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啥意思?你是哪一類型

2021-01-09 史海泛舟談歷史

俗語,可以說是老祖宗遺留給後人的忠告。當今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為什麼有些人會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還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處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在我們耳邊響起的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古人常說:「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是像條龍一樣還是和條蟲一樣呢?大家做的到底屬於哪個類型呢?

「能大能小是條龍」

這句話是指:龍是傳說中的神物,據說能根據不同情況變大變小,這裡是用來比喻能屈能伸的是英雄。

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曾經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一位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妝更衣就向老人請教:「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敬請賜教。」接著梅蘭芳俯身鞠躬。

老人說:「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呢?」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從此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師觀看他的演戲,並請他指正。

這是梅蘭芳大師的「屈」,是一種謙虛的表現,無論自己取得多大成就,造詣有多高,不趾高氣昂,盛氣凌人,反而對人更是恭敬和藹,終成「龍」。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條「龍」,就應該懂得根據形勢需要,該屈就屈,需伸就伸。屈於應當屈的時候,是胸懷;伸於應當伸的時候,是度量,適時懂得屈伸這才是人生智慧。

「只大不小是條蟲 」

這句話是指:只能大不能小的,則是俗蟲。這裡用來比喻只能大不能小的是庸才。

世上有兩種英雄:一種是可方可圓,能大能小的「龍」;另一種是追求形式的英雄,愛做表面文章,輸什麼都不能輸面子,為了證明自己,一味逞強,能大不能小,有時甚至自我膨脹,無限拔高自己而藐視他人。

這種人與其說是英雄,不如說是一條小蟲,因為他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戰勝自己。老子常說「物壯則老」,當一個人膨脹到一定程度,往往自我爆炸,毀了自己,這豈不是一種「蟲」的表現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忍辱負重,以圖將來。也許忍到最後一刻,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才有希望看到轉機,只有笑到最後的人方才是真正的英雄。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這些口耳相傳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領會。人生的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誘惑太多,學壞容易,學好難。在人生的徵途中,有迂迴曲折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機遇,就看我們怎麼去把握?要學會「能屈能伸」,做到「能大能小」,這才是人生真智慧。大家屬於哪一類型呢?自己對號入座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這句話有道理嗎?
    小時候經常聽人說這麼一句話: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那時候聽的懵懂,並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大概意思是能明白的,說這樣的一句話,是想來評價一個人的優劣。那麼,這句話究竟是想說明個啥意思?有道理嗎?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 這句話想說明個啥意思以前我們村有個年輕人,家裡生活條件算是一般,不算好,也不差,就是村裡普通人家。他從小喜歡做生意,十幾歲時就趕著驢車去集上賣東西,不到二十歲時自己買了三輪車,主要拉農藥。
  • 俗語:「吃飯像條龍,做事像條蟲」,你是這樣的人嗎
    在民間有許多有意思的俗語,有些是誇讚人,有些是則是嘲諷,通過簡單的句子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由於風土人情的不同,每個地方都有著專屬的方言和俗語,許多外地人不知道還會鬧出笑話,但也有許多是無論哪裡的人聽了之後都能分出來好賴,比如:「吃飯像條龍,做事像條蟲」,相信大家隱約能猜到講的是什麼意思。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2021辛丑寡婦年,俗語「寡婦不逢春,遇牛米生蟲」,啥意思?
    今天是冬月二十,再過十天我們就會迎來臘月,在農村,臘月是一年中最輕鬆也是最忙碌的日子,因為臘月正是數九寒天,所有的農耕農事都會放一放,畢竟天氣太冷什麼也幹不了。而到了臘月裡過年也就還有1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大家會準備各種春節用的年貨,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 俗語:燕子不進苦寒之門,啥意思?今年燕子來咱家了嗎?
    俗語:燕子不進苦寒之門,啥意思?今年燕子來咱家了嗎? 燕子,在有的地方也被人們稱為「家燕,是雀形目燕科七十四種鳥類的統稱。它的外貌形態一般來說都是,形體很小,翅膀尖部較窄,羽毛不算太多,四足很小。在燕子的一生中它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用來在空中捕捉壞蟲,常常被人們稱作是最靈活的雀形類之一。它主要是以蚊子、蒼蠅等昆蟲作為自己的食物,是很多人眼中對人類友好的益鳥。燕子通常會在樹洞、縫中建造自己的巢穴。有的與人類居住地比較近的燕子還會在人的樓道、房頂、屋簷等的牆上或者突出部位建造自己的巢穴。燕子的這一築巢習慣無疑是讓它們與食物鏈的最高捕食者——人類關係更加的親密。
  •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民諺、俗語作為廣泛流傳於市井之間的口頭語,很多時候都是父輩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下一代,代代流傳到今天。許多俗語都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遺失了,畢竟不像那些詩詞典籍,儒家學問能夠記錄預測。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原以為薛蟠的「蟠」是條龍,沒想到是個蟲——角落裡的小潮蟲
    來看看賈寶玉是如何驚嘆於薛蝌的一表人才的:「誰知寶姐姐的親哥哥是那個樣子,他這叔伯兄弟形容舉止另是一樣了,倒像是寶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試想,既然書中有「蟠虯」一詞,也就說明抄寫者完全能辨別虯字的寫法,為什麼到了「薛蝌」的名字上還會抄錯呢?所以筆者是不贊同周老這個觀點的。此外,更有《紅樓夢》研究者指出:在蒲松齡《聊齋志異》的《青蛙神》這篇故事中有這樣的內容:江漢之間,俗事蛙神最虔。祠中蛙不知幾百千萬,有大如籠者。
  •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處家過日子不容易,尤其是在比較貧窮的農村,更是經歷過艱苦的窮日子,所以特別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認真總結生活經驗,再用智慧和聰明來指導生活。那麼,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抽菸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
  •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現代社會發展的非常快,對於一些未知的事情人們開始會利用科學來回答,畢竟現在這個社會以科學技術為主。但是這時代的發展裡,有很多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化已經快要被遺忘了,就像俗語。
  • 我的萌寵是條龍!?
    我的萌寵是條龍!?01「我頭上有犄角,我身後有尾巴,誰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童年啊童年,小時候的我對龍可是充滿的無盡的嚮往和敬重,何曾想,多年以後我居然養了條「龍」做萌寵!?別羨慕哥,哥不是傳說,看完這篇你也能養「龍」!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老祖宗:「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 ;首先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很顯然跟婚姻嫁娶有關,說到婚姻之事,從古自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事情,更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而子女的婚姻是每個父母尤其看重的事情,畢竟婚姻好壞直接影響到子女一生的幸福。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什麼意思,啥是仰頭女?
    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什麼意思,啥是仰頭女?文/農夫也瘋狂結婚生子這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的過程,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了。在古代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後代,那就是最大的不孝了。
  • 老農說,今年的天氣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啥意思?
    雖然說如今農民都直接觀看天氣預報來預知天氣,但是很多農村的老人還是喜歡用這些農村的俗語來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預測一下這一年莊稼的收成如何,雖說這些俗語說的不一定特別的準,但是說的也是八九不離十,最近常聽村裡的老農說今年的天氣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到底說的是啥?今年的天氣是好是壞呢?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卯時切喝酒」啥意思?有道理嗎?
    說笑聲中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更是能引得大家激烈討論。比如大家常說的一句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在有的農民看來,蓋房一定要遵守,東高西低的規矩,所以東邊的房子要高一些才好。但在有些人看來,這沒有一點,完全是謬論,不值得參考!再比如說「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其意思說的是,房屋的大門不能正對著大路,這為路箭房。
  • 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遇牛,米麵生蟲」是什麼意思?來看看
    明年為辛丑年,在歷史上,辛丑年曾有過很多不平凡的事件,比如1900年的《辛丑條約》,以及上世紀60年代的自然災害。但明年為牛年啊,牛在12屬相中地位舉足輕重,頗受人們的喜歡。在農村,有經驗的農民常言「寡年遇牛,米麵生蟲」。朋友們,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要想了解這句農村俗語,我們要搞清楚以下兩個問題。其一,什麼是寡年遇牛?
  •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現在的親戚是這樣嗎俗話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就是指人們之間的關係會隨著血緣關係的不斷變化而不斷地產生變化,就如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沒有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好。
  • 俗語「門前不栽耷拉樹,院中不掛紅白布 」到底啥意思?
    昨天我回娘家去看望奶奶, 奶奶今年89歲啦 ,聽說奶奶身體不太好,我急忙放下手裡的事情 ,買了一些奶奶愛吃的水果和零食 ,我回到娘家,看到奶奶 ,奶奶身體有些欠佳 ,原來是近些天氣溫下降,奶奶畢竟年歲大了,感冒了 ,我給奶奶倒了熱水 ,拿了一些藥讓奶奶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