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深的膚色,國字臉,額頭上有幾道皺紋,笑起來時會露出有些凸的門牙。在直播這個充滿俊男靚女的行當裡,這個賣櫻桃的主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是連雲港贛榆厲莊大櫻桃鄉村旅遊區管委會主任、謝湖村黨總支書記謝修振。12月3日,「戎耀今生·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活動來到謝湖村。
媒體採訪團來到謝湖村
疫情讓櫻桃銷售受阻,書記直播帶貨走紅網絡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發生,儘管謝湖村的果農豐收在望,但櫻桃的銷售成了大問題。農戶急,謝書記更急,8000畝的櫻桃地可是整個村重要的經濟來源。
怎樣才能在滿足疫情防控的要求下,賣出櫻桃呢?謝修振想盡了辦法。線上,他與連雲港「連天下」品牌合作製作專題片在市電視臺滾動播出;通過贛榆郵政和學習強國平臺進行直播帶貨;舉辦「雲上」櫻桃節開幕式,在各大媒體渠道廣泛宣傳。線下,他將評選出的「櫻桃王」銷售信息製作成易拉寶廣告,在市鎮政府門口、高鐵站等處投放。
令大家沒想到的是,線上線下的多管齊下帶來了超出預期的效果,銷售平臺一度爆單,所有櫻桃提前15天銷售一空。
「世界水果有一條黃金產業帶,北緯35-37度,我們村是35度零3分正好處在這一帶。靠近大海,呼吸新鮮空氣,陽光充足,早晚溫差大,可溶性固形物中午曬熱了,晚上一涼就變成糖,甜度高。土壤pH值適宜,水更好,所以我們種出來的櫻桃比別人的甜,比別人脆。」說起櫻桃,謝修振總是滔滔不絕,甚至直播前他都沒有備稿和練習,因為對於櫻桃他不僅是熟悉,更是熱愛。
「直播的時候,我吃,人家就放心買」,嘗到直播甜頭的謝修振當下就覺得「直播是個好東西,要帶著村民一起用起來」。在他的帶領下謝湖村實施了「村播」計劃,每個村民無論家中是否種植櫻桃都要學會利用網絡平臺直播賣貨,不管銷售多少,不能掉隊。在直播帶貨的這條路上,謝修振拉著村民們緊跟潮流,一起奔跑。
謝修振說村裡人都要學直播
一顆櫻桃「火種」落下,謝湖村開啟櫻桃種植之路
記者了解到,1989年,在江蘇省農科院的支持下,一顆櫻桃的「火種」落在了謝湖村的土地上。1990年,謝修振從部隊退伍,也回到家鄉連雲港市贛榆區厲莊鎮謝湖村。
然而,時間在一天天過去。謝修振看到,距離種下第一批櫻桃樹幼苗已經過去7個年頭了,櫻桃樹長勢喜人、開花燦爛,卻總不坐果。75畝果苗幾乎顆粒無收,這可愁壞了農戶們,大家欲哭無淚、不知所措,周邊試點的幾個村都開始「打退堂鼓」。
謝修振也愁,沒有這筆收入,村裡很多家庭將會生活困難。他不甘心就這樣把心血打了水漂。1995年,他幾經輾轉找到山東省煙臺市農科院櫻桃研究所的專家,尋求技術介入。
專家實地考察給出解決方案後的第二年,櫻桃就迎來了豐收,謝修振說「從那之後,我就意識到,只有藉助科技的力量才能搞好生產」。
發展鄉村旅遊,農戶們終於嘗到種櫻桃的甜頭
產量問題解決了,但更棘手的問題還在後面。櫻桃成熟採摘後,村民們只能零零散散騎自行車架著兩籃櫻桃走25公裡山路去縣城街口擺攤售賣。樸實靦腆的農村人沒有銷售經驗,一趟趟出門並沒有獲得理想的收入,這令他們感到迷茫和沮喪。
那個時候,「如何把種植出來的櫻桃賣出去」的問題仍然縈繞在謝修振的心頭。當時農家樂逐漸開始興起,這讓謝修振「心生一計」,他想到了鄉村旅遊採摘。果然,謝湖村特色的櫻桃旅遊採摘使得櫻桃的銷路一下被打通,農戶們終於嘗到了櫻桃種植的甜頭,謝湖村的櫻桃產業也總算是發展起來了。
發展櫻桃產業,櫻桃越種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謝修振介紹說,在謝湖村,黨員幹部家家都有示範園,無論是科技投入、新品種的引入、規範管理都必須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每個黨員幹部都與村裡的困難戶掛鈎幫扶,提供櫻桃種植的各項支持。有了引領,村民們對新技術、新品種都有了信心,謝湖村的櫻桃越種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隨著櫻桃種植越來越成功,謝湖村出現了一句「流行語」:「家有三畝櫻桃園,出國旅遊不差錢;家有六畝櫻桃園,買房娶妻花不完。」謝修振算過,一畝櫻桃園約40-50棵樹,能收2000斤櫻桃,按均價20元一斤算,就是4萬元的收入,比種植小麥收入可觀得多。
目前,謝湖村的櫻桃種植面積從最初的75畝擴大至如今的8000畝,帶動周邊至整個贛榆區達15300畝。村民們的人均年收入增長到2.6萬元。
村裡獲得的榮譽
心中裝著整盤棋,未來還要建「櫻桃創意小鎮」
「第一屆櫻桃節就是我一手策劃的。」說起櫻桃節,謝修振很是興奮。「那時候大家都沒有辦節的經驗,只能一路摸索,我們在櫻桃園設置了猜謎尋寶遊戲,舉辦了吃櫻桃大賽,通過這些小節目把城裡人吸引過來,再由他們口口相傳為我們聚攏人氣。」看著現在的第十二屆櫻桃節,謝修振總覺得自己能看見第一屆舉辦時的樣子,「那時候只有3000多人次,但你看看現在,40多萬了!」
除了種出更高品質的櫻桃,開拓更好的銷售渠道,謝修振腦子裡還有著很大「一盤棋」,這便是他正積極謀劃的「六位一體」:種苗組培,規模擴大,精深加工,品牌培育,電子商務,鄉村旅遊。
謝修振還將規劃國際櫻桃新品研發中心、櫻桃深加工中心、櫻桃產業文創中心、櫻桃採摘園列入未來的計劃中,立志組建江蘇櫻桃研究所,開發櫻桃溫泉等項目,拉長產業鏈條。
目前,謝湖村櫻桃的銷售60%來自於電商平臺,30%來自於直播帶貨,僅10%是果農們自行零售。根據銷售方式佔比,謝修振又積極籌建創客中心,匯集大量資源著力發展電子商務,越來越多的留守勞動力在此被培養成為技術員,致富增收,讓很多外出工作的村民羨慕不已,接連考慮起返鄉就業。
又是豐收的一年,謝湖村在2020年又獲得多個榮譽,農戶們也樂呵呵笑開了花,但在謝修振心裡,這些遠遠不夠。他正著力描繪心中「櫻桃創意小鎮」的甜蜜藍圖,繼續前進。謝修振琢磨著,自己今年才51歲,還有的是力氣,有的是勁頭。只要還能幹得動,那就要多為建設「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和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出一份力。
櫻桃產品
記者手記
擼起袖子加油幹,農民致富永不停
江蘇省名牌農產品、江蘇省著名商標、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謝湖村黨總支書記謝修振一提到櫻桃就是滿滿的驕傲。「要做就要做最好的!」這是採訪時他對記者提到最多的話。充分利用謝湖村的地理優勢,不斷發展深化大櫻桃產業,除了能拼能幹,謝書記在發展思路上更是與時俱進。「未來要做成櫻桃小鎮,開發民宿旅遊,還有溫泉地產等等,我們還要引入資本做大做強。」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沒有產業,就沒有鄉村振興。謝書記多年來帶領村民做大做強櫻桃產業,正是用實踐詮釋了「以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未來「贛榆厲莊大櫻桃」的名聲將傳得更廣、更遠。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鳳 陳永輝 張凌飛
通訊員 渠明 陳明智 攝影 朱信智 王濤 剪輯:孫楠羽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