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進化,優勝劣汰。
不適合這個時代的,總歸是要被淘汰的,人亦是如此。好了,今天的主題是豬。
地球上產生生命已經不知是多少年前,數萬萬年吧。而這些生存於大自然的生命,大多是兇狠的,畢竟長年累月生存在那樣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不兇狠就要被吃掉呢。
還是說說豬吧。豬是我們最為熟悉了解最深刻的一種動物,即便是生於城市長於城市的00或05後小朋友也常年目睹豬的蹤跡——豬肉嘛!作為一種時刻給人們提供豐富營養健康肉類的動物,家豬肩上的職責不小,在這一刻,頓覺它是十分崇高的,值得被敬重的。
豬之全身上下均能被我們完美地利用,似乎不會浪費。豬之肉全能被美美飽餐一頓,而吃掉肉剩下的骨頭則能用來煲湯,鮮美的大骨湯亦是營養豐富。家家戶戶過年免不了豬肉,由此而生的臘肉,紅燒肉,肥腸便又來了。
豬的前身便是野豬,家豬是由野豬慢慢馴化而來的。前幾年,家豬興許只能給人提供肉食,提供豐富的營養,而近幾年家豬則慢慢轉變成了另一種角色——寵物。小貓小狗能被當成寵物,甚至有朋友將豬栓起來,當寵物養,給它洗澡,帶它遛街,抱它睡覺。
至於豬的祖宗野豬,未被馴化之前,那是非常兇橫的。我們印象中的豬,是軟綿綿的動物,你要踢它踹它,它不反手,只會嗷嗷大叫幾聲,整日吃了睡,長一身的肥肉與白淨的皮膚。
講實在話,動物的滅絕與生存環境與當下的食物有著密切聯繫。在幾千萬年的豬的進化歷程中,有著家豬們共同的祖先——古巨豬、完齒豬與恐頜豬。它們生存在大地之上,與現如今可愛的家豬天差萬別,如何描述呢?《西遊記》當中豬八戒被貶入凡塵,在雲棧洞生存多年後,便是如此形象:黑臉短毛,長喙大耳,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
豬的這些祖宗能夠完美地適應當時的自然環境, 能吃各種肉食小動物,從不挑食,比現代的野豬兇狠不知多少倍。這樣的豬在當時給其它動物帶來不少壓力。不過很可惜,幾千萬年前的古巨豬、完齒豬依然是遭受到了滅絕之災,其滅亡原因至今不明。
家豬的近代祖先野豬,卻也是在八千年前被馴化而成的。家豬的其它祖先已然被滅絕,但是,它們遺傳下來了野豬呀!野豬被人類逐漸馴化成了家豬,長此以往,家豬便面見世人,供世人食用。而野豬在如今的社會卻也是存在的,據傳,2015年的時候,有一俄羅斯人曾在外捕捉到一隻重達500公斤的超大野豬!
即便豬的祖先歷經遠古那一段時間,曾經兇橫,身上眾多榮譽,但最終瀕臨滅絕。它們正與恐龍一樣,相同的經歷,兩者之間的滅絕都有類似的原因。或是氣候變遷,或是物種鬥爭,或是大陸漂移,或是被子植物中毒……
恐龍雖被滅絕,可它的後代——鳥類——卻生存了下來呀!古巨豬、完齒豬雖被滅絕,可它的後代——野豬——卻傲然生存。在八千年前,野豬正式被馴化成家豬,第一隻家豬問世,人類飼養家豬,從而有了軟綿又可愛滑稽的小豬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