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馴化狼產生了狗,為什麼沒有嘗試馴化老虎?是不敢嗎?

2021-02-08 大臉科學視野

在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中,狗算是具有代表性的物種。多項證據表明,狗曾是狼家族的一員。多年的人類馴化,讓灰狼家族中的一支逐漸改變了容貌,性格也變得更加溫順,開始與人類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就是如今的狗。

既然人類當初馴化狼使其變成了狗,為何當初沒有嘗試馴化老虎,讓其為人類所用呢?美國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在他的著作《槍炮、病菌與鋼鐵》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原則,安娜·卡列尼娜原則。

他認為,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以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簡單來說,動物是否能夠被人類馴化,早已被自然所決定,並不是外部因素所決定。人類只是讓這一特徵被顯現出來而已。

事實上,在幾千萬年的進化中,人類幾乎嘗試了所能接觸的全部大型哺乳動物,可是只有14種最終被人類馴化成功。其數量之少確實令人費解。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甚至稱,那些動物註定要永遠野生。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狼獲得了人類馴化的偏愛,而老虎卻只能在自然界盡情釋放野性?我們可以從以下這3個角度簡單地探討一下。

食物的轉化率

食物的轉化率本質上是飼養的成本問題。能量的流動關係告訴我們能量是隨著食物鏈逐級遞減的,越高級的物種能量的利用率越低。因此,相比較吃草的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可能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

我們可以假設能量的傳遞效率為10%,那麼1000斤豬食可以養100斤豬,如果老虎以豬為食,只能夠維持10斤的老虎生存。而在原始社會,人類的食物也極度匱乏,哪裡有多餘的食物去供養老虎。

有人可能會問,狼不也是肉食動物嗎?瑞典的一個科研小組稱,幾萬年前,一部分的狼發生了基因突變,讓它們具備了消化澱粉的能力,這讓狼開始被人類的剩菜剩飯所吸引,逐漸轉化為如今的狗,也因此變成了雜食性動物。

總之,基因改變讓一部分狼變成了雜食性動物,這讓它們對食物的利用率有了提高,也為人類馴化它們提供了契機。

社會結構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一些動物種群中也存在著嚴格的社會等級。它們生活範圍重疊,卻互相包容而不排斥。比如,牛、羊、狼等在其種群中都存在領頭動物,其他群體也樂意跟隨,聽從領頭動物的支配。

由於這個原因,這些動物在被集體看管時就會尤為輕鬆,往往控制住領頭動物的位置,就能控制整個種群。而老虎多為獨居,領地意識極強,侵入其領地的動物不是傷亡慘烈就是命死敵手。

因此,群居與獨居的特性讓人類馴化了狼變成了狗,而老虎卻始終不能被馴化。

獵捕方式

人類馴化動物最初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當作食物來源或者用來幹活,另一個是協助狩獵,而狼正好是後者。狼屬於群居動物,多以長途奔襲,圍攻獵物,使獵物在疲憊與驚恐中失血而亡。

原始人類的狩獵明顯與犬科動物更加契合。原始人類曾是最優秀的長跑者,當人類從樹林來到草原,身體機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去適應奔跑。腳趾變短增加了身體穩定性,向上彎曲的足弓起到了減震作用,全身的體毛褪去,更是讓人類身體的散熱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

有人猜測,原始人類追逐獵物的速度很可能大於現在的馬拉松運動員,距離也更遠,耐力更久。這對於以伏擊為主的貓科動物來說顯然是達不到的。因此,當人類在獵捕獵物時,只有狼能夠堅持下來,有力氣跟著打獵。

總而言之,正是由於狼在獵捕的方式上與人類的相似性,才讓人類能夠馴化了狼,而虎沒有被馴化。

當然,每種被馴化的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點,那些還未被馴化的動物也有自己的理由沒被馴化。比如羚羊、鹿的敏感性,豹子、獅子的兇猛性等等。還有哪些原因導致這些動物沒有被馴化,不如評論區一起討論~

往期回顧:

如果沒有生殖隔離,地球會怎樣?除了關係有點亂,還有這樣的結果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很多,卻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相關焦點

  • 人類馴化狼產生了狗,為什麼沒有嘗試馴化老虎?是不敢嗎?
    在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中,狗算是具有代表性的物種。多項證據表明,狗曾是狼家族的一員。多年的人類馴化,讓灰狼家族中的一支逐漸改變了容貌,性格也變得更加溫順,開始與人類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就是如今的狗。既然人類當初馴化狼使其變成了狗,為何當初沒有嘗試馴化老虎,讓其為人類所用呢
  • 狼能夠被馴化,為什麼鬣狗無法被馴化?
    狗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在古代時,狗不僅可以幫我們看家護院,還可以幫我們追逐獵物,協助人類打獵。雖然現在的狗很溫順,但曾經狗也是對人類有威脅的兇猛動物,目前世界上的狗都是從狼馴化而來的,而狼生性兇猛,喜歡團體作戰,對人類威脅較大。和狼一樣,鬣狗也生性兇猛,喜歡聚集在一起狩獵,那麼人類為什麼不馴化鬣狗,而馴化狼呢?
  • 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為什麼是狗?
    雖然現如今的狗和狼區別很大,但是狗依然保持著狼的品性,奔跑速度達到了35公裡每小時,700磅的咬合力。人類雖然比較聰明,但是人類的咬合力以及奔跑速度都不行,需要依賴狼的捕食技巧。而狼又屬於雜食動物,食譜和人類相似,人類可以將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給它們。所以在過去,狼經常和人類一起捕獵,久而久之就馴化成了狗。
  • 跑得快,抗病強的斑馬,為什麼沒有被人類馴化?
    但是人類仔細打量了一下斑馬之後,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 斑馬為什麼沒有被馴化 斑馬之所以沒有被人類馴化,其實是因為它們不適宜馴化。 人類在馴化動物時,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會馴化,而是會比較傾向於選擇性格溫順的動物,比如:牛、羊等,這些動物不會對人類產生攻擊行為,也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馴化它們較為容易。 相應的馴化老虎、獅子等兇猛的動物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食肉動物很難被人類馴化。
  • 既然動物可以被馴化,為何人類不去馴化食肉動物?比如說鬣狗
    要知道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那麼你知道嗎?狗是通過狼馴化而來的!人類從古時候就有馴化動物的習慣,但是相比較而言食肉動物馴化的比較少,要知道人類馴化食肉動物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狼了,那麼鬣狗這種戰鬥力強大的動物為什麼沒有在人類的馴化名單中,這裡面有許多因素造成,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狗由狼馴化而來,為何狗的叫聲和狼差別很大?
    不同的狼叫聲還不一樣呢,被人類馴化1萬年之久的狗的叫聲和狼有所區別也不難理解。狗是狼經過多代選育、雜交得來的,長時間與狼隔離生存,因此野生狼的行為會被淡化。現代一些地方在培育新的品種狗的時候,偶爾會用到狗和野生或者飼養的狼的雜交,它們沒有生殖隔離,本質上還是同一種物種,只不過生存的環境不同,使得狼和狗在近一萬年的時間內有了相當的外部特徵區別,尤其是現代人類在培育品種狗的時候用了大量的雜交、近交的培育方式,所以目前的狗品種有幾百種,其中一些由於近交的應用自出生起就有相當的遺傳病,現代的牧羊犬的脊椎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
  • 狗和狼為什麼不存在生殖隔離?
    「獅虎曽」,這是母老虎和公獅在人工幹預下,雜交之後產生的後代。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狗是人類的好夥伴,在十二生肖中就有狗屬生肖。狗是人工馴化而來的,大約在4萬到1.5萬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馴養狗了,這可能是人類最早馴化的一類動物。在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就出土過狗的骸骨。
  • 人類是如何,怎樣開始馴化狗 的呢?
    狗的馴化既影響了這一物種的進化歷程,也改變了人類自身的生產生活方式。國外考古資料表明,距今約14000年前,美洲就開始對狗進行馴化了,伊朗是在11000年前,在公元前7000—前6500年伊拉克賈爾木早期的村莊的遺址中發現有狗的骨骼;公元前7000年的土耳其凱奧努遺址中發現了狗的遺骨。
  • 狼何時何地被馴化成狗存四假說,沒有一種現代狼基因更接近狗
    如果犬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在此生活了那麼多年,為何沒有犬的化石呢?事實是,不僅沒有犬的化石,連狼的化石也沒有發現——沒有證據顯示狼曾經在中國南部生活過。如果那裡從來沒有過狼,人類又怎麼去馴化它們呢?但是,有文獻顯示,狼曾經生存於中國長江的南部,但之後滅絕了。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
  • 為什麼非洲人沒有將非洲野犬馴化為家犬?
    從馴化的角度看,現存的狗是由灰狼馴化而來的,那麼在非洲,為什麼沒有馴化野犬成為家犬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非洲三哥」非洲野犬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裡有著數之不盡的野生動物,不同食性的野生動物形成了完整了生態鏈。
  • 甲骨文探秘:犬並非狼馴化來,甲骨文顯示貓和狼不是中國本土物種
    有沒有想生物學家過可能騙了我們?準確地說,他們可能給了我們一個他們以為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可能就是那句比較經典的話: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說了這麼長的鋪墊,那麼到底想要說什麼呢?簡單粗暴地說吧,狗並不是狼馴化而來。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人一定會跳出來發難,難道你比生物學家更清楚?
  • 非洲的鬣狗能否馴化用來看家護院?
    看家護院的狗,遇到豹子就會被當成食物拖走。如果把狗換成是斑鬣狗來看家護院,那豹子遇到肯定得逃。那麼斑鬣狗真的能夠被馴化嗎?●非洲人可以把斑鬣狗當成寵物,牽著上大街。然而,哺乳動物可以被人類馴化,要有一系列的先決條件。在人類的歷史上,馴化的哺乳動物就這麼幾種:豬、牛、羊、馬、駱駝、貓、狗。
  • 闢謠網絡雞湯:因為狼桀驁不馴,所以馬戲團裡沒有狼?
    「狼,沒有老虎的尖牙,沒有獅子的利爪,沒有大象的強壯,但至少,我沒在馬戲團看見過它!」「寧做草原上自由奔嘯的狼,決不做馬戲團衣食無憂的老虎!」「獅子或老虎可能更有力量,但狼從來不會在馬戲團表演!」以上幾句是近幾年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勵志名言,大家多半看到過與此類似的,或許也相信過。
  • 新研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新研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學網(小柯機器人):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Pontus Skoglund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人類馴化狗的歷史。研究人員對27隻古代狗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發現所有狗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與當今的狼不同,自馴養以來於狼群的基因流有限,但狗對狼群的基因流卻很大。到11,000年前,至少有五種主要的祖先血統已經多樣化,這表明了舊石器時代狗的悠久遺傳史。與人類基因組的共同分析揭示了反映人類的狗群體歷史的各個方面,包括非洲與黎凡特有關的血統以及早期的農業歐洲。
  • 為什麼老虎喜歡捕食狗,美洲獅卻怕狗?原來都是因為狼
    為什麼老虎喜歡捕食狗,美洲獅卻怕狗?原來都是因為狼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是地球上最常見也最有名的兩類食肉動物。在犬科動物之中,人們和狗的關係最密切,經過數千年的馴化,狗早已成了人類的好朋友,在看家護院、陪伴、救援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狗,為什麼是人類首先馴化成功的動物?成為人類的好朋友?
    動物學家告訴我們,馴化實際上是一種共生現象,兩種不同的生物,相互影響,彼此獲益,實在是一件大好事。他們發現,有些螞蟻伺養了一些能吸食植物汁液的其他昆蟲,如蚜蟲。螞蟻從蚜蟲那兒獲得蜜糖和營養液,作為回報,它也幫助蚜蟲驅趕敵害、營造家園。螞蟻的這種行為,如同今天人類飼養了一群奶牛一樣。也許有人會問,人類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生物,可是像螞蟻這樣的飼養行為,為什麼要到人類發展史的很晚期才出現呢?
  • 科學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科學家揭示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0 14:39:15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Pontus Skoglund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人類馴化狗的歷史。
  • 人類如何馴化自己?
    換言之,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情況下,人類在自己的演化過程中自我馴化,這種更隨和的舉止和態度造就了我們在地球上的成功,也令我們一直繁衍至今。作為最早被馴養的動物,狗也因為友善而具有更高的適應性——對人類友善的狼會有更可靠的食物來源和更好的生存機會。  對人類而言,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是發生在4萬至9萬年前的認知革命。當時人類的創造力迸發出來,湧現出了大量工具、武器、雕刻品和洞穴繪畫。合作意味著技能和知識能夠在以狩獵、採集為生的人類祖先群體內部,以及群體之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
  • 萬物皆有痕,光從中生:馴化與被馴化,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奇蹟
    狐狸說:「我對你來說,無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萬隻狐狸沒有什麼不同。但如果你馴化了我,我們將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我對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小王子》這個世界,曾經不屬於人類。我們在不斷馴化各個物種為己所用的同時,也在被這些物種馴化。歷史的湍流,不舍晝夜,奔淌向前。當我們逆流而行,追本溯源的時候,會發現那個不可辨識的世界,那裡,沒有城市,沒有定於點,也沒有農場。就在那個時候,人類與他們最早的盟友相遇。
  • 非洲鬣狗能被馴化嗎?比它更野的都可以,讓它看家護院兒怎麼樣
    非洲鬣狗雖然野性十足,但也並非不可以馴化,實際上全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可馴化的動物,就連獅子老虎這樣兇猛的動物都在動物園和馬戲團中服服帖帖的接受動物園管理員和馴獸師的管教,獵狗的野性和兇猛程度也並不比獅子老虎更強,當然也是可以被馴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