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地理學會年會2016——生態與生物地理

2020-12-06 北京大學新聞網

國際生物地理學會年會2016——生態與生物地理

2016年5月4-8日,中國北京


為促進中、外學者的交流,研討生物地理學的未來發展趨勢及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應用,北京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將於2016年5月4-8日聯合主辦「國際生物地理學會(International Biogeography Society, IBS)年會」,主題為「生態與生物地理」,歡迎相關領域的學者參會(http://www.ibs2016-china.org/)。

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正面臨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和土地利用變化等威脅,如何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挑戰。作為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的交叉,生物地理學旨在了解歷史因素和環境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預測生物多樣性對快速全球變化的響應。近年來,我國的生物地理學研究迅速發展,研究人員和論文數量均快速增加。在北京召開IBS年會將進一步促進國內外生物地理學和生態學學者的學術交流。

會議將設7個分會場,主題分別為:生物多樣性格局及其維持機制、譜系地理學、物種分布與全球變化、群落譜系、生物入侵、保護生物地理學和功能生物地理學。本次北京年會將是IBS第一次在亞洲召開的會議,已吸引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多名知名學者參會,其中已確認的大會報告人包括:

• Dr. Carsten Rahbek, Professor and elected member of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Letter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 Dr. David Currie, Professor, Biology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Ottawa, Canada

• Dr. Jingyun Fang, Professor and elected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Peking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China

• Dr. Robert E. Ricklefs, Curators' Professor of Biology and elected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St. Louis, US

• Dr. Stephen P. Hubbell,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Univ.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and 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

• Dr. Susanne Renner, Professor,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Department Biologie I, Systematische Botanik und Mykologie

• Dr. Yaping Zhang, Professor and elected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of CAS, China



 

初步日程


2016年5月4日

8:30-18:00 註冊

14:00 – 18:00 會前講習班:

1) Tips for prepare and submitting manuscripts from a senior journal editor by Dr. Maria Persson (Senior Editor of Ecography, IF = 4.8)

2) Spatial Analysis, organized by Alice Hughes

2016年5月5日

09:00-12:00 1) 開幕式,學術委員會主席及其他邀請人員致辭; 2) 大會特邀報告

12:00-14:00 午餐及牆報交流

14:00-17:30 分會場: 1) 生物多樣性格局及其維持機制;2) 譜系地理學;3) 物種分布與全球變化

18:00 歡迎酒會

2016年5月6日

09:00-12:00 分會場: 4) 群落譜系;5) 生物入侵;6) 保護生物地理學;7) 功能生物地理學

12:00-14:00 午餐及牆報交流

14:00-17:30 大會報告: 1) 大會特邀報告, 2) 閉幕式

2016年5月7-8日, 自費會後考察


主辦單位: 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學術委員會

主席:張亞平、Carsten Rahbek


組織委員會

主 席:方精雲,北京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副主席:雷富民,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leifm@ioz.ac.cn)

王志恆,北京大學 (zhiheng.wang@pku.edu.cn)


註冊網址: http://www.ibs2016-china.org/

會議地點: 國家會議中心


 




編輯:安寧

 
    bookletA4-IBS2016    

相關焦點

  • 2017年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召開
    6月26日至28日,2017年度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都江堰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400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年會由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承辦,中國地理學會西南代表處、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四川省地理學會協辦。
  • 【中國科學報】聚焦生物地理學的未來發展及應用
    5月5日~6日,國際生物地理學會年會在京召開,本次年會是國際生物地理學會首次選擇在亞洲地區召開的會議,吸引了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多位知名學者和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名研究者前來參會。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出席了會議開幕式並致辭。
  • 科學網—聚焦生物地理學的未來發展及應用
    聚焦生物地理學的未來發展及應用   本報訊(記者李瑜)5月5日~6日,國際生物地理學會年會在京召開,本次年會是國際生物地理學會首次選擇在亞洲地區召開的會議,吸引了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多位知名學者和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名研究者前來參會。
  • 2019年中國地理學會(華東地區)學術年會在寧波召開
    2019年5月2日-5日,2019年中國地理學會(華東地區)學術年會在寧波成功召開。來自全國100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以及科學出版社(南京分社)、《地理學報》等地理資源類期刊出版單位,共計400餘名代表齊聚國際海港名城寧波,圍繞「地理學與綠色發展」開展專業學術研討。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反對:該地區地質條件複雜,水庫建設易誘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破壞生物多樣性;移民安置難度大。典型例題九:(2016·浙江高三月考)9.(2016·浙江高三月考)讀我國秦嶺南北兩坡自然帶垂直分異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 模擬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和進化:生物地理搖籃、博物館和墳墓
    模擬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和進化:生物地理搖籃、博物館和墳墓我們不斷改進生物多樣性全球分布的文獻資料,提高對生物多樣性脆弱性的認識,但我們仍然面臨著對基本生態系統的無知。 形成大陸生物多樣性和複雜生物地理的CAL和進化過程。
  • 聚焦生物地理學的未來發展及應用
    此次會議的主題為「生態與生物地理」,由北京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和中科院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旨在為促進中、外學者交流,研討生物地理學的未來發展及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應用。「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正面臨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和土地利用變化等威脅,如何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挑戰。」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方精雲院士在致辭中指出,作為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的交叉,生物地理學旨在了解歷史因素和環境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預測生物多樣性對快速全球變化的響應,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 ...描繪貴州「碧水東流」寫意畫卷——2019中國水文地理學術年會在...
    新聞提示8月30日至9月1日,2019年中國水文地理學術年會在貴陽市召開,來自全國70餘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會議由中國地理學會水文地理專業委員會、貴州師範大學、國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貴州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與貴州師範大學喀斯特研究院承辦。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對地理環境的適應
    戈壁紅駝能與草原生態互促共生、良性循環。但由於種種原因,在2002年前,紅駝數量銳減。2004年,當地成立了「戈壁紅駝事業協會」,並探索出「牧戶+協會+公司」的新發展模式。經過十多年的保護性發展,2016年戈壁紅駝數量已達5萬餘峰。如圖為我國局部區域圖。(1)分析2002年之前戈壁紅駝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2)分析戈壁紅駝能與草原生態互促共生、良性循環的原因。
  • 地學中心楊軍副教授在《全球生態和生物地理》發文
    地學中心楊軍副教授在《全球生態和生物地理》發文發表關於全球城市森林的種類組成相似性和空間尺度關係的論文  清華新聞網9月17日電  9月16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簡稱「地學中心」)楊軍副教授等在《全球生態和生物地理》(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在線發表了題為
  • 2016年中國人文地理學聯合學術年會在長春召開
    9月24日至25日,2016年中國人文地理學聯合學術年會在長春召開。來自全國各地1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及研究生1000餘人出席了大會。會議由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農業地理與鄉村發展專業委員會、人口地理專業委員會、城市與區域管理專業委員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區域規劃研究分會及世界地理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承辦,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吉林省地理學會協辦。
  • 會議通知 | 2020年中國人文地理學術年會(第一號)
    為促進新時代我國人文地理學研究發展,共享人文地理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發揮人文地理學成果在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經中國地理學會批准,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定於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大學舉辦「2020年中國人文地理學術年會」。
  • 溼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暨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2010年...
    11月10日至12日,由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中科院溼地研究中心及廣西科學院等主辦、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承辦的「溼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暨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2010年年會」在美麗的廣西北海圓滿結束。
  • [高考地理必背考點]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考點]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 2012-04-12 17:33 來源:www.51edu.com 作者:
  • 大滅絕致生物多樣性驟降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
    近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宋海軍教授團隊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古地理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他們研究發現,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變。最近,相關成果以《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導致扁平化的多樣性緯度梯度》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當今生物多樣性最普遍、最具全球性的特徵之一就是存在多樣性緯度梯度。多樣性緯度梯度是指地球物種多樣性具有從兩極向赤道增加的特徵,這一生物地理分布特徵在陸地和海洋生物中廣泛存在。
  • 關於召開「2020年中國人文地理學術年會」的通知(第一號)
    為促進新時代我國人文地理學研究發展,共享人文地理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發揮人文地理學成果在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經中國地理學會批准,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定於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大學舉辦「2020年中國人文地理學術年會」。
  • 大規模滅絕導致的生物多樣性的突然下降 促進了生物古地理格局的...
    近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宋海軍教授的團隊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的生物地理學領域取得了新的進展。他們發現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急劇下降,還導致了生物古地理格局的巨大變化。最近,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綜合學術期刊《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導致扁平化的多樣性緯度梯度》上,標題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
  • 大滅絕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
    最近,相關成果以《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導致扁平化的多樣性緯度梯度》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宋海軍教授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當今生物多樣性最普遍、最具全球性的特徵之一就是存在多樣性緯度梯度。多樣性緯度梯度是指地球物種多樣性具有從兩極向赤道增加的特徵,這一生物地理分布特徵在陸地和海洋生物中廣泛存在。
  • 林超地理博物館(網絡版)2013年學術年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2013年12月26日,由中國地理學會、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林超地理博物館(網絡版)2013年學術年會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召開。會議參加人員包括中國科學院童慶禧院士、劉昌明院士、郭華東院士、傅伯傑院士,北京大學劉闖教授、王恩湧教授、秦其明教授等領導和專家100餘人應邀出席。大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度主持。
  • 【名詞解釋】伍光和自然地理: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
    環境:從生態學觀點來看,所謂環境是指生物有機體或生物群體所在空間內一切事物和要素的綜合。即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體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動植物。環境對於生物的影響是很大的,它控制和塑造著生物的全部生理過程、形態構造和地理分布。生物也對環境產生明顯的改造作用,所有地理過程都受生物的直接或間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