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協作」(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系列報導十二 · 寧夏閩寧鎮篇)

2020-12-05 廈門網

  人民日報訊(記者 張煒 朱磊 董絲雨 宋靜思)賀蘭山東麓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閩寧鎮,紅瓦白牆,綠樹成蔭,農家小樓鱗次櫛比,田間地頭笑語歡聲。

  「都是因為總書記親自推動的閩寧協作,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好日子!」原隆村村民海國寶感慨萬千。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寧夏,調研對口幫扶工作,部署「移民吊莊」工程(把貧困地區群眾整體跨區域搬遷——編者注),創造了東西部協作發展的嶄新模式。

  「閩寧鎮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我們要把這個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2016年7月,在寧夏考察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看到閩寧鎮的喜人變化,「打心眼兒裡感到高興」。

  日前,本報記者來到閩寧鎮,聽當地幹部群眾講述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巨大變化。

   「他太了解我們最需要什麼了」

  「那天早上10點多,看到總書記來,感覺就像做夢。」回憶起兩年前的場景,海國寶仍然難抑激動,「感謝的話千言萬語,一下子卻不知從何說起!」

  2016年7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閩寧鎮考察,到海國寶家中看望,與村民代表座談。

  「總書記先問我廚房在哪,說想去看看。」海國寶回憶,「他走進廚房,先擰開水龍頭看了看,又走到灶臺邊,問鍋裡炒的什麼菜,說聞上去香得很。」

  「我們這個地方,最缺的就是水。總書記一來就先擰水龍頭,他太了解我們最需要什麼了!」海國寶十分感慨。

  「吊莊」搬來閩寧鎮前,海國寶一家住在固原市原州區上青石村,山大溝深,常年缺水,只能等雨耕種,小麥畝產不到150公斤。搬進新家,海國寶第一件事就是去擰水龍頭,看到有水,心裡便有了底。現在,海國寶家還裝上了淨水器。

  除了水,海國寶的另一個「心病」是娃娃上學。

  「過去娃娃上學路遠,一般八九歲才上學。從山裡搬出來,也是想讓娃娃們有好的教育,不能再吃沒文化的苦。」海國寶說,到了這兒,娃娃們上學都在村口,幾分鐘就走到了。

  2002年8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出席閩寧協作第六次聯席會議,啟動實施「閩寧萬名失學兒童救助工程」。2008年春天,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到寧夏考察,對教育扶貧作出重要指示:興辦更多的希望小學,讓更多的兒童重回校園。

  「總書記是真心牽掛咱老百姓的生活。他一路都在問我們的收入、就醫、孩子上學以及村裡基礎設施等情況。」縣裡同志深情回憶。

   「他抓的工作件件得人心」

  「總書記得知1997年閩寧村剛開工建設我就來了,便讓我形容一下當時的情景。我給他說了一段順口溜:空中不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沙礫滿地跑。」時任「閩寧村」支書的謝興昌清晰記得兩年前和習近平總書記交流的情形。

  那天上午,在海國寶家客廳,總書記和村民代表們圍坐一起拉家常。總書記深情回憶:1997年那次到寧夏,他被西海固的貧困狀況深深震撼了。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還有這麼窮的地方,他心裡受到很大衝擊。看了以後,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他下決心推動福建與寧夏開展對口幫扶。

  「那次考察中,我們都感到,他抓的工作件件得人心。」縣裡同志說,一是「坡改梯」,增加耕地面積;二是發展馬鈴薯生產,加工成飼料賣給東部地區用來飼養鰻魚,帶動人均增收200元左右;三是抓井窖工程,解決群眾生活用水問題。

  意義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事情,就是部署推動「移民吊莊」工程,把西海固一帶的貧困群眾整體搬遷。習近平親自將永寧縣的生態移民點命名為「閩寧村」,創造了東西部協作發展的新模式。

  「今日的幹沙灘,明日要變成金沙灘。」習近平堅定地說。1997年7月15日,「閩寧村」在一片戈壁上破土動工。奠基當天,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

  「正是這封賀信,堅定了我搬出山溝溝的決心。」謝興昌說,「搬到這裡20多年,生活每天都在發生新變化。」

   「總書記要我們先富幫後富」

  「我是半個福建人,半個寧夏人。我人生最好的時光都留在了寧夏,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63歲的閩商柯允君,一年有80%左右的時間在寧夏,轉眼就是20年。

  柯允君是寧夏日盛高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97年,他作為11位閩商代表之一,參加了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主持召開的閩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

  「習近平希望我們把福建的先進理念和優質項目帶到寧夏,鼓勵更多福建企業家到寧夏投資發展。」柯允君至今記得習近平當年的囑託,「要沉下心去,扎紮實實地幹」。

  那次會議後,柯允君決定把事業重心轉到寧夏。他專門請人設計了一座寓意「東西合作、閃出火花」的不鏽鋼雕塑,立於寧夏的公司門前。如今,他的公司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發泡劑和水合肼生產企業。

  集力聚資,打造樣板村,讓移民遷得出、穩得住、致得富,是習近平當年提出的要求,更是對廣大移民的莊重承諾。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寧鎮考察時強調,當地企業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在產業扶貧過程中發揮好推動作用,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

  閩寧協作給很多企業帶來了機遇。「總書記要我們先富幫後富」,老家在福建晉江、從事葡萄酒行業的陳德啟回憶說。事實上,閩寧協作也給很多企業帶來了新機遇。陳德啟2007年到寧夏發展,11年過去,曾經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如今在他的手中變成10萬畝有機葡萄生態產業園。

  「移民村有3000多村民在我的酒莊打工,其中不少是原隆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他們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公司還安排免費培訓,掌握技術的工人月收入可達5000元。」陳德啟說。

   「他對菌菇種植非常了解」

  「每當想起總書記那句『希望你們家生活越過越好』的祝福,我就信心倍增,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把日子經營得紅紅火火!」原隆村村民何利霞看著大棚裡的菌菇,眼裡滿是憧憬。

  2016年7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原隆村的光伏農業產業示範園,何利霞正在尖椒大棚裡忙碌。

  哪一年移民過來的,收入怎麼樣,老家還有哪些人,孩子們怎麼樣……總書記問得很詳細。

  「我是2014年搬遷過來的,現在月收入2100元,土地流轉費每年1800元,年底還有1萬元分紅,老家沒人了,孩子們都從山裡搬出來了……」何利霞激動地向總書記匯報。

  萬軍紅也是2014年搬遷到閩寧鎮的,老人年邁、愛人殘疾,他是家裡唯一的勞力。移民閩寧鎮後,萬軍紅經村幹部介紹,到農業科技大棚打工,現在已經成了菌菇種植的能手。

  「我當時正在蘑菇大棚裡工作,總書記問我,菌棒從哪裡引進的?一個菌棒能賣多少錢?看得出來他對菌菇種植非常了解!」萬軍紅回憶。

  這幾年,何利霞和萬軍紅各自承包了一個香菇棚,從打工仔變成小老闆,年收入翻了一番。

  「總書記看到我的眼鏡片很厚,還關切地問我是否影響工作,當時我眼睛一熱,淚水直在眼眶裡打轉!」萬軍紅說,去年12月,他在銀川做了手術,視力基本恢復正常,手術費報銷了一大半。「政策這麼好,今後我更要好好幹,不辜負總書記囑託。」

  園區負責人楊廣平介紹,目前園區大棚近600棟,安置移民群眾就業350多人,其中移民返租倒包大棚200多棟,每棟棚年收入可達5萬多元。

   「總書記要我們把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

  「2016年7月19日上午,我們在閩寧鎮光伏產業園門口迎接總書記到來。總書記和我握完手後還問了一句:你就是閩寧鎮的黨委書記吧?」現已調任望遠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的錢冬回憶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

  「總書記來之前我心裡很緊張,但看到總書記後,緊張感一下就消失了。他始終面帶微笑,非常平易近人。」錢冬說,「閩寧鎮是他命名的,20年來,他一直關心這裡的建設和發展」。

  20多年來,閩寧鎮已從8000多人的貧困移民村,發展成為6萬多人的「江南小鎮」;全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17年的11976元,增長了20多倍。「閩寧村」奠基時所在的福寧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超過17000元。

  「聽完我的匯報,總書記很欣慰,他在福寧村新舊對比圖片前停留了許久。」錢冬說,1996年,福寧村沒有公路也沒有樹木,現在,它已成為一個現代化小鎮,街道、學校、綠化等都一應俱全。

  「總書記說,福寧村代表福建和寧夏的協作探索,代表兩個省區結對幫扶取得的成果。」錢冬說,總書記的話語飽含著殷切的期望。

  「2016年來閩寧鎮考察後,總書記要我們把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錢冬說,「我們一定會按照總書記的要求,進一步加快脫貧奔小康的步伐,爭取為全國的脫貧攻堅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不辜負總書記的期待!」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閩寧召開深化互學互助對口協作座談會 于偉國陳潤兒講話
    本報訊 (記者 嚴順龍) 11月29日,閩寧兩省區在福州召開進一步深化互學互助對口協作座談會,共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閩寧對口協作之路越走越寬廣。
  • 《奔跑吧黃河篇》與《山海情》重走閩寧鎮脫貧路!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1月1日,浙江衛視《奔跑吧·黃河篇》來到「塞上江南」寧夏的閩寧鎮,李晨、楊穎(Angelababy)、鄭愷、沙溢與五位飛行嘉賓化身二十年前的村民,欣賞當地壯美秀麗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帶領觀眾感受從貧困缺水、移民搬遷到奮鬥脫貧的發展歷程,深入體驗了脫貧背後的艱辛與不易。跑男團化身三組不同的家庭,他們利用一系列遊戲,領略當地原汁原味的本土風情,趣味呈現當地特色產業。
  • 從種植扶貧、銷售解困到深加工、樹品牌——閩寧攜手,葡萄產業鏈環...
    賀蘭山東麓,我國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是寧夏呈現給世人的「紫色名片」。一路傾聽依託葡萄產業逐夢小康的故事,雖然情節不一,但大家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背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  立支點,保安居樂業  車行葡萄園,一眼竟望不到邊。500畝見方的地塊,一片挨著一片,齊齊向遠方延伸而去。
  • 寧夏固原「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紀事:縛住貧困蒼龍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戰略決策,承載著總書記的殷切囑託。1996年以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遵循「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的方針,主動扛起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將單向扶貧拓展到兩省(區)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與寧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縛住貧困蒼龍。
  • 從中國最窮到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閩寧攜手縛住「貧困蒼龍」!
    圖源:視覺中國從中國最窮到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說起寧夏的巨變,當地幹部群眾都會提及一個話題——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上一茬的香菇剛採收就銷售一空,大家又馬不停蹄開始新一輪的種植。村民李寶山因肢體殘疾而進入建檔立卡戶名單。儘管有低保,但是父親年過八旬,孩子即將走入大學,日子過得仍然不輕鬆。去年,閩寧駐村工作隊將食用菌產業引入村後,李寶山用3個大棚種起了蘑菇。「蘑菇可是我們致富的『金蛋蛋』!加上養的5頭牛,我一年收入超3萬元,一點問題都沒有!」
  • 十九大時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的囑託(下)
    原標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的囑託(下) 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閩寧鎮,曾經的幹沙灘,現在的金沙灘。 金秋時節,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村民何利霞,在村裡的寧夏光伏農業科技示範園忙著採摘香菇。「真想請總書記再來原隆村,跟他說說俺家的變化。」何利霞說。
  • 央視財經專訪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固原市市長馬漢成:金融扶貧活...
    昨日,央視財經記者專訪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固原市市長馬漢成,在談到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的感悟與收穫時,馬漢成提到:①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大力發展肉牛養殖;②應貸盡貸、願貸盡貸,金融扶貧活水激勵產業發展;③閩寧協作是東西協作的典範,為脫貧上加速器;④移民搬遷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困境。
  • 致敬閩寧協作,電視劇《山海情》開播啦!
    獻禮建黨100周年群英薈萃的脫貧攻堅劇《山海情》1月12日重磅上線通過聚焦中國奇蹟的縮影展現東西協作扶貧下的「閩寧模式」向所有為脫貧攻堅而奮鬥的人們致敬山海相逢,閩寧情深群星築起脫貧夢《山海情》是國家廣電總局重點電視劇,系「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由國家廣電總局策劃組織指導,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申報立項,寧夏回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支持拍攝,正午陽光出品。
  • 閩寧合作互助「2020閩寧出口商品巡迴展」開展在即
    9月11日,「2020閩寧出口商品巡迴展」新聞發布會在寧夏自治區政府新聞發布廳召開。發布會上,寧夏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立衛,福建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吳霏,寧夏自治區博覽局副局長張利偉等出席會議並回答記者提問。
  • 夢駝鈴物流產業平臺積極深化東西合作,為「閩寧合作」賦能
    為推動閩寧兩地民營企業互利共贏,助力閩寧兩地合作項目落地落實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銀川經開區企業夢駝鈴物流產業平臺依託自身產業、平臺、資源優勢,結合當前西北MRO供應鏈一體化發展現狀,引進了福建省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寧夏捷豹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立足產業數位化轉型,打造駝大師MRO工業品超市,助力實現西北地區MRO供應鏈一體化建設。
  • 《中國一日》蓄勢待發 全媒體記者跟隨《石竹花開》作者 再訪寧夏閩寧鎮
    明天11月17日,全媒體記者就將前往寧夏閩寧鎮閩寧鎮全景圖其實也沒錯了,這部即將登上屏幕的電視劇,也正是寧夏閩寧鎮這些年變化的一個小小的縮影明天,就在明天全媒體記者就將飛往寧夏閩寧鎮帶你一起見證美好小康,感受閩寧鎮的變化。
  • 許用貴帶隊赴寧夏原州區開展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
    10月16日至18日,福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馬尾代區長許用貴帶隊赴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開展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活動。區領導餘穎凌、張發春、楊榮參加活動。  許用貴一行考察了易地扶貧搬遷村「福馬村」、福建飛毛腿高級技工學校原州區分校、固原融僑(豐霖)肉牛生態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河川鄉油用牡丹基地、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詳細了解了產業幫扶、技能培訓、閩寧援建村建設發展等情況
  • 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一、日常關聯交易基本情況  (一)關聯交易概述  1、基本情況簡介  為保證公司生產經營的持續穩定運行,2015年,公司與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福建南平閩寧鉭鈮礦業開發有限公司、中國十五冶金建設有限公司等關聯公司預計發生日常關聯交易,涉及向關聯人採購原材料、燃料和動力;銷售產品、商品;提供勞務、接受勞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