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迎絲衣山獨家發布,歡迎關注。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
蘇門答臘虎已知主要分布在印尼島嶼蘇門答臘。該人口在2008 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估計有441至679人,沒有超過50人的人口和下降趨勢。
蘇門答臘虎是在唯一倖存的老虎數量巽他群島,那裡的峇里島和爪哇虎已經滅絕。來自34隻老虎的完整線粒體基因的序列支持了蘇門答臘虎在診斷上與大陸亞種不同的假設。
2017年,貓科動物專家組的貓分類工作組修訂了貓科動物的分類學,同時並將印度尼西亞生存和滅絕的老虎種群視為P.t。sondaica。
Pocock首先根據幾種頭骨,皮毛和條紋特徵描述了蘇門答臘虎,這些特徵與孟加拉虎和爪哇虎不同。皮毛顏色較深,條紋比爪哇虎更寬。條紋傾向於溶解到靠近兩端的斑點,而背面,側面和後腿是規則條紋之間的小黑點。條紋的頻率高於其他亞種。雄性有一個突出的皺褶,尤其是蘇門答臘虎。
蘇門答臘虎是最小的老虎之一,大小相當於大豹和美洲虎。雄性體重100至140公斤(220至310磅),長度在2.2至2.55米(87至100英寸)之間,最大顱骨長度為295至335毫米(11.6至13.2英寸)。雌性體重75至110公斤,長度在2.15至2.30米(85至91英寸)之間,最大顱骨長度為263至294毫米(10.4至11.6英寸)。
查爾斯·弗雷德裡克·帕丁頓(Charles Frederick Partington)寫道,蘇門答臘和爪哇老虎的強壯程度足以用爪子打破馬或水牛的腿,即使它們沒有孟加拉虎那麼重。
對DNA的分析與以下假設一致:蘇門答臘虎在大約12,000-6000年前在更新世至全新世邊界發生海平面上升後與其他老虎種群分離。與這一進化歷史一致,蘇門答臘虎與所有活著的大陸老虎遺傳隔離,這些老虎形成了一個彼此密切相關的獨特群體。
蘇門答臘虎非常喜歡未開墾的森林,很少使用金合歡和油棕的種植園,即使這些也是些可用的。在天然林區,它們傾向於使用海拔較高,年降雨量較低,距森林邊緣較遠,靠近森林中心的地區。他們更喜歡森林茂密的林下覆蓋和陡坡,他們強烈避免以侵蝕和沉降形式對人類有很大影響的森林地區。在金合歡種植園中,它們傾向於使用更接近水的區域,並且更喜歡具有較老植物,更多葉凋落物和較厚的亞冠層覆蓋的區域。
老虎記錄在油棕種植園和橡膠種植園稀缺。在地面上有足夠的植被覆蓋可以作為老虎根本需要的環境條件,無論其位置如何。沒有足夠的林下覆蓋,老虎更容易受到人類的迫害。人為幹擾相關變量對老虎佔用和棲息地使用產生負面影響。具有強烈影響的變量包括森林區域內的沉降和侵蝕,伐木以及金合歡種植園的維護強度。回來在Riau南部進行的攝像機誘捕調查顯示,泥炭沼澤森林地區的潛在獵物數量極低,虎密度低。在新建立的重複抽樣國家公園記錄虎密度增大的趨勢從每百公裡0.90個體2在2005年至每百公裡1.70個體2在2008年。
在武吉巴裡杉西拉坦國家公園,九個獵物物種比體重量的1千克(2.2磅)被確定,包括更大的大ARGUS,豚尾獼猴,馬來豪豬,貘,馬來豬,較大和較小的鼠鹿,印度muntjac和水鹿鹿。由於蘇門答臘虎是其棲息地的頂級捕食者,其種群數量的持續下降可能會破壞食物鏈的穩定,並導致各種生態系統的變化,因為這些獵物物種經歷了捕食壓力的釋放和數量的增加。
本文章為原創,請勿抄襲,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