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文明邁向二級文明的時候,戴森球有可能被造出來嗎?

2020-10-10 可可不笑

根據卡爾達舍夫的劃分標準,宇宙中的一級文明也叫行星文明,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動用整個行星所有的資源,人類目前仍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從人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還會繼續,同時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也會逐漸發展起來。由此可知,人類文明還達不到一級,充其量只有0.8級左右。而二級文明是恆星文明,這樣的文明已經能夠對整個恆星系的能源進行調用,後來有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

第三級文明是星系文明,這種程度的文明已經能夠利用整個星系的資源。如果人類未來也能達到三級的話,那麼整個銀河系都能被人類所利用。最高級文明是四級文明,這一文明已經是宇宙的霸主,根本沒有因素能夠限制它們的發展。儘管目前人類還未在宇宙中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但是這一宇宙文明的劃分能夠讓人類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以及在宇宙中的地位。如果人類文明能夠繼續在地球上發展幾百年的話,相信達到一級文明指日可待。

當人類文明突破一級之後,自然要向二級進發,這時候就需要研發出能夠利用太陽能量的裝置了,戴森球就是這樣一種裝置。那麼未來的人類能夠打造出如此科幻的東西嗎?實際上不少科幻小說中已經出現了人類打造戴森球的情節,但現實很骨感,這一裝置幾乎不可能實現,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人類的能力不足,太陽系內的物資有限。如果將地球和太陽放在一起,我們就知道地球有多麼渺小,也就知道要打造出也給能夠將太陽籠罩著的籠子是不可能的。

八大行星的總體積、總質量都沒有太陽大,因此就算把八大行星上的礦產資源都開發來製造戴森球,估計連個蓋子都做不成。退一步講,就算人類打造出了龐大的戴森球,要讓它吸收太陽的能量然後轉化成人類可利用的能量,這樣的技術只有人類的想像力能夠創造出來,現實是做不到的。總而言之,戴森球只是一個科幻概念,根本無法在現實中實現。人類文明向二級文明發展,也不一定只能走製造戴森球這條路,還可能出現其它的路徑可供選擇。與這些設想比起來,人類當前的緊急任務是解決在地球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否則最終連一級文明都達不到。

相關焦點

  • 二級文明是否存在戴森球理論?
    在最壞的情況下,人類還能在撞擊發生前撤離所在的星球。而且文明真的存在嗎?有科學家提出了戴森球理論來證明二級文明是否存在戴森球理論,那裡可以在一個恆星周圍建立一個像球一樣的環形結構,將恆星完全包圍中通過環形結構來最大化的吸收。
  • 按照宇宙文明等級劃分,戴森球有可能被造出來嗎?
    文明等級劃分首先還是簡單說一下,現在大致被接受的文明等級劃分: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在設想宇宙文明等級的時候,根據人類對於宇宙能量的掌控等級和技術,將宇宙的文明程度分為三級。第一級:行星文明。可以充分利用人類所在的行星和周圍衛星的能量。第二級:恆星文明。能夠收集利用整個恆星系統的能量。
  • 戴森球?宇宙二級文明?塔比星為什麼會如此神秘?
    導讀:浩瀚宇宙,隱藏著許多神秘,有長達35億光年的「宇宙牆」,有吞噬黑洞的類星體,甚至還存在著左右宇宙膨脹的暗物質!當然,塔比星也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據說那裡存在宇宙二級文明,而且還建造了戴森球!二級文明:能夠建造戴森球,利用恆星的能量,甚至可以讓物質突破光速限制。三級文明:能夠掌握利用它們星系的全部資源的技術,可以進行星際飛行。對人類而言,三級文明就像上帝一樣。根據宇宙文明等級的劃分,人類文明大約相當於0.7級文明,可以說非常弱小!對於人類而言,我們的探測器甚至沒有飛出太陽系,而且目前也只是登陸了月球而已,甚至連地球自身的資源都無法利用完善。
  • 人類最終一定會採用戴森球方式升級到二級文明嗎?
    文明等級的劃分標準主要根據一個宇宙文明對能源的掌控使用情況!一級文明是行星文明,能夠掌控整顆行星的能源! 二級文明的含義是前蘇聯卡爾達肖夫想像了宇宙中以文明對於能源利用的方式來區分文明的等級,完全掌控行星能源的為一級,二級則能利用整個恆星能源,徹底利用整個星系能源則是三級!
  • 戴森球到底是什麼?人類在未來有希望將它建造出來嗎?
    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當人類成為一級文明向二級文明邁進的過程中,地球的這點水資源能夠提供的核聚變能量,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這個時候即使是將太陽系其它星球上面的水資源全部利用起來,也遠遠無法滿足人類向二級文明前進的步伐。沒有龐大能源的供應,人類的文明等級就無法提升,這個時候怎麼辦?
  • 漫談戴森球,二級恆星文明必須要如此獲得能量嗎?
    按照這個分類,著名科學家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理論:到達二級文明之後他認為這樣的結構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是其他上升文明的邏輯必然。那麼搜尋這樣的智慧生物造結構就能找到外星文明。今天,談談戴森球。不知是何時,初次聽到戴森球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很對,相當有道理。太陽輻射的能量只有二十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其餘部分任其揮灑到宇宙中,實在太浪費了。而文明的提升,人均能耗必然倍數增加。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為了找到地外文明,我們發出了信號,還將人類的有關信息發送到了宇宙裡,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回應。在1500光年之外,有一個星系叫天鵝座,這裡有一顆叫做塔比星的恆星。這裡可能有我們正在尋找的外星文明,因為距離我們太遠了,所以我們只能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相對應的人類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不甘心在地球上度過卑微的一生,於是把目光放在了星辰大海。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
  • 戴森球到底是個啥玩意,人類最終真有這個能力把它給弄出來嗎?
    這是因為太陽中心核聚變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轉化為5.858億噸的氦,其中有420萬噸質量轉化為能量輻射出來,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計算,太陽每秒鐘向釋放的能量高達3.78x10^26J(焦耳),相當於10500億億度電。
  • 別傻了,怎麼可能存在戴森球這樣的二級文明
    戴森球和三級文明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說到戴森球 就不得不說網上流行的「三級文明」,又叫卡爾達舍夫等級。
  •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地球上萬物的生長都要依靠太陽,太陽源源不斷的提供光和熱。因為有它的存在,萬物才恢復了生機。可以想像沒有太陽的日子,地球將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估計一些生物將朝著惡劣的趨勢發展。
  • 宇宙二級文明被發現了?科學家在天鵝座找到證據,疑似「戴森球」
    人類的誕生與宇宙相比實在是微不可言,存在僅僅只有不過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只有幾百萬年。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地球和宇宙的研究也在不斷取得進展。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推測,將宇宙文明等級進行了劃分。在上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宇宙學家卡爾達肖夫基於文明可以掌握和利用的能源等級、總量假設出了宇宙文明的三級模型。
  • 戴森球是尋找外星文明的重要參考?恰恰相反,二者其實不能共存
    根據卡爾達舍夫等級,宇宙文明可以劃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以及衛星的全部能源,對於人類而言,就是能夠利用地球以及月球的全部能源,現在我們還無法做到。而第二級宇宙文明就是能夠利用所在恆星系統的全部能源,對於人類而言,就是能夠利用太陽所釋放出的全部能量。
  • 宇宙先進文明有三級,人類文明竟還處於零水平文明
    宇宙先進文明究竟有多厲害?在浩瀚的宇宙當中,除了地球文明是否還有其它的存在呢?這一直是一個困擾了人類很久的問題,畢竟一想到在這看似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只有我們孤零零地在地球上發展著,似乎是有一些寂寞的。也就是說,當地球人能夠在天空中搜尋到類似的天體時,那麼就說明確實可能存在著更高級的文明。
  • 建造戴森球,掌控恆星能源的外星高等文明,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嗎?
    按照卡爾達肖夫指數,這種外星文明掌控的能源高達4×10^26 W,已經達到II型文明,即恆星文明階段!那麼人類能操控的能源有多少呢?本質上說,人類使用的所有能源都來自於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陽輻射。如果人類將地球表面用太陽能電池板全部覆蓋,獲取的能量將達到驚人的1.66億千兆瓦!這個能量如此巨大,只需獲取一秒就足夠全世界使用1年!而這僅僅是太陽輻射到太空中的能量的極小部分!如此看來,人類連Ⅰ型的行星文明階段都沒有達到,文明指數估計只有0.7,恐怕再發展幾千年,都很難達到II型文明階段。
  •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等到人類有需要的時候,直接從戴森球輸出,這就節約了更多的時間。其次戴森球在建造之後,就意味著人類文明有了明顯的發展,我們也可以利用戴森球的建造來尋找更為高級的文明。那麼我們有能力建造出這樣的人造天體嗎?
  • 戴森球能被建造出來嗎?科學家:整個太陽系的材料都不夠!
    戴森球能被建造出來嗎?科學家:整個太陽系的材料都不夠!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詞語叫做戴森球,尤其是在科幻小說裡面,戴森球這個詞語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那麼到底什麼是戴森球呢?其實戴森球就是一個直徑兩億千米大小來包裹,太陽並且收集能源的一個人造天體,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戴森球這樣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可以把太陽能收集起來進行轉化,並且這個能量不會外洩,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有可能建造一個戴森球嗎?
  • 這個工程規模實在是太宏大了,人類要達到二級文明才可能建成
    通過這個結構,能夠最大限度收集利用太陽能,將源源不斷輻射到太空浪費掉的能量捕獲起來,轉化為人類文明升級所需的能源。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戴森曾經是愛因斯坦的副手,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美國物理學家,他認為,光依賴地球資源和能源是遠遠不夠人類未來文明發展需要的,而太陽巨大能量是源源不斷可再生的。
  • 戴森球有必要存在嗎?高級文明用不上,低級文明用不了
    科學家戴森認為,戴森球是一個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必然的產物,隨著智慧生命體的發展,人們對於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戴森球這種設計恰好可以滿足人們對於資源的需求。,但建造戴森球的想法或許只是人類的一廂情願而已。
  • 戴森球有必要存在嗎?高級文明用不上,低級文明用不了
    宇宙中的恆星數量多到數不完,即使是我們深處的銀河系,其恆星的數量就在1千億到4千億顆之間,就算有一兩顆星星突然變暗,也沒必要大驚小怪。但如果這顆變暗的星體牽扯到地外生命乃至高級文明的存在,你又是否會改變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