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筆記」今晚頒獎,看孩子們對生活和大自然的感悟與愛

2020-12-06 上遊新聞

孩子們上臺領獎

「春風拂過果林,一切都在慢慢甦醒,背包裡裝滿了好奇心,我們要一起去旅行……」

今(11日)晚,重慶群眾藝術館群星劇院內,伴隨著動聽歌聲的是孩子們對大自然好奇的眼神。當晚的第五屆自然筆記大賽頒獎晚會上,孩子們通過日常的觀察記錄,分享自己對於生活和大自然獨有而美妙的體驗。

從選手到頒獎嘉賓,她學會了擔當

「2014年暑假,我即將升入高中二年級。」何玉芬回憶,當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次野外科學考察活動。在金佛山,她和同學在帶隊老師指導下,首次在重慶境內記錄到黑帶腹鏈蛇,還發現了紅點齒蟾的幼體和成體,這也是首次在重慶境內發現該物種成體。

當老師布置任務,讓同學們記錄自己感興趣的自然景物時,這個成長在巫峽畔,從小對大自然有著濃厚興趣的女孩決定「挑一個簡單的來畫」——記錄蕨類植物。

「事實證明我是多麼的天真!蕨類植物看著結構簡單,下筆的時候,我才發現,每種蕨類的葉都有差別。複葉怎麼分裂、孢子囊怎麼生長,都需要仔細觀察。」何玉芬次年用這件作品參加了第二屆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獲得了優秀獎。

何玉芬說:「自然筆記開啟了我的探索之旅,如今我想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給大自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何玉芬現在就讀於四川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經常到偏遠農村地區進行觀察和探究,運用專業知識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水等自然資源。

陽光下的蜉蝣讓他感悟生命

徐莊懿憑藉《生命的力量——對一隻蜉蝣的觀察與感想》獲得本次比賽的一等獎。

2018年暑假,第四屆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重慶天地人和街小學五年級學生徐莊懿前往秦嶺參加了一次科考夏令營。出發前他「心情很是悲傷,本不想參加夏令營」,因為此前不久,他的爺爺突發疾病去世。

8月14日下午,一隻在陽光下飛舞的蜉蝣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在自然筆記中寫道:「它在燦爛的陽光下,舒展著薄薄的翅膀……」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他意識到「幾個小時之後,它便會永遠離開這個世界。但是,為了這幾個小時的光輝,它從卵長成幼蟲,在水中生活了1到3年。」由此,他回憶起爺爺,感悟到「相遇之後,都會分別,但是生命的力量是永恆的。」

上遊新聞記者了解到,五年來,通過堅持做自然觀察和自然筆記,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像徐莊懿一樣,不僅養成了用圖文分享見聞的習慣,還越來越善於用表情、動作和語言來表達對生命的感悟,對自然的感恩,從而進一步拉近了親子關係和家校聯繫。對此,本屆大賽策劃組織了「小小自然代言人」選拔活動,江北、九龍坡等區縣推選的200餘名小學生走上舞臺,站在鏡頭前,展示自然筆記作品,講述自己的自然觀察經歷。

多方位保護孩子們對自然的愛

頒獎晚會上,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初三學生周媛登臺領取了第五屆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特等獎證書。在獲獎作品《記憶之樹》中,她記錄了在重慶的街頭和公園對黃葛樹發芽、落葉等現象的觀察過程,探究了移栽對黃葛樹生長節律的影響,由黃葛樹的「記憶」——對環境的適應性,領悟到重慶人的精神氣質。

「其實和周媛一樣的孩子們在全市還有很多,他們對大自然充滿好奇!」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項公益性賽事活動,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聚焦於精準扶貧和教育均衡。

11日晚會現場

據了解,2018年大賽組委會向秀山、酉陽等區縣捐贈了自然觀察工具包1000套和《自然筆記大賽指導手冊》10000冊;為部分深度貧困地區免費提供公益自然教育課程;以社會募資的形式,向我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學校捐贈自然觀察工具包1400套,並深入豐都、彭水等區縣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自然筆記課程培訓4場。在市委統戰部、市公安局、重慶環衛集團等的支持下,大賽組委會全年向貧困地區累計捐贈了價值近50萬元的賽事活動物資。

獲獎作品點評>>

《聽取蛙聲一片》

周丹彤(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

指導老師:高紅英、羅鍵

第五屆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特等獎「松雀鷹自然觀察員獎」獲獎作品

【點評】

該作品以日記的方式詳細記述了雌雄樹蛙從求偶、配對到產卵、孵化的連續過程,繪畫雖簡單,但較準確地反映了環境、樹蛙的主要形態特徵及繁殖行為等科學內容。展現了作者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較強的調查、研究水平。

——重慶自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鍾婧

關於斑腿泛樹蛙,一種分布在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見樹蛙的觀察日記,相當細緻和用心,從蛙類生活習慣,繁殖行為,到產卵等,一直做著細緻的觀察和筆記,非常好的一幅連續作品。自然觀察不缺乏繪畫好的畫師,但缺少踏實細緻,能夠一直仔細觀察生物的小朋友。這位小朋友,我很佩服。非常值得推薦。

——生態攝影師、博旅文化總監鄭洋

觀察仔細,從作品中看到了這位同學進行了系統觀察和系統思考,描述詳盡,有心底深處的感悟。難得的有心人。

——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理事、副主任單華春

《偶遇中華沙鰍》

葛雨歆(璧山區文風小學校)

指導老師:謝榜偉

第五屆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一等獎「白海豚最佳分享獎」獲獎作品

【點評】

小作者不僅觀察、發現,還懂得主動探究——自然的奧秘就在生活中。也希望孩子通過這樣的自然筆記,能喚起更多人對環境保護的關注。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環境教育項目總監雍怡

通過繪畫與文字描述,這件作品把中華沙鰍的特徵準確地表達了出來,特別是沙鰍的細節表現到位。發現大自然中每一個生靈的美,需要好奇心和仔細觀察,小作者做得很棒!

——貓盟秘書長吳忠麗

一次野釣,引發了爺孫三代人對一條「魚鰍」的好奇。爺爺的經驗,爸爸的實踐,兒子的思辨,運用了現代科技,再加上向專家的求證,終於弄清楚了事實。有觀察、有思考、有求證、有感悟。小作者對中華沙鰍的描繪生動,過程文字描述翔實,這是一幅非常精彩的作品。

——重慶市渝中區自然介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陳竹

部分作品選登

上遊新聞記者 張皓 攝影 劉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科協動態】探索科學奧秘,感悟自然風採!「行走中的科學課」開講~
    【科協動態】探索科學奧秘,感悟自然風採!重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為此蕭山科協聯合蕭報小記者團開啟【科學色拉醬】特別活動「行走中的科學課」邀請專業科普導師將實驗探究活動「搬」到室外進行讓「學」與「行」相結合帶領孩子在探索自然中學習科學
  • 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帶孩子們走出大山看世界
    原是一場公益助學活動,然而在看到孩子們大多家境貧寒卻依舊奮發之時,助學人員深受觸動,便在東航四川分公司範圍內開展了「為愛飛行一小時」募集善款和特色航班活動,為愛助力。時隔半年多,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再次將大山與夢想連接。
  • 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看世界 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連接大山與夢想
    原是一場公益助學活動,然而在看到孩子們大多家境貧寒卻依舊奮發之時,助學人員深受觸動,便在東航四川分公司範圍內開展了「為愛飛行一小時」募集善款和特色航班活動,為愛助力。時隔半年多,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再次將大山與夢想連接。
  • 讓孩子走進大自然、感知大自然
    (原標題:讓孩子走進大自然)
  • 製作植物化石、手工扎染,探索自然活動邀小朋友記錄自然筆記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0月1日),由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探索自然總動員——2020愛綠一起自然筆記 十一嘉年華」在雙秀公園啟動。據悉,此次活動將在雙秀公園、南海子麋鹿苑、北海公園、玉淵潭公園、將府公園和柳蔭公園舉辦30多場自然探險遊園活動,老師將帶領孩子們走進公園,開啟探索自然、記錄自然之旅。
  • 五年級第24課《月跡》預習筆記,感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2、第二部分「尋月亮」(第3—23自然段):寫「我們」尋月的過程。(1)第3自然段,寫「我們」在院子裡找到了月亮,一起賞月。「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靜態描寫,寫出了月光潔白,如玉般溫潤,如銀般燦爛。把月光和「玉」「銀」聯繫起來,符合孩子們的視覺和心理感受,既有形象,又有色彩。
  • 走,去滎經繪寫「自然筆記」
    她說,這些筆記很精美,也很用心,「小朋友們把自己觀察到的東西寫下來、畫下來,這比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更有意義。」卿芸此番來滎經的目的除了參會,還在滎經縣古城田野自然學校給當地孩子們上了一堂自然教育「這裡的孩子太幸福了,滎經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走出教室,孩子們就能觀察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卿芸表示,以後有機會也會帶自己成都的學生到滎經來,「到大自然去發現自然的奇妙。」
  • 讓孩子們回到大自然中,去看鳥兒翱翔、昆蟲飛舞、河流奔騰、鮮花...
    孩子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每天身處琳琅滿目的電子產品中,唯一缺少的就是跟自然的接觸。 他們已經逐漸失去了和自然親近的本能,甚至覺得在自然中玩耍似乎有點兒沒出息、古怪、幼稚、無聊。 影片《大自然在說話》中有一句話:大自然不需要人類,而人類需要大自然!
  • 【溫暖人生好老師】周斌:小學自然教師的科學夢
    廣玉蘭果實、多樣的松塔、臘梅果實、鳥巢、蟬蛻、蛇蛻……觸碰角數百種動植物標本亮相引來駐足參觀者的嘖嘖稱讚;四十份自創的活動記錄單裡設置的自然物寫真、毛遂自薦、自然筆記、綠野仙蹤、疑問重重的項目令專家翹起大拇指,令孩子們更易描繪大自然的語言;石膏粉加水攪拌、貼葉、修正、揭葉……簡單的操作後一片片獨一無二的葉脈化石就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小小科學志願者的細緻介紹,互動人群的認真製作……周斌老師說綠色在孩子們與大自然的密切的交流中
  • 幼兒園老師,堅持二十多年寫教育筆記,分享耳目一新的筆記寫法
    存在電腦裡的小小一部分教育筆記存在qq空間裡的幾篇筆記名稱QQ空間裡的筆記數量20多年的堅持,有哪些收穫呢?1.發現自己的每一天都這麼精彩,不著聲色的精彩。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就會發現許許多多不一樣,記錄下來,就是一份份精彩!看!
  • 《獵人筆記》:給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大自然終於生機煥發,讓人不禁拾回讀詩的意趣和對遠方的嚮往。明媚的春日裡,宜讀《獵人筆記》,在料峭春寒中期待著溫暖的來臨。屠格涅夫應是個極有生活情調的人。他筆下的俄羅斯風光和風土人情,熱情洋溢,溫暖淳樸。他在遊獵途中記下的點點滴滴,釀成一壇濃鬱的美酒,讀來讓人發醉。
  • 把自然筆記畫成美術作品 杭州小學「農民老師」帶出來的這群學生...
    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有個「小神農社」,那裡的學生告訴記者,這樣的作品叫做自然筆記。這篇關於蜘蛛的筆記,是該校四年級學生章揚睿畫的,在前不久舉辦的全省中小學自然筆記大賽上獲得了三等獎。  錢報記者雖然跟小神農社的學生比較熟絡,但也是第一次知道這群孩子最喜歡的事是侍弄小動物和植物,並把自己觀察到的,製作成一篇精美的自然筆記。
  • 三年級語文上冊《大自然的聲音》預習筆記+課後習題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全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述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大自然中這幾位音樂家的演奏,讓人不由自主地感慨:大自然的聲音是多麼美妙動聽啊!
  • 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
    為了讓小朋友們認識向日葵的特點,了解觀賞向日葵不同品種之間的區別,探索向日葵蘊含的數學秘密,7月7日下午,鄭州植物園組織開展了一場以「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鄭州植物園裡的七彩向日葵正值盛花期。
  • 奚志農:人類是大自然的小學生
    ,以最專業的方式帶領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自然,學習自然和研究自然的大門。 *研學營A團小營友結業,兩位老師親自籤名 奚志農老師說:「人類是大自然的小學生,讓我們學習用全新的以往未有的角度和方式來審視我們生活的星球(
  • 寫自然筆記、做植物標本,小報童們在自然趣樂部裡探索大自然
    「睡蓮和荷花原來有這麼大區別啊。」「那個長著心形的尖尖葉子就是烏桕哦。」……8月2日,「2020瀟湘晨報快樂小報童暑期總動員」第三場暑期實踐活動——自然趣樂部在中交建發鬆雅院舉行,50多位小報童逛園林、寫自然筆記、做植物標本,化身動植物觀察員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 和他一起寫自然筆記吧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而神奇的世界。當我們觀察錯綜複雜的自然界運作時,我們對這個美麗地球的欣賞和敬畏之情就會增長,即使是最小的昆蟲也絕對令人驚奇。莫奈說:「學習自然,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它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他對著海說話,他對著海鳥交談,他和與他抗爭大魚聊天——「魚啊,我真的很愛你,非常得尊敬你。「我發誓跟你奉陪到底,至死方休」。可以說,聖地牙哥這個老人,和他作伴的,就是無邊無際的海。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老人聖地牙哥,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就是大海。身處現實,我們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就像老人不能確定自己每一次出海能否捕到魚。
  • 散文點點看|行走中的生命感悟
    大自然是人類的搖籃,千百年來,人們從敬畏自然,到珍愛自然,再到追求「物我兩忘」之境界、人與自然之和諧,形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山水文化。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現代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汙染日趨嚴重,生存於鋼筋水泥夾縫中的城裡人在深刻反思後,一有空閒時間就紛紛走出城市,走進大自然中,欣賞自然美景,呼吸清新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