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一詞經常出現在我國的神話故事裡面,是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主西方,其在我國傳統文化裡面的地位不亞於龍。
你知道嗎?「四大神獸」裡面,青龍、玄武、朱雀都是虛構的動物,而白虎確實實打實存在於世的,至今世界上許多較大的動物園都飼養著白虎,它是老虎的主要變種之一,也是老虎4個變種裡面最常見的一種,除了外形不一樣之外,其餘均與普通虎無任何差異。
由於虎有多個亞種,比如我國歷史上就是一個「老虎大國」,不僅數量最多,而且虎的亞種數也位於世界之最,一共有5個,分別是東北虎、華南虎、新疆虎(裏海虎)、印支虎和孟加拉虎。
因為缺乏對虎的正確認知,很多人以為白虎也是虎的亞種之一,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事實上現代虎一共就9個亞種,除了前邊提到的5個亞種之外,還有蘇門答臘虎、馬來虎、爪哇虎和峇里虎,其中裏海虎、爪哇虎、峇里虎早已滅絕了,所以當代世界上僅有6個老虎亞種,並不包含白虎。
老虎起源
老虎是亞洲森林生態系統下的「王者」,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在全世界範圍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也被許多人喜愛。關於現代虎的起源,目前科學家們也還沒有全面弄明白,主流的假說有兩種:
一是老虎起源於東北亞,在西伯利亞地區也找到了早期虎類的化石,發展壯大後經我國東北部擴散至亞洲其他地區;二是老虎起源於東亞地區,即我國華南虎生存之地,後來經過數次擴散之後至亞洲大多數地區。
兩種假說在國際上都有很高的支持率,但總的來說更多人認同老虎起源於東亞,這一假說後來也得到了更為實質性的證據,一些科學家們在2005年的時候用DNA測序等技術證明了華南虎是現代虎裡面最古老的一支,這一證據與1920年在河南一帶發現的早期虎類化石相輔相成,進一步證明了現代虎起源於我國。
大約在300多萬年前,華夏大地上生活著一種叫「中華古貓」的小型食肉動物,是老虎的直系祖先。
現代虎誕生之後,由於大型的食肉動物已經隨著末次冰期的結束,全部都逐漸消失了,所以老虎等中小型食肉動物迎來了絕佳的發展機會,它們迅速發展壯大,很快東亞地區的老虎就飽和了。
而作為一種極具探索性和高度移動性的動物,老虎很快向亞洲其他方向擴散,它們沿著森林、河流系統等天然廊道,最終向西擴散至高加索南部,向北擴散至西伯利亞一帶,向南及東南方向來到了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
長期的地理隔絕使得老虎逐漸形成了多個亞種,由於東南亞一帶的海島有著「一島一氣候,島島不相同」的說法,所以即便在實際距離上看,峇里虎、馬來虎、爪哇虎等相距很近,但也都成了不同的亞種。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東南亞海島眾多,而老虎是一種陸地動物,它們又是怎樣登上島的呢?其實老虎十分擅長泅水,而在更新世之前的海平面較低,一些微小的海峽是阻擋不了老虎擴散腳步的。
比如蘇門答臘虎,就是因為在12000-6000年前,由於海平面上升而導致與其他老虎種群被迫分離。
現代虎的9個亞種
2004年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世界上只有8個亞種的老虎,而馬來虎一直被認為是印支虎的一個種群,直到後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基因多樣性實驗室利用現代技術確認了馬來虎在基因層面上的不同,這一虎亞種才被重新分類,此後現代虎的分類上就又多了一支。
9個老虎亞種,在外形上雖然極為相似,但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多多少少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性。
華南虎華南虎是現代虎家族裡面最古老的一支,原產於我國河南一帶,也僅分布在我國。雖然從名字上看很容易就讓人誤會它們僅分布在華南地區,但事實上這是我國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種老虎,其歷史棲息地幾乎遍布大半個中國,尤其是華南、華東、華中、西南這幾個地區,是華南虎最主要的分布地,其次,晉南、豫西、陝南等多個地區,也發現了華南虎的蹤跡。
說來可惜,歷史上野生數量最多的華南虎,如今成為最為瀕危的物種,僅生活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已無野生個體了。
華南虎的體型稍小,雄虎體重為130-175千克,雌虎體重為100-115千克,身上的條紋偏更窄,數量偏多,且黑色斑紋與橘黃底色間的邊緣十分清晰。
東北虎東北虎在國際上也被稱為「西伯利亞虎」,它的原產地在我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歷史上分布範圍主要在亞洲東北部,是最大的老虎亞種,但由於棲息地喪失,被大量捕殺之後,物種數量急劇下降,最終在近親繁殖等因素的影響下,如今的東北虎體型已大不如前了。
2005年一些俄羅斯、美國、印度的科學家們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提到了當代東北虎雄性體重為176.4千克,雌虎為117.9千克。與其他老虎相比,東北虎要顯得更圓潤一些,身上的毛髮也更蒼白,且條紋並不是黑色,而是褐色。
孟加拉虎孟加拉虎是繼東北虎之後的第二大老虎,是目前全球野生個體數量最多的老虎,截止到2018年,全球估計野生數量為2603-3346隻,主要分布國家是印度、孟加拉國等,我國只有西南邊境處有少量分布,其主要的棲息地是一些紅樹林、熱帶和亞熱帶雨林、落葉林、灌木林等,但無法在草原、高原或者開闊地帶生活。
孟加拉虎的毛色介於華南虎與東北虎之間,體毛短而明亮,身上的條紋較為細長,但邊界不如華南虎清晰。
印支虎印支虎雖然從名字上看起來像是主要生活在印度的一種老虎,但實際上它跟印度沒啥關係,整個印度只有一種老虎,那就是孟加拉虎。印支虎主要生活在泰國、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我國西南邊陲亦有少量分布。
與孟加拉虎相比,印支虎的頭骨較小,體型也更小,雄虎體重為150-195千克,雌虎體重為100-130千克,其橘黃色的底色較暗,身上的條紋更短,且偏窄。
馬來虎顧名思義,馬來虎就是生活在馬來半島的老虎,主要分布範圍是馬來半島的中部和南部,在之前它一直被認為是印支虎,後來美國、英國一些科學家聯合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提議將其重新分類,這一結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另外,2018年的一項基於32個標本的遺傳研究結果,也直接證明了馬來虎是一個獨立的亞種。與印支虎相比,馬來虎的顱骨並沒有明顯差異,但整體體型比印支虎小一些。
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虎巽他群島裡面唯一倖存的老虎,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小的虎種,成年雄虎體重為100-140千克,雌虎體重為75-110千克,不少波斯豹、遠東豹都有這個體型。蘇門答臘虎身上的條紋比較有特徵,不僅較寬,而且條紋末端會逐漸融成斑點。
蘇門答臘虎比較喜歡海拔較低的山地森林,由於是島上老虎,所以註定了一隻虎的領地範圍不會太大,主要捕食野豬、水鹿等中小型的有蹄類動物。
峇里虎現存虎裡面蘇門答臘虎最小,但如果算上已經滅絕了的虎亞種,那就另當別論了。峇里虎是巽他群島上最小的老虎,沒有之一,雄虎體重為90-100千克,而雌虎僅有65-80千克。其頭骨與爪哇虎相似,條紋性狀也類似,但皮毛顏色比爪哇虎亮許多。
19世紀末以前,峇里島上生活著較多的老虎,但自歐洲殖民者控制峇里島之後,就熱衷於狩獵老虎,使得峇里虎數量急劇下滑,終於在20世紀50年代左右滅絕了。
裏海虎我國所說的新疆虎在國際上的分類就屬於裏海虎,它最主要的分布地點是中亞地區,即裏海周邊及輻射地區,後來受到農牧業發展、環境變化、人為捕殺等因素影響,裏海虎也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滅絕了。在體型上,裏海虎更接近於東北虎及孟加拉虎,是體型較大的老虎之一。
由於裏海虎的分布範圍較廣,且棲息地分散嚴重,所以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也較大,比如新疆地區的裏海虎顏色最淡,最接近於沙色,但總體來說,裏海虎比東北虎的顏色更亮,條紋雖然偏窄,但間距也更緊密,另外,裏海虎的皮毛是所有老虎亞種裡面最濃密厚實的。
爪哇虎爪哇虎就是生活在爪哇島上的老虎,科學家們根據對博物館收藏的23隻老虎樣本進行了DNA研究,發現它們早在1.1-1.2萬年前就來到了巽他群島。島上老虎體型比大陸的老虎普遍偏小,爪哇虎也不例外,它是最小的老虎亞種之一,但比峇里虎大,與蘇門答臘虎相似,雄虎體重約為100-141千克,雌虎體重為75-115千克。
儘管爪哇虎體型較小,但卻很兇猛,它的獵食對象裡面不乏水牛等大型食草動物。爪哇虎也有著細長的條紋,且很密集,受種植業影響,爪哇虎在上個世紀早期下降速度很快,到了80年代末時,則被宣告滅絕了。
老虎的4個變種
細心和不細心的朋友可能都發現了,在老虎已經滅絕和沒有滅絕的9個亞種裡面,並沒有白虎的出現,那麼白虎究竟算是什麼樣的一種老虎呢?
其實白虎普通老虎基因突變的結果,更詳細的來說是隱性基因突變的結果,與患白化病不同,這種基因突變是無害的,即除了外觀不一樣之外,不會對老虎機體產生任何直接不利的結果,但由於顏色太過顯眼,在野生環境下難以生存等不利表現,則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目前來說被人們觀測到的老虎變種就有4種,分別是白虎、雪虎、純白虎、金虎,這4個變種目前來說都只在孟加拉虎身上觀察到過,其他虎亞種並沒有發現,雖然曾有傳聞說東北虎也有白色變種,但缺乏權威證據,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4個變種裡面,白虎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出現的,比如在孟加拉、比哈爾邦、阿薩姆等,都有確切的記錄。由於白虎比普通老虎更稀有,更有經濟價值,所以許多動物園都熱衷於繁殖白虎,但目前世界上多數動物園裡面的白虎,都是近親繁殖的結果,其中患病的個體不少。
白虎白虎的出現,主要是基因變異之後導致體內缺乏色素苯丙氨酸甲酯引起的,表現為橘黃色的毛髮變白,而深色的條紋卻不變,所以白虎在外在形態上表現為白底棕紋,此外無論是體重還是形態,都與普通孟加拉虎無異。
由於是隱性基因的表達,所以在自然界,大約每10000胎裡面,才會出現一次白虎,加上由於毛色所帶來的生存困難,所以野生白虎尤其罕見,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雪虎雪虎簡單來說就是在白虎的基礎上進一步變異,主要特徵是身上的條紋變暗,但仔細看的話依然能夠依稀看出條紋。
由於是在白虎的基礎上進一步變異,所以它出現的概率更低,約為十萬分之一,所以在野生狀態下幾乎見不到雪虎的存在,多發生於動物園中,且近親繁殖能夠提高它們出現的概率。
純白虎純白虎也是孟加拉虎的變種之一,它雖然與雪虎很像,但其身上的條紋更淺,甚至是消失了,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渾身純白色,只有上眼眶,或者雙頰能看出一些黑色的毛髮來。純白虎相對於白虎來說更為珍貴,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只僅展出過兩隻。
金虎與白虎一樣,金虎也是基因變異的產物,只是相對於白虎來說,金虎看起來相當華麗,金黃的底色加上紅棕的條紋,這樣的搭配使之看起來十分好看。
雖說這種變異在自然界裡面也有可能發生,但目前人們並沒有觀察到相關的現象,所以目前世界上的金虎都出現在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公園當中。
知識延伸:獅虎獸也不是老虎亞種之一
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一種動物,它的名字叫獅虎獸,很多人問那麼獅虎獸算不算老虎的一個亞種呢?其實獅虎獸是雄獅與雌虎交配產生的後代,所以它甚至都不能算是老虎,又怎能是老虎的亞種之一呢?
同理,雄虎與雌獅交配所生下的後代虎獅獸也不是老虎的亞種,它們是人工狀態下的產物,在自然界裡面不會出現。與親本相比,獅虎獸的體型偏大,虎獅獸的體型偏小。
能夠考證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隻獅虎獸是1981年在法國出生的「利利」,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後來人們看到了獅虎獸能夠吸引大量的眼球,為動物園帶來可觀的收入,於是出於商業利益,世界上許多動物園都相繼加入到繁殖獅虎獸的行列當中。
關於獅虎獸,其中有一個困擾人們很久的問題,那就是它的體型真的會如傳聞中一直生長下去,直到老死嗎?
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根據目前的研究,體型越大的動物,往往生長過程會更長一些,比如棕熊5歲能達到性成熟,而身體卻一直在長,直到10幾歲時才達到頂峰,而兔子八個月性成熟之後就不會長身體了,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十幾歲就具備了生育能力,但20多歲依然有不少人還會長個,獅虎獸正是如此,它的成長時間比獅子、老虎都要漫長一點,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長成完全體。
科學家們曾做過一個這樣的研究,發現老虎長到32斤,需要130天,而獅虎獸在長到32斤時,只需要90天左右;一隻4歲大的老虎,平均體重是270千克,一隻4歲大的獅子,平均體重是225千克,而一隻4歲大的獅虎獸,平均體重是405千克,與獅虎相比,獅虎獸的體型增長比率更高,所以在同一個生長時期裡面,獅虎獸的體型始終要超過獅子與老虎。
一方面是長得快,一方面是生長的時間長,一方面是長得更大,綜合起來,自然就能夠給人一種「它會無限生長下去」的錯覺了。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野生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