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計在於晨,曾幾何時,這句話就像是一句古老的雞湯,人人知道,卻人人不屑。即便有些人覺得正確,卻也覺得這句話只不過催人早起,除此之外,別無他用。
事實上,每天清晨的選擇往往決定你這一天如何度過。同時,當我們把時間線拉長來看的時候,就會發現,清晨的選擇決定一天,而生命正是由一天天的時光累計而成。
也可以說正是細微處的選擇,在不知不覺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也是蝴蝶效應告訴我們的秘密。
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作者就提到了清晨的行動力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之大。
01別在開始就給自己製造困難
很多人相信在聖誕節的早上我們都會收到來自聖誕老人的一份禮物,實際上,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不光是聖誕節,每天早上我們都會收到上天賜予的一份禮物——純淨的注意力。
經過一晚上的睡眠,我們清空了前一天的忙碌和瑣碎,大腦是清明的,就像是《亂世佳人》裡面的郝思嘉說的一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然而,大部分人睜開眼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枕頭底下摸出手機,先看微信有沒有新消息,而後看看朋友圈是否有點讚和留言,之後打開微博熱搜,看看又有什麼新鮮事兒,最後看看抖音小視頻,美名其曰這是讓自己逐漸清醒。
實際上,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個過程,就會發現它毀了你的一天。
在《認知覺醒》一書中提到了「增強迴路」這件事。簡單來說,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就是迴路的一部分。
比如說兩個小孩子發生了爭執,一個人打了一拳,另一個人就更用力地踢一腳,他們每一次的反應都會強化矛盾,升級暴力,這個過程就在增強矛盾這個迴路。
注意力也同樣遵循這個重要的原則,這也就是說:當我們早上拿起手機開始娛樂的那一刻,就使得自己這一天是在「娛樂迴路」中開始的,你的每一次點擊、每一秒停留、每一次發笑都在不斷增強這個迴路。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注意力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它在不斷的分散,這也往往是很多人一天都昏昏沉沉、無法投入工作、甚至感覺疲憊不堪的原因所在。
相反,如果在清晨的時候,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喝一口水,然後運動或者是閱讀半小時,那麼你就進入了一個正向的迴路當中,因為運動和閱讀都是集中注意力,對大腦有幫助的行為,因此在新的一天你就開啟了「專注模式」,往往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發現這一天都過得精力充沛,處理事情特別得心應手。
很多人都沒想到,自己一天的工作狀態竟然就和清晨這件小事息息相關。所以只要認識到了我們最初的選擇是如何影響這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質量,改變就會自然發生。
02要事第一,我能行
那麼,當我們真心想要做出改變的時候,到底應該如何去做呢?
想要讓我們的每一天都過得精力旺盛,無論對待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能正面積極、遊刃有餘,其實有法可循,首先就要牢牢把握要事第一」原則。
在我們早上清醒的第一個瞬間,就該意識到:這是我們注意力最純淨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刻下我們的選擇至關重要,因此要去選擇做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和家人道一句愛你,跑步、閱讀、做一餐健康早飯,相反,不要去做那些傷害注意力的事情,這就是要事第一原則。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到達工作崗位之後也需要按照事情的優先級進行工作,把那些最最要且非常緊急的事情放在前面,把輕鬆的不緊急的任務排在後面。
當我們嚴格按照要事第一原則選擇和行事的時候,很多難題都迎刃而解了。
03如何掌控自己,從而改變一生
通常來講,我們認為「知難行易」是一種困擾,也就是說最難的部分是認知,行動往往比較簡單了。然而,很多時候「知易行難」才是大部分普通人無法逾越的鴻溝,知道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一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這也就是說,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知道了該做什麼但死活邁不出那一步,原因就在於——模糊。沒錯,模糊是阻礙行動的巨石,因為不能明確地分辨自己的目標,因此感到無從下手。
比如你知道早起閱讀是一件絕對好事,但還是不由自主打開了手機。這是因為雖然閱讀是一件好事,但你對於閱讀是模糊的——你不知道你需要提升哪部分能力、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不知道讀書之後如何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血肉去實踐。
那麼,我們該如何破局呢?答案就是清晰力。
與模糊相反,清晰力意味著你對形勢的掌控,更通俗地說,清晰力就是你對於目標的認知程度以及分解目標的能力。
舉例來說,當你認識到你的管理知識不足的時候,你挑選了三本書籍進行學習,並制定了嚴格的計劃:三本書分3周讀完,並且列出自己著重要解決的問題到書裡找答案。
之後進行反思和復盤: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嗎?解決了多少?沒有解決的部分該去如何做?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新問題?具體到工作中哪些知識的可操作性最強?
看到了嗎?清晰力的作用如此之大,還不趕緊學起來。
再也不要抱怨日子渾渾噩噩,也不要說社會焦慮太強,只要牢牢記住那句樸素卻深刻的道理——一日之計在於晨,認認真真對待清晨時光,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每一天都會過得舒心。
日日復月月,月月復年年,年年復此生。時間是最好的試卷,不負清晨就是不負此生。
我是小鹿,陪你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