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習網 發表於 2019-12-11 10:19:19
1、接地裝置的處理
(1)高壓輸電線路耐雷水平隨杆塔接地電阻的增加而降低。電壓等級越高,降低杆塔接地電阻的作用將變得更加重要。對土壤電阻率較高地區,應選擇更換接地網形式和置換土壤的方法,達到降阻。在雷擊多發區域,主網線路杆塔接地電阻應保證小於10Ω,山區也應小於15Ω。在雷雨季節前,對雷擊多發區域線路應按規程要求的方法,進行杆塔接地電阻測量。
(2)接地裝置埋深,要求大幹0.6m,採用增大截面的接地引下線,引下線(熱鍍鋅)表面要進行防腐處理。嚴格按照規程執行接地裝置的開挖檢查制度。重點檢查接地裝置的埋深、接頭和截面的測量,對不合格的及時進行處理。
(3)降低杆塔接地電阻,還需要確保架空地線、接地引下線、地網相互之間的良好連接。
2、減小外邊相避雷線的保護角或者採用負角保護
在以往進行防雷設計時,只要求遵照規程規定滿足杆塔避雷線保護角的要求就行了,忽略了山坡對防雷保護角的影響,則造成了杆塔防雷保護角不能滿足防雷設計的實際要求,增加了線路閃絡次數,影響了電網安全運行。針對山區運行線路容易受繞擊的情況,建議採用有效屏蔽角公式計算校驗杆塔有效保護角,以便設計時針對保護角偏大情況採取相應措施減少雷電繞擊概率。
3、加強絕緣和採用不平衡絕緣方式
在雷電活動強烈地段、大跨越高杆塔及進線段,應增加絕緣子片數。因為這些地方落雷機會較多,塔頂電位高,感應過電壓大,受繞擊的概率也較大,通過適當增加絕緣子片數,增大導線和避雷線間的距離,達到加強絕緣的目的。規程規定:全高超過40m的有地線杆塔,每增高10m應增加一片絕緣子。隨著同杆塔架設雙回線路的不斷出現,當普通的防雷措施不能滿足要求時,採用不平衡絕緣方式可避免雙回線路在遭受雷擊時同時跳閘。其原理是兩迴路的絕緣子片數不同,遇到雷擊情況時,絕緣子片數少的一迴路先閃絡,閃絡後的導線相當於避雷線,增加了對另一迴路導線的耦合作用,提高了另一迴路的耐雷水平,使之不發生閃絡,保持連續供電。
4、安裝避雷器
避雷線的架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導線上的感應過電壓,但不是完全消除,這就要求安裝避雷器來將雷電流洩放到大地,從而限制過電壓,保障輸電線路及設備的安全。未沿全線架設避雷線的35kV~110kV架空輸電線路,應在變電所1km~2km的進線段架設避雷線。此外,發電廠、變電所的35kV及以上電纜進線段,在電纜與架空線的連接處應裝設閥型避雷器,連接電纜段的1km架空線路應架設避雷線
5、裝設自動重合閘裝置
由於線路絕緣具有自恢復性能,大多數雷擊造成的閃絡事故在線路跳閘後能夠自行消除。因此,安裝自動重合閘裝置對於降低線路的雷擊事故率具有較好的效果。據統計,我國110kV及以上的高壓線路重合閘成功率達75%~95%,35kV及以下的線路成功率約為50%~80%。因此,各級電壓等級的線路均應儘量安裝自動重合閘裝置。
6、加強雷電監測,消除設備隱患
雷擊閃絡中單相閃絡機會最多,閃絡地點也是一基杆塔比較多見,但有時也有連續幾基同時閃絡,或相隔幾基閃絡的。所以,故障巡查時,不能只查到一個故障點就結束故障巡視,而應把全區段查完。對110kV及以上輸電線路可以應用雷電定位系統,雷電定位系統是一種全自動實時雷電監測系統。當線路發生雷擊跳閘時,雷電定位系統能準確定位雷擊杆塔,幫助巡線人員及時查找故障點,大大節省巡線人員的故障巡視時間,使線路及時恢復供電,確保線路的供電可靠性。同時,通過對雷電定位系統的統計分析,能及時掌握雷電活動的規律、特性和有關數據,為做好防雷工作提供保證。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