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可以說是老祖宗遺留給後人的忠告。當今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為什麼有些人會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還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處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在我們耳邊響起的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古人常說:「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是像條龍一樣還是和條蟲一樣呢?大家做的到底屬於哪個類型呢?
「能大能小是條龍」
這句話是指:龍是傳說中的神物,據說能根據不同情況變大變小,這裡是用來比喻能屈能伸的是英雄。
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曾經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一位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妝更衣就向老人請教:「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敬請賜教。」接著梅蘭芳俯身鞠躬。
老人說:「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呢?」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從此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師觀看他的演戲,並請他指正。
這是梅蘭芳大師的「屈」,是一種謙虛的表現,無論自己取得多大成就,造詣有多高,不趾高氣昂,盛氣凌人,反而對人更是恭敬和藹,終成「龍」。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條「龍」,就應該懂得根據形勢需要,該屈就屈,需伸就伸。屈於應當屈的時候,是胸懷;伸於應當伸的時候,是度量,適時懂得屈伸這才是人生智慧。
「只大不小是條蟲 」
這句話是指:只能大不能小的,則是俗蟲。這裡用來比喻只能大不能小的是庸才。
世上有兩種英雄:一種是可方可圓,能大能小的「龍」;另一種是追求形式的英雄,愛做表面文章,輸什麼都不能輸面子,為了證明自己,一味逞強,能大不能小,有時甚至自我膨脹,無限拔高自己而藐視他人。
這種人與其說是英雄,不如說是一條小蟲,因為他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戰勝自己。老子常說「物壯則老」,當一個人膨脹到一定程度,往往自我爆炸,毀了自己,這豈不是一種「蟲」的表現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忍辱負重,以圖將來。也許忍到最後一刻,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才有希望看到轉機,只有笑到最後的人方才是真正的英雄。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這些口耳相傳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領會。人生的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誘惑太多,學壞容易,學好難。在人生的徵途中,有迂迴曲折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機遇,就看我們怎麼去把握?要學會「能屈能伸」,做到「能大能小」,這才是人生真智慧。大家屬於哪一類型呢?自己對號入座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