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的這個「草帽」 居然藏著行星形成的秘密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土星的這個「草帽」 居然藏著行星形成的秘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夜幕降臨時,透過望遠鏡,你會看到一顆特別的天體,看上去像是一頂紋飾精美的「草帽」,它就是土星,美麗的「帽沿」便是大名鼎鼎的土星環。土星環是如何形成的?光環內物質有著怎樣的精細特徵?一直以來,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專業的天文學家,都渴望能更多地揭開土星環的面紗。

  對土星環進行探測,是「卡西尼」號探測器的任務之一。通過分析「卡西尼」號任務結束前傳回的數據,科學家團隊對土星環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疑問。相關論文日前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誕生是個謎 土星環是個「年輕人」

  長久以來,圍繞土星環的形成有多種假說。其中一種認為,土星誕生之初可能就帶著光環,這意味著土星環可能有著數十億年的歷史。

  了解土星環的質量是解鎖其年齡秘密的重要一環。此前,科學家已經弄清楚了土星環的質量與其年齡之間的關係:質量越低,環越年輕。

  燃料耗盡前,「卡西尼」號在土星和土星環之間進行了22次俯衝,以進入土星的重力場。在那裡,它可以感受到土星和環的引力。一旦科學家知道引力對「卡西尼」號的影響有多大,他們就能確定土星以及環的質量。

  通過分析「卡西尼」號傳回的數據,科學家對土星環的質量有了新的認知。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傾向於相信土星主環B環的質量很大,甚至大過土衛一。

  然而,「卡西尼」號的無線電科學團隊測量得到的主環B環只是土衛一質量的0.4倍。

  「這麼小的質量,不可能是跟土星一起形成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平勁松介紹,此外,「卡西尼」號攜帶的宇宙塵埃分析器獲得的數據,同樣支持土星環的年齡約在1.5億—3億年之間,或是更加年輕這一結論。

  既然不是和土星同時形成的,那土星環是如何誕生的?科學家推測,可能是一顆彗星或是小行星撞上了土星的一顆衛星,產生的碎屑留在軌道上,被持續撕裂,造就了土星環。

  如果這種假說成立,那麼這顆「粉身碎骨」的天體有多大?平勁松介紹,據測算,它的質量和月球差不多大小。

  土星環的年齡比此前設想的要年輕得多,是「卡西尼」號帶來的驚人發現之一。平勁松認為,現有的發現改寫了土星環演化起源的歷史,這一形成機制可能不僅適用於土星環,對於其他行星環的形成來說也可能是成立的。

  土星環的「三面像」 不同結構有獨特成因

  明亮又寬廣的土星環,延伸到土星以外遼闊的宇宙空間。從遠處看,它是一個柔和、整體的光環。但是,根據探測器近距離拍回的照片顯示,這個環並非整體,而是由許多小環組成。

  主要的土星環,寬度從48公裡到30.2萬公裡不等。距離土星從近到遠的土星環分別按被發現的順序命名為D、C、B、A、F、G和E環。其中,B環最寬、最亮,質量也最大。

  在最後一次觀測土星環時,「卡西尼」號發現了從塊狀到稻草狀的各種紋理和圖案。它所拍攝的星環特寫照片展示了星環內部三種截然不同的結構——團塊結構、平滑結構和條紋結構。

  星環內部不同的紋理和結構如何形成的?平勁松逐一進行了分析。當一個小天體撞上土星衛星後,從動力學過程分析,撞擊後的碎片會逐漸從大塊往小塊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碎片逐步均勻分布的可能性較高。土星環中比較平坦光滑的部分,可能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形成的。

  碎片運動過程,會受到其他衛星的作用。並不是所有的區域都存在穩定的軌道,在一些屬於共振的區域,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碎片停留在不穩定的區域,可能會被拽走。密度高的地方相對穩定,密度低的地方就不太穩定,這樣會形成條紋狀的結構。

  還有一些重新匯聚出來的、尺寸比較大的土星衛星,它的軌跡和光環是在一個平面上。它對光環的影響,就像一艘快艇衝到河裡的效果一樣。光環在被衝擊的過程中,一些地方的邊緣就不那麼均勻了,進而形成團塊的現象。

  「這是三種比較可能的狀態,當然,在土星環的形成過程中,也還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平勁松說道。

  天然的實驗室 提供研究行星形成的線索

  事實上,令科學家著迷的,不僅僅是土星環本身。土星環內部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與恆星周圍原行星盤內的行星形成過程極為相似。

  「因此,土星環可視作是一個天然的實驗室,為科學家進一步了解行星的形成過程提供諸多線索。」平勁松說道。

  眾所周知,恆星在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球(原星系盤)中心形成, 剩餘的物質漸漸凝聚為類似土星環的圓盤,行星則在這個圓盤中逐漸聚集而成。

  如今的太陽系,已經很難找到形成之初的直接線索了。但藉助對土星環的研究,或許能部分還原當時的情形。

  如果說,早期巖石類的行星在宇宙中碰撞聚集形成還是一個假說的話。那麼,土星環裡的小衛星,與環內大量存在的多冰顆粒發生交互作用,則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例子。

  「起初,小天體撞擊土星衛星時,它被分解成無數個小碎塊。其中一些在環內運行時,相互聚攏堆積成密度不太大、體積略微大一點的天體,成為了土星的衛星。這和早期巖石類行星形成的過程非常相似。」平勁松說道。

  他認為在行星形成演化的過程中,撞擊和匯聚是平行的兩個重要方式。碰撞讓物質重新分布,匯聚讓體積逐漸變大,最終形成目前所看到的情形。在39億年前,甚至更早的時期,估計發生概率更高的是一邊碰撞一邊匯聚的情形。

  隨著研究的深入,土星環的面紗被逐步揭開。但關於土星環仍然還有不少待解的謎團。比如,土星環的內環和高層大氣已經很接近了,那麼它和高層大氣之間存在什麼樣的物質交換作用機制?按照目前的動力學過程,土星環會存在多久?土星環裡大一點的冰塊是否會再次瓦解?想要回答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相關焦點

  • 土星環中奇異結構,探索行星形成原理
    這些研究發現對於我們未來研究觀察太陽系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土星周圍的光環系統是最吸引科學家注意的,這個光環系統是目前為止,我們所觀測到的最接近太陽系中的各個行星,塵埃以及碎石等誕生的東西。土星周圍的原行星盤,其形成是由於一團超低溫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雲,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發生了坍縮現象,隨後這個星雲就開始逐步的收縮,收縮之後的星雲就變成了一個圍繞在新生太陽周圍的盤,而太陽將這些氣體吹散,那麼盤中那些碎石就形成和土星光環很相似的環。
  • 2019土星衝日天象觀看時間地點及形成原因
    「土星衝日」是說土星與太陽的赤經相差180度,此時,土星、地球和太陽排成近似一條直線。土星衝日期間,土星整夜可見,土星距離地球最近,也最亮,觀測時機最好。  土星衝日天象觀看地點::觀賞土星最佳時間是在土星上中天。土星上中天時,位於正南方向,地平高度最大,星光穿過的大氣層最薄,亮度最大,最易於觀察。
  • 土星衝日天象將上演 「光環奇景」是怎樣形成的?
    土星衝日天象將上演 「光環奇景」是怎樣形成的?據悉,7月三大天象——日全食、土星衝日、月偏食將輪番上演。而2019年7月10日,夜空將上演「土星衝日」天象。如果天色晴朗,我國各地乃至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可看到。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那麼答案肯定是「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由於有了液態水以及生命的存在而顯得與眾不同
  • 從土星環到形成行星的圓盤,都遵循著這個偉大的公式:薛丁格方程
    一天晚上,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康斯坦丁·巴蒂金在備課時發現,從土星環到形成行星的圓盤,甚至太空中的塵埃盤也遵循一種經過特殊調整的薛丁格方程。康斯坦丁·巴蒂金說:「我想解釋一下天體物理圓盤發生了什麼,它們是如何進化的?我意識到我真的不知道,沒有一個簡單的數學解釋。當早晨到來的時候,我意識到是薛丁格方程控制了整個過程,我對此感到非常驚訝。」
  • 太陽系最美行星土星將來到地球上空!
    倒計時1天,2019年11月29日,土星將來到地球上空!巧的是,這一天恰逢國外的黑色星期五,土星將於11月29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03與月球會合。太陽落山後不久,在西南地平線上就能看到這一對完美的星球組合。當然,前提是當天你所在地區的天氣晴朗。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一次天象。
  • 土星衝日天象:土星距地球最近 每隔378天出現一次
    土星衝日是說土星與太陽的赤經相差180度,此時,土星、地球和太陽排成近似一條直線。土星衝日期間,土星整夜可見,土星距離地球最近,土星最亮,觀測時機最好。土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直徑排行第二,僅次於木星。土星最大的特點,是其密度為八大行星中最小,只有0.69(水的密度是每立方釐米1克),即比水的密度還小31%。如果有一無限大的海洋,土星可漂浮在水面上隨波逐流。
  • 土星衝日天象 什麼時候觀賞 我國大部分地區可看到|土星|衝日-社會...
    土星衝日是說土星與太陽的赤經相差180度,此時,土星、地球和太陽排成近似一條直線.土星     原標題:土星衝日天象 什麼時候觀賞最佳我國大部分地區可看到     想要看看土星長啥樣嗎?機會來了.明天凌晨,夜空將上演「土星衝日」天象.如果天色晴朗,我國各地乃至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可看到.
  • 受到行星引力作用的土星光環,為什麼不會墜入土星大氣層?
    眾所周知,在我們太陽系中擁有環結構的行星並不只有土星一顆,比如,我們熟知的海王星和天王星,同樣也存在著相對較微弱的環結構。複雜的土星環在環環相套之後,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螺旋紋路,但卻沒有墜入土星大氣層。那麼,土星的環結構到底是怎麼來的,難道它可以將行星的引力排除在外嗎?
  • 如果地球也像土星那樣擁有行星環,人類會受到影響嗎?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結構莫過於帶著「帽子」的土星了。作為太陽系中行星環最明顯的行星,它的獨特可能是其他七大行星都無法比擬的。土星環到底是什麼17世紀中期,荷蘭科學家惠更斯第一個描述環是環繞土星的盤狀的人。其實,早在1610年,天文學家伽利略就曾利用望遠鏡發現土星並不是一個發光體,更像是三聯星(兩顆小星和一顆大星在一條直線)。雖然他並未看清環的本質,但卻成為這一現象發現的第一人。隨著技術的進步,土星環的秘密也逐漸被解開。現代科學認為,土星環是由不計其數的小顆粒構成,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冰,還有一些塵埃和其他化學物質。
  • 土星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第六顆,與木星同樣屬於氣態行星,同時,土星的質量和體積也和木星差不多。土星白稱作克羅諾斯,他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第二代眾神之王,原為第一代神王神後烏拉諾斯和蓋亞的兒子,泰坦十二神中最年輕的一個。
  • 土星「牽手」木星依偎上弦月演繹「秋日星語」
    中新社南京10月21日電 (徐珊珊)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1日消息,本月22日和23日,天宇將上演土星、木星「雙星伴月」的美麗天象。屆時,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上弦月旁,依偎著土星和木星,演繹出一幅「秋日星語」的美麗畫面。
  • 土星的土星環是如何形成的?為何能做到如此的天然美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裡,木星是體積最大的行星,而土星則僅次於木星。很多看過土星圖片的人都會覺得土星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因為土星的外圍有一圈美麗的、明亮的行星環。然而,在我們人類的母星——地球上則沒有像土星那樣美麗的行星環,同樣是太陽系裡的八大行星之一,為何土星擁有那麼美麗的土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呢?很多人看到土星有土星環的樣子,都是通過衛星拍攝到的,在地球本身,我們是無法直接觀測到土星環的。
  • 走近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土星
    深入了解土星土星至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排名第六,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因其炫目的光環,土星在太陽系中尤顯獨特。雖然土星並不是唯一一個有行星環的行星,但也找不到另一個像土星這樣擁有如此壯觀且複雜行星環的行星了。和氣態巨行星木星一樣,土星是一個主要由氫氦構成的巨型球體。
  • 太陽系內除了土星,還有哪些行星有光環?原來地球也有自己的光環
    直到1659年,荷蘭科學家才證實那個光環是土星光環。1979年,行星探測器飛掠土星時發現,土星光環是由上千個環組成的,由土星雲層頂部一直延伸至32萬千米的距離。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在85萬千米以外還有一些外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認為只有土星才有光環圍繞。
  • 昴宿二外星人訊息104:土星的秘密
    羅伯特說他不能談論土星,他說他被警告不要說任何關於這顆行星的事情,你能告訴我土星發生了什麼嗎?它是在消極的外星人控制下嗎?我希望你能和我分享這個信息。斯瓦魯:從恆星的角度來看,關於土星的信息很簡單,這個地方到處都是通往其它世界的傳送門,「控制神,更多的是負面的爬行動物阿爾法龍,以及其他普通爬行動物,土星是第二個太陽或黑太陽,但它比他們告訴你的內涵要多得多。」
  • 迷人的土星光環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關於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標誌,例如土星的「環」。作為一顆直徑和質量僅次於木星的氣體巨星,土星也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克龍尼」( Cronian)。關於土星有很多疑問。生成一個寬闊的土星環系統容易嗎?哪些關鍵指標表明土星「光環」的真實年齡?
  • 土星「牽手」木星依偎上弦月演繹「秋日星語」—新聞—科學網
    中新社南京10月21日電 (徐珊珊)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1日消息,本月22日和23日,天宇將上演土星、木星「雙星伴月」的美麗天象。
  • 韋蘭胤|太陽系的指環王——土星
    衛星有82顆,其中包含了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木衛三,是太陽系中擁有最多衛星的行星。 簡單的介紹了土星的信息,是不是很多人會有著和我一樣的問題,它為什麼叫土星?土星的英文是Saturn,這個名字是希臘神話中的農神的名字,薩圖努斯。那為什麼要用農神而不是水神?
  • 研究發現土星環或由宇宙碰撞形成
    【法新社巴黎8月17日電】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說,環繞土星的一個由冰粒構成的神秘圓環很可能是由一次宇宙碰撞形成的。這條狹窄的帶子由兩顆微小的衛星守護。    這個所謂的F環距太陽的第六顆行星土星14萬公裡,在其它土星環的邊緣和幾顆衛星之間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