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科學的大師也是藝術的大師
也別以為科學真不懂藝術,別拿科學家老實當傻瓜。
納什在諾貝爾領獎臺上,連著說了三個不知道,這是一個科學大家虛懷若谷的表現,也有人說他精神病,(納什的確有精神病,家族的好幾個知名學者,都是精神病。看來真正搞科學的,前途暗淡,非搞出精神病不可。)
真正的科學大師,站在科學的最頂端,面對著茫茫無知的世界,靠什麼去探索,靠什麼去指引,靠的還是藝術,靠的是藝術中科學的閃光,非理性思維、非邏輯思維以及跳躍性思維。這些不是藝術家的專利,這些思維是人與生俱來的,說到底,3歲小孩才是這方面的大師。
科學沒有自大到要取代文化,取代藝術。恰恰相反,科學崇拜文化,科學崇拜藝術,沒有文化的滋養,科學會停滯不前。停止不前的科學,將是一堆垃圾。
8.天人合一的雌雄同體
科學就是機械論,科學的方法就是機械論的方法,這一點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
聽到哲人笑話形上學,就不敢搞科學了,就不走科學之路了,真是笑話。
科學不機械就會陷入「無道」,對於一個具體科學沒辦法不機械,就算你在你的公式裡加入了隨機數,儘管你用模糊數學去推理模糊的概念,本質上還是機械,科學的方法論就是機械的方法論,這一點,不但要認清,還得認得很清。
所謂辯證法,是指你不要把一門具體科學用錯了地方,同時要注意科學的局限性,事事無絕對麼。
在科學理論研究,不堅持機械論,就會變成搞藝術。就會搞出一個矛盾的怪胎。
科學的機械論的特點,科學的局限性,很多人都看到了,這也就是很多人對科學失望的地方,能不能把藝術和科學混合一下?這也是我聽到的最多的一個問題。
這一點,在科學文化人那裡,非常有市場。科學真的文化格格不入麼?
科學的方法根本上和藝術的方法就是格格不入,科學能走到今天,沒靠別的,靠的就是這一招。
這一招,不是別的,就是「認真」的態度,就是「誠實」的態度,連自己都說服不了的事,就不要向外說了。
搞科學和藝術的混合體,說是天人合一,其實就是雌雄同體。
天人合一是什麼?別以為科學好蒙,真正的天人合一是無性。上天既然選擇了你是個男人,就好好承擔你作為男人的職業;天人合一是什麼,就是原始。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原始的境界,古人可以,古人不分什麼科學和藝術,為什麼?就這兩頭蒜,你叫咱咋分?混在一鍋燴吧。
到了現在,你就是想回到原始的無性都不可以,頂多搞個變性。
可現實中,就有些人瞎折騰,搞出個雌性同體的怪物,還滿世界嚷嚷:重大科學成就。
科學和文化分家,是歷史必然的選擇。
本來麼,兩個不同的追求,摻乎哉一起,誰都別想活好。文化也不是真的就自由了、真的就完全無道了,只不過,這樣的道是一些離散的小圈,沒有組織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更多的情況下,也沒必要去組織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樣只會扼殺藝術的創新,藝術不講究重複,藝術講究個性,天下獨此一份,別無分店,才是藝術的最高價值。
而科學講究重複,科學的語言,不是武功秘籍,科學的表達,就是放到全宇宙,都是通行的。
你說把他倆摻乎在一個,搞出個雌雄同體的怪物,在科學的殿堂裡,會有多大價值?
科學的方法論就是機械的方法論,這沒辦法,數學就這樣,別以為數學是純主觀的,就可以自由地亂下個定理,數學的原始基礎是自由的,你可以任意定義一條規則,開始你的推導,一旦你開始推導了,就一點不自由了,就進入有道的境界了。
你如果想讓你的科學,只是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料,那麼,你就盡情地發揮你的藝術想像吧。
這一點,並不代表搞科學的人,就一定不能搞搞藝術,事實上,恰恰相反,搞科學的人,也需要經常搞搞藝術,鍛鍊一下自己的發散思維,很有好處,可以看到科學的閃光點,感受到神的啟迪。
但是,如果你放棄科學的機械論,去搞藝術和科學的混合體,那你註定會成為一堆有待挖掘的垃圾。
科學的理論研究,就是不斷地提高你霸刀的層次,就是不斷地提高你機械論的適用範圍。注意了,這個適用範圍是同一層次的適用範圍,不是跨不同層次的大科學的適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