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 創優 創見
在公共運輸領域,一旦起火燃燒,社會影響迅速發酵,雖然「五分鐘逃生時間」不會讓司乘人員再有生命安全顧慮,但新能源公交車著火仍會引發電池箱報廢、車體致殘、車內財物損失,而輿論也會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再次炒作。
動力電池技術快速發展,帶來電動汽車續航裡程增加的同時,並不能讓群眾對電池安全完全放心,動力電池燃燒等安全事故不斷。現有火災抑制裝置能夠解決30分鐘內的復燃,但對三十分鐘後的復燃一直沒有良方。
動力電池到底能不能有一條安全的「護城河」?
動力電池起火「與眾不同」
杜絕復燃,延長安全保障時間是關鍵
與其他火災相比,鋰電池火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詳見本站《撲滅以後又復燃,新能源客車滅火怎麼這麼難?》)
1、著火速度快、持續時間長
根據NFPA(美國消防協會)的測試實驗,一旦起火,火勢僅僅數秒鐘就在動力鋰電池模塊內快速蔓延,持續約27分鐘。
2、燃燒溫度高,煙氣濃
動力鋰電池燃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溫度高。根據NFPA的實驗,燃燒中電池外部最高溫度可達283-1090攝氏度,電池內部的溫度可達572-1121攝氏度。如此高的溫度足以引燃電池模塊內部和汽車內的其他可燃材料,從而出現更大的火災。
同時,鋰電池起火煙氣濃、能見度低,並會釋放有毒氣體,對消防人員觀察火情不利,進而影響滅火的進程。
3、易產生連鎖反應
大規模生產存放鋰電池的場所,一旦起火,周邊的鋰電池極易產生連鎖反應,且發展迅速,很難控制。
例如,2017年5月,北京朝陽區蟹島度假村停車場發生的電動客車連環火災事故。這成為從2009年新能源汽車批量推廣以來,涉及到的電動客車最大規模的安全事故。
4、撲滅困難
各項試驗表明,進行鋰電池滅火,大量的水持續降溫效果最好。但使用大量的水滅火,效果也不盡其然。一方面受電池箱的安裝車體位置的局限,外部消防水無法直達電池箱內部;另一方面,由於電池箱本體結構,即使電池箱外部明火被熄滅,電池箱內部的仍然發著燒,極易復燃。
雖然目前國家有5分鐘的熱失控預警和逃生時間,並形成相應法規。但5分鐘只是最低要求,想要滿足社會對新能源客車安全更高的要求,動力電池的安全技術需要持續不斷地升級,儘可能地將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兼顧,為公交企業和乘客提供更加安全的出行保護。(詳見本站《新能源公交「五分鐘逃生時間」夠不夠?》)
安全問題重於泰山
突破技術門檻,徹底解決鋰電池火災問題
其實,針對鋰電池的滅火研究,業內已經非常重視,很多企業都紛紛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技術攻關。
研究表明,傳統的滅火劑對撲滅鋰離子電池火災效果不大。主要是因為鋰離子電池內部,正極材料本身就是一種強氧化劑,而負極活性物質、電解液等都是還原劑,自身已具備了基本的燃燒條件。
再加上傳統滅火方式只能撲滅鋰電池表面明火,鋰電池不可避免會復燃,只有利用大量的水持續使鋰電池降溫,才能徹底滅火。
通過浸潤行業的多年技術研發與探索,煙臺創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找到了徹底解決新能源客車復燃的滅火方案,研發出了消防專用智能接入裝置,對電動客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箱的火災進行持續抑制。
該裝置是一款應用於新能源公交車領域的專業系統裝置,具有實時自檢、雙重啟動、智能預警、持續抑制、徹底滅火的特點。
它能夠實時探測電池安全隱患與電池火災,如果出現電池安全隱患便會準確預警,提示人員安全撤離;一旦發生電池冒煙起火,裝置立即自動尋找起火電池的位置並打開通道,接入水源,短時間內徹底撲滅電池火災。確保該電池火災不會引發車輛起火和其他正常電池起火,從而保障車輛安全,規避輿論傳播。
最重要的是,該裝置滅火的同時,不會引起電池箱內其他電池的損失,從而達到車輛的絕對安全,突破了常規產品效果最多持續三十分鐘的局限,規避了電池失火對車輛造成的次生災害,特別是財產損失。
新能源公交車安全問題逆推行業技術升級,如何讓動力電池安全監測、消防滅火更簡單更智能——煙臺創為徹底解決車輛復燃,守住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底線,為新能源公交客車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