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黃群
9月15日,海螺型材宣布,公司擬與安徽海螺投資公司、保定立豐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海螺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並以海螺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為主體收購天河(保定)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天河環境」)100%股權,交易對價為3.24億元。
公告顯示,天河環境成立於2011年,主要從事選擇性催化脫硝(SCR)蜂窩陶瓷和脫硝平板式催化劑的製造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蜂窩催化劑和板式催化劑,產品銷售主要集中在火電行業。天河環境股東名單中,上市公司四通新材持有其22.22%股份。
「SCR又叫選擇性催化還原法,這種脫硝技術是世界上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脫硝技術,目前國內電廠煙氣脫硝項目所採用的工藝技術主要是SCR,」某行業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稱,這種脫硝技術催化劑大概佔SCR成本的30%以上,其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鈦、五氧化二釩、三氧化鎢、氧化鉬等。
海螺型材控股股東系安徽海螺集團,目前該集團另有海螺水泥、海螺創業兩家上市公司,其中海螺創業在中國香港聯交所掛牌。
近年來,水泥價格持續走高,海螺水泥業績一騎絕塵,成為海螺集團當之無愧的「一哥」。反觀「小弟」海螺型材,公司產品主要是高檔塑料型材、門窗,這是一個充分競爭的成熟行業,且與房地產關聯密切,公司當前經營承壓較大,轉型迫在眉睫。
海螺型材表示,公司近幾年致力於做好現有主業的同時,積極推動轉型發展,持續開展了對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調研和投資論證,決定投資生產SCR脫硝催化劑產品,尋求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接近海螺型材的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SCR脫硝催化劑是一種尾氣處理環保催化劑項目,SCR技術主要用在鋼鐵廠、發電廠、水泥廠、從陶瓷廠、玻璃廠等環境中。「雖然現在SCR脫銷催化劑的產能過剩,但我們認為未來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該人士說。
據其介紹,海螺型材產品的生產工藝與SCR脫硝催化劑的生產工藝差不多,都是混料、加熱、配料、擠出。擠出過後,海螺型材的產品只要冷卻即可,SCR脫硝催化劑則還有一個隧道窯高溫燒結的過程。
「所以SCR脫硝催化劑整個的工藝流程和海螺型材基本是一樣的。海螺型材又有專門的生產人才,技術人才和裝備人才,這個完全可以跟天河環境的產業吻合起來。」該業內人士說。
2019年,天河環境實現營業收入2.68億元,淨利潤1260.91萬元,2020年1-6月份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81.25萬元,淨利潤虧損652.33萬元,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老道」的海螺型材為何會收購這樣一個業績平平的公司?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對此,該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上市公司此次收購併非看中天河環境的業績。對於海螺型材來說,生產SCR脫硝催化劑既是一個新材料項目,更是一個產業鏈項目。」
「最主要的是上市公司把產業鏈打通了。」該人士說,「這個行業現在是釩鈦系的SCR脫硝催化劑,釩鈦消耗完了,三年以後就要更換,更換以後要回收處理,把裡面的鎢、釩提取出來,剩下的就是鈦。海螺型材每年要採購幾萬噸鈦白粉,雖然用的型號是金紅石型的,與SCR脫硝催化劑中銳鈦型鈦白粉不一樣,但通過技術處理,以及再加工,兩者可以相互轉換。這就是海螺型材的優勢,別人都是要花錢把這些重金屬拿去填埋、或者做固廢危廢處理,海螺型材一加工反而變成了原料。」
前述行業分析師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SCR脫硝催化劑使用周期約16000-24000小時,按照火電年運營小時數5000計算,催化劑大概3-5年需要更換。在3年更換的情景下,預計催化劑的需求近三年可以達到600億元以上。」
海螺型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看好SCR脫硝催化劑發展前景,此次收購將充分發揮合作各方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協同,增強項目公司市場競爭能力。後期,若公司生產的SCR脫硝催化劑能夠在水泥、玻璃等行業得到推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經營效益。
(編輯 李波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