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多次試過,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在某種條件下,腦海裡突然出現某幅畫面,特別清晰。比如說有一次,一朵不知道什麼花突然出現腦海中,完全就是面對面近距離看著的樣子。更奇怪的是,當時我是完全清醒的,除了不睜開眼睛,腦子可以想到其他地方,也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
我們清醒的時候,可以想像很多畫面,但是想像出來的畫面是很模糊。但如果你剛做完夢就清醒過來的話,你會很清楚地記得夢中的情形,並且確定夢中畫面是很清楚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大腦是如何存儲圖像,調用圖像的呢?
先說一下大腦的容量。說到存儲容量,學過計算機都人都知道,我們計算數據大小都是算字節的,一個字母一個字節,一個漢字佔兩個字節。1024位元組就是1KB,1MB就是1024KB,1GB等於1024MB,1TB等於1024GB。一個1TB的硬碟,理論上容量就是可以存儲1024GB的數據。
我們日常所說的清晰度,對於圖片來說就是像素。像素其實就是一個點,這個點有多大,就取決於解析度了。解析度是指在長和寬的兩個方向上各擁有的像素個數,相同面積不同解析度的顯示屏,其像素點大小就不相同。相同面積的顯示屏上的像素越多,我們就說這個顯示屏的解析度越高,看得越清晰。
像素跟存儲大小是什麼關係呢?
常用的圖片為256個灰度級的圖像,表示每個像素從最白到最黑可以有256種狀態。256是2的8次方,使用8個bit(1或者0),就可以表示256種狀態。所以一個像素佔用了8個個bit,也就是一個字節1B。那麼一張1024×1024的圖片像素大概是100W,佔的存儲空間就是1MB。
了解了存儲容量和像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看大腦能存儲多少照片。
我們人一生看到的畫面近乎無限多,只要開著眼睛就是圖像。是不是所有的圖像我們大腦都存儲著呢,我們努力回憶看一個小時候內你能回憶起來的畫面能有多少呢?
如果沒有刻意的看一個小時,平時一個小時內的畫面能回憶起來的畫面真的不多。其實我們大腦在日常過程,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記錄。為了節約空間,一些無意的事情,或者一些近乎重複的畫面,大腦基本都是不記憶的。好比我們攝像頭,如果畫面完全,它也是不重複保存錄像的。
當然,大腦存儲會對圖像進行壓縮,好比我們的壓縮軟體一樣,不過大腦的壓縮法更加高級和複雜。它可能只需要記憶一個畫面一點東西,就可以還原整個畫面。還有就是大腦不僅除了存儲功能,還具有聯想、創造等功能。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圓形,我們就可以想像出各種圓的畫面,我們腦海中只需要記一個圓的圖像即可。
目前我們已知可以調出大腦中高解析度的畫面途徑有兩種,第一就是在夢中,屬於無意識狀態;第二就是修煉到一定程度出現的景象,這時候腦子是清醒的。
道教認為,我們腦子是由兩種魂魄主宰的,一種就是識神,另一種就是元神。識神為我們外在所學的思想觀念,知識,是人認識世界和操控身體行動的意識體,它屬於後天的意識。而元神是我們的魂魄,內在的能量,元神是人一出生就擁有的。
元神相當於我們的潛意識,可以穿越一切,但是不可以獨立存在這個物質世界上,只能寄託於人體。當識神佔據身體的時候,元神是沉睡的,只有晚上睡覺時候識神沉睡,元神才醒來,並且穿越到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去,就是做夢。
元神甦醒的時候,可以感受一切,也可以調動人體內各種記憶的圖像,並穿越時空看到它的影響,極為清晰。也有人說,元神看到的東西並不是我們大腦裡面存儲的,而是它在異界經歷的。
當然,元神之說過於玄幻,未能證實。關於夢,也有人認為是腦裡深度隱藏的記憶、情緒,在入眠後由大腦釋放出來,在大腦的聯想、創造功能下,模擬產生各種連續畫面,創造場景,有點類似智能寫文章系統。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智能生成電影系統,有的話,和這個更類似。
睡眠之中,大腦是處於放鬆狀態。如果在不入睡狀況下身體也達到這种放松條件,大腦也可能能自動模擬生成畫面,浮現腦海中,這或許就是清醒夢的原因。
無論是佛家的打禪,還是道家的打坐修煉,都是要強調身體放鬆、排除雜念,達到恬靜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大腦便會調用記憶深處的圖像、經歷、甚至是情緒,自動創造各種畫面場景,人越是放鬆,越是身臨其境。身體越是放鬆,情緒越是愉悅,腦子產生的場景越是美好,仿若天堂,妙不可言!反之,如果心情糟糕、壓抑,腦子裡面就會產生黑暗的場景,各種恐怖事情,讓人噩夢連連,就像掉入地獄。
說了一些好像有點玄幻的東西, 我們還是回歸一下科學研究吧。目前關於腦子是如何識別、記憶、調出清晰畫面,尚沒有明確的答案。即使是在人腦識別圖像機理方面,迄今為止尚未形成一個較具有說服力的、普遍認可的模式識別理論。傳統上人腦的對圖片的識別模式理論方法,主要有模板匹配模式、原型匹配模式、特徵分析模式、結構描述模式、傅立葉模式五類。現在圖像理解中主要的數學處理方法,幾乎都是基於上述模式識別理論。需要特別說的是,無論上述那一種模式識別理論,都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實驗證實,人類大腦識別和理解一張圖片,只需要大約13毫秒,該處理速度比之前認為的大腦識別圖像速度快8倍。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視覺處理下一張照片前大腦處理這張照片的時間僅13毫秒,但大腦其它部分仍繼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處理這些圖像信息。由此可見,人一生中,幾乎是無時無刻不在識別圖像。有時候,我們人可能未曾注意,大腦就已經記憶著,在某種狀態下再調出來。
人的大腦有超過860億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有好幾個方向上的其它神經元進行著連結,這就形成了一個超級巨大的蜂窩結構。因此,要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是極為複雜的,目前對但大腦的研究,甚至還是皮毛上的。
最後回歸到題目,人腦的存儲容量有多少?網上有各種答案,有幾個TB的,有幾萬TB的,也有比世界上所有電腦存儲能力還要大的。其實都不對,我們目前仍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可以確切證實大腦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大腦的存儲方式可能與我們目前所理解的計算機存儲模型並不一樣,用計算機的存儲模式去計算大腦的存儲,或許根本就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