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55顆衛星各司其職織成的「天網」,到生活中我們各自努力維持著正常運行的生活系統,每一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功用。就像是宇宙中的星星,每一顆都在努力發光,而他們聚在一起就構成了美麗又神秘的銀河系。
從1994年北鬥一號系統工程建設啟動,到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歷時20多年的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任務基本完成。北鬥系統的成功打破了美國的壟斷現象,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近年來我國技術與經濟實力的躍升。北鬥三號全球星座由地球靜止軌道、傾斜地球同步軌道、中圓地球軌道三種軌道衛星組成,每顆衛星根據各自運行軌道特點和承載功能,各司其職、優勢互補,共同完成導航定位服務。
北鬥55顆衛星的成功發射離不開無數科研人員日日夜夜的鑽研,同時還有無數後勤保障人員的無私付出,他們每一個人也都在各自的崗位發揮著自己的功用,為北鬥衛星的發射做著自己的貢獻。
2020年的春節,猝不及防的疫情打破了其樂融融的重聚氛圍,無數醫務工作者、社區服務人員紛紛重返崗位,他們一絲不苟、努力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功用,為疫情防控築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趙童,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醫生。疫情發生後他主動申請前往一線,緩解前線救治壓力。在他和隊友的努力下,所負責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經轉為輕症,多名患者治癒出院。「我們的年夜飯,是一份簡單的盒飯,沒有桌椅,就站在一邊,蹲在角落捧著碗吃。」1月24日除夕夜,挖機工人王偉接到施工通知,當天下著雨,他戴著厚厚的口罩,踩著泥濘的地面,像戰士一樣,扎進火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如期交付。這10天10夜背後,是近7000餘人的鏖戰,是心中的信念在鼓勵著他們堅持下來。
除了前線,在更接近百姓的社區和村莊,也有許多服務人員在堅守。朱弘潔是鞍子鎮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一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戰士」。疫情發生後,她主動申請提前返崗,每天對村民進行「線上+線下」的全方位排查,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以及最新行程系列動態信息。「作為一名預備黨員,要衝在第一線,為群眾排憂解難,這是我的職責!」朱弘潔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平凡人的我們,也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自己獨特的功用,就是宅在家、不聚集、不信謠、不傳謠。
如今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家的生活也在逐漸恢復正軌。我們感謝在此次抗疫過程中做出貢獻的人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團結起來、萬眾一心的力量。
「一箭易斷,十箭難折。」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團結起來的力量總是驚人的。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既要努力做好小我,練就過硬本領,發揮好每一個人的功用,又要積極將小我融入大我。只有大家目標一致、相互匯聚,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