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羅曉峰 物種日曆
老一代的網民可能都知道,一個關於蓮蓬和密集恐懼症的都市傳說。具體細節就不複述了。不過,「活人身上長了蛆蟲」,並非天方夜譚。醫學上還有專門的名詞,表示這種令人不寒而慄的症狀——蠅蛆症(Myiasis)。
「惡貫滿盈」的膚蠅科(Oestridae),就是一類以寄生活體動物而聞名的昆蟲。比如數以百計、密密麻麻聚集在馴鹿背上的馴鹿皮蠅(Hypoderma tarandi),以及蟲如其名、能夠寄生人類的人皮蠅(Dermatobia hominis)。順便一提,先前講過的會把鹿啃成篩子的新世界螺旋蠅(Cochliomyia hominivorax)並非膚蠅,而是麗蠅科,跟我們熟悉的「綠頭蒼蠅」是一家親。
人皮蠅的幼蟲。圖片:Pzn77 / Wikimedia Commons
膚蠅雖然能引起人類的強烈視覺不適和驚悚感,但在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一般對寄主產生不了什麼特別的傷害。1929年,高格斯紀念研究室(Gorgas Memorial Laboratory)的勞倫斯·鄧恩(Lawrence H. Dunn)還在自己的皮膚裡養過人皮蠅,並把「養成日誌」寫成了論文。這裡想介紹一種寄生在松鼠等嚙齒類和兔形目動物身上的膚蠅,雖然它的名字讓人胯下一涼,但它的實質可是「溫柔得很」。
幼年的鬃毛吼猴(Alouatta palliata),它下頜的腫包裡,寄生著膚蠅科的蛆蟲。圖片:Charles J Sharp / Wikimedia Commons
令人「蛋疼」的蛆蟲
Cuterebra emasculator,這個物種沒有正式中文名,emasculator 本是獸醫閹割牲畜的工具。這個名字源自約兩百年前,歐洲人普遍認為,這種膚蠅的蛆蟲會「喀嚓」掉被寄生的松鼠或金花鼠。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重口的想法呢?在本文末尾會給你解釋,現在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閹割蟲」的一生。
Emasculator,它的主要作用是壓碎並切斷精索,具體過程我想你們也不感興趣。圖片:Daderot / Wikimedia Commons
膚蠅媽媽在松鼠經常路過的樹枝上產下約1000個蟲卵,蟲卵很小,僅有1.5毫米長。米白色的一齡幼蟲在蟲卵中逐漸孵化,但它們並不爬出蟲卵,而是「守株待松鼠」,等到寄主路過並且黏上寄主毛髮後才開始活動。
當幼蟲感知到寄主體溫和二氧化碳,就可以「出門」了,一番試探後,最終鑽入寄主皮膚,在寄主皮膚表層形成一個微小的寄生窩室,留出一個孔,用來排洩和呼吸。能不能搭上松鼠的車,完全聽天由命,如果寄主沒有出現,幼蟲也就自然一命嗚呼。幼蟲並非像常見的寄生蟲那樣吸食寄主血液,而是以淋巴液和白細胞為食。
大約一周後,幼蟲就變成奶油色的二齡幼蟲,身上長出了黑色的倒鉤,這些倒鉤可以牢牢固定住寄主身體,這對它們的生存至關重要。松鼠和金花鼠的手手捧握能力,抱著一堆花生米哼哧哼哧啃著都不帶掉的,只要夠得到的地方,它們就能把異物摳下來。有了這些倒刺後,幼蟲就能牢牢掛在皮膚裡,讓寄主無法摳出。
從一隻未出窩的幼松鼠身上取出的 C. emasculator,注意它身上這些小黑點,這是讓它固定在皮膚裡的倒鉤。圖片:F. Slansky et al. / Florida Entomologist (2002)
再過一周後,它們變成了拿鐵色的三齡幼蟲,整個身體長出更長更密的倒刺,更重要的是,它們還長出了兩個尖牙吸取寄主體液。這是它們生長最迅速的時候,如果寄主營養充足體液充沛,體重一天翻一倍也不是不可能,一顆小米粒就在幾天之內變成一顆大芸豆。
拿鐵,即意式牛奶咖啡,可以藉此想像一下幼蟲的顏色。圖片:Pixabay
等到酒足飯飽,幼蟲也就慢慢成為咖啡色,這時它們就準備化蛹了。蛹期不需要從外汲取營養,因此它們的蛹期也無需隱匿於寄主體內,而是自動從寄主體表脫落掉在地裡,這時它們已變成了黑巧克力色,是不是很有食慾的形容呢?(才怪)
媽媽啊!這裡有變異松鼠!
一般來說,一個松鼠寄生一兩個 C. emasculator 在身上,不會有明顯的影響。如果多達五六個,那就要讓松鼠多補補身體,「每日堅果」不能停了。至於掛了十個以上的,那就真的性命堪憂了……竊以為這也是很重要的自然選擇,淘汰掉那些體質差,以及運氣不好的松鼠……
大家最關心的是,它們會不會傳染給人?掛在松鼠身上的一定不會,因為幼蟲一輩子只有一個窩室,把二三齡幼蟲摳出來,它們的生命也就完結了。那麼,從蟲卵孵化的幼蟲呢?雖不多見,但 Cuterebra 屬幼蟲確實可能寄生人體。1999年,《醫學昆蟲學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了三個 Cuterebra 屬幼蟲寄生人類的病例,其中一例發現的蛆蟲身上布滿毛刺,氣孔的特徵很像 C. emasculator,不過沒有最終確定它的物種。
被 Cuterebra 屬的膚蠅寄生的松鼠。圖片:Martin Bennett / Wikimedia Commons
「閹割蟲」對人類最大的「危害」在於,相關部門常常收到熱心群眾來信,說自己找到了一隻「變異」松鼠,全身長滿了「腫瘤」!工作人員不得不耐心安慰被密集恐懼症嚇破膽的好市民。
最後,解釋一下開頭的疑問,為什麼叫它們「emasculator」呢?因為它們酷愛松鼠排洩器官及生殖器官的位置,這裡最潮溼,最容易吸收營養。人們錯以為蛆蟲鼓出來的「大包」,是被吃空的松鼠蛋蛋……
科學繪畫,寄生在十三條紋地松鼠(Ictidomys tridecemlineatus)生殖器附近的 Cuterebra 屬膚蠅。圖片:Wikimedia Commons
比異形更重口
啊啊啊,腿上怎麼長蛆了?
被絛蟲操縱的「鹹魚」
為什麼總有刁蟲想害朕!
超高清的寄生蟲博物館!
原標題:《天!這隻松鼠被吃空了蛋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