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新意思:用現代表達傳統 緊扣時代脈搏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春晚新意思:用現代表達傳統 緊扣時代脈搏

2015-02-19 08:31:22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王牧青

2015年02月19日 08:31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

)

  新華網北京2月19日電 羊年春晚,新字當頭。

  傳統文化的時尚化表達和現代化解讀,讓羊年春晚新意盎然。在春晚的舞臺上,漢字、古琴、功夫、刺繡,這些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符號,還是熟悉的模樣,卻更加輕盈活潑。「芙蓉城三月雨紛紛 四月繡花針 羽毛扇遙指千軍陣 錦緞裁幾寸」,帶著濃濃古典詩詞風味的《錦繡》歌聲響起,身著刺繡華服的模特款款走來。行走之間,精美的刺繡突然從華裳上飄散不見,眨眼之間模特身上已經換上了另一件繡品。全息技術的運用,配合時尚的唱腔,以及美輪美奐的刺繡,好似一場穿越時空的視覺盛宴。喜歡中華武術的觀眾,可以在《江山如畫》中找到中國功夫的精氣神。武打明星吳京與張震領銜,與塔溝武校80多名學生,組成了一個生龍活虎的強大陣容,演唱與武術合璧,慷慨激昂、氣勢非凡。取材自木心詩作的歌曲《從前慢》,娓娓地唱出了傳統文化的溫文爾雅、言而有信:「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這是詩人懷戀的鄉愁,是回望傳統的尋根,譜以深沉悠長的曲調,既入耳又走心。

  緊扣時代脈搏,回應百姓關注,羊年春晚不僅是中國文藝的投影,也是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的投影。「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既是國家戰略,也給藝術創作提供了充沛的靈感和廣闊的空間。歌曲《絲路》滄桑悠遠,唱出了千年思路的時空變遷。在沙畫師的妙手之下,大漠、駝隊、絲綢、商旅,一幅幅絲路意境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2014年通水,在歌曲《人間天河》中,觀眾們將重溫這一人間壯舉。對宏大現實題材的藝術化呈現,讓春晚無愧於莊重大氣的國家文化品牌的美譽。

  在語言類作品中,時代特色的表現更加鮮明。尖銳地針砭時弊,鞭撻假惡醜,讓春晚的語言類作品不僅給觀眾帶來笑聲,還帶來了辛辣的味道。「打虎拍蠅」、反腐倡廉,是2014年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小品《投其所好》、相聲《這不是我的》,就是對溜須拍馬、貪腐之風的直接批評。聽說新領導喜歡打桌球,單位裡興起了苦練桌球之風,陪領導打桌球成了一些幹部設想中的提拔捷徑;一些貪官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以為在受賄來的東西上寫下「這不是我的」就可以逃避黨紀國法。邪不壓正,這些搞歪門邪道的人最後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相聲《我忍不了》活靈活現地批評了人們身邊常見的不文明現象。以後一個不文明行為制止前一個不文明行為,只能帶來不文明現象的複製和蔓延,文明素質的提高仍然需要時間和過程。熱點話題的引入,賦予了語言類新的活力,相信觀眾也會拍手稱快。

  大膽啟用新人,出人意料的混搭,羊年春晚的歌舞節目以出其不意打造出了耳目一新的感覺。陶喆與張也交換拿手歌曲,觀眾們聽到了R&B味道的《萬事如意》和民歌範兒的《小鎮姑娘》;京劇名家于魁智字正腔圓地唱流行歌曲《奔跑》,流行歌手羽泉組合卯足了勁兒唱京劇《三家店》;群眾基礎雄厚的《最炫民族風》和《小蘋果》互換原唱。這些意想不到的重新編曲和重新演繹,贏得了會心的笑聲和由衷的掌聲。來自星光大道舞臺的幾位草根歌手,更是毫不含糊地亮出了高手在民間的招牌。他們有的是普通農民,有的是飯店服務員,飆高音、秀絕活,他們的歌聲著實令人讚嘆,也讓春晚更接地氣更親切了。

  春晚已過而立之年。求新求變、與時俱進的32年,讓春晚不僅是除夕夜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更成為春節新民俗中一朵活潑的浪花,盛放在億萬百姓的視線之中。(姜範)

相關焦點

  • 緊扣「微時代」脈搏 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羅林曄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微信、微博等「微媒體」無處不在,無「微」不精彩的「微時代」悄然來臨,傳播主體的平民化、傳播內容的碎片化、傳播方式的立體化等,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 王瓊:把握時代脈搏,踐行"四力"要求
    獲獎作品緊緊地契合了這一時代主題,具有鮮明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且選材典型、用數據說話。 綜上所述,本屆中國新聞獎電視新聞專題獲獎作品在主題上能把握時代脈搏、政治導向和大局意識,同時以細膩的角度、翔實的數據樹立時代楷模,倡導主旋律、弘揚正能量。製作團隊有紮根基層的「腳力」、捕捉線索的「眼力」、深入思考的「腦力」、對電視專題語言熟練把控的「筆力」,給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全媒體傳播中的時代脈搏與故事表達
    稿件既有對主題報導創新表達和「四力」有效傳播的研究,又有對軍事媒體抖音平臺傳播的深層思考和紙媒品牌創新的探討,還有對新時代軍旅報告文學創新發展路徑的探析,旨在放眼全媒體時代下的傳播大格局,跳出單一媒體平臺或傳播手段的局限,為軍事媒體提高新聞輿論工作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提供借鑑參考。
  •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緊扣時代脈搏,擘畫攝影篇章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與三門峽有個約會緊扣時代脈搏,擘畫攝影篇章12月3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宣布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於12月20日在素有「天鵝之城」美譽的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
  • 臨難不避,舞臺上站起緊扣時代脈搏紮根生活的感人精品
    這些作品臨難不避,走出一條緊扣時代脈搏、潛心打磨、敢於創新的典型人物文藝創作之路。它們紮根生活,紮根人民,展示了生活與藝術的辯證法——生活孕育了藝術,藝術反過來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精神能量。 而此次將人物搬上舞臺,編劇王宏沒有改編、續寫原作,而是提取經典形象身上的性格,用近半世紀的縱深眼光,另闢蹊徑講述全新的故事,延續高曉聲對於農民命運的憂思與人文關懷,折射改革開放為普通人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語文:緊扣時代脈搏,厚植家國情懷
    2020年的高考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緊貼學生生活,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同時也突出對語文關鍵能力的考查。因此,備考複習不可生搬硬套、投機取巧,在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時,應紮實培養高質量的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創新表達 傳遞時代脈搏
    原標題:創新表達 傳遞時代脈搏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 尹鴻 如《小別離》所表達的教育主題,實際上探討的是社會為個體成長所營造的環境;《羋月傳》在權力爭鬥中表現的是一個女人對愛恨情仇的無奈與掙扎……這些作品所傳達的自由、平等、誠信、友愛的核心價值,表達的愛與犧牲的情感選擇,都體現出明顯的權利與義務對等的現代社會的文明觀和價值觀。   在審美風格上,清新之美成為年代劇的共同追求。
  • 把握新時代脈搏 增強中文傳播力
    把握新時代脈搏 增強中文傳播力 2020-01-16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晚捧紅的詞人冰潔,春節系列主題曲送祝福
    央視春晚歌曲《常回家看看》和《好運來》曲作者、著名作曲家戚建波認為:「冰潔是一位很勤奮、很努力,且深富潛力的詞作家。冰潔的歌詞,緊扣時代脈搏,富有生活氣息,充溢真情實感,蘊含內在韻律。」
  • 六六:緊扣時代脈搏的寫手
    從她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雙面膠》開始,《北京日報》對六六的關注也持續了12年,有讚譽,也有爭議,同時更傳遞出她對自己這份「手藝」始終心存的那份敬意與初心,「我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很多好奇心和表達欲,沒有覺得寫戲沒意思,離創作的盡頭還早著呢。」《北京日報》歷年來對六六及其創作情況的報導版面。
  • 2019年春晚倒計時 守正創新 新技術更新視聽體驗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1月3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9年春晚節目亮點及多項技術創新。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後的首個春晚,今年春晚以「奮進新時代、歡度幸福年」為主題,堅持守正創新、技術突破、融合傳播,將為全球華人獻上一道豐盛的年夜大餐。
  • 看了這麼多年春晚,春晚的相關英文表達你知道嗎?
    春晚一般指的是「央視春晚」,英文可以說CCTV's Spring Festival Gala / CCTV New Year's Gala,gala意指「慶祝,祝賀」。單純說春晚可以用Spring Festival Gala或者Chinese New Year Gala表達。
  • 把握時代脈搏 書寫鄉土中國
    也許與職業有關,她極善於講述圍繞錢、糧等物質媒介所發生的故事,在現代小說中常見的物對人的異化書寫之外,建構了一個人與物矛盾共生的有情世界。花雨是河北阜平縣的一名高中英語老師,2016年她寫下了小說《一個人的葬禮》。作品講述了貧困村整體搬遷過程中,堅持留下來的村民羅朱生的生活困境與心理失落。鄉鎮黨委書記靳軍的《最後的冬天》以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為關注點,因具有強烈現實性被一些報刊介紹為「經驗之書」。
  • 革新傳統文化 助力文創出圈
    正是萬象更新之時,中國建設銀行與CCTV牛年春晚聯合開發「善建成長•CCTV春晚牛年壓歲金」,革新中華傳統文化,助力國產文創邁出嶄新的一步。牛年春晚打響文創攻堅戰 合作共贏開創新時代春晚,一個代表中國人記憶的節目,有著重要的文化象徵意義。
  • 北京英語卷:用地道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
    作文題講「茶文化」 倡導優秀傳統文化今年的英語作文題共35分。其中,書面表達第一節15分,要求以為英國朋友推薦北京當地大學為情景進行寫作,宣傳北京優秀大學文化。書面表達第二節20分,考的是「茶文化」。「假設你是紅星中學高三學生李華,請根據以下四幅圖的先後順序,寫一篇英文周記,記述你們上周接待外國學生,帶領他們體驗中國茶文化的過程。」
  • 2020春晚高考考點匯總和熱點素材
    春晚關鍵詞  抗擊疫情,萬眾一心;女排精神,團結拼搏;設立港澳分會場,倡導愛國主義;追夢人,最美奮鬥者;中國風,傳統文化;精準扶貧,全面小康;幸福指數,人民福祉;求真務實,反對形式主義;家風,和諧;高科技,新時尚,新生活……
  • 點讚與吐槽——「春晚」文化的透視
    【藝術評論·綜合·藝壇雜議】經過30餘年的華麗蛻變,春晚已從創作之初單純的群眾性大型聯歡活動,演變成被賦予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多重內涵的媒介儀式。198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誕生之初,估計誰也沒料到,春晚會成為中華傳統節慶文化中的新民俗。
  • 時代脈搏,利亞德年度關鍵詞之光影「造夢師」
    在過去的2019年,利亞德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締造出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的關鍵詞,接下來讓我們共同回顧利亞德2019的傳承之旅。  創意的鑲嵌讓世界變得天馬行空,科技的加持讓萬物富有靈動神韻。利亞德用夢幻般的光影,營造出絢麗的空間效果;利用高科技對傳統文化進行藝術化的演繹,仿佛光影世界背後的一位「造夢師」,通過多媒體與數位化技術,探索文旅視覺新表達。
  • 新字招牌|「姐學」探秘:爆款的原點是與時代脈搏共振
    以《浪姐》為例,它挖掘的時代情緒是——人們都在害怕變老——不是害怕進入中年年齡段,而是青年意識的喪失。我們不再相信努力可以改變命運,也害怕努力和汗水終究只是錯付。而整個社會年齡鄙視鏈的底端在演藝圈,演藝圈的重災區又在女藝人身上。這些姐姐們或曾登頂巔峰,又或者時運不佳,但都曾努力過且正在努力著,只是現實給她們的機會少之又少。
  • 扶貧劇:緊扣時代主題 講好脫貧故事
    電視劇作為傳統的、具有廣闊市場與影響力的傳播載體,一直與時代同步,成為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重要展示窗口。  2020年以來,一大批優秀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閃亮登場,從《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花繁葉茂》到《最美的鄉村》《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等,一度引發收視熱潮,屢創收視新高,觀眾口碑良好,為講好中國脫貧故事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