得分;
(2)繪製SWOT分析圖;
(3)SWOT分析;
(4)制定企業戰略。
掌握:
(1)繪製SWOT分析圖;
(2)利用SWOT分析圖進行綜合分析;
(3)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相應戰略。
SWOT分析圖綜合分析及相應戰略增長性戰略、多元化戰略、扭轉性戰略、防禦性戰略。
1.增長性戰略(右上角,SO)
表明企業擁有強大的內部優勢和眾多的機會。企業應採取增加投資,擴大生產,提高產量佔有率的增長性戰略。
2.多元化戰略(右下角,ST)
表明企業儘管擁有較大的內部優勢,但必須面臨嚴峻的外部挑戰。企業應利用自身的優勢,開展多元化經營,避免或降低外部威脅的打擊,分散風險,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3.扭轉性戰略(左上角,WO)
表明企業面臨外部機會,但自身內部缺乏條件。企業應採取扭轉性戰略,改變企業內部的不利條件。
4.防禦性戰略(左下角,WT)
表明企業既面臨外部威脅,自身條件也存在問題。企業應採取防禦性戰略,避開威脅,消除劣勢。
二、波士頓矩陣(P28-30)(熟悉)
答題過程:1.計算相對市場佔有率(P29 圖2-7橫坐標)
2.計算市場銷售增長速度
3.繪製波士頓矩陣(圖2-7)
4.判斷分析
5.戰略分析企業投資組合分析:主要包括波士頓矩陣、通用矩陣等分析方法。
(一)概念波士頓矩陣——以企業經營的全部產品或業務的組合為研究對象,分析企業相關經營業務之間的現金流量的平衡問題,尋求企業資源最佳組合。
(二)掌握要點(1)計算相對市場佔有率(橫坐標)
(2)計算市場銷售增長速度(縱坐標)
(3)繪製波士頓矩陣
(4)選擇策略
(三)計算市場佔有率(橫坐標)見教材P29
(1)市場佔有率=企業某項產品市場份額÷最大競爭對手市場份額
(2)分區大於1:高區小於1:低區
(四)計算企業所在行業的成長率(縱坐標)見教材P29
(1)計算成長率:行業過去2年和未來2年的平均市場銷售增長速度
(2)分區大於10%:高區小於10%:低區
(五)繪製波士頓矩陣波士頓矩陣圖見教材P29圖2-7根據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增長率將波士頓矩陣圖分為四個象限:
(1)"明星"業務
(2)"金牛"業務
(3)"瘦狗"業務
(4)"問題"業務
(六)四個象限分析見教材P29(分析:特點)
(1)"明星"業務(第一象限):產品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增長率都較高。
(2)"金牛"業務(第二象限):產品市場佔有率較高,但行業增長率較低。
(3)"瘦狗"業務(第三象限):產品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增長率都較低。
(4)"問題"業務(第四象限):行業增長率較高,但產品市場佔有率較低。
(七)策略見教材P29(分析:策略)
(1)"明星"業務(第一象限):採取追加投資、擴大業務的策略。
(2)"金牛"業務(第二象限):採取維持穩定生產、不再追加投資的策略。
(3)"瘦狗"業務(第三象限):採取縮小經營範圍或進行業務整合或退出經營的策略。
(4)"問題"業務(第四象限):採取進一步分析企業的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並決定是否追加投資的策略。
企業 | 銷售量 | 佔有率 |
A B C | 1000萬 900萬 600萬 | 1000/900 900/1000 600/1000 |
(八)策略應用見教材P30
(1)發展策略:適用於:"問題業務"和"明星業務".
(2)穩定策略:適用於:"金牛業務".
(3)撤退策略:適用於:"瘦狗業務"和"問題業務".
三、通用矩陣(P30-32)(熟悉)
答題過程:1.計算企業實力參數(橫坐標)(P25表2-10)
2.計算行業吸引力(縱坐標)
3.繪製通用矩陣4.選擇戰略(P31)
(一)概念通用矩陣——在波士頓矩陣的基礎上,考慮更多因素而形成的一種用於比較不同業務的工具。
(二)計算企業實力(橫坐標)見教材P31和P19表2-6採用企業內部評價矩陣(P25)評價企業實力
(三)計算行業吸引力(縱坐標)見教材P31和P19採用行業吸引力評價方法(P19)評價市場吸引力(四)繪製通用矩陣
(五)三部分分析見教材P31(分析:特點)
(1)右下角(三個方格):產品吸引力很低。
(2)右上角到左下角對角線(三個方格):產品吸引力中等。
(3)左上角(三個方格):產品最具有吸引力。
(六)策略分析見教材P31(分析:策略)
(1)右下角(三個方格):企業採取利用或退出戰略,迅速獲利,收回投資,放棄該業務。
(2)右上角到左下角對角線(三個方格):企業採取區別對待、適當盈利策略。
(3)左上角(三個方格):企業採取積極投資發展戰略、選擇重點發展戰略,擴大生產,增加盈利能力。
(七)策略應用見教材P31
(1)企業戰略選擇:見教材P31圖2-10.
(2)企業業務單元可能的戰略方向:見教材P31圖2-11.
四、競爭能力分析(P14-22)(熟悉)
(一)行業競爭結構行業競爭結構——行業內企業數量和規模的分布。
(二)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模型1縱向競爭
◆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
◆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
2.橫向競爭
◆潛在的進入者
◆替代品的威脅
◆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抗衡
計算表:見P17表2-5.
表2-5行業競爭結構分析表
各種競爭力量 | 同意――反對 12345 | 各種競爭力量 | 同意――反對 12345 |
Ⅰ、潛在進入者 | 3.類似企業在其他市場有很大利潤 | ||
1.行業進入成本很高 | 4.類似功能的其他種類產品多 | ||
2.企業產品差異性大 | Ⅳ、購買者 | ||
3.行業進入資金需求大 | 1.少量顧客購買本企業的大部分產品 | ||
4.顧客更換供應者困難 | 2.本企業產品佔顧客採購量大部分 | ||
5.銷售渠道建立困難 | 3.多數企業提供標準化的類似產品 | ||
6.不易得到政府批准經營 | 4.顧客轉換供應者容易 | ||
7.進入行業對本企業威脅性不大 | 5.顧客產品利潤率很低 | ||
Ⅱ、行業中的競爭者 | 6.一些大顧客可以買下本企業 | ||
1.行業中競爭者眾多 | 7.產品對顧客產品質量貢獻很小 | ||
2.所有競爭者無差異 | 8.顧客了解本企業以及盈利水平 | ||
3.產品市場增長緩慢 | 9.顧客對企業的供應者影響很小 | ||
4.行業固定成本很高 | Ⅴ、供應者 | ||
5.顧客轉換供應者容易 | 1.有多個原材料供應者可選擇 | ||
6.擴大生產能力困難 | 2.企業重要原材料有許多替代品 | ||
7.行業已經歷過殘酷淘汰 | 3.公司是重要供應者的主要客戶 | ||
8.多數企業準備留在本行業 | 4.無一供應者對本企業是關鍵的 | ||
9.其他行業變化對企業無大影響 | 5.容易變換大多數原材料供應者 | ||
Ⅲ、替代產品 | 6.對企業,無一家供應者是很大 | ||
1.類似功能產品很多 | 7.採購是企業經營的重要部分 | ||
2.相同功能和較低成本產品較多 |
(三)行業吸引力分析
(1)影響因素。P18.
(2)計算行業吸引力。
重點案例:〔案例2-1〕P18背景:1999年,鑑於家電市場的逐步飽和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某家電企業開始多元化經營,準備進入計算機、手機製造等領域。對手機製造行業的吸引力進行了分析,如下表所示。
行業吸引力評價標
關鍵行業特徵 | 權重 | 得分 | 加權重 |
市場規模 | 0.12 | 4 | 0.48 |
市場增長率 | 0.28 | 5 | 1.4 |
行業盈利水平 | 0.15 | 5 | 0.75 |
競爭強度 | 0.13 | 3 | 0.39 |
產業政策 | 0.15 | 3 | 0.45 |
技術要求 | 0.1 | 2 | 0.2 |
資金需求 | 0.07 | 1 | 0.07 |
社會環境可接受性 | 可接受 | ||
合計 | 1 | 3.74 |
最後得出手機製造行業的吸引力分數為3.74,具有較高的進入價值。
(四)競爭態勢矩陣1.步驟(共5步)。見:P20
(1)首先確定行業中的關鍵戰略因素。
(2)根據每個因素對在該行業中成功經營的相對重要程度,確定每個因素的權重,從0(最不重要)到1(最重要),權重和為1;同一因素在不同行業的權重可能是不同的,反映了該指標對不同行業競爭成功的重要性。
(3)篩選出關鍵競爭對手,按每個指標對企業進行評分。
(4)將各根據要素的評價值與相應的權重相乘,得出各競爭者在相應戰略要素上的相對競爭力強弱的加權評分值。
(5)加總得到企業的總加權分,比較總加權分就可以確定處於競爭能力最強和最弱地位的公司,以及公司之間的競爭優勢的差異。
2.計算過程。見:表2-8教材P21〔案例2-2〕P20~P21背景:1999年,家電市場的逐步飽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帶來了上遊彩管企業和玻殼企業的利潤下滑。為了制定企業的競爭策略,某玻殼企業XY公司對企業的競爭能力與主要競爭對手A公司和B公司進行了比較,如下表所示。
表2-8XX公司競爭態勢矩陣
關鍵競爭因素/強勢指標 | 權重 | XY公司 | 競爭者A | 競爭者B | ||||
得分 | 加權重 | 得分 | 加權重 | 得分 | 加權重 | |||
1 | 產品質量/性能 | 0.1 | 4 | 0.4 | 3 | 0.3 | 2 | 0.2 |
2 | 聲譽/形象 | 0.1 | 5 | 0.5 | 4 | 0.4 | 3 | 0.3 |
3 | 製造能力 | 0.1 | 4 | 0.4 | 5 | 0.5 | 3 | 0.3 |
4 | 技術能力 | 0.05 | 3 | 0.15 | 4 | 0.2 | 5 | 0.25 |
5 | 銷售網絡 | 0.05 | 3 | 0.15 | 4 | 0.2 | 5 | 0.25 |
6 | 研發能力 | 0.1 | 5 | 0.5 | 3 | 0.3 | 4 | 0.4 |
7 | 財務資源 | 0.1 | 3 | 0.3 | 4 | 0.4 | 2 | 0.2 |
8 | 自然資源佔有 | 0.1 | 2 | 0.2 | 3 | 0.3 | 4 | 0.4 |
9 | 區位優勢 | 0.05 | 1 | 0.05 | 3 | 0.15 | 5 | 0.25 |
10 | 相對成本地位 | 0.2 | 4 | 0.8 | 3 | 0.6 | 2 | 0.4 |
11 | 客戶服務能力 | 0.05 | 3 | 0.15 | 3 | 0.15 | 4 | 0.2 |
加權強勢總評分 | 1 | 3.6 | 3.5 | 3.15 |
分析結果顯示,XY公司較A公司和B公司綜合競爭能力強
五、企業外部因素評價矩陣(P23-24)(熟悉)
(一)步驟見教材P23-24
(二)計算見教材P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