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生態系統,熱帶雨林生物之間存在著令人炫目的複雜關係,生物多樣性在這裡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熱帶雨林中70%到90%的生命生活在樹上,這裡是生物的奇幻之境。四五十米高的樹冠層中的情況截然不同於陰暗潮溼的地面,天空一片蔚藍是到暖風送來朵朵雲絮,大樹灌溉相連,綿延起伏成綠色的海洋堪稱高空林海。更為重要的是,樹冠層聚集了各種森林植物,適於樹頂生活的鳥類以及其它森林動物。赤道地區的出生帶森林樹冠層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植物聚集地,任何海洋和陸地都無法與其相比。在過去的十年裡,來自全世界的科學家把目光聚集到熱帶雨林的樹冠層區域,開始研究起樹頂的科學來。
樹尖上的生存競爭:至今已有近30位前沿學科帶頭人進駐樹頂世界開展研究,在樹頂上昆蟲學家觀察螞蟻香料學家採集花粉,植物學家繪製實物圖一片繁忙。據統計全球大約有40%的生物居住在樹冠層,而樹頂科學已被認定為環境科學中的前沿研究領域,隨著研究的進行,樹頂世界標新立異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在熱帶雨林附生植物營養的50%來自於樹葉兒,80%的有機物質在死亡後沉積在樹冠層,被稱為樹冠腐殖土。這樣其實在樹冠層形成了一個迷你型的生態系統,植物從死亡的有機物質中得到養分、生長、死亡被分解成有機物物質給後者以新的滋養。
這裡的動植物形成了一個相對於地表系統的新的高空生態圈,不過由於這種腐殖土的酸性是地表土的十倍,所以以此為基礎的樹冠層生態圈與地表生態圈很不相同。雨林是生動的:先來看看植物,在離地40多米的高度,樹冠層每天晚上吸收樹下灌木叢蒸發的潮氣,因此夜間的熱帶雨林空氣溼度很高。當空氣相對溼度達到百分之百時,森林中會大霧瀰漫,而到了白天樹冠層就整天接收熱帶地區的強烈光照,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因此在晴朗的白天,空氣的相對溼度會下降到40%,不過在樹冠層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和其他地區的植物很不相同。中午在光照最為強烈的條件下,熱帶植物反而會降低甚至停止光合作用,在上午11時到下午3時,整個樹冠層處於休眠狀態。熱帶雨林中有許多附生植物,附生植物需要依靠其他它植物生存,不過它不依賴寄主獲得水分和營養,它們幾乎是永不停歇的向高空伸展獲取陽光。
自己製造所需不要以為在幽靜的雨林中附生植物是靜止的,可是如果我們把它們的生長過程放大,把時間加快把七天濃縮成一中,那麼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像電影中的樹精一樣張牙五爪的向樹頂爬升,如果速度再加快一百倍,剛剛還在地面上的枝條會噌地一下子躥上樹頂,為了生存附生植物練就了長袖善舞的功夫,他們以長著稱,一株附生植物可以長達300米,甚至某些含羞草科的附生植物的長度可以接近一千米,在熱帶雨林社會中,中附生植物就像是一個攀緣附會的苦孩子,它們先天沒有能力成長為茁壯的大樹,只能緊緊地纏住一棵樹,藉助他的勢力而不斷向天空向四周伸展自己的枝葉,而假如他們在暴風雨或強颱風中被甩到雨林中,暗無天日的地面上沒有了陽光,等待他們的則只有死亡。
現在讓我們看一看動物在令人眩暈的樹頂,動物最有效的旅行方式便是飛行,常見的有昆蟲鳥類和蝙蝠,其他諸如飛松鼠,飛狐猴,飛蛇,飛蛙,飛蜥蜴等也採用了這種辦法,而某些昆蟲的本領也頗令人驚起,例如螞蟻也會建花園,在非洲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名為大螞蟻的螞蟻種群,它們會在樹枝上用咀嚼過的植物殘渣和潮溼的泥土作為原料做窩,然後這些傢伙開始四處尋覓洗淋浴曼陀羅胡椒等植物種子,隨後這些種子在建造巢穴所用的泥土上生長發芽,美麗的螞蟻花園就建成了。
不過有一點讓人有些擔心植物肆無忌憚的生長,最終會把蟻穴撐破,這時大螞蟻就只好舉家搬遷了。當然對於生性勤勞和人口眾多的螞蟻來說,這並算不什麼。在樹頂世界植物與動物的關係也非常有趣,植物一方面必須對覬覦它們枝葉的昆蟲小動物們保持警惕,另一方面還必須吸引它們獲得它們的幫助。植物被固定在土地上面,它們沒有別的方法給花兒授粉,也不能自己播撒種子,除了風的幫助之外,植物也常常誘惑昆蟲來幫助自己。對於像丁香,茉莉之類的芳香植物來說,奇異誘人的芳香就是它們的引誘劑,昆蟲熟悉這種嗅覺信息紛至沓來,但是每朵花裡的獎賞非常有限,因此昆蟲不得不從一朵花飛向另外一朵這樣傳授花粉就完成了。
所以植物的芬芳並非僅僅是一種炫耀,也並非詩情畫意的體現當我們感覺到一朵花好香湊上去聞的時候,應該明白這朵花並非為你開,人家在等著昆蟲的到來。夾竹桃,柿子,櫻桃這些果實常常果肉飽滿,液汁充盈,色彩鮮豔,氣味濃香,其實也是在向四處覓食的動物們傳遞信息,於是動物們在吃掉果實的同時也吞下了種子,在動物排便的同時,這些種子也播散到遙遠的地方,於是植物生長範圍也從此得到了擴展。熱帶雨林不僅是地球之肺,它的綜合利用價值更是無限寶貴的科學研究只是為我們揭開了樹頂世界價值的一角,套用武俠的話說,熱帶雨林的功力深不可測,而樹頂世界只是其巨大價值中的一部分,自然也一直在饋贈著人類,只不過我們人類往往會把裝著饋贈寶物的木頭盒子拿去,而把盒子裡真正的寶物棄之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