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天氣和氣候不是一回事兒,那它們有區別呢?
1、概念不同:
天氣是指某一地區在某一瞬間或某一短時間內大氣狀態和大氣現象(如風、雲、霧、降水等)的綜合。氣候是在某一時段內大量天氣過程的綜合。它不僅包括該地多年來經常發生的天氣狀況,還包括某些年份偶爾出現的極端天氣狀況。
氣候是在多年觀測到的天氣基礎上所得出的總結和概括,是在一定時段內由大量天氣過程綜合而得出的長期大氣過程,二者之間存在著統計聯繫,從時間上反映出微觀與宏觀的關係。
2、從時間尺度上講:天氣是短時間的,氣候是長期的
天氣具有多變性,氣候則比較穩定
在同一時間內不同地區的天氣不完全一樣,同一地區不同時間內的天氣也常常是不同的。氣候一般比較穩定,而且一個地方的氣候特徵受它所在的緯度、高度、海陸相對位置等影響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氣由氣團、鋒,氣候則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性質和人類活動長時間相互作用下形成
3、天氣是氣候的基礎,氣候是天氣的總結和概括。
是什麼「造就」了氣候呢?
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是地球大氣運動的驅動力,是形成氣候的主要能源。太陽輻射維持著地球表面與大氣之間各種形式的運動過程的平衡,氣候取決於接收到的大陽輻射和散失(反射、散射和放射)的熱量之間的平衡。
太陽輻射分布的不均勻性是造成各地氣候差異的根本原因。由於地球是一個球體,不同緯度帶上太陽照射角不同,所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熱量)也不同。一般來說,緯度越高太陽照射角越低,所得到的太陽輻射也就越少,溫度就越低,反之溫度就越高,這就使得相同或相近緯度帶上各地氣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緯度帯上的氣候就有很大的差異。
海陸分布與地理條件
海陸分布與地理條件對形成氣候有重要影響。海洋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71%,陸地僅佔29%。海洋不僅面積遠大於陸地,而且和陸地具有不同的熱力學特性。
海水熱容量大,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大部分被海水吸收,熱量被存貯在海洋內部,升溫緩慢但降溫也慢。陸地熱容量相對海洋小得多,沒有貯存大量熱量的能力,增溫快降溫也快,因此形成冬冷夏熱的氣候。
地形地勢對局部氣候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在高大出地和高原地區,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輻射強,氣溫的年較差小,而日較差大,形成高原山地氣候。
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是大氣中熱量、水分輸送和交換的重要方式,對氣候的影響十分顯著。由於緯度的不同和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不均,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存在明顯差異,熱力差異引起的氣壓差以及地球的自轉運動等形成了大氣的運動,這就是大氣環流。大氣環流既有全球性的環流運動,也有局地性的環流運動。
來源:氣象數據網
【來源:集賢氣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