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環境:生物與周圍環境有怎樣的關係?生物之間需要共生存

2020-11-27 樂知百科

生物的有機環境是指生物與周圍生物之間的關係,通常有種內關係和種間關係。

(一)種內關係種內關係中最常見的是種內鬥爭和種內協作。

1、種內鬥爭種內鬥爭是指同種個體間為了爭奪資源、領地、配偶等而進行的生存鬥爭。在密度過大的植物種群內,個體間為水分、營養物質而發生的爭奪;兩隻雄性梅花鹿為爭奪雌性配偶而發生的決鬥;雄鳥用歌唱聲來驅趕其他雄鳥而保存自己的地盤等,都是種內鬥爭的例子。生物種內鬥爭的結果,一方面使參與競爭的個體受損,甚至死亡;另一方面,使群聚過程逐漸完整,並使某些動物種群內形成一定的等級制度。

2、種內協作種內協作是指同種個體間為了共同防禦敵害、獲得食物及保證種族生存和延續而進行的相互幫助、相互有利的行為。野牛聯合成群,組成防線,用以抵禦捕食者的侵襲;狼群的合作可殺死一頭牛;白蟻精巧的蟻巢也是工蟻通力合作的結果,這些都是種內協作的例子。種內協作對於種群的生存和繁衍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種間關係物種之間的關係,除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外,比較常見的還有競爭、共生、寄生、共棲等。

1、競爭

物種之間由於爭奪有限生存條件(如陽光、水分、空間)或生活資源(如營養、食物)而存在的相互排斥的關係。在缺水條件下,過分密植的不同種植物,競爭陽光和水分,結果對一個種有利,另一個種受到抑制,甚至被逐出分布區。

2、共生共生是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的互利關係。共生的雙方都能從這種關係中得到好處,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能生存。地衣是單細胞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體,藻類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大部分供給真菌,真菌吸取外界水分、無機鹽和二氧化碳提供給藻類。榕屬和對應的榕小蜂是植物與昆蟲之間共生的「典範」。3、寄生一種生物(寄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從那裡吸取營養物質來維持生活,這種關係稱為寄生。人體內的絛蟲、血吸蟲、蛔蟲,植物中的菟絲子、槲寄生、桑寄生等都是寄生生物。

4、共棲當兩個物種的個體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的現象,稱為共棲。共棲夥伴彼此分離,各自有獨立的生活能力。綠毛龜是絲狀綠藻與烏龜共棲的結果。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③水分   一切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水常常決定生物的分布。如在幹早的荒漠地區,只有少數耐乾旱的動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區,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   ④空氣   空氣影響動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動物的呼吸需要氧氣等。
  • 2019生物複習資料:生物試題分類彙編-生物與環境
    生物與環境 1.(2011年巢湖市)下列能正確表示草原生態系統中草、鼠、蛇、鷹四種生物之間關係的食物鏈是 A.草→鼠→蛇→鷹B.草→鷹→蛇→鼠 C.鷹→草→蛇→鼠D.草鼠蛇鷹 2.(2011年巢湖市)在一個由水稻、蝗蟲、青蛙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如果將青蛙殺光,蝗蟲的數量變化可以用下列曲線圖來表示的是
  • 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物
    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物世界上很多極端環境,對人而言遠遠達不到生存的標準,但世界上同那存在很多生物可以在極端環境下生存。下面讓我們細數這些生命適應力極強的生物。跳蛛站在世界屋脊的肩上,誰能說它個小?喜馬拉雅跳蛛顧名思義,蛛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上的蜘蛛。它們和一般跳蛛一樣,體長多數不超過15毫米。但是,這種渺小的生物永久的生活在了海拔6700米的喜馬拉雅山上。
  • 初二生物複習資料:中考生物試題分類彙編-生物與環境
    生物試題分類彙編-生物與環境 1.(2011年巢湖市)下列能正確表示草原生態系統中草、鼠、蛇、鷹四種生物之間關係的食物鏈是 A.草→鼠→蛇→鷹B.草→鷹→蛇→鼠 C.鷹→草→蛇→鼠D.草鼠蛇鷹 2.(2011年巢湖市)在一個由水稻、蝗蟲、青蛙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如果將青蛙殺光,蝗蟲的數量變化可以用下列曲線圖來表示的是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1)生物的特徵: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
  • 生態篇——生物對環境非生物因子耐受限度及其調整方式
    耐受性定律每種生物對一種生態因子都有一個耐受範圍,即一個生態學上的最低點和一個生態學上的最高點,在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的範圍就稱為生態幅或生態價。限制因子在眾多生態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過某種生物的耐受性極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長、繁殖或擴散的因子稱限制因子。
  • 2021年初中生物知識點之生物與環境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生物知識點之生物與環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1)生物的特徵: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2020年05月18日22:15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為什麼沒有生物能夠在火的環境下生存?
    在中國傳統的五行中,水、土、木環境中有動物,但在金、火的環境中,很少有生物能夠生存。 黃金自然不必說自然界中存在純金,這種貴金屬通常是作為混合物存在的,含量很小,因此沒有討論意義。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什麼沒有生物能夠在火的環境下生存?這個問題還有另外一種問法,那就是為什麼生物都怕火?
  • ...理解重大生物事件與環境因素的關係,對認識當今地球生物多樣性...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樊雋軒教授介紹,了解生物演化歷程對認識人類自身由來、未來如何演化有重要意義,但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物種多數已經滅絕,只有小部分保存為化石,如何通過不完整的化石鏈,重現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是一個重大科學難題。樊雋軒與中科院院士沈樹忠領導的團隊收集並遴選出3112個地層剖面,以及11268個海洋化石物種的26萬條化石數據。
  • 生物多樣性到底是什麼?| 周晉峰受邀生態環境頻道《生態環境大講堂...
    近日,隨著疫情影響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生物多樣性」一詞再次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蠶食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為代價的
  • 生態環境亮紅燈,看中荷生物多樣性保護答卷
    公約中對「生物多樣性」的通用定義,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據估計,中國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有233種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約44%的野生動物數量呈下降趨勢,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下降趨勢明顯。而一些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也不容樂觀,生存地遭受破壞,棲息地喪失,野生稻原有分布點中的60%—70%已經消失或萎縮,部分珍貴和特有的農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魚等種質資源流失嚴重。
  • 地球上的無氧耐高溫的生物能在金星上生存麼?金星可能有生物麼?
    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在400℃以上,而地球上至今沒有發現可以在150℃環境生存的物種,所以將地球生命送到金星大概會死光,至於金星自身有沒有生物現在仍算未知。地球上有很多耐高溫的生物,可以分為嗜熱生物和極端嗜熱生物,其中前者多在45℃~121℃環境中生存,在溫度更低一些的環境中也能生存,而極端嗜熱生物卻只能在60℃以上的環境中生存,不過至今沒有找到能夠在150℃環境生存的生物,科學家們也認為地球不會存在能生存在高於150℃環境的生物。
  • 2021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一條河中所有的動物和植物,不能稱為一個生態系統,因為只有生物部分。
  • 初一生物複習資料:七年級生物上冊綜合測試題(含答案)
    這句描述的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的什麼關係( )   A.捕食 B.競爭 C.合作 D.追逐   6.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科學家是( )   A.達爾文 B.哈維 C.林奈 D.沃森和克裡克   7.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   A.調查法 B.實驗法 C.比較法 D.觀察法   8.下列哪項是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 環境&微生物期刊—Chemosphere
    Chemosphere翻譯過來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光化層,即距地表約20~110公裡之間,大氣分子受太陽紫外輻射影響而產生光化反應的大氣層;二是化學圈。我們知道搞影視的叫影視圈,搞學術的叫學術圈,那搞化學的就是化學圈咯?顯然不是。
  • 有關黑暗環境中生存的8種生物
    完全白色,這些水蛭有獨特的腿狀生長物沿著他們的身體和五個短的手指狀的觸角圍繞在他們的嘴周圍。這些觸角的功能還沒有完全被了解,我們對這種動物的生活方式也了解不多。水蛭最出名的是以血液為食,而其他種類的水蛭則以蝸牛和蠕蟲為食,或者以腐爛的碎屑為食。這個物種賴以為生的東西是完全不為人所知的,因為在同一個水塘裡幾乎沒有其他生物被觀察到。2、甲蟲
  • 在黑暗環境中以氫為食的生物
    最近,一個科學家團隊通過從世界各地被冰雪覆蓋的棲息地收集到的數據,對微生物在冰蓋和冰川之下的生存有了新的見解。他們也認識到這些生物在延續在冰河時代的生命,甚至是在其他星球上那些荒涼環境中延續生命時所扮演的角色。
  • 水環境的生物監測方法及其應用
    生物監測是通過觀察生物種群、數量、群落組成和結構、生物習性、生長繁殖甚至遺傳特性的改變,從生物學的角度對環境汙染狀況進行監測和評價[1]。生物監測可以顯示出所有化學物質的綜合生態毒理效應,與傳統監測技術相結合,可對水環境有更好的監測效果。
  • 生物一定要氧氣?動物定義或將改寫,首次發現無氧也能生存的生物
    在我們的認知中,動物生存是需要氧氣的,植物雖然能夠製造出氧氣,但植物也是有呼吸作用的,在呼吸作用的同時,氧氣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這也就說明了只要是生物,都需要氧氣來進行呼吸作用,為自身提供能量,而且人類在探索外太空時,也是根據該星球有沒有氧氣來判斷是否適合生命的生存,然而今日這一理論獲將要被改寫了,原因就是以色列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無氧也能存在的多細胞寄生生物,這是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具有非常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