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黑洞還要可怕的星體,是超級星爆炸形成的,人類無法接近

2021-01-21 趣味冷科學

現在的科學不斷發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程度越來越清晰,也發現了很多有意義的,吸引很多科學家的目光,取得科學界和航空界的重視。科學家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發現了比較可怕的天體,那就是黑洞。

黑洞的質量越大,吸引力就越大,就連光也難以逃脫。因此被科學家們認為黑洞宇宙裡最可怕的存在,任何東西一旦靠近,它就會被吞噬得連渣都不剩。黑洞自身超強的吸引力讓它成為宇宙的霸主,是最恐怖的天體。當然也有很多人感到好奇,難道宇宙之中就只有黑洞最可怕嗎?其實並非如此,宇宙中還有比黑洞更厲害的星體,我們人類目前是不能接近探索這種星體的。

那就是磁星,這種星體的中子星,一種它的星體非常強大,周圍有著很強的磁場,通過他自身的衰弱來產生輻射,導致它自身的能量電磁輻射無處排擠。這種天體的可怕之處並不僅僅是它的超強磁場,還有所能輻射的領域。

這裡就有很多人對這個星體產生了好奇。這比黑洞還要可怕的的星體是如何形成的?其實科學家們也進行過深入探究,發現這是一顆巨大的恆星,通過超級星爆發之後形成了中子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磁星。

與此同時,也就擁有了強大的磁場,也可以釋放出高能量的輻射。這就是上述所說的它的特性,而這種輻射可以達到1000公裡左右。意思就是說,只要我們離這種星體1000公裡,只要我們發射一些電子產品和探測器,它的輻射依舊可以幹涉到,如果直接和人類接觸,它可能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和安全。而人類想要近距離探測它幾乎也是不可能。

與磁星相比,黑洞也是有自己的壽命的,它也會因為輻射而蒸發。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黑洞是只吃不吐的,但實際上黑洞也會向外輻射。也就是霍金輻射科學家。霍金指出,黑洞會因為量子力學效應向外輻射能量,不過黑洞會根據自身的質量來發生輻射,而黑洞的質量又與自身的輻射溫度剛好相反。

如此可怕的黑洞,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都希望它有消失的那天,但是黑洞的壽命是多久呢?

與太陽質量一樣的黑洞,總共需要整整十年來蒸發百分之0.0000001的質量。換種說法,比太陽大3.5倍質量的黑洞需要三十五億年才能將自己蒸發殆盡。

我們看到的很多黑洞的照片是黑漆漆的一個洞,而真正的黑洞是隱形的。我們可以通過引力測試判斷這是不是一個黑洞的區域。黑洞有著很強大的的引力可以很容易地撕裂星球上的所有物質,形成最基本的粒子形態。但是有意思的是,霍金認為人類進入黑洞不會死亡,而是會進入一個平行宇宙。

而且在黑洞相反的區域應該還有一個白洞的物質,類似於物質和能量守恆的原理。有進就有出,白洞與黑洞一樣,也是具有非常大風險的形體,但是與黑洞只進不出的性質不同,它只出不進,不斷的噴射先進物質和宇宙能量。有些物理學家還認為,黑洞和白洞的連接體就是蟲洞。所謂蟲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

相關焦點

  • 比黑洞更可怕的天體,人類目前無法接近它,究竟有什麼特性?
    文/玉濁清比黑洞更可怕的天體,人類目前無法接近它,究竟有什麼特性?當然也有很多人好奇,難道宇宙之中就只有黑洞最為可怕嗎?其實並非如此,還存在著比黑洞更可怕的天體,人類是無法接近他的,這種天體就是所謂的磁星。這種星體是中子星的一種,它的特性非常的強悍,有著超強的磁場,可以通過其產生的衰弱,從而釋放出無限的能量電磁輻射。這種天體的可怕之處並不是指僅限於它超強的磁場,還有所能夠輻射的領域。
  • 比黑洞更「可怕」?宇宙最難理解的天體,人類可能永遠無法接近
    有一個叫做磁星的天體,可以說是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完全超出了人類理解的範圍。不要看人類常常探索太空,但這個磁星可能永遠沒人去涉足,這裡發生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眾所周知,這些年來,除了地球之外,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顆行星。然而,直到現在,似乎沒有第二個地球出現。
  • 極為可怕的天體,它的存在違背物理定律,人類或許永遠無法接近它
    引言:眾所周知,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因為人類無法直接通過肉眼觀測它,而且它擁有許多強大的能力。然而科學家表示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並非是黑洞,而是磁星。磁星擁有宇宙中最強的磁場,甚至比黑洞還要強,人類很可能永遠都無法接近它。
  • 天文學家發現巨型磁星 對黑洞理論形成挑戰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一些天文學家8月18日稱,一顆擁有超強磁場的中子星的發現對恆星演化和黑洞理論形成挑戰。這顆磁星位於距地球1.6萬光年的天壇星座裡的Westerlund 1星團。該星團是1961年瑞典天文學家發現的,它是銀河系裡擁有質量超級龐大恆星最多的星團之一,達數百顆,有些恆星的亮度幾乎是太陽的100萬倍,有些的直徑是太陽的2000多倍。對於宇宙的年齡而言,這個星團非常年輕,大概只有350萬到500萬年。Westerlund 1星團裡有一些銀河系裡為數不多的磁星,這些磁星是由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特殊的中子星,其磁場比地球的磁場強百萬甚至是10億倍。
  • 比黑洞更可怕的是什麼?宇宙中最厲害的星體是類星體
    小編今天介紹的是一篇天體奇聞,大家都知道黑洞是一種可怕的天體,它的引力之強大就連光都無法逃逸,雖然有些科幻小說描寫黑洞總是令人充滿想像。例如小說中描寫,通過黑洞能夠進入另一個神奇的空間或是通過蟲洞穿越到其他時間的平行宇宙等等。
  • 磁性與黑洞相遇後會發生什麼?是誰吞噬誰呢?還是發生劇烈爆炸?
    磁性與黑洞相遇後會發生什麼?是誰吞噬誰呢?還是發生劇烈的爆炸?黑洞在宇宙中是霸主一樣的存在,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就存在一個超級黑洞人馬座A*,黑洞會慢慢蠶食周圍的恆星,如果一個巨大的引力怪物慢慢蠶食銀河系不夠可怕,那麼在它的周圍還潛伏著另一個性質不一樣的宇宙怪物呢?這個在銀河系中潛伏的怪物是一顆超級恆星爆照坍縮剩餘的殘骸,它雖然僅剩殘骸,但它卻是一個密度極高,磁場極強的坍縮恆星的核心。
  •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黑洞吞噬要消耗巨大能量
    在宇宙空間中存在一種恐怖的天體——黑洞。黑洞的引力非常大,周圍所有物體都被它吞噬,連光都無法從它的視界逃脫,作為一個密度無限大的時空曲率無限高的天體,它的存在對很多星體而言是個威脅,但是他並非沒有對手。他一樣有自己害怕的天體存在,這個就是中子星。
  • 宇宙中極為可怕的三大危險
    其實人類什麼都不知道.......宇宙中危機重重,以下是宇宙中極為可怕的三大存在。(如果噴射方向對著地球,就算地球是銀河系尺度也要滅亡)1,死亡射線---伽馬射線暴。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發生的最劇烈的爆炸,理論上是巨大恆星在燃料耗盡時塌縮爆炸或者兩顆鄰近的緻密星體(黑洞或中子星)合併而產生的。伽馬射線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長則數小時,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能量。如果與太陽相比,它在幾分鐘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萬億年太陽光的總和,其發射的單個光子能量通常是典型太陽光的幾十萬倍。
  • 宇宙中極為可怕的三大危險。
    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發生的最劇烈的爆炸,理論上是巨大恆星在燃料耗盡時塌縮爆炸或者兩顆鄰近的緻密星體(黑洞或中子星)合併而產生的。伽馬射線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長則數小時,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能量。一次伽馬射線暴相當於將半徑一億光年內的所有恆星全部集中到一起並將它們發出的光全部聚焦起來,形成一束可怕的「雷射」並指向星球。
  • 僅次於黑洞的可怕星體——它只有一個城市大,卻有超越太陽的質量
    然而除了黑洞之外,宇宙中還有一個跟黑洞差不多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同樣也有著極強的「殺傷力」,它強大到能夠吸引並毀滅一個恆星,其無與倫比的本身質量也讓它在宇宙佔有一席之地,這種星體,就是會自行發光,最高轉速能夠到達每秒716圈的——「中子星」。
  • 或許是一個「超級黑洞」,我們生活在黑洞中?
    或許在宇宙之外,無數的宇宙就如同氣泡一樣慢慢的膨脹,相互依靠著存在,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平行宇宙的概念,只是有些類似,在恆星演化的過程中,雖然內部能源的不斷消耗,必然會走向滅亡,在這個過程中恆星也會發生變化,質量足夠的恆星就會演變成為「黑洞」,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之一。
  • 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中子星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根據最新的假說,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間加入一種理論上的星體:夸克星),同黑洞一樣是20世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為人類探索自然開闢了新的領域,而且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上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
  • 白洞和黑洞有什麼聯繫?為什麼白洞比黑洞還要恐怖?
    什麼是黑洞黑洞的形成需要有一個質量非常大的星體,在這個星體的內核耗盡時,這個星體的重力就會瞬間崩塌,而這個星體的核心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瞬間收縮,使星體被壓縮得很緊,同時星體內的空間也在壓縮,最終在瞬間膨脹,產生強烈的爆炸,形成黑洞。
  • 伽馬射線暴、快速移動的黑洞、外星高級智慧文明
    對於人類來說,人類知道什麼?其實人類什麼都不知道....... 宇宙中危機重重,以下是宇宙中極為可怕的三大存在。 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發生的最劇烈的爆炸,理論上是巨大恆星在燃料耗盡時塌縮爆炸或者兩顆鄰近的緻密星體(黑洞或中子星)合併而產生的。伽馬射線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長則數小時,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能量。
  • 比黑洞還可怕的天體,一束光致死整個星球,小石塊重達十億噸
    事實上只要不靠近黑洞就不會有任何影響,同時黑洞也代表著新生,它甚至是宇宙形成的基礎。黑洞締造了星系,如我們熟知的銀河系中心就存在著一個巨型黑洞,黑洞憑藉它那超強的吸引力讓星系有序的運行著。黑洞是只有靠近才會十分可怕,但有些天體即使不靠近也非常的恐怖。
  •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發生強力爆炸。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直到最後形成體積小、密度大的星體,重新有能力與壓力平衡。    質量小一些的恆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質量比較大的恆星則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據科學家的計算,中子星的總質量不能大於三倍太陽的質量。如果超過了這個值,那麼將再沒有什麼力能與自身重力相抗衡了,從而引發另一次大坍縮。
  • 宇宙中的三大危險:伽馬射線暴、移動的黑洞,外星文明
    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發生的最劇烈的爆炸,理論上是巨大恆星在燃料耗盡時塌縮爆炸或者兩顆鄰近的緻密星體(黑洞或中子星)合併而產生的。伽馬射線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長則數小時,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能量。一次伽馬射線暴相當於將半徑一億光年內的所有恆星全部集中到一起並將它們發出的光全部聚焦起來,形成一束可怕的「雷射」並指向星球。
  • 宇宙黑洞十大不可思議事件:超級黑洞電子流
    其實不然,宇宙中的每一顆星都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甚至一些動作超乎你意料的暴力,比如說黑洞吞噬其他星體,又或者是超新星進行劇烈的爆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宇宙十大最為美麗壯觀的暴力事件。1、黑洞吞噬恆星黑洞吞併共同恆星的氣體如圖所示,一個超大黑洞的形成源自垂死的恆星,該黑洞正在吞噬著垂死恆星另一顆共生恆星所釋放的氣體,黑洞能夠吸食範圍之內的所有宇宙物質和光線。6、小行星撞擊行星
  • 擁有匹敵黑洞引力的中子星,一勺中子星能毀滅地球
    ,它是一個引力怪獸,會吸收周圍的一切天體,其密度極大,直徑可能只有一座城市大小,但質量卻是太陽的1.4倍,中子星顧名思義,便是由中子形成的星體形成於恆星末期,恆星到了末期之後,其核心裂變衰弱,壓力來與引力無法平衡,受力量變化影響,恆星會向內塌陷 ,因為在恆星末期塌縮過程中,產生巨大壓力,最終發生劇烈爆炸,不僅會將恆星壓破,內部的原子核結構也會被破壞,恆星內部的電子會被壓縮到原子核中,跟質子結合後電荷變為中性,便形成了中子,中子不帶電,大量的中子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中子星
  • 比黑洞更可怕的天體出現了,黑洞甘拜下風,兩者之間有何聯繫?
    黑洞的形成需要有一個質量非常巨大的星體,當它的核心耗盡時,它的重力就會瞬間崩潰,而核心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會瞬間收縮,從而使星體受到壓縮,與此同時,星體內部的空間也在不斷壓縮,最後在瞬間膨脹,產生強烈的爆炸,形成黑洞。白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