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熱帶雨林生物地理歷史變化研究

2021-01-09 科學網

 

了解森林的生物地理歷史變化對預測森林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至關重要。然而,生物地理受古地質、古氣候及生物遷移和擴散多個因素影響,想要獲得科學準確的預測並非易事。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態進化組組長Chuck Cannon研究員與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重現了東南亞巽它大陸過去100萬年森林的歷史變化,揭開東南亞熱帶雨林生物地理歷史變化之謎。該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

 

據Chuck Cannon介紹,巽它大陸是東南亞的一個生物地理學區域,包括馬來半島和由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及周圍小島組成的馬來群島。東南亞的雨林就分布在這一系列的島嶼上,該區域的地理歷史非常活躍,由於海平面的升降,古代東南亞和我們目前在地圖上所看到的十分不同。模型顯示,目前東南亞的景觀在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在過去100萬年的大多數情況下,巽它大陸架是一個大河的流域,看起來更像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未來,地球的氣候預計將變得更溫暖,因此,海平面會變得更高。這種情況意味著自從第四紀以來(就是距今約160萬年)供生物多樣性演變的條件將會發生更大改變。同時,該區域擁有全世界生物物種最豐富的熱帶雨林,是世界上地質歷史變遷最複雜的地區,長期被生物地理學家所關注。

 

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在巽它大陸分布的熱帶雨林並不代表其生物地理歷史,而是經歷過去100萬年冰川消失過程的殘存,正處於其「避難所」的「避難」階段。所謂「避難所」,就是在冰期中沒有被冰原所覆蓋的地點,這些地點成為動物和植物等在冰期避難的所在地。因此,這些「避難所」是具有較高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地區,是冰期後物種擴散和重新分布的起點和種源庫,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價值。當今,該地區發生的大量人為破壞活動,例如砍伐自然林、開墾種植園等,迅速減少了森林面積,進一步惡化了處於種群遺傳瓶頸狀態的雨林。因此,該成果對人們提高保護巽它大陸熱帶雨林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他們還將研究改善古氣候的模型。目前,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安德魯博士和他的研究生正在建立一個更詳細的末次盛冰期的區域性氣候模式。該氣候模式將在今年被納入整體模型內。另外,他們還將通過研究不同的生物體來探討物種的散布能力和基因流動的時間,據介紹,這樣的模型也可用來預測全球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對森林的綜合影響。(來源:科學時報 張雯雯 柯彩賢)

相關焦點

  • 攀鱸「西遊記」:一段歷史生物地理的新敘事—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用分子學結合古生物學的方法推演生物地理學歷史,從而講述了特別的迷鰓魚類——攀鱸的徵途故事。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通報》。 生物地理的困擾 過去,人們可能會認為,由於那些連綿的山河、陸地,還有無邊大海的屏障作用,生物尤其是淡水生物絕不會擴散到遠隔重洋的地域。可事實卻並非如此,有些近緣的淡水魚類出現在了相隔非常遙遠的不同地點,而且,一些類群的分布還很特殊,屬於洲際間斷分布。這種地理格局的形成機制一直都困擾著生物地理學研究者。
  • 熱帶雨林的分布和氣候特點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一種常見於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和眾多太平洋島嶼。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和穩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長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世界上過半數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熱帶雨林無疑是地球賜予人類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由於現時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現代藥物是由熱帶雨林植物所提煉,所以熱帶雨林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
  • 東南亞大型動物為何離奇滅絕?被懷疑的古人類,其實並非罪魁禍首
    考古證據表明,在過去幾十萬年中,東南亞地區曾有眾多大型動物,它們的多樣性僅次於非洲大陸。然而今天人們卻再未發現它們的蹤跡,它們已早早滅絕。每次一提到滅絕生物,咱們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人類自己,是否又是人類侵佔生存領地或者趕盡殺絕吃光了的?
  • 地理歌曲——《地球的歷史》
    3、化石概念:由於自然作用在地層中保存下來的地史時期生物的遺體、遺蹟,以及生物體分解後的有機殘餘等,如骨骼、貝殼、足跡等。4、研究化石和地層意義: 根據地層組成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以及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歷史和古地理環境。    一般不同年代的地層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年代的地層裡往往保存著相同或相近的化石。
  • 亞馬遜大火之後我們才意識到,保護熱帶雨林多麼重要
    2020年是多災之年,中國人習慣性地會對照歷史,認為庚子年總是不安,會發生很多事情。其實,這是迷信的說法,2020年的很多問題與庚子年關係不大,而是與自然遭到破壞關係很大。前有亞馬遜森林大火,後有澳大利亞森林大火,都破壞了地球之肺。
  • 什麼是熱帶雨林?
    19世紀末,德國生態學和植物學家辛伯爾(Andreas Franz Wilhelm Schimper,1856-1901年)廣泛考察了西印度洋群島、巴西、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的熱帶森林,在收集和總結了熱帶地區的科學發現和各種資料後,首次把潮溼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為熱帶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
  • 模擬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和進化:生物地理搖籃、博物館和墳墓
    在不斷變化的氣候中,物種分布的地理由許多相互作用的環境和生物過程決定。這些過程包括移動空間拍。環境變量,範圍轉移,擴散,物種間競爭的地理效應,生態位進化,範圍破碎和重新連接,物種,滅絕。我們的生物地理模擬模型在種群的地理範圍內將所有這些過程結合在一起,就像fe一樣現實。 考慮到不可避免的計算限制。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在實驗上評估這些機制在多因素框架中的相對重要性。
  • 高中地理必備氣候類型——熱帶雨林
    高中地理必備氣候類型——熱帶雨林高中地理屬於文科範疇,氣候類型可謂是高考必考的一個知識點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熱帶雨林氣候類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高中地理熱帶雨林氣候類型判斷依據: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 40強賽最有趣一組:東南亞4日遊!「旱鴨子」需適應熱帶雨林氣候
    而在這其中,有一個小組似乎很有意思,拋開足球場上的對抗,這個小組在地理上十分有趣。這個小組就是G小組,這個小組的種子隊是阿聯。而其他的球隊是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單看這幾支球隊的實力都不如阿聯,今年的亞洲杯上,作為東道主阿聯他們在1/4決賽上,1-0淘汰了澳大利亞挺進到了4強。
  • 陸地自然帶中最茂密「熱帶雨林帶」,其中最稀有的東西是什麼?
    ,在全球熱帶雨林最大的分布區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總面積超過550萬平方千米,除此之外,非洲的剛果盆地和亞洲的馬來群島地區地區也有面積較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另外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的東南部和中美地峽的東北部沿海地區也分布有少量的熱帶雨林。位於亞洲南亞、東南亞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區,對應的自然帶為熱帶季雨林帶,和熱帶雨林帶十分類似,有時候也歸為熱帶雨林。全球熱帶雨林分布的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千米。
  • 歷史生物地理組合怎麼樣?
    選擇歷史+地理+生物學科這個組合方案,專業領域選擇中可以選報的專業比率為77.8%,屬於中等的的學科組合方案,這個學科組合方案可報考的理工類院校專業領域類別相對較少,可選專業偏文科性。
  • 國際生物地理學會年會2016——生態與生物地理
    國際生物地理學會年會2016——生態與生物地理2016年5月4-8日,中國北京為促進中、外學者的交流,研討生物地理學的未來發展趨勢及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應用,北京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將於2016年5月4-8日聯合主辦「國際生物地理學會
  • 東北地理所歐亞大陸湖泊溫度變化遙感研究取得進展
    湖泊變遷記錄著氣候與環境變化的信息,是全球變化的直接反映。因此,湖泊變化及其驅動因素的研究受到關注。湖泊溫度是湖泊重要的物理特徵,是具有指示作用的氣候變化參量。開展湖泊溫度的相關研究,對氣候變化背景下湖泊的綜合響應、湖泊演化和格局的驅動機制等具有理論意義。
  • @山東高考生,歷史、生物、地理試題權威解析來啦
    針對今天舉行的歷史、生物和地理三門試題,省招考院今天發布相應的試題評析。一起來看看吧。試題注重歷史事物之間的縱向聯繫和橫向聯繫,強調考查內容融會貫通。如第19題以英國咖啡館的發展變化切入,考查了17世紀到19世紀英國社會政治、經濟領域的發展與變化。同時,試題還實現了對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考查的有機統一。
  • 七下生物地理歷史道法複習小記
    梳理的過程讓人感慨頗多:地理還是那個熟悉的地理,生物也還是那個熟悉的生物,歷史看似是原來的歷史卻遠非原來的歷史,道法早已是面目全非。而這些科目無論發生的變化差異有多少,最終共同的變化都是越來越零散、細節越來越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教育者們在無窮的路上越走越遠,從無窮到三到二到一的難度就必然越來越大,孩子們的壓力就自行腦補了,用什麼語言形容怕是都無法準確描述。
  • 地理教育-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又稱赤道多雨氣候或赤道氣候,通常赤道多雨氣候地區全年高溫多雨,柯本氣候分類法代號為"Af"。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植被是茂密的熱帶雨林。赤道南北常年高溫、潮溼和多雨的氣候,南、北兩個半球的信風氣流在這裡匯合,地面風力一般微弱,溼潤而不穩定的赤道全年控制著這個地帶,宜於多種植物生長。
  • 不出國門也能體驗東南亞風情,獨有的熱帶雨林氣候吸引著候鳥人群
    ,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圈,植物種類佔全國的1/6,動物種類佔全國的1/4,森林覆蓋率80%,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鄉。熱帶雨林中的動植物關於西雙版納的歷史故事,上山下鄉做過知青的上輩人應該非常有發言權。
  • 熱帶雨林樹木生長也有周期變化
    在一年四季分明的地區,樹木會有年輪等周期性明顯的特徵,那麼在沒有明顯季節變化的赤道附近地區,熱帶雨林樹木的生長也會有周期性變化嗎?日本研究人員在追蹤觀察馬來西亞熱帶雨林後給出了肯定結果。  日本京都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生態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對馬來西亞
  • 國內唯一被世界公認的熱帶雨林,為何遊客抬頭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在國內,去海南或雲南都有熱帶雨林,但在中國能被世界認可的熱帶雨林並不多,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望天樹風景區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北緯21度唯一的綠洲,也是中國唯一得到世界認可的熱帶雨林,今天要說的是國內唯一被世界公認的熱帶雨林,為何遊客抬頭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 新高考「3+1+2」,「物理生物地理」和「歷史生物地理」怎麼選
    比如,近日一位家長表示,兒子讀高一,馬上要選科了,但是一直糾結是選擇「物理+生物+地理」還是「歷史+生物+地理」的組合。那麼這兩個組合該怎麼選擇呢?第一、「物理+生物+地理」組合的優缺點。優點:1、偏理科的組合,適合理科思維較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