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與三門峽有個約會
緊扣時代脈搏,擘畫攝影篇章
12月3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宣布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於12月20日在素有「天鵝之城」美譽的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屆時,三門峽市將迎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的攝影人,共襄攝影盛會。

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方啟雄,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彭文玲,分黨組成員、副主席居楊,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宣傳處處長於雪峰,三門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蘭英以及在京中國攝協理事代表、團體會員單位代表、往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者代表等出席發布會。發布會由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主持。


鄭更生通報了本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籌備工作的有關情況。他說,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抗疫」和「脫貧」是今年的關鍵詞。本屆藝術節以「戰疫脫貧潤初心 培根鑄魂譜金像」為主題,注重專業性、群眾性,將努力辦成攝影家和普通百姓共享、傳承與創新並重、藝術精品和大眾趣味融合的盛會。他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傳播正能量;體現專業、樹立標杆,匯聚攝影成果;活動豐富、形式多樣,彰顯影像力量;以光留影、禮讚時代,典禮創意獨特;與時俱進、創新形式,短視頻顯身手等方面介紹了中國攝影藝術節的歷史沿革和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的豐實內容。鄭更生指出,中國攝協將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為新的起點,團結和引導廣大攝影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立得住、留得下、傳得開的優秀作品,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攝影力量。

劉南昌表示,近年來,三門峽市堅定實施「文化名市」戰略,推動未來五屆中國攝影藝術節落戶三門峽,連續3年成功舉辦高水平的國際攝影大展,走出了以文化育新人、以文化樹形象、以文化鑄品牌、以文化促發展的良性發展道路,形成了人才匯集、產業聚集、資源富集的攝影文化發展態勢。一是自然生態秀美,為攝影作品創作提供了廣闊舞臺;二是節會基礎良好,為攝影作品展示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攝影氛圍濃厚,為攝影文化交流提供了高水平的平臺。三門峽將集全市之力當好東道主,以飽滿的熱情、專業的服務、完美的形象恭迎四海賓朋,共襄藝術盛舉。

由中國文聯、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攝影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本屆藝術節包括金像獎頒獎、展覽集群、學術活動、特色活動、採風創作五大板塊內容,著力體現專業性與廣泛性的融合,同時探索新的思路與方式,提升藝術節的內涵與價值。
備受矚目的第十三屆金像獎將在藝術節期間頒發。本屆金像獎獲獎者作品展作為藝術節的品牌展,仍將採用專業策展的方式展現。在「金像獎面對面」對話交流項目中,本屆藝術節首次邀請全部19位獲獎者同臺對話分享。同期開設的「金像直播間」,將藉助網絡平臺實現金像獎獲獎者與全國影友的交流互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藝術節特別創作了歌曲《金像禮讚》,以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聲唱響本屆藝術節「戰疫脫貧潤初心 培根鑄魂譜金像」的主旋律。
本屆藝術節將推出兩個主題展:「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緊扣時代脈搏,彰顯時代精神。前者真實再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聚焦武漢、輻射全國的抗疫景象;後者通過影像獨特的力量,多方面、全方位綜合展現國家脫貧攻堅成果,生動記錄脫貧攻堅戰這一偉大歷史實踐。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戰爭攝影與家國情懷——張崇岫抗美援朝攝影作品展」精心梳理的39幅戰地攝影作品將首次亮相中國攝影藝術節。93歲的攝影家張崇岫也將蒞臨現場。此外,還有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黃河兩岸是故鄉」大型攝影主題展覽、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中的肖像和人物攝影、「伯奇杯」中國創意攝影展、TOP20·中國攝影新銳展作品選、「郎靜山杯」中國新畫意攝影雙年展、「微信攝影時刻」短視頻作品展播、全國全民閱讀攝影大展、「映像新時代 照見新徵程」中國攝影報封面展等各類品牌展、專題展、特色展等,1100多位攝影家的4000多幅作品在攝影藝術節上精彩亮相。
藝術節期間,備受關注的「中國攝影藝術館」將舉行揭牌儀式,充分展現三門峽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攝影文化交流中心,支持攝影事業繁榮發展的藍圖願景。
藝術節將舉辦多種形式、不同規模的研討交流以及創作活動。「中國攝影圖書榜」歷時4屆的60冊入榜圖書精品將首次在藝術節上亮相。在培訓方面,將舉辦少數民族攝影人才培訓班,組織學員觀摩藝術節的活動。在創作採風活動方面,將邀請攝影家、中國攝協各團體會員單位代表前往攝影創作研修基地,以及陝州地坑院、虢國博物館、黃河生態廊道、三門峽大壩、函谷關等地進行採風。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由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聯、中共三門峽市委宣傳部承辦。

新聞發布會還回顧了中國攝影藝術節31年來的歲月風華,主辦方還回答了新聞媒體的提問,就本屆藝術節的亮點和特色等進行深入解讀。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文字:方妍
流程編輯:u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