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綿竹市一磷石膏渣場已進行覆土綠化。 本報記者肖雨楊 攝
小山般的磷石膏渣場在德陽有17個,其安全處理是環境治理的大難題——
蹲點調查
7月12日,一陣狂風暴雨過後,什邡市洛水鎮南元村的洛水磷石膏渣場裡,工人們冒著暑氣繼續清理導流溝、整理被大風吹亂的渣場覆膜。為了減少對水體、空氣的汙染,從今年3月起,洛水磷石膏渣場開始了新一輪的環境整治。
磷石膏是生產高濃度磷復肥時產生的一種工業副產石膏,據相關數據統計,作為全國四大磷礦基地之一,目前德陽全市磷石膏堆存總量超過4000萬立方米,它的安全堆放和處理是環境治理的大難題。
日前,德陽全市磷石膏分布在綿竹、什邡等地的17個磷石膏渣場規範化整治,被列為省掛牌督辦汙染綜合整治項目限期完成。□本報記者 李丹 宋開文
直擊 倒渣形成的磷石膏堆如3公裡長的「小山」
在什邡市洛水鎮南元村石亭江邊,一座長約3公裡、高約10米的「小山」橫在江前,這其實是磷石膏渣場。1994年開始,四川宏達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倒渣,堆放量達1200萬噸。
這樣的「小山」,在德陽市有大大小小17座。周圍的村民,都對這些龐然大物有些擔心——經過雨水衝淋,雨水中的酸會伴隨磷石膏渣裡含有的總磷、氟化物和重金屬等汙染物質一併滲透進地下土壤和周邊的河流水域;渣場垮塌將造成安全隱患。
「磷石膏堆佔用大量土地,一般一堆都是幾百畝以上。而由於年處置量低於新增量,德陽市的磷石膏渣堆存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省環保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中心主任畢朝文說,只有將防揚塵、防滲漏、防垮塌「三防」做到位,才能儘量降低磷石膏給環境帶來的影響。
日前,德陽磷石膏渣場規範化整治被省上掛牌督辦。「整改的壓力大,需要時刻繃緊環保『這根弦』。」綿竹市副市長石磊告訴記者,磷石膏的安全堆放是綿竹市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綿竹一直都在想辦法破題。
出擊 制定「一堆一策」方案 讓廢渣堆「變身」景觀
為確保限期完成規範化整治,分布在綿竹、什邡等地的17個磷石膏渣場制定了「一堆一策」的整改方案。對停用渣場採取邊坡整治、植被恢復等措施,進行設施升級改造和生態景觀改造。對在用渣場,採取皮帶輸送、邊坡整治及綠化等措施,防止產生地下水汙染和揚塵汙染。
在洛水磷石膏渣場,記者遠遠看到,高高的「小山」被人為削出了許多坡度,有的坡度覆蓋有黃土,有的則覆蓋了黑色覆膜。「這些都是為了防止渣場垮塌進入石亭江。」宏達公司安全環保部部長青松介紹說,渣場削坡已經完成,現在正在進行堆體覆蓋和雨水收集池施工。「我們採取先覆兩層膜,再覆土種綠,進一步防止渣場垮塌。」
7月12日,記者來到位於綿竹市孝德鎮白衣村的龍蟒二號磷石膏渣場時,該市環保局副局長胡敏正帶領監測人員對監測井的水質進行提取監測。據介紹,當地環保部門共在這個二號渣場和一街之隔的一號渣場布設了7口監測井,位置離廢渣山30米到50米。
「監測的水質必須達到國家地下水三級標準。」胡敏直言,磷石膏渣場一直是他最關注的事,因為渣場的防滲、防揚塵和汙水回流系統如果不達標,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更長遠的整治辦法正在謀劃中。「我們正在統籌規劃,將什邡穿心店磷石膏渣場打造為現代體育休閒公園;並將在綿竹市遵道龍蟒渣場覆蓋上草坪,打造人造景觀。」德陽市環保局副局長周麗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