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靈 | 白頭葉猴

2020-12-03 澎湃新聞

義務保潔員——白頭葉猴

白頭葉猴隸屬於哺乳動物綱,靈長目,猴科,烏葉猴屬,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更是我國特有的靈長類動物。白頭葉猴僅分布在廣西崇左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全球種群數量約1300 只,其中90% 以上分布在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白頭葉猴保護區板利片區/攝影:蒙新良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崇左市江州區、扶綏縣、大新縣和寧明縣境內,保護區面積2.5 萬公頃,包括岜盆、大陵、馱逐和板利四個片區。保護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亞熱帶南緣和熱帶北緣交界,為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貌,年均降雨量1200mm 以上。峰叢窪地、峰林谷地、微型溶洞交織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而獨特的動植物資源。保護區內已知脊椎動物5 綱34 目97 科381 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頭葉猴、黑葉猴、熊猴、雲豹、林麝、蟒蛇等6 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白鷳、獼猴、蜂猴、蛇雕、冠斑犀鳥、大靈貓等27 種。已知野生維管束植物有176 科792 屬1549 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叉葉蘇鐵、石山蘇鐵和鏽毛蘇鐵3 種。白頭葉猴分布在保護區的岜盆、板利和大陵片區。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攝影:嚴造新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崇左市龍州和寧明兩縣境內,保護區總面積1.07 萬公頃,由隴呼、弄崗、隴山三片組成,是我國唯一一處保護北熱帶石灰巖季節性雨林生態系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弄崗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中國桂西南石灰巖植物薈萃中心。弄崗保護區共記錄陸生脊椎動物共計412 種,其中兩棲類28 種,爬行類65 種。有維管植物1760 種,其中蕨植物中國特有種39 種、種子植物廣西特有種101 種、巖溶特有植物278 種、珍稀瀕危植物33 種。白頭葉猴僅分布在弄崗保護區隴山片,是國內除崇左保護區外另一個主要保護區,分布有10% 左右的白頭葉猴。

葉猴,顧名思義是一類主要以樹葉為食的非人靈長類,它們有著修長的身體,超過體長的尾巴、成年體重在8-12kg 的共同特點。它們擅長於在樹叢中或是石山上攀爬、飛奔和跳躍,長長的尾巴幫助它們起到平衡作用。

白頭葉猴成年的黑白色與嬰猴的橘紅色

攝影:梁霽鵬、湯練宗

葉猴的成年體色為灰色、深灰色、黑色,部分部位夾雜白色、金黃色,但是它們的幼體毛色均與成體有明顯的差異,為淺黃色、黃色和橘紅色,隨著年齡增長,幼猴的毛色慢慢變化,約2~3 歲時變成父母的毛色。

繁殖群的成員/攝影:梁霽鵬、湯練宗

大多數葉猴類的家庭結構很相似,為一雄多雌的母系社會。繁殖群由一隻成年公猴、多隻成年母猴和多隻未成年小猴組成,每群繁殖群佔領幾個山頭作為猴群的領地,為猴群提供了食物、隱蔽場所和夜宿點的保障。

繁殖群中,公猴擔負著警戒和保衛猴群安全的作用,要防止其他的公猴誘拐繁殖群的母猴,同時享有與猴群中的成年母猴交配繁殖自己後代的特權。當猴群相遇或是發現不安全因素時,成年公猴通過叫聲發出警示,提醒對方猴群不要進入自己的領地,避免發生衝突。

爭奪戰中受傷的公猴/攝影:梁霽鵬、湯練宗

繁殖群中,母猴是猴群的核心,是相對固定的成員,而成年公猴是通過激烈的打鬥,打敗並趕走了前一任公猴,取而代之進入猴群,繼承了前任公猴的妻妾和領地,而被趕出繁殖群的前任公猴只能離開,成為孤猴,終老而死。此時的成年公猴,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快速地繁殖自己的後代。四年過後,隨著年齡增大、體力下降,同樣面臨被打敗並取代的命運。這樣周而復始地延續著。

繁殖群中,嬰猴從出生那一刻起,不同的性別就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命運。雌性在4 歲左右性成熟,留在出生群中與母系成員一道參與繁殖後代的任務;而雄性在4 歲左右性成熟前,必須離開出生群,加入到周邊的臨時全雄群,一邊成長,一邊等待時機,一旦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就挑戰非出生群裡的公猴,打敗並取而代之。隨著一隻一隻年輕的公猴成功進入繁殖群,臨時的全雄群就慢慢解散,而隨著一隻只剛剛離開父母的小公猴的加入,新的臨時全雄群又慢慢形成。臨時的全雄群活動的範圍很大,包括了多個繁殖群的領地,伺機尋找機會。

繁殖群的周圍危機四伏,全雄群的公猴們虎視眈眈,所以一雄多雌繁殖群的成員數是受到限制的,一般猴群數量20 只左右。一旦猴群數量過大,成年公猴保衛和管理能力有限,就會有一部分母猴被其他的成年公猴誘拐離開,尋找新的領地,成立新的繁殖群。

白頭葉猴保護區長期跟蹤觀察的拇指山繁殖群,就很好地詮釋了白頭葉猴的家庭形成歷程。

2015 年底,拇指山繁殖群發生了激烈的爭鬥,原來的公猴被替換,並被趕出了猴群成為孤猴。新上任的公猴雖然接管了原來的9 只成年母猴,但是它依然十分緊張,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

2016 年身強力壯和精力充沛的新任成年公猴,加緊與繁殖群中的成年母猴交配,成功懷孕後,經過6 個月左右的孕期。當年的第1 只小猴於4 月6 日出生,緊接著第2 只、第3 只直到12 月25 日第9 只小猴出生。猴群成員一年內增加到19 只。

攝影師拍下了這十分難得的全家福照片。

2016年拇指山繁殖群9隻成年母猴繁殖9隻幼猴

攝影:蒙新良

到2018 年,第10 只小猴於3 月初出生了,這意味著有一隻成年母猴3 年時間內又繁殖了第2 胎。緊接著第11 只、第12 只相繼出生。猴群的數量由最初建立的10 只,翻了一倍變成了22 只。此時,成年公猴的管理能力和保護能力再次受到挑戰。2018 年底,在來自全雄群的一隻強壯的公猴不斷挑戰下,老公猴終於抵擋不住了,被迫拋棄了14 只母猴和小猴,帶著7 只母猴和小猴狼狽地出逃了,另找一片石山生存下來。

與眾多的非人靈長類不同,白頭葉猴與分布在中國、越南、寮國一帶的黑葉猴、金頭葉猴、德氏葉猴、越南烏葉猴、寮國烏葉猴和印支烏葉猴的棲息地相同,僅局限分布在喀斯特石山地區,故又稱為石山葉猴。

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環境的靈長類必須要迎接石山環境的挑戰,克服石山環境的困難,才能成為石山棲息地中的成功者。白頭葉猴成功地戰勝了環境的挑戰,成為最適應喀斯特石山環境的靈長類。

奧秘之一,石山環境幾乎沒有地表水,白頭葉猴如何解決飲水的問題?

奧秘之二,石山環境溫差大,披著一身黑色長毛的白頭葉猴如何躲避酷熱?

奧秘之三,石山環境中處處都是懸崖峭壁,白頭葉猴如何應對?

奧秘之四,石山環境破碎化程度極高、人為幹擾大,白頭葉猴如何適應?

採食嫩葉/攝影:梁霽鵬、湯練宗

白頭葉猴不愧是喀斯特石山精靈,是戰勝困難的挑戰者。沒有地表水,沒有機會喝水,白頭葉猴採取了從食物中獲得絕大部分身體所需水分的對策,解決了對地表水的依賴。白頭葉猴喜歡採食嫩葉、嫩芽、嫩枝、花和果實,不僅因為這些食物纖維素含量低、可口,更重要的是這些食物的含水量超過了70% 以上。春夏季節,晝夜溫差大,清晨這些食物上掛滿了露珠,成為了白頭葉猴重要的水分來源。研究顯示,每天白頭葉猴從食物中獲得80% 的水分需求。

飛巖走壁的本領/攝影:梁霽鵬、湯練宗

酷熱的夏季是白頭葉猴最難受的季節,中午時分裸露的巖石表面溫度高達63.2℃,空氣溫度44. 8℃,樹林下的溫度最低37.4℃。清晨時分,聰明的白頭葉猴早早地完成了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待氣溫升高之前它們就躲到了樹蔭底下,直到太陽落山,氣溫下降才開始一天中的第二次覓食。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它們都躲在溫度最低的環境中。這樣的好處在於既獲得了充足的水分,又躲過了酷熱。

白頭葉猴的門牌號碼/攝影:梁霽鵬、湯練宗

懸崖峭壁佔了石山環境表面面積的5%~10%,不少懸崖峭壁上還形成了天然的石洞或平臺。懸崖峭壁對於四足攀爬的陸生動物來說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坎,危險重重。然而,白頭葉猴不但跨過了這道坎,掌握了飛巖走壁的技巧,還利用懸崖峭壁上的石洞或石壁度過最危險的黑夜。因為,懸崖峭壁是捕食者不可觸及的。日積月累,在白頭葉猴過夜的石洞或石壁的下方蓋上了厚厚的一層黑褐色的糞尿痕跡,成了白頭葉猴的「門牌號碼」。

義務巡護員/攝影:梁霽鵬、湯練宗

白頭葉猴生存的喀斯特石山,棲息地破碎化十分嚴重。石山的山腳是當地群眾開墾的耕地,種植著大片大片的甘蔗。當然也有管理甘蔗地的大量人員和車輛的來來往往。得益於白頭葉猴保護區建立後的大量宣傳教育、社區共管的工作,當地群眾不僅積極參與白頭葉猴的保護、舉報亂砍濫伐森林和非法獵捕動物的違法犯罪行為,而且積極支持政府的退耕還林工作。現在當地群眾和白頭葉猴互不幹擾,和諧共存,白頭葉猴成為保護區的「義務巡護員」。

(來源:地球雜誌 作者:黃乘明 吳堅寶 等)

原標題:《自然生靈 | 白頭葉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白頭葉猴吸引青少年研學眼球
    這幾年來,每逢節假日、雙休日,到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賞白頭葉猴,體驗生態樂趣,增長科學知識,成了許多家長和青少年的熱選。尤其是今年以來,社會各界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關注度提高,白頭葉猴生態旅遊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 白頭葉猴下山造訪亭亮街引圍觀
    非法入境舉報電話 0771—8688800 8月18日,記者接到亭亮鎮群眾反映,自家屋頂來了一位稀奇的不速之客,記者趕到時發現,不速之客竟是一隻白頭葉猴
  • 廣西崇左:守護好白頭葉猴最後的家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板利片區拇指山下,10多隻白頭葉猴歡快地吃著嫩葉,悠然自得。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葉猴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守護好白頭葉猴最後的家園,實現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已成為崇左歷屆黨委政府和幹部群眾的共識。」
  • 挑戰喀斯特石山生存極限的白頭葉猴--中國數字科技館
    白頭葉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由中國人命名的靈長類動物。,發現了白頭葉猴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但遺憾的是,這些地方因各種原因都相繼失去了白頭葉猴。目前,國內只有到上海動物園和廣東番禺野生動物園,才能看到白頭葉猴的身影,而國外從未得到過白頭葉猴活體。
  • 《地球:神奇的一天》曝白頭葉猴特輯
    時光網訊 日前,由BBC地球影業、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的《地球:神奇的一天》發布中國白頭葉猴幕後特輯,見證了影片攝製幕後的艱辛和喜悅。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白頭葉猴是世界上公認最為罕見的一種靈長類動物,目前僅餘800隻左右,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猴類。
  • 《葉猴王國》揭開白頭葉猴的神秘面紗
    這部長達一個小時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帶我們進入猴子王國的腹地,追隨並拍攝到了珍稀野生動物白頭葉猴在中國美麗的喀斯特地貌山中的神秘生活。《葉猴王國》深入這一神奇生物的群居生活,捕捉到了只有在世界上僅此一地的白頭葉猴珍貴影像。如今,這裡僅有1000至白頭葉猴棲息於此,甚至比大熊貓更罕見,並且保有著獨特的社會結構和生活習性。
  • 世界瀕危動物廣西白頭葉猴數量穩步上升
    生活在中越邊境廣西崇左市的白頭葉猴是珍稀程度比肩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被大量獵殺,一度瀕臨滅絕。2月11日,白頭葉猴主題攝影展在廣西南寧開幕。廣西林業廳官員介紹,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已穩定增長,廣西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區也於近日由國務院審定為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廣西將建世界惟一白頭葉猴生態公園
    中新網南寧10月23日消息:世界惟一的白頭葉猴生態公園將在中國廣西崇左縣建設。  據光明日報報導,一九五三年發現的白頭葉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猴類,有關專家稱,其研究價值並不亞於大熊貓。白頭葉猴目前主要分布在由明江、左江和十萬大山圍成的狹小三角地帶內。
  • 白頭葉猴和明星撞臉!食肉動物也有無奈的一面?
    可不要小瞧這群小猴子,它們的學名叫白頭葉猴,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靈長類動物,被譽為「石山上的精靈」。初次聽到「白頭葉猴」這個名字,一定有不少小夥伴犯了難。這麼複雜的名字怎麼記得住呢?然而,這還不是白頭葉猴最神奇的地方。如果我說下面這隻橘紅色的小猴子是白頭葉猴的幼崽你會相信嗎?當白頭葉猴剛剛出生時,全身毛髮都呈橘紅色,閃耀出金燦燦的光芒,十分好看。半歲後,小白頭葉猴毛髮的顏色會黯淡下來,變成灰黃色,頭部漸漸顯出些許白色。
  • 世界最稀有的猴類:瀕危"白頭葉猴"生存突圍(圖)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廣西的岜盆自然保護區和板利自然保護區剩下的白頭葉猴都只有80餘只,那時廣西所有的白頭葉猴加起來估計也就200多隻,已經處於極其瀕危的狀態。但是經過多方面持續努力,目前白頭葉猴的總數已經達到了800隻左右,總算避免了很快滅絕的危險。」
  • 廣西:一白頭葉猴「家庭」今年添6隻「猴寶寶」
    (原標題:廣西:一白頭葉猴「家庭」今年添6隻「猴寶寶」)
  •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21日介紹,被列入世界最瀕危動物名錄的白頭葉猴,目前實現種群數量穩步提升。在全球白頭葉猴唯一棲息地中國廣西崇左市,白頭葉猴的數量達到1000隻左右。  白頭葉猴俗稱烏猿、白烏猿、白葉猴等,是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白頭葉猴是亞洲葉猴的一種,體態修長,除軀幹為黑色,外冠毛和尾巴均為白色,是以樹葉為主要食物的植食性舊大陸猴類,存活數量比國寶大熊貓還要少。資料圖:白頭葉猴。
  • 為什麼白頭葉猴幼仔都是金黃色
    為什麼白頭葉猴幼仔都是金黃色 其實,白頭葉猴幼仔的顏色代表著其年齡。 白頭葉猴生下來非常漂亮,全身的毛髮是金黃色的,這是因為受到基因因素的影響,也是自然選擇適應環境的效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仔會進行多次換毛。20天左右,開始長出一些冠毛,2個月之後,背部長出一些黑毛,頭頂、頰的周圍、腹部、四肢、尾巴的下半截等,很多部位開始呈現出白色,並且逐漸與成體的毛色趨於一致。
  • 白頭葉猴屬於我國哪一級保護動物?
    白頭葉猴別名花葉猴,屬於猴科,學名為 Presbytis leucocephalus。 外形酷似黑葉猴的白頭葉猴是我國特有種。
  • 瀕危白頭葉猴生存突圍
    【簡介】白頭葉猴是世界瀕危、我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野生種群僅分布在廣西崇左市,90%以上分布在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上世紀50年代由於毀林開荒、非法盜獵等,白頭葉猴棲息地不斷萎縮,到80年代初種群數量僅300多隻。近年來,保護區實施白頭葉猴棲息地恢復、生態廊道建設,建成白頭葉猴食源植物園,促進白頭葉猴種群健康發展。目前種群數量已增加到130多群、1200多隻。
  • 網記探訪白頭葉猴 全世界僅存937隻珍稀堪比熊貓(組圖)
    第一隻白頭葉猴出現之後,陸陸續續地跟著跳出了好幾隻,在樹上蕩來蕩去。記者趕緊拿起手中的望遠鏡,好傢夥!只只都頂著白色的小白頭,拖著長長的白尾巴,除了這兩處,,渾身上下都是黑的。記者發現有一隻渾身黝黑的身量較大的白頭葉猴,靜靜地蹲著一棵孤樹上,久久不動。「這是猴王,大家看到的其他白頭葉猴,都是他的『子孫後代』。」
  • 探訪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從「與猴爭利」到「以猴為榮」
    中新社廣西崇左1月3日電 題:探訪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從「與猴爭利」到「以猴為榮」中新社記者 林浩「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靠山吃山,人為傷害白頭葉猴、破壞棲息地的情況時有發生,猴群一度瀕臨滅絕。現在,大家退耕還林,和猴子成為好朋友,如果發現新的猴群出現,都感到非常自豪,主動要求設立保護標識。」
  •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廣西崇左「石山精靈」——白頭葉猴(圖)
    2020年12月19日,在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白頭葉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石山精靈」又名白頭葉猴,是我國特有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間不足200平方公裡的喀斯特石山地區。60歲的板利鄉那弄上屯村民梁美術自小與山林為伍,對「石山精靈」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經常能在山裡看見白頭葉猴覓食、飲水或者嬉戲。」梁美術說。
  • 崇左被命名為"中國白頭葉猴之鄉" 白頭葉猴937隻
    白頭葉猴是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世界上惟一一種由我國學者發現並命名的靈長類動物,是廣西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旗艦物種,僅分布於崇左市扶綏縣、江州區、龍州縣和寧明縣。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崇左市白頭葉猴數量已經從1980年的370隻增加到937隻。  多年來,崇左市十分重視白頭葉猴的保護工作。
  • 白頭葉猴有三種家庭形態 一雄多雌最穩定(圖)
    華夏經緯網1月23日訊:據中新網報導,近日,中國科考隊對世界瀕危物種白頭葉猴的家庭形態進行了考察,初步認定,這種社會性極強的猴子存在著三種家庭形態。中國中央電視臺報導稱,據專家介紹,家庭形態是白頭葉猴重要的社會生存方式,一雄多雌,多雄多雌,多雄少雌是主要的家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