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黃河精神的感召,上個周末,背上行囊,來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去感受它的文明和氣魄。
而且夜宿黃河邊,感受了鳥鳴夜更幽的意境。
到了遊客中心,換乘景區觀光遊覽車,全程大約20多公裡,50多分鐘,分五六個小景點,可以隨上隨下,南線:遊客中心(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鳥島——舟遊白鸛湖——黃河故道·天然柳林——鳥類科普園(溼地遊船、鳥類放飛區)——泥灘捉蟹(渾水摸魚)——遠望樓(黃河遊船碼頭、黃河入海VR體驗館、直升飛機空中遊覽、餐飲購物)——浮橋——北汊河河海交匯遊船碼頭。北線:北門——溼地瞭望塔——北汊河河海交匯遊船碼頭——南線景點。
中國人號稱是龍的傳人,而黃河看起來特別像條龍,而且像條正在撲食或躍起的龍,是否是說中國文明最早起源於黃河流域呢?
舉世公認的世界四大文明,現在湮滅了三個,只留下了中華文明,而中華文明最早又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舊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就有了人類的活動,往後,有黃帝、炎帝、蚩尤三個集團的爭戰,蚩尤很強大,但最終還是被炎黃聯手打敗,他不服軟,結果被逐殺,沒有進入中華文明系統,炎黃爭雄,黃帝最終戰勝了炎帝,炎帝服軟,結果佔了大便宜,不僅保留了部族子孫,反而一說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不說是黃炎子孫。
黃河它又像條正在撲食或躍起的龍,是否象徵著中華民族,是具有憂患危機意識,時刻準備著,不屈不撓,一往無前的民族呢。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它從三江源出發,一路九曲迴腸,百折不撓,終于于山東東營入海,站遠望樓,看黃河湯湯,望海納百川。
黃河在歷史上有多次改道,滄海變桑田的景象多有出現,又多麼象徵著我們人類犯錯誤,此路不通行他路,不達目的不罷休,百折不撓終要回家。
而它的入海口,現在在山東東營,而山東像只就要飛向大海的雄鷹,巨龍雄鷹,多麼和諧壯美的畫面。
這次看了,黃河景區,大片的蘆葦蕩和天然柳林,雖然冬天已大部分枯黃,但依然可見不少不畏嚴寒的鳥類,想見春暖花開時候,這裡絕對是天然的鳥類天堂。
漫步長長的木製棧道,周圍天然柳林,黃草萋萋,時有鳥鳴啁啾,飛鴻掠過,天然放鬆身心,降壓減憂。
還有鳥類科普館,丹頂鶴,孔雀,東方白鸛,黑嘴鷗等,黃河流域各種珍惜鳥類在這裡都有展示。
到了海河交匯的地方,不愧為黃河,不僅河水黃色混濁,土地草地也是一片黃。
回來時最後遊覽了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全國規模最大的專題鳥類館,好幾層樓,可以觀看黃河三角洲生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也可以近距離觀賞鳥類標本,還有實時畫面,圖像演示, 讓人身臨其境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