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報考季,小編的朋友圈被一位小夥子刷屏了:
上海市控江中學應屆畢業生嚴一粟為了航天夢,婉拒了北大清華遞來的橄欖枝,堅定地選擇了哈爾濱工業大學。
嚴一粟考了618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居全市前50名。他最終報考的是哈工大英才學院,專業為探測制導與控制(航天方向)。該學院招生不超過200人,採用本碩博貫通式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哈工大原屬於航天系統,特色鮮明。哈工大招生辦主任介紹說,這個招生季,已聽說了不止一個「嚴一粟」。在四川、在黑龍江,都有全省排名前兩百的學生,衝著航天專業,一定要上哈工大。
當然,航天科技工業包羅萬象,除了字面上與航天相關的專業,其他理工類專業、甚至文科專業都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大家選擇院校專業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具體分析。
送給大家一個「順口溜」~
北航~南航~西工大~
北理~南理~哈工大~
國防科大~中科大~
還有清華和北大~
航天系統的科研人員主要就來自這些高校,以下是學校簡介——
(一臉嚴肅地)聲明
★
排名按順口溜來,絕非優先劣後,各院校各專業各有千秋,都棒棒噠(小編滿滿的求生欲);
★
查詢詳細信息請登錄各院校官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於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所在地北京,分為學院路校區、沙河校區,佔地3000多畝,總建築面積170餘萬平方米。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後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3年入選首批「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學校第十六次黨員代表大會提出以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為發展願景目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於1952年10月,是新中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學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航局籤署協議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校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西北工業大學坐落於陝西西安,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工大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是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高校」、「全國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和表彰獎勵。學校秉承「公誠勇毅」校訓,弘揚「三實一新」(基礎紮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開拓創新)校風,紮根西部、獻身國防,歷史上書寫了新中國多個「第一」,今天在創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上續寫新的輝煌。
北京理工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於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寫校名。學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全體師生員工正對標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力朝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邁進。學校現設有18個專業學院以及徐特立學院、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醫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先後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科進入前1‰。北京理工大學曾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多項科技成果直接服務國計民生重大項目中。
南京理工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由創建於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經歷了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發展階段,1993年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199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獲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獲批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厚德博學」的辦學理念,秉持「進德修業,志道鼎新」的校訓,弘揚「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的校風,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致力於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哈爾濱工業大學,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擁有哈爾濱、威海、深圳三個校區,是一所以理工為主,理、工、管、文、經、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重點大學。學校始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國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畢業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師稱號的理工科大學,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學校於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
國防科技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著名的「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軍事工程學院創建時,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學院頒發《訓詞》,為院刊題寫刊名「工學」。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1978年,學校在鄧小平主席的直接關懷下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親臨學校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發出「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努力把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辦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的偉大號召。2017年,學校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校本部設在長沙,內設學院位於長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新興科技領域設置系科專業,創造性地把理科與工科即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基礎課教學,高起點、寬口徑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PS:除了中科大,中科院直屬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也招本科生,歡迎報考~
清華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改革開放以來,清華大學逐步確立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長遠目標,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學校先後恢復或新建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並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在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實施「211工程」「985工程」,開展「雙一流」建設,清華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目前,清華大學共設20個學院、59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北京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大學的校友和教師有400多位兩院院士。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並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之一。近年來,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將北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的北京大學已經成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
除了「順口溜」提到的高校,報考這些航天特色學校的相關專業也有機會從事航天工作(排名不分先後)——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向上滑動閱覽)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是一所以航空宇航為特色,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與遼寧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國防科工局與遼寧省共建高校,是遼寧省裝備製造業緊缺人才(航空航天)培養基地,已經基本建設成為「國防科技人才培養基地」、「遼寧老工業振興人才培養基地」,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裝備製造技術工程研究基地」。學校具有推免碩士研究生資格,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1個博士一級學位點,15個碩士一級學位點,1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現已形成了以「航空裝備設計製造與試驗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學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與控制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學學科群。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向上滑動閱覽)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原華北航天工業學院)是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與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服務國家(航天)特殊需求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高校,是河北省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和河北省應用技術大學研究會會長單位。學校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市區,始建於1978年,先後隸屬於第八機械工業總局、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航天工業總公司。1999年劃轉到河北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兩彈一星」功勳、著名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孫家棟院士為學校名譽校長。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向上滑動閱覽)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坐落在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桂林市堯山風景區內,創辦於1979年,曾先後隸屬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1999年4月,學校整建制劃轉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現為中國宇航協會理事單位、廣西航空航天學會理事長單位。辦學40年來,學校以「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和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為服務面向,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學以致用」辦學理念,一直致力於建設區域有鮮明特色、行業有重要影響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向上滑動閱覽)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重慶市教委主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其前身是西南航天職工大學,始建於1983年4月;1999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轉制為重慶電子職業技術學院,是重慶市第一所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2008年3月更名為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被重慶市教委、重慶市財政局確立為「重慶市市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15年被教育部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定向培養直招士官高校」和「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2016年被教育部確立為「全國首批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試點院校」;2018年被確定為「重慶市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學院設有機電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社科系、藝術設計系、學前教育系、繼續教育學院、基礎學科部等教學單位,開設有無人機應用技術、智能控制技術、雲計算技術與應用、會計、空中乘務、園林工程技術、學前教育等37個專業。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向上滑動閱覽)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面向全國招生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國防科工辦、四川航天管理局三方共建的四川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院位於以航天科技和汽車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並在古蜀文化名城廣漢市建設新校區,形成「一校兩區」的辦學格局。現有在校生16000餘人,佔地700多畝。學院現設有13個教學、研究機構,39個專業。各系部、專業的培養目標明確,師資力量強,課程體系合理,實習實訓條件完備,教學管理嚴格規範,教學科研成果顯著。學院依託航天優勢資源,傳承航天優秀文化,現已列為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國家機電項目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四川省國防科技工業職業培訓中心,四川省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單位。每年對內對外培訓鑑定2.1萬人次,被中華總工會授予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
航天很大,徵途很遠
期待有才有夢有恆心的你
與我們並肩前行
素材來源:《科技日報》、各高校官網
編輯/楊成 高一鳴
校對/林佳昕
監製/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