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的畫面很模糊,夢中卻很清晰,大腦存儲機制和電腦根本不一樣

2020-12-05 失落代號

我曾經多次試過,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在某種條件下,腦海裡突然出現某幅畫面,特別清晰。比如說有一次,一朵不知道什麼花突然出現腦海中,完全就是面對面近距離看著的樣子。更奇怪的是,當時我是完全清醒的,除了不睜開眼睛,腦子可以想到其他地方,也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

我們清醒的時候,可以想像很多畫面,但是想像出來的畫面是很模糊。但如果你剛做完夢就清醒過來的話,你會很清楚地記得夢中的情形,並且確定夢中畫面是很清楚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大腦是如何存儲圖像,調用圖像的呢?

先說一下大腦的容量。說到存儲容量,學過計算機都人都知道,我們計算數據大小都是算字節的,一個字母一個字節,一個漢字佔兩個字節。1024位元組就是1KB,1MB就是1024KB,1GB等於1024MB,1TB等於1024GB。一個1TB的硬碟,理論上容量就是可以存儲1024GB的數據。

我們日常所說的清晰度,對於圖片來說就是像素。像素其實就是一個點,這個點有多大,就取決於解析度了。解析度是指在長和寬的兩個方向上各擁有的像素個數,相同面積不同解析度的顯示屏,其像素點大小就不相同。相同面積的顯示屏上的像素越多,我們就說這個顯示屏的解析度越高,看得越清晰。

像素跟存儲大小是什麼關係呢?

常用的圖片為256個灰度級的圖像,表示每個像素從最白到最黑可以有256種狀態。256是2的8次方,使用8個bit(1或者0),就可以表示256種狀態。所以一個像素佔用了8個個bit,也就是一個字節1B。那麼一張1024×1024的圖片像素大概是100W,佔的存儲空間就是1MB。

了解了存儲容量和像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看大腦能存儲多少照片。

我們人一生看到的畫面近乎無限多,只要開著眼睛就是圖像。是不是所有的圖像我們大腦都存儲著呢,我們努力回憶看一個小時候內你能回憶起來的畫面能有多少呢?

如果沒有刻意的看一個小時,平時一個小時內的畫面能回憶起來的畫面真的不多。其實我們大腦在日常過程,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記錄。為了節約空間,一些無意的事情,或者一些近乎重複的畫面,大腦基本都是不記憶的。好比我們攝像頭,如果畫面完全,它也是不重複保存錄像的。

當然,大腦存儲會對圖像進行壓縮,好比我們的壓縮軟體一樣,不過大腦的壓縮法更加高級和複雜。它可能只需要記憶一個畫面一點東西,就可以還原整個畫面。還有就是大腦不僅除了存儲功能,還具有聯想、創造等功能。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圓形,我們就可以想像出各種圓的畫面,我們腦海中只需要記一個圓的圖像即可。

目前我們已知可以調出大腦中高解析度的畫面途徑有兩種,第一就是在夢中,屬於無意識狀態;第二就是修煉到一定程度出現的景象,這時候腦子是清醒的。

道教認為,我們腦子是由兩種魂魄主宰的,一種就是識神,另一種就是元神。識神為我們外在所學的思想觀念,知識,是人認識世界和操控身體行動的意識體,它屬於後天的意識。而元神是我們的魂魄,內在的能量,元神是人一出生就擁有的。

元神相當於我們的潛意識,可以穿越一切,但是不可以獨立存在這個物質世界上,只能寄託於人體。當識神佔據身體的時候,元神是沉睡的,只有晚上睡覺時候識神沉睡,元神才醒來,並且穿越到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去,就是做夢。

元神甦醒的時候,可以感受一切,也可以調動人體內各種記憶的圖像,並穿越時空看到它的影響,極為清晰。也有人說,元神看到的東西並不是我們大腦裡面存儲的,而是它在異界經歷的。

當然,元神之說過於玄幻,未能證實。關於夢,也有人認為是腦裡深度隱藏的記憶、情緒,在入眠後由大腦釋放出來,在大腦的聯想、創造功能下,模擬產生各種連續畫面,創造場景,有點類似智能寫文章系統。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智能生成電影系統,有的話,和這個更類似。

睡眠之中,大腦是處於放鬆狀態。如果在不入睡狀況下身體也達到這种放松條件,大腦也可能能自動模擬生成畫面,浮現腦海中,這或許就是清醒夢的原因。

無論是佛家的打禪,還是道家的打坐修煉,都是要強調身體放鬆、排除雜念,達到恬靜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大腦便會調用記憶深處的圖像、經歷、甚至是情緒,自動創造各種畫面場景,人越是放鬆,越是身臨其境。身體越是放鬆,情緒越是愉悅,腦子產生的場景越是美好,仿若天堂,妙不可言!反之,如果心情糟糕、壓抑,腦子裡面就會產生黑暗的場景,各種恐怖事情,讓人噩夢連連,就像掉入地獄。

說了一些好像有點玄幻的東西, 我們還是回歸一下科學研究吧。目前關於腦子是如何識別、記憶、調出清晰畫面,尚沒有明確的答案。即使是在人腦識別圖像機理方面,迄今為止尚未形成一個較具有說服力的、普遍認可的模式識別理論。傳統上人腦的對圖片的識別模式理論方法,主要有模板匹配模式、原型匹配模式、特徵分析模式、結構描述模式、傅立葉模式五類。現在圖像理解中主要的數學處理方法,幾乎都是基於上述模式識別理論。需要特別說的是,無論上述那一種模式識別理論,都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實驗證實,人類大腦識別和理解一張圖片,只需要大約13毫秒,該處理速度比之前認為的大腦識別圖像速度快8倍。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視覺處理下一張照片前大腦處理這張照片的時間僅13毫秒,但大腦其它部分仍繼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處理這些圖像信息。由此可見,人一生中,幾乎是無時無刻不在識別圖像。有時候,我們人可能未曾注意,大腦就已經記憶著,在某種狀態下再調出來。

人的大腦有超過860億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有好幾個方向上的其它神經元進行著連結,這就形成了一個超級巨大的蜂窩結構。因此,要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是極為複雜的,目前對但大腦的研究,甚至還是皮毛上的。

最後回歸到題目,人腦的存儲容量有多少?網上有各種答案,有幾個TB的,有幾萬TB的,也有比世界上所有電腦存儲能力還要大的。其實都不對,我們目前仍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可以確切證實大腦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大腦的存儲方式可能與我們目前所理解的計算機存儲模型並不一樣,用計算機的存儲模式去計算大腦的存儲,或許根本就不合理!

相關焦點

  • 模糊邏輯:研究人的大腦認知思維形式的邏輯科學
    我們就從一個極為簡單的信息的輸入與輸出方式說起,結合日常生活實例,來對模糊邏輯理論的基本原理加以簡單解釋。舉例來講,日常生活裡我們總是面對這樣或那樣的認知與決策,比如「是」還是「否」,是「想要」還是「不想要」,等等。傳統邏輯比如用1表示想要的,0表示不想要的,就如電腦裡的基本計算的比特單位一樣,不是開就是關。當電流開關打開時為1,當電流開關關閉時為0。
  • 高科技儀器變身「讀心術」成功捕獲大腦想像畫面
    導讀近日,科學家創造了一個革命性的研究,他們可以看到你大腦中想像的畫面,並通過最新的儀器最後在屏幕上顯示出來。這可謂是「讀心術」的最高示範。不僅知道你在想什麼,還可以知道你想像的畫面。
  • 大腦開發之「全能潛意識」
    人在做夢時(清醒時不具備)大腦的幾種超常表現:一、超常想像力和創造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影響一個人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我們知道,每一段夢境都是大腦構思出來的情景畫面(這與作家創作小說的過程是一樣的),研究發現,人進入夢境後大腦可以自由想像並勾勒出各種夢幻、離奇的情景。可是,清醒時大腦卻很難激發想像力,很難構思出超越現實的情景。
  • 電視畫面模糊怎麼調整
    電視畫面模糊怎麼調整一、電視重新設置將電視打開後,用遙控器將電視清晰度調整到0。因為清晰度調過高的話,電視邊緣的銳化越高,甚至會出現雜斑,接著將電視的「圖像」調整到最低即可。二、顯像管的管座受潮潮溼的雨季和南風天氣,由於空氣溼度相對來說較大,導致顯像管的管座受潮。不用擔心,電視運行一段時間後溫度會升高,潮汽將蒸發,電壓有所上升,此時電視模糊的情況明顯有好轉,同時畫面就變得更清晰了。
  • 俄羅斯土豪希望能夠把人類的大腦數據上傳至電腦之中,以此達到永生...
    他說道,「在2016年的今天來看,這種設想或許有點不現實,但你不能說這不可能,它非常科學。」藍道爾的自信並非毫無理由,一項尚未得到解答的,關於大腦運作方式的神經科學研究就與此有關:人類的大腦大約有860億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把人類的細胞連接在一起,並通過電信號把信息傳達到身體各處——這種運作方式就像波浪一樣,通過神經元與細胞的「波動」進行信息傳輸。
  • 人類大腦能存儲多少東西?美國專家:還不如一部老舊手機
    從小時候記事開始,到上學、工作,那些曾經背得滾瓜爛熟的課文、單詞、數字公式,那些過去遇到的人和事,那些曾經看過的電影和書籍……此時此刻,你又還記能得多少呢?除了印象深刻的記憶片段,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模糊的,有很多甚至根本記不起來!我們的大腦確實有大量的神經元,但大多數神經元並沒有用作記憶,他們的工作是每時每刻處理大腦接收到的各種信息。
  • 大腦騙了我們幾千年,鬼不過是大腦給我們的假象
    可事實上,科學永遠也不會發現鬼的,因為鬼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存在,而是一個由不同的現象抽象而成的概念,而且,不同的人群對鬼的定義和想像也是不一樣的,鬼根本就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1、鬼的變化莫測如果你去問不同的人對鬼的想像,或者說他見過的鬼的形象,那麼你得到的答案會千差萬別。
  • 大腦如何存儲信息?
    用科學家們的表述,即大腦在秒級尺度內存儲和操縱信息的一種基本認知功能。比如,在腦中進行數學運算、閱讀、思考、語言的學習等。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能力就是工作記憶。「工作記憶」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第一,時間短,存在的時間以秒級計;像電腦的緩存,如果信息不被使用,就會隨著時間自然衰減。第二,容量有限,科學家們認為一般人的「工作記憶」長度是5至9個記憶單元。
  • 人類大腦的存儲量可能只有幾百兆,連老式電腦都不如
    那麼人類大腦的存儲量有多大呢?對於這個問題,儘管我們不知道準確的答案,但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個數字肯定會非常可觀。通常情況下,目前普通電腦的硬碟容量一般都是1T,也就是說,按照上述數據來講的話,人類大腦存儲量的理論值相當於1000臺這樣的電腦。然而大家先別忙著驕傲,因為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的大腦並沒有這麼大的存儲量。
  • 人的大腦能和多少個電腦相比,誰更厲害?大數據告訴你!
    1、人的大腦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掌管著思維、感覺及全身的活動,使得我們的大腦具備高超的運算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不過,與計算機相比,人類大腦的計算能力要差的很多了,因此很多人擔心,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是否會會像電影那樣統治人類。
  • 大腦在電腦裡永生不可能:上傳的只有記憶
    他想像了一個這樣的世界,所有工作都是由脫離實體的模擬人類思維完成的,利用與城市一樣大的計算設備,進行虛擬實境的模擬。從我們的思維能夠被上傳,到這一切已經實現,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矩陣」式計算機模擬中,這兩個概念之間只有一步之遙。技術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又提到了這一討論,他爭論稱,我們不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的概率只有「幾十億分之一」。
  • 導致監控攝像機圖像畫面不清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導致監控圖像畫面不清晰的主要原因1、電子信號幹擾攝像機內部是一個高度集成的系統,較容易受到外部電子信號的幹擾。如果監控畫面會出現跳動或者條紋狀,則有可能是攝像機受到幹擾,安裝時注意要遠離電子信號幹擾源。
  • 大腦的「想像」或「分心」是怎麼回事?(一)
    默認網絡由若干腦區構成:一旦認知活動不受制於要求持續注意環境的外部任務,這些腦區就會活躍起來。這些區域分布在皮質外側(從側面觀察大腦時看到的部分)和分隔左右半球的中線兩側。在皮質外側,默認網絡佔據著顳頂聯合區和位於大腦最前部的前額葉皮質下部。後者叫作「腹外側前額葉皮質」,就在布洛卡區前面。沿中線兩側,默認網絡圍繞著胼胝體,從大腦後部的後扣帶回延伸到大腦前部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
  • 人類大腦能用來存儲,相當於多少G內存?我們低估大腦了!
    人類大腦能用來存儲,相當於多少G內存?我們低估大腦了!奶奶一輩的老人經常會有這樣的說法,頭越大的孩子越聰明,因為他們認為頭越大大腦也就越大,可以存儲的東西越多,所以這個孩子會更為聰明一些。對於一個人來說,大腦確實是身體裡面最為重要的器官,從我們咕咕落地的一瞬間開始,我們的大腦就已經開始運作了,它需要不斷的消耗氧氣,一直到我們生命結束的那一天它才會停止運作,大腦就像是人身體的CPU一樣,支配著我們的身體完成各種活動。同時大腦又像是一個存儲器,可以將我們的經歷存儲在大腦皮層當中,如果我們的大腦真的是一個儲存器,那麼大腦的容量相當於多少個G的內存呢?
  • 生化危機7畫面特別模糊怎麼辦 畫面模糊問題解決方法推薦
    導 讀 生化危機7畫面特別模糊怎麼辦?生化危機7畫面模糊的問題是很多玩家遭遇到的問題吧!
  • 大腦可塑性意味著我們每天都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
    有一項已經開展了幾十年的研究,受試者是一群終身生活在女修道院中的修女,均同意在死後將大腦捐獻出去。研究人員在解剖時發現,有一部分修女患有阿爾茨海默症,但這些修女在世時,別人根本看不出她們得了病。這是因為,她們無時無刻不在「挑戰」自己。修女們有職責和雜務在身,還要經常和他人打交道。
  • 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
    它同時也是一臺電腦,可以在1毫秒(即1/1000秒)的時間裡,得出一個複雜運算的結果。通過實驗,科學家還發現蒼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也很快。經測量   原標題:為什麼大腦反應這麼慢呢? 大腦運算機制是怎麼樣的?
  • 哈佛教授用DNA存儲電影,未來你家寵物狗就是移動電影院
    我們知道DNA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鏈,相互纏繞形成的一個雙螺旋結構,而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人類就可以對特定DNA片段進行敲除、加入等「編輯」操作,就像給DNA寫入代碼一樣,。   研究團隊發現,這部電影不但隨著宿主生物體的生長和分裂,可以被隨意訪問和無限複製。而且在細菌的每一代後代中,存儲在基因中的電影都「完好如初」。據估算,DNA存儲的數據量可達相同大小光碟的1萬億倍。這就意味著,DNA未來或將成為新的海量存儲裝置。   試想一下,現在一個硬碟可以存1T的電影,將來你家的寵物狗可以存幾萬億T的電影,把人類拍的所有電影裝進去,還沒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