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里虎沒有滅亡?比美洲豹小,僅東北虎1/2大,最愛吃鬣鹿

2020-12-02 雪靈谷動物地理

據說,虎最早的棲息地在亞洲東北部,後來向東、向北遠達中俄交界的遠東地區,向西到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和孟加拉國,向南至巽他群島,形成了9個亞種。在印度尼西亞的峇里島茂密的熱帶雨林裡,曾經生活著一群小型的迷你虎——峇里虎,就是其中之一。

近5年來,不斷有專家提出虎新的分類標準,他們把虎的亞種從9個變成2個,峇里虎、爪哇虎與蘇門答臘虎屬於巽他虎。如此一來,數量約500隻的蘇門答臘虎就可以被用來支撐峇里虎種群,峇里虎並沒有滅亡,只是在峇里島上消失了。

01爭議:虎的亞種數從9個變成2個,峇里虎屬於巽他虎沒有滅亡?

據《科學進展》雜誌介紹,德國科學家通過比較老虎的頭骨測量值、皮毛圖案、生態學及遺傳學特徵後認為,老虎僅有2個亞種:由蘇門答臘虎與爪哇虎及巴裡虎形成巽他虎,以及包含其他老虎的大陸虎。

其實,早在1969年,峇里虎的獨特性就受到質疑。專家從來自峇里島的幾個虎頭骨的形態分析顯示,大小變化與爪哇虎頭骨相似,峇里虎與爪哇虎毛皮的色調和條紋圖案也沒有顯著差異。

到了2015年,有研究提出應該把亞洲大陸上的所有虎亞種合併,而原本存在於巽他群島上的虎也應該統一。

近幾年來,北京大學羅述金課題組得出的結果也顯示,爪哇虎和峇里虎均與現存的蘇門答臘虎親緣關係相近,說明三個島嶼種群來源於一個較為近期的共同祖先種群,在末期冰川期之後形成地理隔離和亞種分化。

在生物學研究中,「亞種」的概念並非明確易行。但有意義的亞種定義,需要能夠體現出真正的「分隔」,分屬不同亞種的兩隻老虎,應該要比同一個亞種內部的兩隻老虎有著更多的遺傳差別。

用分子數據推測演化歷史,靠的是比對多個基因組中的相對差異。如果兩隻老虎的基因組序列差別較小,這意味著它們的分化較小,親緣關係更近。對於虎這個物種來說,歷史上定義的這些亞種之間並沒有顯著的形態學差異。

美國遺傳學家奧布萊恩表示,將3個巽他亞種合成一個亞種是合理的,但大陸虎在基因上表現出了足夠多的差異因而可以被分為6個不同的亞種。

02形態:世界上最小的老虎,比美洲豹小,僅東北虎1/2大,最愛捕食鬣鹿

峇里虎隸屬於貓科豹屬動物,因棲息在峇里島上而得此名。除爪哇虎和蘇門答臘虎外,峇里虎是生活在印尼境內的第3個虎亞種(按傳統分法),也是世界上已知體型中最小的一種虎。

峇里虎看上去與別的老虎幾乎差不多,只是體型小了些。它的體重只有西伯利亞虎(東北虎)的1/3左右,體型不到1/2,體重甚至還比不上美洲豹。

根據對博物館現存標本的測量,雄虎體長約220-230釐米,頭骨長約30釐米,寬21釐米,體重90-100千克,比蘇門答臘虎還要小20-30千克左右;雌虎體長約190-210釐米,頭骨長為26釐米,寬17.6釐米,體重65-80千克。

老虎的犬齒很發達,即使是最袖珍的峇里虎,雌虎上犬齒露出部分長達4釐米,雄虎可達5釐米左右,個別甚至達到了5.7釐米。峇里虎的足部也和家貓一樣有趾墊,為的就是埋伏時儘量少發出聲響。

峇里虎全身長滿短毛,臉上的頰毛和鬍鬚相對別的老虎來說比較長。橙黃毛皮上獨特的黑色條紋,與其它亞種的老虎相比,它的條紋數量較少,條紋間距都要寬一些,顏色也較深,偶爾在條紋之間還會出現黑色的小斑點。峇里虎頭部也有特別的橫向條紋:前額只有單橫紋,頭頂、兩側各3對短橫紋。

老虎並不像獅子那樣習慣群居。成年峇里虎一般獨居,只有到了發情期才雌雄聚在一起,一旦交配完成後就各回各家。不過,母虎沒那麼輕鬆,還得生崽帶虎仔。

峇里島上生長著許多紅樹林,沙丘和熱帶草原植被,物種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生活在峇里島上的老虎幾乎沒有天敵,它們是島上食物鏈的頂端獵食者,不管是水裡遊的,還是天上飛的,或者地上跑的,峇里虎想吃什麼隨時都可以換換口味。不過,峇里虎還是喜歡捕食當地的鬣鹿、原雞為食。

03歷史:峇里島上生活了近7萬年,最終還是被滅絕

75000年前,全球性的氣候變冷,導致巽他群島上原有的老虎滅絕。67000年前,巽他虎(蘇門答臘虎、爪哇虎與峇里虎)從印支地區遷入巽他群島,開始重新繁殖。據專家測算,12000年前,也就是最後一次冰期期間,峇里虎在峇里島上的數量越來越多。

直到19世紀前,峇里島還是與世隔絕。峇里虎自由自在棲息在峇里島的熱帶雨林中,這裡水源,食物充足,成了峇里虎的一片樂土。雖然當時峇里島上已有人居住,但是這裡的土著民比較少,人和虎以熱帶雨林為界,互不打擾。

19世紀初,隨著人類的擴張,老虎的領地不斷減少,人侵犯了峇里虎的生活空間,峇里虎當然不會放過人,對人的威脅也進一步增加。

從19世紀的中葉開始,歐洲人踏上這片土地,這裡的一切開始變得面目全非,生存環境卻越來越嚴峻,一場「人虎大戰」拉開了序幕。歐洲人拿著火槍,在各種陷阱以及武器的圍剿下,峇里虎岌岌可危。

20世紀初,人類捕殺峇里虎還借著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幌子,但是荷蘭人發現峇里虎的皮毛、肉乃至骨頭都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峇里虎的皮毛能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它的骨頭在臺灣等地也非常受歡迎,常常被用做酒和藥材。

在人類的貪慾下,大規模的獵殺行動就開始了。如果哪個獵人找到一隻野生的峇里虎,簡直就像找到一個金礦,如此一來,本來就不多的峇里虎數量大幅下降,漸漸地,峇里島上幾乎找不到野生峇里虎的身影了。

最終在1937年9月,峇里島上最後一隻峇里虎被射殺,標誌著野生老虎在峇里島上消失。

結語

希望能有更多的大貓,能自由自在地活躍在野外。

科學家把峇里虎、爪哇虎與蘇門答臘虎劃歸巽他虎,合情合理嗎?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圖片來源:wikipedia參考資料:中國科學報、科學進展雜誌、自然雜誌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小的虎:體型和美洲豹相當,這國曾每年出口其骨頭500千克
    地球最小的虎:體型和美洲豹相當,這國曾每年出口其骨頭500千克在印度尼西亞,曾經生活著三種老虎:峇里虎、爪哇虎和蘇門答臘虎。自從峇里虎和爪哇虎滅絕後,蘇門答臘虎就成了印度尼西亞唯一的一種虎,也是現存6個虎亞種中最小的一種,它們的平均體重大約只有100千克,和美洲豹(美洲虎)的體型相當。蘇門答臘虎比較容易辨認,它們的外表看上去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它們的體型比較小,東北虎和孟加拉虎都比它們大一倍;二是它們的臉上的頰毛和鬍鬚都比較長;三是蘇門答臘虎毛色在所有虎中最暗。
  • 闢謠:美洲豹捕獵的獵物比老虎的獵物大?錯,只是捕獵方式不同
    美洲豹是現存體型第三大的貓科動物,僅此於獅虎,而且美洲豹在南美洲是食物鏈最頂端的食肉動物,它的獵物大都以大型的動物為主。許多人說:美洲豹的獵物體型比老虎捕獵獵物的體型都要大。那麼,這是真的嗎?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美洲虎和蘇門答臘虎誰厲害?
    美洲虎是公認的第三大貓科動物。與獅子不同,老虎的種內差異是比較大的,最大的東北虎比最小的蘇門答臘虎重一半多。較大的美洲虎體型堪比小亞種老虎。有人說,美洲虎的實力完爆蘇門答臘虎;也有人說,即使最大的美洲虎也不是老虎的對手。這兩種說法究竟孰是孰非呢?
  • 美洲豹只是種幻覺?
    一座四面透風的大棚子裡坐著28個人,他們來自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法國、阿根廷和秘魯等國,千裡迢迢來到「美洲豹文化走廊」最深邃、最神秘一隅,參加薩滿教的神秘儀式——召喚豹靈。「神技」, 如果按照體型比例換算, 美洲豹其實具備了貓科最強咬合力, 甚至要強於非洲獅和東北虎!
  • 亞洲虎非洲獅,美洲豹歐洲狼,誰才是陸地之王?
    比如老虎生活在亞洲森林,足跡從未走出亞洲;獅子多在非洲草原,進入亞洲的獅子也沒能進入內陸森林;歐洲平原上既沒有老虎也沒有獅子,這裡是狼群與棕熊的天下;美洲地區,美洲豹與美洲獅算得上是「雙雄」稱霸。很難想像,如果這些猛獸都出現在同一個地方裡,會是什麼樣子的。
  • 調查:巴西美洲豹瀕臨滅亡 僅存250隻成年豹
    中國網1月28日訊 據巴西《聖保羅頁報》網站1月27日報導,大西洋沿岸地區,美洲豹瀕臨滅絕。美洲豹,目前是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地區最大的食肉動物,處在食物鏈的最頂端。但是目前,這裡的美洲豹卻面臨滅絕的威脅。
  • 美洲豹寶寶來啦!龍之夢動物世界又添小萌獸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種大型貓科動物。它身上的花紋比較像豹,但整個身體的形狀又更接近於虎,所以被稱為虎與豹的融合。 「我們園區一共引進了5隻美洲豹,今年在自然繁育的情況下,其中一隻美洲豹產下了兩隻小美洲豹,一公一母。」龍之夢動物世界保育院院長劉東梅說。
  • 闢謠:美洲豹一定比美洲獅大嗎?須知動物的體型受環境影響很大
    從體型上看的話,豹亞科豹屬裡面的物種幾乎比貓亞科所有物種的體型都大一些,在多數情況下,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但同樣存在特殊情況,比如同在美洲生活且棲息地有重疊的美洲豹與美洲獅,它們的體型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多數情況下美洲豹是要大一些,但生活在墨西哥一帶及中美洲地區的美洲獅,體型要比美洲豹大一些。
  • 這種動物被譽為美洲「大熊貓」,能幹翻美洲豹,如今卻遇到大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的特色是「國寶」熊貓,澳大利亞的特色是袋鼠,那麼熱帶雨林密布的中南美洲的特色又是什麼呢?想必也沒幾個人能猜得出來,主要是因為這種動物太稀缺了。事實上,這種動物就是極其瀕危的食蟻獸,大的有兩米長,小的就等同於松鼠大小。
  • 亞洲獅和美洲豹誰更厲害?為什麼?
    亞洲獅和美洲豹僅從名字上看,就不是生活在一個地區的兩種動物,而事實也是如此,現存的亞洲獅僅生存於印度的吉爾國家公園內,而美洲豹則是生活在美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既然兩種動物沒有交手的可能性,要想判斷兩種動物的強弱,就只能通過一些基本的數據和習性來對比一下了。
  • 茫茫蒙古大草原,為什麼沒有老虎?
    其實並不是,老虎是亞洲特有的動物,在亞洲分布非常廣泛,從外東北的錫霍特山脈針闊混交林到開闊的草地到熱帶沼澤都是亞洲虎活動的範圍,但僅僅只包括亞洲,其他諸如歐洲、美洲和非洲都沒有老虎。、華南虎、印度支那虎與馬來亞虎和蘇門答臘虎以及孟加拉虎都已經瀕危,每個亞種都成為了所在國的保護動物或者吉祥物,而峇里虎和爪哇虎以及裏海虎(新疆虎)則已經滅絕。
  • 東北虎為啥越來越少了?原來和慈禧有關,她最愛吃虎睪丸做的湯!
    (東北虎)東北虎原產西伯利亞,進入亞洲後就叫做東北虎, 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其中雄性體長可達2.8米左右,尾長約1米,最大體重達到350千克以上。野生西伯利亞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
  • 如果沒有人類,世界屬於大貓
    ▼(鬣齒獸標準側面,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南美洲和澳洲的特殊類群有袋類甚至演化出大如獅虎的袋劍齒虎▼(袋劍齒虎標準側面,雖然長相酷似劍齒虎,但其實兩者親緣關係較遠,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在相似的環境壓力下鬣齒獸和袋劍齒虎演化出相似的習性和外形
  • 遠東豹瀕臨滅絕的4大原因,最後一個和東北虎有關
    遠東豹也叫東北豹、阿穆爾豹,是亞洲北部地區體型僅次於東北虎的貓科動物,也是世界上最稀少的貓科動物(亞種)之一。
  • 大型貓科動物客觀排名:東北虎排名第一、獅子第二,獵豹第六!
    排名第二:獅子雄獅是僅次於東北虎的貓科動物,獅子分為雌雄兩態,雌獅的戰鬥力算是一般般,但是雄獅克不能小覷。所以排在第二實至名歸。排名第三:孟加拉虎孟加拉虎的體現雖然沒有東北虎的大。排名第四:華南虎相對於東北虎和孟加拉虎,華南虎相對體型要比較的小。也是因為體型的緣故,影響到了它的戰鬥力;所以,華南虎排不進前三。排名第五:美洲豹大型貓科動物。
  • 闢謠:美洲豹不是真正的豹,它與細腰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美洲豹幼崽長這樣被稱為「最醜的貓」的細腰貓細腰貓長得很有特點,或者說可以用「醜」來形容,它的身體很長,為53-77釐米,尾巴也很長,為31-60釐米,體重3.5-9.1千克。從名字上看就知道,它的腰部很細,以至於從視覺上看顯得頭肩部、臀部很大,簡單來說就是中間小兩頭大,加上它的腿很短,那就更不好看了。
  • 食蟻獸戰鬥力十分強悍,能將美洲豹大卸八塊,不要小瞧它
    如同中藥穿山甲,也是吃螞蟻的,一雙前爪除開能刨洞什麼用也沒有,碰到啥事僅有處於被動防禦力的份。食蟻獸這類遠遠地一看表面身型就挺像中藥穿山甲的動物,並且還全是吃螞蟻的。食蟻獸還不比中藥穿山甲有硬實的鱗甲能夠用於防禦力,因此 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認為這類動物戰鬥能力也就僅限刨刨螞蟻窩吃吃螞蟻了。他們如今瀕危動物或許也是由於自身戰鬥能力較弱,打但是其他肉食動物。
  • 豹子和老虎生活的地方有重合,為什麼豹子沒有被老虎淘汰呢?
    阿拉伯豹:分布於沙烏地阿拉伯,阿聯,葉門,阿曼和卡達斯裡蘭卡豹:僅分布於斯裡蘭卡南部非洲豹:分布於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從總體來看,花豹的9個亞種有8個分布在亞洲,僅有一個分布在非洲。由於老虎僅分布於亞洲,所以,非洲豹與任何一種老虎都沒有相遇的機會,自然也不會受到老虎的威脅了。
  • 你以為獵豹和美洲豹都是豹子?金錢豹:2個都是冒牌貨
    如果沒有發生意外,它們三種動物一輩子都見不著面。美洲豹活動在雨林裡美洲豹的情況比金錢豹還惡劣,北美洲地區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發現野生美洲豹了,這地方就適合美洲豹生活,獵物多,樹木叢生。美洲豹習慣藏身於樹上,用偷襲的方式捕獵。獵豹經常是動物世界裡面的主角,經常看見它捕獵羚羊,就速度而言,沒有動物能與之比較。博爾特是世界百米賽跑冠軍,就算他先跑50米也沒事,獵豹照樣能追上他並獲得勝利。所以獵豹適合在草原上生活,沒有比非洲草原更合適的地方了。
  • 中國最有人氣動物:本土的虎、豹、金貓及猞猁……
    東北虎是體型最大的虎,身長1.8米-2.5米,體重180公斤-350公斤;而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亞種,體型稍小,身長1.4米-2.3米,體重140公斤-210公斤。虎是亞洲特有的大型肉食動物,位於食物鏈頂端,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國的野生虎還有上萬隻,目前國內的野生虎估計已不足5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