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戴森球,二級恆星文明必須要如此獲得能量嗎?

2020-09-05 開心小魚

蘇聯科學家將文明分成三個等級。

一類文明:可以開發利用自己所居住星球的所有自然資源。人類只能夠利用73%,相當勉強的達標。

二類文明:可以利用整個恆星系的能源。例如圍繞太陽這顆恆星運轉的太陽系所有能量都可使用。

三類文明:可以利用整個星系的能源。就像4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都歸他了,想怎麼用怎麼用。炸幾個星球沒問題。


按照這個分類,著名科學家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理論:到達二級文明之後,為保證足夠的能源讓文明持續發展到足夠的高度,建造一個巨大的球體將恆星包圍在內,這樣可以最大化的獲得持久的恆星能源。

他認為這樣的結構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是其他上升文明的邏輯必然。那麼搜尋這樣的智慧生物造結構就能找到外星文明。

今天,談談戴森球。

不知是何時,初次聽到戴森球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很對,相當有道理。太陽輻射的能量只有二十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其餘部分任其揮灑到宇宙中,實在太浪費了。

而文明的提升,人均能耗必然倍數增加。至於將來什麼樣,不可想像。但我知道農耕文明燒木柴就可以滿足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雙需求了,對他們而言,完全不能想像工業文明網際網路時代的能源消費標準。

現在,地球的資源已經不能支持全球所有人都達到理想水平了。2019年美國人均資源消耗是中國的13倍。這很奢侈,如果我們人均消耗達到美國,只能再來一個地球了。更別說將來了,生存,是個問題,發展,更是個問題。

而戴森球,擁有太陽這樣永遠在核聚變的恆星反應堆,正切合了人類對能源的恆久需求。50億年內,人類不要為能源煩惱了,也不用到處挖地球找石油尋煤炭,挖的地球到處是洞,環境惡化生態紊亂。

基於戴森球理論,派生了幾種具體設想。對這些設想,之後讓我想了又想,越想越覺得離奇。就以太陽這顆恆星為例,來假象一下可行性。

①戴森殼:很多軟科幻小說都有類似情節,一個無比巨大而堅固穩定包裹著恆星的殼體。這樣的殼體,將恆星散發的所有光輻射能量100%吸收。

而這殼建造在那呢?地球距離太陽的尺度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宜居帶。就按照這個軌道建設一個碩大無比的殼,將太陽包圍起來,那麼這個殼無論在任意一點上,都可以接收到等同於地球的陽光照射度。人類可以直接作為新殖民地在殼內壁居住,生活,殼表面建設工廠工作。

這球的半徑是一億五千萬公裡,大的讓人睜目結舌。經常有少年說35歲賺夠錢了環遊世界去,在這裡,環遊世界一輩子回不來了。哪怕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旅行者1號」太空飛行器,也要2千年多飛一圈。

地球再不是地球村了,是地球宇宙。如果國家按照地球位置比例分配領土,美國人我們只能通過電視,電影了解了。留學美國?半路老死在旅途上了。

閒聊一下,從科學角度來看,如此史無前例,浩瀚無邊的偉大工程,55億倍地球表面積的建築材料,從那裡來呢?太陽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而地球佔0.00029%,一個星球可以做材料的資源有限,只挖光地球還不夠,就算把太陽系的其他星球,可以做成建材的資源全部提煉也不及零頭。只能去太陽系外找了,飛一光年飛出太陽系,再開採提煉運載然後回程。如此反覆,一代代人,不知何年。

這需要有一隻螞蟻從青藏高原背土,一定要填滿太平洋的意志和決心。否則不能繼續。

建造好了也活不過三天。不可能存在如此體量的絕對剛體。每一個點都要承受宇宙級別的圓形殼體壓力。沒有任何物質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壓力而不崩碎。它必然要受到自身內應力的相互作用造成變形而垮塌。

不毀於內應力,也要被太陽的巨大引力吸引而向內塌陷。一直塌陷到太陽表面,受熱輻射向外的膨脹力和引力向內塌陷的重力造成的熱流體靜力平衡處停止塌陷。如此,人類不是要生活於太陽表面?未必,如果那時候的材料不能承受高溫,人類會變成離子態。


太陽也在圍繞銀河系以第二宇宙速度運動,這個天文單位的空心殼不但要同步太陽公轉,還要自傳。除了這還有章動現象。這要多少個推進器和發動機才能讓殼分毫不差的高速運動不散架呢?這技術對目前人類來說,還是天方夜譚般的神話。

萬幸都克服了這些困難。殼吸收了太陽的全部能量,那麼必須每秒都恰到好處的轉換4*10^26焦耳的能量。否則幾天內就變成了太陽表面6000度的高溫,成為了戴森高爐。

這座高爐每天還要防備無數流星,彗星,乃至星球因為繞日軌道的切入而撞毀殼體。想必那時候已經裝備了雷射炮,動能炮了。好在能量無限了,開火!每天天空爆炸著無數燦爛煙花,無比壯觀。


勉強撐到這一步,還有個最大的危險。用一層保鮮膜把槍口蓋住,然後對自己腦袋一槍。被保鮮膜擋住,子彈打不出來了。誰來試一試呢?隨時可能產生的劇烈太陽活動,耀斑,弓形激波,黑子等等,在它們面前,殼就是保鮮膜。瞬間燒穿,生活於殼,簡直隨時地獄。

戴森殼論,太多的反科學了,無法成立。

②戴森雲:由無數圍繞太陽運轉的太陽能收集衛星和人類定居點組成。這也是戴森的本意。並不是一個以訛傳訛,越傳說越神奇的球體。

這樣採集能量的話,將只利用很少部分的恆星能量。但是無疑將安全許多,可行許多。但是效率也低了很多。

適宜採集陽光的軌道是有限的。還要預留天體運行軌道和避免衛星間的互相擾動幹擾,當數量達到一定量級,軌道預設將極複雜,互相間運行極不穩定。

這樣採集的能量,並不能體現二級文明的科技優勢。雖然獲得能量大於輸出能量,但是效率和便捷性完全沒有優勢可言。如此這般,還不如直接改造水星表面,讓它成為一顆能量採集器方便高效。到了收穫時間,一艘大型飛船就可以運載。

此外基於戴森理論還有很多變形方案,戴森泡,戴森環,戴森網絡等,原理和戴森雲一樣。

結尾

我覺得以即將進入二級文明的科技能力來說,都有跨越恆星的能力了,不太可能用這些辦法來獲得能量。飛來飛去收集減去損耗沒有多少富餘。不如直接插根能量棒進入太陽表面收集更簡單粗暴效率高。或者還有其他的能量獲取方式呢?暗能量未嘗不會發現和利用。

戴森球,就讓它存在於科幻小說中吧,估計沒有實現的一天。有這麼多資源,直接改造土衛六,海衛四的氣候地貌,進行行星殖民來得簡單有效。無盡的地熱就是天然可利用的能源。

人類總會選擇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來達成目的,不是嘛

相關焦點

  • 戴森球?宇宙二級文明?塔比星為什麼會如此神秘?
    戴森球我們知道,核聚變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恆星內部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核聚變,但遺憾的是這巨大的能量人類無法使用。1960年,科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了一種構想,他認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宇宙文明不會讓恆星的能量白白浪費掉,它們能夠建立一個包圍恆星的裝置,使得恆星的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用於文明的發展。而這樣的裝置被稱為「戴森球」。
  • 當人類文明邁向二級文明的時候,戴森球有可能被造出來嗎?
    由此可知,人類文明還達不到一級,充其量只有0.8級左右。而二級文明是恆星文明,這樣的文明已經能夠對整個恆星系的能源進行調用,後來有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最高級文明是四級文明,這一文明已經是宇宙的霸主,根本沒有因素能夠限制它們的發展。儘管目前人類還未在宇宙中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但是這一宇宙文明的劃分能夠讓人類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以及在宇宙中的地位。如果人類文明能夠繼續在地球上發展幾百年的話,相信達到一級文明指日可待。
  • 人類最終一定會採用戴森球方式升級到二級文明嗎?
    文明等級的劃分標準主要根據一個宇宙文明對能源的掌控使用情況!一級文明是行星文明,能夠掌控整顆行星的能源! 二級文明的含義是前蘇聯卡爾達肖夫想像了宇宙中以文明對於能源利用的方式來區分文明的等級,完全掌控行星能源的為一級,二級則能利用整個恆星能源,徹底利用整個星系能源則是三級!
  • 二級文明是否存在戴森球理論?
    而且文明真的存在嗎?有科學家提出了戴森球理論來證明二級文明是否存在戴森球理論,那裡可以在一個恆星周圍建立一個像球一樣的環形結構,將恆星完全包圍中通過環形結構來最大化的吸收。這樣的工程只有達到二級分類的社會才有可能實現在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通過一些紅外太空望遠鏡對25個天體進行紅外巡天調查
  • 宇宙二級文明被發現了?科學家在天鵝座找到證據,疑似「戴森球」
    二級宇宙文明可以隨意離開所在的行星進而開發和利用其所在星球附近的恆星能量。通俗來講,如果人類進入二級宇宙文明,整個太陽系就在人類的掌握之下,可以隨心所欲的在太陽系所有行星上進行居住、穿梭和能源開發,以當前人類所掌握的科技而言,無論如何都做不到能傷害到二級宇宙文明分毫的程度。
  • 1500年前已利用恆星能量,處於二級文明?
    研究人員一一排除了各種自然現象造成的可能性之後,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這很可能是有高等文明收集恆星能量所造成的。咱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一個宇宙文明等級的概念,這是前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肖夫提出來的一個劃分宇宙文明等級的假說,具體是根據一個文明利用宇宙能量的量級對這個文明的等級進行衡量。
  • 建造戴森球,掌控恆星能源的外星高等文明,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嗎?
    「戴森球」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假說,即一個足夠發達的外星文明如果想完全控制本星系的所有能源,可以選擇建造一個極其巨大的球面建築,將整個恆星都包在裡面。以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衡量,每平方米接受的能量大約為1300W,在經過大氣層的過濾後只有1000W。如果人類將地球表面用太陽能電池板全部覆蓋,獲取的能量將達到驚人的1.66億千兆瓦!這個能量如此巨大,只需獲取一秒就足夠全世界使用1年!而這僅僅是太陽輻射到太空中的能量的極小部分!
  • 戴森球到底是什麼?人類在未來有希望將它建造出來嗎?
    當我們進入一級文明向二級文明升級的過程中,對能量的需求就會非常龐大。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核聚變所用的材料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成熟的核聚變技術所需要的原料只需要水,而地球有著大量的水資源。因此,有人會認為,地球的水資源可以支持人類的核聚變發展很多年,事實真的如此嗎?
  • 戴森球是尋找外星文明的重要參考?恰恰相反,二者其實不能共存
    根據卡爾達舍夫等級,宇宙文明可以劃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以及衛星的全部能源,對於人類而言,就是能夠利用地球以及月球的全部能源,現在我們還無法做到。而第二級宇宙文明就是能夠利用所在恆星系統的全部能源,對於人類而言,就是能夠利用太陽所釋放出的全部能量。
  • 戴森球到底是個啥玩意,人類最終真有這個能力把它給弄出來嗎?
    而人類現在的能量使用總量才達到2x10^13J/s,相當0.73級文明,要達到一級文明能量需求還要在現在基礎上增加數千倍,一些科學家認為,還需要200年左右的努力;而要達到二級文明還需要在現在能量利用基礎上增加約19萬億倍,在一級文明基礎上增加數十億倍。
  • 距地球1480光年,一顆疑似2級文明的戴森球恆星,這真的存在嗎?
    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來看,人們得知戴森球是巔峰2級文明的產物,現階段的人類距離2級文明,還遙遙無期,因此人類無法製造出如同戴森球這樣的宏偉建築,那麼,在這個無垠的宇宙中,是否存在戴森球?一個有能力製造戴森球的文明擁有怎樣的科技水平?
  • 別傻了,怎麼可能存在戴森球這樣的二級文明
    戴森球和三級文明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說到戴森球 就不得不說網上流行的「三級文明」,又叫卡爾達舍夫等級。
  • 這個工程規模實在是太宏大了,人類要達到二級文明才可能建成
    通過這個結構,能夠最大限度收集利用太陽能,將源源不斷輻射到太空浪費掉的能量捕獲起來,轉化為人類文明升級所需的能源。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戴森曾經是愛因斯坦的副手,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美國物理學家,他認為,光依賴地球資源和能源是遠遠不夠人類未來文明發展需要的,而太陽巨大能量是源源不斷可再生的。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為了找到地外文明,我們發出了信號,還將人類的有關信息發送到了宇宙裡,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回應。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1、通過概率的方法來計算,宇宙裡類似地球的行星不在少數。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
  • 太陽系有足夠的材料製造一顆戴森球嗎?
    1964年,俄羅斯物理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首次對文明進行分類,他的模型被稱為卡爾達舍夫量表,它根據文明能夠利用的能量水平,來衡量文明的技術進步程度。按照這個量表,目前我們人類的文明等級為0.7級,因為我們還不足以利用整個地球的能量,要達到二級文明,也就是我們能夠獲得整個行星系能量的時候
  • 塔比星存在戴森球?如果真的存在,會對地球產生威脅嗎?
    1960年,美國的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了一個設想,這個設想就被稱之為戴森球。所謂的戴森球指的就是在恆星的周圍建立一個可以收集恆星能量的裝置,這個裝置可以是一個球形的物體,將恆星完全籠罩其中,也可以是一個環狀結構,像行星環一樣圍繞恆星。那麼為什麼要收集恆星的能量呢?
  • 塔比星存在戴森球?如果真的存在,會對地球產生威脅嗎?
    所謂的戴森球指的就是在恆星的周圍建立一個可以收集恆星能量的裝置,這個裝置可以是一個球形的物體,將恆星完全籠罩其中,也可以是一個環狀結構,像行星環一樣圍繞恆星。那麼為什麼要收集恆星的能量呢?因為恆星所釋放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最熟悉的恆星就是太陽了,太陽每秒鐘所釋放的能量約為38600億億兆瓦,以人類現在的能源消耗速度來計算,太陽每秒鐘所產生的能量足夠人類使用25萬年以上。
  •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地球上萬物的生長都要依靠太陽,太陽源源不斷的提供光和熱。因為有它的存在,萬物才恢復了生機。可以想像沒有太陽的日子,地球將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估計一些生物將朝著惡劣的趨勢發展。
  • 人類能夠造出戴森球嗎?1000年之後或許能行
    因為要建造如此巨大的人造天體,所需要的能源和資源本身就無比巨大。除非是宇宙中科技超級先進的高等文明,否則根本辦不到。 能夠控制一顆恆星的能量,按照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於1964年提出的星際文明等級設想,這樣的文明在宇宙中屬於二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