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灣,晉蒙交界處,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太原11月11日電 題:徒步黃河:從黃河入海口到三江源
作者 高瑞峰
「我要從黃河入海口走到黃河源頭。」11月11日,是青年作家扶小風徒步黃河的第137天,他將從山西偏關縣老牛灣進入內蒙古。自2019年6月28日起,從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逆流上行,歷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四省19個地市,他的徒步黃河之旅,至今已約2880公裡。
黃河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全長約5464公裡,流經中國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和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四個主要地形區。
「每個人洗滌心靈的方式不同,徒步黃河是我人生中一次最虔誠的心靈之旅。」扶小風說,在他的心靈深處,黃河是揮之不去的惦念,「貫穿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母親河,那裡的一山一土、一石一木、一村一路都深藏著歷史的痕跡」。
圖為山西永濟黃河大鐵牛。受訪者供圖
「我要走向清澈美麗的三江源(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去尋找黃河兩岸隱藏在歲月中的歷史遺蹟。」2019年6月28日,扶小風攜40多頁自繪的沿黃河行走路線圖,從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出發,逆流而上,開始他的徒步黃河之旅。
滾滾東流的滔滔之水,黃、汾兩河交匯處落日的餘暉,灑落在黃河東岸的清代長城遺址、綿亙不絕的呂梁山脈。沿途的景區、古蹟、村落、古渡口留下了他的足跡。
在中條山,扶小風拜謁中條山戰役烈士紀念碑。「我是陝西人,對『800冷娃(陝西方言,指青年男性)投黃河』的故事耳熟能詳,我要親眼看一看,祭拜先烈。」《垣曲文史資料》記載,1939年,部分陝西籍士兵與日軍肉搏後,走投無路,跳入黃河殉國。
在晉陝大峽谷,扶小風震撼於大河奔流的壯麗景象。「可以說真正的『黃』河是在這裡成就的」,濁浪排空,深澗騰蛟,滔滔黃水傾瀉而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盡集於此。
圖為大禹渡,黃河古渡口之一。受訪者供圖
「與黃河朝夕相處的137天,我對黃河,對故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幾千年來農耕文明的文化積澱,至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扶小風說,山東有「黃河小孩呀真幸福,穿土褲呀不出屋」的歌謠,說的是用黃河細沙土給孩子做沙土褲;黃河沿岸不少地方仍有遠遊時長輩贈土的風俗,意在水土不服時泡水飲服;歷史上,山西人走西口、山東人闖關東,多有帶一包黃土的習慣。
歷史上,黃河的五次大遷徙都與中國的經濟、文化及人口遷徙有關,扶小風說,「這次徒步既是為發現自己的『黃河』圓夢,更為感知黃河厚重的人文歷史。」
「黃河浩蕩貫長虹,浪瀉濤奔氣勢雄;石障山屏難阻擋,千迴百轉總流東」。扶小風說,將用11個月從黃河入海口一直走到青海曲麻萊縣麻多鄉的黃河源頭。
北方已進入冬季,扶小風正在走出山西地界,經偏關縣老牛灣入內蒙古,繼續徒步黃河之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