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大首次實現零磁場核磁共振的普適量子控制
記者6月21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彭新華教授課題組與德國亥姆霍茲研究所、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首次實現零磁場核自旋體系的普適量子控制,並發展了用於評估量子控制和量子態的方法,這一成果有望推動零磁場核磁共振在生物、醫學、化學及基礎物理領域中的應用。
-
基於螢光金剛石微粒,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量子傳感器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項目為可現場部署的量子計量學應用鋪平了道路。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由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牽頭的一個項目展示了摻雜螢光微粒的玻璃光纖如何充當磁場傳感器。發表在APL Materials雜誌上的這項突破性研究可能會使這類傳感器的製造和部署變得更加容易,以開拓量子計量學領域的新應用。
-
中科大潘建偉宣布已實現100萬倍谷歌量子優越性
這一次潘建偉「官宣」了自己研究團隊在上周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2019年10月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中國有望奪取「量子霸權」,在量子研究領域成為全球標杆。此前8月,潘建偉團隊成員朱曉波教授也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舉辦的「墨子沙龍」上表示,中科大團隊年內即將實現60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將超越谷歌實現的53比特量子計算水平,並公布了未來十年研發目標即製備一百萬比特保真度99.8%的量子計算機。
-
中科大潘建偉宣布已實現100萬倍谷歌量子優越性
這一次潘建偉「官宣」了自己研究團隊在上周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2019年10月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中國有望奪取「量子霸權」,在量子研究領域成為全球標杆。「墨子沙龍」上表示,中科大團隊年內即將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將超越谷歌實現的53比特量子計算水平,並公布了未來十年研發目標即製備一百萬比特保真度99.8%的量子計算機。
-
中科大團隊實現量子計算的時間最優控制 Phys. Rev. Lett. 論文推薦
撰文 Michael Schirber編譯 彭曉晗審校 金莊維中科大杜江峰團隊的最新研究實現了兩位量子邏輯門的時間最優控制
-
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原標題: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其靈敏度比傳統量子傳感器提高了
-
元素六:CVD金剛石在量子技術中的新應用
這種特殊形式的碳現在具有許多實際的量子應用,正在與即將出現的鑽石量子新應用將會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科學家們稱之為金剛石量子技術(Diamond Quantum Technologies)。,可以將金剛石用於製作一個磁性傳感器,其中NV缺陷的光學輸出的亮度取決於磁場強度,從而提出了許多使用NV缺陷的新應用。
-
中科大潘建偉項目組實現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
中科大網站介紹說,1997年,國際上首次報導了單一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的實驗驗證,該工作隨後與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沃森和克裡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一起入選了《自然》雜誌「百年物理學
-
中科大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量子計算時代更近了
5光量子比特糾纏、6光量子比特糾纏、8光量子比特糾纏、10光量子比特糾纏,18光量子比特糾纏…… 在位於中國科技大學東區理化大樓中編號為「01003」的實驗室內,密布著錯綜複雜的管線及各類光學和電子設備,中科大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團隊在這裡不斷攻關,刷新著光量子比特糾纏數目的世界紀錄。
-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2020-12-21 19:58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為構建高效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壓谷歌一頭
8月25日,在墨子沙龍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教授、潘建偉團隊超導量子計算負責人朱曉波透露了中科大研發量子計算機的時間表。在他來看,近年來比較實打實的突破,也代表著目前超導量子計算的國際頂尖水準的成果,就是谷歌53量子比特、保真度99.4%的超導量子系統。朱曉波透露,中科大團隊即將實現的60比特量子計算機,正是對標這一成績,且要讓處理器在解決同一問題時將難度提高三倍。
-
懸浮納米金剛石的電子旋轉控制可以帶來傳感器的進步
研究人員已經演示了如何控制納米金剛石的「電子自旋」,同時它在真空中被雷射懸浮,這一進步可以在量子信息處理,傳感器和量子力學基礎物理學研究中找到應用。氧氣傳感器廣泛用於監測汽車尾氣和醫療器械(如麻醉監護儀和呼吸器)中的氧氣濃度。基於納米金剛石的傳感器代表了對傳統傳感器的潛在改進。「雖然需要更詳細的研究來充分了解這一現象,但我們的觀察結果顯示了氧氣傳感的潛在應用,」李說。
-
中科大首次實現天文尺度的量子幹涉
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實驗,第一次探索了來自星光的量子現象。9月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觀察到量子點單光子和太陽光之間的雙光子幹涉、量子糾纏以及非定域性。
-
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
基於鈣鈦礦量子點的有源腔光學壓力傳感器
現有光學壓力傳感器主要以無源腔光學傳感器為主,受腔鏡反射率的影響,該類傳感器解析度和光源利用率受限。相比無源腔光學傳感器,具有自發光功能的有源光學傳感器的一些優勢尚待科學工作者們去開拓創新和有效開發。圖源:Veer近日,北京理工大學鍾海政教授和鄧羅根教授合作報導了基於鈣鈦礦量子點的光學壓力傳感器。
-
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的糾纏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星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相關成果於11月1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科學家實現金剛石陣列深度彈性應變,或開啟微電子量子應用新時代
陸洋團隊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等合作者經研究發現,鑽石這種 「最硬的」 材料不僅可以彎曲,甚至還可發生彈性變形,其以這一發現為突破口,首次採用納米力學方法,在室溫下沿 [100]、[101] 和 [111] 等不同晶體學方向對長度約 1 微米,寬度約 100-300 納米的單晶金剛石橋結構進行微加工,並在單軸拉伸載荷下實現了樣品的均勻彈性應變。
-
中科大傳來捷報,實現量子保密通信最遠距離,步入深化應用
終於中科大傳來捷報,實現量子保密通信最遠距離,告別大數據裸奔成為現實,這是他們繼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可行性以後的好消息,中科大這一次的捷報就是實現了509公裡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這次的研究成果是量子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
-
中科大實現千赫茲級譜線解析度單自旋順磁共振
中新網合肥6月10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提出並使用一種基於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傳感器的高分辨順磁共振探測方法,獲得了千赫茲(kHz)譜線解析度的單自旋順磁共振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