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被廢品廠15元一輛回收?
ofo要倒閉了,1500萬人的押金沒法退了?
摩拜80後創始人套現15億後辭去重要職務?
ofo法人代表被限制出境了?
共享單車被賣到緬甸送給當地學生了?
最近一段時間,共享單車市場頗不「太平」。全國多地出現共享單車「墳場」,有企業被曝出現資金鍊斷裂危機,幾家企業為了「生存」不約而同悄悄漲價……
當資本潮水退去,行業經過一輪洗牌後,存活下來的共享單車企業到底將何去何從?
小黃車被當廢品出售?
據媒體報導,有網友爆料稱,位於成都市武侯區學府二段的一處拆遷廠內,堆積如山的幾千輛ofo小黃車被碾壓成廢鐵,等待廢品廠以15元/輛價格回收運走。
據悉,堆積如山的幾千輛廢車以ofo居多,偶爾摻雜幾輛其他品牌車輛。報廢廠相關人員表示:現場大概有3000輛小黃車。
面對規模龐大的集中報廢處理,許多網友猜測ofo將小黃車當做廢品售賣,並且即將退出成都市場。
對此ofo相關負責人回應,此次報廢清理屬於政府監管下,企業對車輛的正常管理行為,涉及車輛只佔成都投放量的非常小一部分,已達到報廢年限。
外國企業家購共享單車贈緬甸學生
讓人慶幸的是,小黃車還沒有淪落到被當成廢銅爛鐵論斤賣的地步。
據外媒報導,外國企業家Mike Than Tun Win創建了一個名為LessWalk的非盈利性組織,從共享單車企業收購了10000輛自行車,並計劃將這些車捐給緬甸的學生。
在緬甸農村,學生走很長一段路才能到學校,是極為常見的,有些學生每天從家走到學校要一個多小時。很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像自行車或是摩託車這樣簡便的交通工具。校車對於這些農村孩子來說更是聞所未聞。
LessWalk對買來的共享單車進行了改造,給它們加上了後座,並將二維碼掃描鎖改裝成普通鑰匙鎖,隨後將它們運送到緬甸。
這些自行車大多是從清算人手中購買的,他們控制了oBike在新加坡關閉的業務並繼承了ofo的廢棄車隊,這使得他們的收購價比普通自行車便宜。每輛自行車的修理改裝和運輸成本估計在35-40美元之間。
Than還希望他能號召「全球的朋友」一起加入他的計劃,讓幾十萬廢棄的自行車「獲得新生」,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城市垃圾。
共享單車一地雞毛
幾家共享單車企業經過這兩年熱鬧的「互啄」之後,留下了一地雞毛,也難怪網友會有小黃車已經被當做廢鐵賣掉的猜測。
今年4月,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ofo運營主體之一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被申請人」而出現,申請人為聶豔,日期是3月25日,辦理法院為北京海澱區人民法院。這意味著有人申請ofo破產,但是還沒進入程序,沒有什麼法律效力。
6月12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執行信息顯示,ofo運營主體之一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正江被法院限制出境,申請執行人為仵金科。
公開資料顯示,陳正江2014年底加入ofo,現任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公司前五號員工,一直擔任重要職務,目前是ofo中國區業務主要負責人之一。由於ofo的經營困難,陳正江此前已經被列為限制消費人員。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ofo被法院列入被執行人的信息多達146條,涉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廈門、南京等地區法院,數額從數萬元到數億元不等。曾14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截至目前全部未履行。此外,公司涉及法律訴訟418條,歷史行政處罰19條。
與此同時,在退出摩拜單車的運營主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近6個月後,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又退出兩家「摩拜系」公司。
天眼查數據顯示,6月11日,摩拜(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摩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胡瑋煒不再擔任法定代表人及總經理,由李洋接任。監事由劉禹變更為高傑。公司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仍為mobike (HongKong)Limited。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6月10日,胡瑋煒卸任摩拜(北京)全資子公司武漢摩拜共享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職位,均由李洋接任。
根據公開信息,胡瑋煒於2015年1月成立摩拜單車。2018年4月,摩拜單車被美團點評全資收購,隨後胡瑋煒出任摩拜CEO,並任命劉禹為摩拜總裁。2018年11月,美團點評CEO王興成摩拜大股東,胡瑋煒等摩拜創始團隊退出,12月23日,胡瑋煒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摩拜單車CEO職位,由公司總裁劉禹接任CEO一職。
漲價後騎車比坐公交貴?
前段時間,多家共享單車以「為了活下去」為由而接連宣布漲價。不少市民騎行後發現,在服務質量暫時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單位時間內租賃共享單車出行比坐公交車還貴。
事實上,業內對於共享單車會漲價早有預期,因為,只有漲價,共享單車才能保證覆蓋成本,活下去。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瀚分析稱:「共享單車想要實現海量投放,必定要支付高昂的成本。ofo單車的成本大概要幾百元,而摩拜單車的成本有可能達到上千元。即便部分共享單車的騎行費用在漲價,但也只能覆蓋運營成本。」
另外,上海社科院網際網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說道:「由於共享單車不屬於個人用品,因此消費者不會特意去珍惜。自然因素疊加人為因素使共享單車損壞率較高,而共享單車的回收和修理又將推高運營成本。」
事實上,共享單車企業都在探索行業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發展途徑。
有共享單車企業工作人員坦言:「為了維持生存,我們先後嘗試了廣告、金融、資訊、遊戲等多種業務方向,目前也在與電商平臺合作,希望解決公司現金及盈利的問題。」但其同時指出,如果不能解決共享單車本身的模式問題,其它業務也許都不可持續。
有人說,共享單車並不是錯誤的,只是不完美。「最後一公裡」仍是剛需,因此共享單車企業還有機會。只是到底該如何走好下一步,可能是企業們如今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吧。
新民眼工作室 賀榭
來源 | 環球網、中國基金報、三秦都市報、證券日報
編輯 |黃佳琪 李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