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有許多有意思的俗語,有些是誇讚人,有些是則是嘲諷,通過簡單的句子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由於風土人情的不同,每個地方都有著專屬的方言和俗語,許多外地人不知道還會鬧出笑話,但也有許多是無論哪裡的人聽了之後都能分出來好賴,比如:「吃飯像條龍,做事像條蟲」,相信大家隱約能猜到講的是什麼意思。
飯量大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土地稀少,很多人都是租種地主家的土地,豐收後還要上繳大量的稅收,剩下一些自家食用,還有準備來年的種子,所以經常會有吃不飽的情況出現,那時候填飽肚子是百姓唯一的盼望,遇到豐收年還好說,要是碰上災情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只能逃難到別處乞討。
由於糧食的缺失,並不是每頓都能吃到,所以古人吃飯的時候速度快,也很有食慾,就像是龍一樣風捲殘雲,說人「吃飯像條龍」就是指這人飯量大,不挑食,一般來說這種人都長得比較壯實,人高馬大。
吃飽了有力氣幹活
在古人看來,吃的飯都會轉換成力氣,那些吃得多的人幹活的時候速度也比較快,並且農活都需要極大的體力,所以古代人家嫁女,主要就是看對方的飯量如何,如果吃飯的時候生龍活虎,那麼十有八九是能幹之人,家庭也會興旺,女方父母都會表示認同。
但凡事都有例外,人做事的衝勁和能力,除了和身體因素有關外,主要還得看他的性格特徵,如果瘦子勤奮的話,即使沒有多大的力氣也能做的繁重的農活,並且古代人大都比較有力氣;若是生性好吃懶做,不喜歡做事,哪怕吃得快長得壯,做事情也是磨磨唧唧,喜歡偷奸耍滑,也就是俗語所說的「吃飯像條龍,做事像條蟲」。
這種人一般都不會受人待見,也沒有人願意與之共同做事,不然就會自己吃虧,吃的沒人家多,反而要乾重活,時間長了就會心生不滿,從而放棄自己的任務,所以很少有人家把女兒嫁給這樣的人。
如今生活質量好了,人們能夠吃到的食物種類也越來越多,加上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出現了許多的吃貨,他們喜歡吃各種各樣的美食,有些無論怎麼吃都不會胖,但從總體上看,現代人吃得沒有古人多,並且力氣也沒有他們大,所以許多年輕人都是瘦弱無力。
古人因為不挑食的緣故,加上日常勞動量大,為了補充能量需要進食很多食物,就像現在的一些中年人,少年時期生活貧困,能夠吃飽的時候就敞開肚子吃,但是現在吃的東西營養豐富,飯量也就越來越少,並且長期不鍛鍊,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力氣也不如前。
總結:一般來說能吃的人,新陳代謝都比較快,體內沒有大的疾病,所以那些飯量大的人都相對健康一點,但是至於他是不是能吃苦耐勞,還是要看個人的性格特徵,希望大家都是「吃飯像條龍,做事也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