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處都有,世界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月亮對我們來說本是平常的景物,但是作者卻發現了它不一樣的美,讓我們都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吧!
一、生字預習
【悄】qiǎo(悄沒聲兒)(悄然)字義:寂靜無聲或聲音很低。
【累】léi(累累)(累贅)字義:連綴或捆。
【嫋】niǎo(嫋嫋)(嫋娜)字義:煙氣繚繞上騰的樣子。
【嫦】cháng(嫦娥)字義:神話中月宮裡的仙女。
【娥】é(嫦娥)(宮娥)字義:指美女。
【嫉】jí(嫉妒)(嫉才)字義:因別人比自己好而怨恨。
【妒】dù(嫉妒)(嫉賢妒能)字義:因別人好而忌恨。
【瓷】cí(瓷器)(陶瓷)字義:用高嶺土燒成的一種質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細緻而堅硬。
二、多音字彙總
悄:①qiāo(悄悄)②qiǎo(悄聲)
累:①lěi(積累)②lèi(勞累)
三、詞語解釋
滿盈:全部佔滿、充滿。
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款款:緩慢。
悠忽:很快地;忽然。
蹤跡:行動所留的痕跡。
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四、近義詞彙總
滿盈—充滿 悠忽—忽然 嫉妒—忌妒 無邊無際—一望無際
五、反義詞彙總
新鮮—陳舊 粗糙—光滑 失望—希望 無邊無際—彈丸之地
六、課文內容導讀
1、第一部分「盼月亮」(第1—2自然段):寫「我們」盼月亮以及月亮在穿衣鏡上來去匆匆。
(1)第1自然段,寫中秋的夜裡,「我們」一邊盼著月亮,一邊纏著奶奶說故事。「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又常常什麼都覺得不滿足。」(寫出了孩子們天真好奇的特點,為下文寫孩子們四處追尋月亮的蹤跡做了鋪墊。)
「盼」字寫出了孩子們等待月亮出來的急切心情,表現了孩子們天真的特點以及對月亮的喜愛。
(2)第2自然段,寫月亮在穿衣鏡上來去匆匆。「款款地」把月亮上升時的動態給擬人化了,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少女邁著輕盈的步子緩緩地向我們走來。
「悄沒聲兒」「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在孩子們的眼中月亮的出現是很神奇的。「爬」字把月亮擬人化了,寫出了月亮一點一點升起來的動態過程,符合孩子們的心理,體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
「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住氣兒,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心理描寫,寫出了孩子們看月亮時的小心翼翼,反映了孩子們的天真。
「失望」寫出了月亮從穿衣鏡上消失後「我們」的失落,為下文「尋月」做了鋪墊。
2、第二部分「尋月亮」(第3—23自然段):寫「我們」尋月的過程。
(1)第3自然段,寫「我們」在院子裡找到了月亮,一起賞月。「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靜態描寫,寫出了月光潔白,如玉般溫潤,如銀般燦爛。把月光和「玉」「銀」聯繫起來,符合孩子們的視覺和心理感受,既有形象,又有色彩。
兩個「疏疏」表明桂樹的枝葉不是很茂盛,銀色的月光可以從枝葉的縫隙裡透過來,影影綽綽,幽靜柔美。「累累」表明花骨朵兒很多,與稀疏的枝葉形成了對比。
(2)第4—7自然段,通過對話寫月亮上是什麼。
(3)第8自然段,將現實與月亮相聯繫,寫出了「我們」的感受。「嫋嫋」這裡形容花香,將無形賦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氣中瀰漫、繚繞的蹤跡了。
「淡淡的痒痒的」寫出了氣息的似有似無,點出了孩子們內心美妙的感受。
(4)第9—17自然段,通過對話寫月亮的美。"我想:月亮裡,地該是銀鋪的,牆該是玉砌的,那麼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心理描寫,表現了孩子們純真的童心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和三妹一樣漂亮。」將三妹與嫦娥進行比較,讓人感覺嫦娥美得很真實。
(5)第18自然段,寫我們對月亮屬於誰的爭論。大家都希望月亮是屬於自己的,說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表達了孩子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
(6)第19—20自然段,寫「我們」聽了奶奶的話,在院裡尋月。第19自然段,語言描寫,奶奶的話有深刻含義,這裡的月亮不單單只是月亮,還是美好事物的象徵。所以孩子們「尋月」,實際上是追尋美好事物。月亮時每個人的,人人都有欣賞美、展現美、創造美的權利。
「妙極了」既寫出了孩子們再次找到月亮時的驚奇和欣喜之情,也突出了月亮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的奇妙。也突出了月亮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的奇妙。
(7)第21—22自然段,寫「我們」在河中尋月。「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淨沙,全沒白日那麼的粗糙,燦爛地閃著銀光。」靜態描寫,寫出了河水的細,沙的細膩,月光的皎潔,夜晚沙灘的柔和。「大呼小叫」寫出了弟弟看到月亮後的驚喜和興奮的心情。
(8)第23自然段,寫「我們」眼中有月。作者的心理描寫,啟示我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你願意去發現,美無處不在,希望無處不在。
3、第三部分「賞月亮」(第24自然段),寫「我們」的感悟—月亮時美好的,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無邊無際的天空」在這裡不僅僅指天空,它還象徵著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
七、主題思想:本文通過記敘孩子們在中秋的夜裡追尋月亮足跡的故事,展現了美麗的月色,表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以及追求美好事物的純真願望。
八、作者簡介:賈平凹,當代作家,原名賈平娃,陝西丹鳳人。1975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曾獲得我國「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等。代表作《廢都》《天狗》《秦腔》《古爐》《浮躁》等。
五年級第23課《鳥的天堂》筆記,獨木成林古榕樹,愛樹護鳥要傳承
五年級第22課《四季之美》預習筆記,思考四季之美,美在哪裡?
五年級第21課《古詩詞三首》預習筆記,賞自然美景,品古人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