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8%;實現淨利潤1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4%。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眾多企業都遇到困難,寧德時代卻實現了逆勢上揚,上半年公司動力電池銷售收入減少,但8月份就以2.8吉瓦時的動力電池裝機量、25.9%的市場份額重回全球榜首。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的領先者,寧德時代如何在疫情之下迅速回歸正軌,又是如何成長為千億市值的行業頭部企業?
對此,寧德時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科技引領,創新求變,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
專注研發練本領
「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連續3年領先全球,客戶包括寶馬、大眾、上汽、北汽等國內外主流車企。」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說。
當前,寧德時代的「朋友圈」不斷擴大,立足中國,面向世界,與越來越多的車企建立起合作關係。
寧德時代崛起的背後是其創始團隊20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科技創新。早在1999年,寧德時代的創始團隊便進入了鋰離子電池行業。如今,他們對該行業技術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並不斷開拓創新。
在動力電池領域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的背景下,寧德時代正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僅2019年企業研發投入就達到了29.92億元,同比增長50.28%。截至2019年末,企業擁有授權及正在申請的國內外專利超5000項。
為了推進科技創新,保持核心競爭力,寧德時代還成立了21世紀創新實驗室,總投資達33億元,開啟新能源領域前沿科技探索,再蓄創新動能。
21世紀創新實驗室辦公室主任魏奕民表示:「雖然我們地處偏僻小城,但我們與國際最前沿的科研機構一直保持著密切互動。」寧德時代積極與國內外知名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主導或參與制定修訂超過50項國內外標準。
「實驗室專注於金屬鋰電池、全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下一代電池研發。同時,我們要做全性能的電池,使電池實現高比能、自控溫、超快充、長壽命和智管理等。」曾毓群表示。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還積極賦能上下遊企業。
激勵機制引人才
寧德時代為何會從行業無名小卒,成為動力電池行業龍頭?其實,寧德時代並非一夜之間突然崛起,而是得益於20多年在電池技術上的深厚積澱,更得益於大批頂尖人才的久久為功,這與寧德時代先進的激勵機制也不無關係。
公司想了很多辦法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待遇留人外,公司還注重對人才的培養。通過公司內生的人才梯隊機制,實現人才自我造血功能,提高其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公司為員工提供可與全球優質客戶、科研人員進行交流的平臺,還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輔以專業技能認證等資格認證,來滿足員工提升個人能力的需求,建立起涵蓋各個專業方向的職業發展通道。
正是這種帶領員工一起全力以赴的決心和魄力,使得20多年過去了,當初創辦企業的原班人馬依然聚在一起。同時,寧德時代也吸引了越來越多高學歷、高技術的青年人才加入,使得研發團隊的規模和實力不斷增強。
魏奕民是廈門大學畢業的博士生,作為寧德時代研究團隊的一員老將,回想當年,他說:「加入這支團隊的人雖然大多非常年輕,但都有很強的家國情懷,希望做出世界級的科研成果,讓國家在新能源電池領域佔據先發優勢。」
企業精神聚合力
1999年,在廣東東莞一間3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誕生了,曾毓群帶領團隊開啟了創業歷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定位,就是要做輕薄短小的聚合物軟包電池,用於組裝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
不過,「最初的情況是只開花不結果,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更沒有市場」。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儲能事業部經理鄧佳良回憶說。
2008年,國家鼓勵示範城市開展新能源公共運輸,並提供大量補貼。一時間,幾乎所有車企都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當中,作為混動、純電動汽車的直接動力來源,車載動力電池的需求也逐年擴大。曾毓群認為這是個好機會,於是在2011年,他帶領團隊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脫離出來,回到家鄉寧德創立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研發和生產電動汽車儲能鋰電池,進軍動力電池領域。
寧德時代從無名小卒到行業領先,關鍵節點就是和寶馬在BMW530Le項目上的合作。「太難了!」即使是現在,該項目負責人朱博想起這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依然會捏一把汗。「2014年初,寧德時代剛介入這一項目供應商甄選時,韓系電池企業就已完成了第一輪送樣,而寶馬給候選供應商設置的送樣截止時間就在3周後。我們團隊要在20天內把電芯造出來,還要順利運到德國交到客戶手上。」
一支由十幾位技術精英組成的核心團隊應運而生,他們僅花了2天時間就確定電芯設計方案,在3周內完成電芯製成並立即運往德國,不眠不休做電池測試,最終通過了寶馬的電池測試。
雖然解決了一大難題,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2014年的動力鋰電池發展路線還是以磷酸鐵鋰材料體系為主,三元材料雖然能量密度更高,但當時整個中國業界對於三元材料在鋰電池上的應用,都沒有滿足國標中對過充的要求,整個中國鋰電池行業也沒有解決過充起火的突破性辦法。
為解決三元電芯的過充問題,寧德時代先後嘗試了20多種方案。在苦心鑽研了3個月後,一項新的技術成果誕生了。寧德時代通過變截面設計,解決了過充起火的問題。這一看似簡單改變,實際上是近40項專利的智慧結晶。這一成果被應用到了寧德時代所有的三元電池產品上,隨後被業界廣泛採用,推動了三元材料在動力鋰電池上的使用。
解決三元電芯的過充問題,實現了與韓系電池企業在技術上比肩。但真正讓寧德時代產品脫穎而出的,是比對方擁有更長的循環壽命。這款電芯經過了5000次充放電的測試,確保即便是完全充放電5000次之後,還能有80%以上的電池容量。
最終,這款插電式動力電芯成功獲得了寶馬的認可,產出了近40項專利,鍛造了一批日後成為中流砥柱的人才。
居安思危贏先機
「我們的思考不僅是從汽車產業出發,也包含整個新能源產業,如發電端。現在新能源汽車用的是電池,但是電可能還是傳統能源發的電,我們希望將來電池所儲存的電來自於可再生能源。」曾毓群說。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加劇,能源綠色轉型勢在必行,新能源汽車產業必將快速發展。面對如此變革,寧德時代如何應對?曾毓群告訴記者,寧德時代將把握重大產業機遇,堅持三大發展方向,一是以電化學儲能+可再生能源發電為核心,實現對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擺脫對火力發電的依賴;二是以動力電池為核心,實現對移動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擺脫交通出行領域對石油的依賴;三是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創新應用推廣,為各行各業提供可持續、可普及、可信賴的能量來源。
寧德時代立足科技興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憑藉材料、結構、充電方法、系統設計等優勢,實現業內領先,並對電動化和智能化相結合的場景應用進行了深入探索。目前,公司已推出光儲充檢智能充電站、電動船舶、電動智慧無人礦山等創新解決方案,正在構建基於車電分離模式下的電池租購、換電運營、梯次利用、回收等新商業模式,打造電池全生命周期服務閉環,推動各領域全面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經濟日報記者 薛志偉)
點評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要快更要安全
唐一平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再加上國際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等外部環境,新能源的概念越來越普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擴張,行業間的競爭也日益加劇。
然而電動化進程加快和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卻是頻頻發生的安全問題。2020年,特斯拉、小鵬汽車、北汽新能源等車企的電動汽車接連發生起火事件,這些事件的調查結果大多都涉及電池安全問題。這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品控質量與安全保障產生了懷疑。電池安全也成為新能源汽車能否快速發展和進一步普及的關鍵因素。
電池安全存在隱患,與不少車企為了能在迅速擴張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密切相關。這些車企過度追求高電池密度和長時間續航等性能指標的提升,導致電池生產商在進行研發時採用了一些極端的措施。如有的廠家為了降低電池重量而減小薄膜的厚度,或是為了簡化電池結構取消了電池之間的緩衝泡棉等。這些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電池的性能和容量,短期內促進了產品市場規模的擴張,但也忽視了最為重要的電池安全問題。長此以往,一些消費者可能會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產生懷疑,進而抑制新能源汽車消費,最終制約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安全無小事。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必須把安全作為汽車生產製造的首要目標,加大動力電池研發的力度,制定保障電池安全的最佳方案,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同時,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要求,以及純電動乘用車續駛裡程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斷提升電池性能。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邁向加速普及的關鍵時期,安全將是產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和前提,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相關主管部門和各地政府也要加強監管力度,完善新能源汽車監管制度,督促各生產企業對所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持續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形成安全監管合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