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門黑客——將遊戲黑客的想法應用到量子計算中

2020-10-20 工程學習

PNNL量子算法理論家和開發者Nathan Wiebe正在將數據科學和遊戲黑客的想法應用到量子計算。

每個在量子計算機上工作的人都知道這種設備很容易出錯。量子編程的基本單元——量子門——大約每100次操作就失敗一次。而且錯誤率太高了。

當硬體開發人員和編程分析人員為失敗率而擔憂時,PNNL的Nathan Wiebe正在努力編寫代碼,他相信當量子計算機準備好時,這些代碼可以在量子計算機上運行。作為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教授,Wiebe正在培訓下一代的量子計算理論家和程式設計師。

一方面,Wiebe感嘆道:「我們現在的狀況和我們需要的狀況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但同樣快的是,他無視質疑,解釋說:「我們已經在做真正有趣的事情了。」

正是這種進取的心態使他成為量子算法開發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僅在過去的5年裡,他就有12個不同的國際合作夥伴,出版了91篇關於量子算法的出版物。

遊戲規則適用於量子門

為量子計算機編寫代碼需要想像力的飛躍,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令人生畏,但Wiebe指出,任何一個15歲的《我的世界》愛好者理解它的基本原理都不會有問題。這個廣受歡迎的積木視頻遊戲催生了一個熱情的程式設計師社區,他們在遊戲環境中創建虛擬計算機。《我的世界》的編碼員們模擬了真實世界的物理環境,創造了虛擬計算器,還有其他一些成就。《我的世界》的宇宙有它自己的內部規則,其中一些不太有意義——就像量子宇宙的一些規則即使對物理學家來說也不清楚一樣。

儘管玩家不明白《我的世界》中的規則為何會如此運作,但他們可以學習《我的世界》中的物理原理,並進一步了解如何利用這些知識去完成遊戲創造者可能沒有打算完成的任務。量子電腦程式員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他們面臨著量子力學的奇怪規則,並試圖找到創造性的方法來「侵入」這些規則來建造計算機,在某些情況下,通過使用普通計算機所缺乏的幹涉和糾纏等量子效應,可以比普通計算機更快地解決問題。

「在量子計算機上,當你嘗試測量量子位元時,它們會還原為普通位元。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失去了賦予量子計算能力的那些特徵。「使用量子計算機,你必須比使用普通計算機更加精細。你必須在不破壞系統中編碼的信息的情況下引出系統的信息。」

「我們發現了量子力學的這些奇怪規則,」他說。「但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思考如何利用這些規則來進行計算。」

就像蒸汽機一樣

Wiebe喜歡用James Watt的類比,他是第一臺現代蒸汽機的發明者。在18世紀晚期,人們還不清楚蒸汽機的功率限制。直到後來,法國物理學家薩迪·卡諾才發現,存在著限制熱機效率的不可改變的物理定律。這一發現被稱為熱力學第二定律,現在被視為科學的基石。正如熱引擎的效率的研究揭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量子計算的研究有可能揭示更深的理解物理地點的限制我們的計算能力,以及它所提供的新機遇之間的合作領域。

瓦特蒸汽機。作者:Nicolas Perez, CC BY-SA 3.0

Wiebe說,量子計算不僅僅是物理學。它存在於許多領域的交叉,包括物理、計算機科學、數學、材料科學,以及越來越多的數據科學。事實上,他看到了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在量子計算中巨大的未開發的作用。

「就像瓦特和卡諾一樣,我們不需要捕捉系統內部發生的所有細節,」Wiebe說。「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預測輸入和輸出。因此,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工具可能會對量子計算機的實際工作產生很大影響。」

未加工的鑽石

首批有用的量子技術之一可能是量子傳感器——一種使用量子信號來測量溫度和磁場等東西的設備。Wiebe與一個國際團隊的同事合作,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到量子傳感的一個棘手問題上。

生物學家想用這些傳感器來測量單個細胞內部的情況。這種傳感器是由帶有某些缺陷的鑽石製成,可以用來發送量子信號。問題是,在室溫下,量子傳感器信號包含了太多的誤差,難以實現。研究小組無法進行實驗,除非整個系統被冷卻到液氦溫度(−452.2華氏度),這顯然對活細胞不利。

Wiebe和他的同事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在室溫下進行了實驗,然後應用了一種算法,該算法使用了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的技術來校正容易出錯的、有噪聲的信號。

他說:「我們在沒有額外成本的情況下獲得了與極冷低溫實驗相同的靈敏度。」

Wiebe說,應用同樣的原理來修正有噪聲、容易出錯的量子門可能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他問的問題是:「我需要多少量子誤差修正才能保證我的算法能夠運行?」

Wiebe堅信,要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需要許多領域的研究人員進行跨學科的努力,學會說彼此的語言。

他說:「如果我們能建造一臺量子計算機,那麼我們就有能力解決目前化學、材料科學和物理領域的棘手問題。」「這一挑戰既帶來了限制,也提供了新的機會。量子計算迫使我們對計算意味著什麼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關焦點

  • 量子黑客攻擊的前世今生
    針對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黑客研究由來已久,一直伴隨著QKD的發展歷程,最早可追溯到1989年的第一次QKD實驗。當量子密碼的兩位創始人Gilles Brassard和Charles Bennett帶領團隊完成第一個QKD實驗,展示了QKD的可行性時,研究者就注意到,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實驗中調製量子態時電源會產生不同的噪音。
  • 探秘量子黑客:用攻擊研究推動量子通信實際安全性的完善
    筆者需要首先強調的是,QKD的安全性並沒有因為量子黑客攻擊研究而降低,量子黑客攻擊研究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破壞QKD的安全性。相反,量子黑客攻擊研究更好地完善了QKD的實際安全模型,促進了具備噪聲魯棒性的高安全QKD協議的研究,也使得QKD的實際安全性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 量子網際網路的新突破:黑客可能將成為歷史
    量子力學中「鬼魅般的遠距作用」將有助於加密信息。有了量子網際網路,數據是安全的,連接是私密的。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新型的網際網路:量子網際網路。在這個新的全球網絡中,數據是安全的,連接是隱私的,對信息被攔截的擔憂將成為過去。
  • 美國宣布開發永不會被劫持的量子網際網路,黑客一詞或將成為歷史
    近十年來,最熱門的一個詞估計就是量子了,除量子糾纏、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外,還有很多量子的應用。比如說量子燙髮、量子鞋墊、量子內褲……好吧,我們說正經的,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和科學家近日公布量子網際網路計劃,預計未來十年內投入使用。
  • 什麼是後量子密碼學?保護數據免受量子計算機威脅的競賽正在展開
    加密的目標是阻止黑客利用計算能力暴力破解密鑰。要達到這一點,通常加密方法都會使用一種稱為陷門函數的方法,它正向創建密鑰容易,逆向破解則很難。黑客是通過嘗試所有可能的密鑰變體來試圖成功破解密碼。擁有300個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機所能代表的數值,可能比宇宙中能觀測到的原子總數還要多。假設量子計算機能夠克服一些固有的性能限制,它們就能在極短的時間破解密鑰。黑客還可能利用量子算法來優化某些任務。
  • 什麼是後量子密碼學?高速運行的量子計算機,可能破壞密碼防禦
    其目標是阻止黑客使用大量的計算能力來猜測正在使用的密鑰。要做到這一點,流行的加密方法,包括一種稱為RSA的方法和另一種稱為橢圓曲線加密的方法,通常使用所謂的「陷門函數」(trapdoor function),它們通過一種相對容易在一個方向上計算的數學結構來創建密鑰,但對手很非常難逆向工程。
  • 可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中國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1月7日,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消息,潘建偉院士等人組成的團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研究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全新量子通信,「黑客」也無可奈何的傳輸加密方式
    我國開發出了全新改進過的量子通信協議,這種新的量子通信方法將用於低軌道衛星,以將加密的消息發送到地球上的站點。與其他通信方式相比,這將大大增加兩個通信主體之間的通信距離。量子通信系統使用單個光子,該光子被加密為量子疊加狀態,此時粒子可被視為波狀的。這些加密的光子將被傳輸到遠處,遠程雙方共享一個隨機生成的密鑰來加密和解密信息。
  • 中國量子科技再突破!構建全球首個通信網,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被截獲到的信息,如果沒有密鑰,在有限的時間裡,無法完成破譯需要的計算。但這樣的加密還是有破解的可能性,那就是提高計算能力。而量子通信,經過論證。在理論上,只要通信雙方設置了密鑰,就一定不會被破譯。2021年1月7日凌晨,一篇論文震驚了世界。這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宣布,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已經具備基本的實際應用條件。
  • 首個量子通信網現身中國,可抵禦所有黑客攻擊,量子化變革已開啟
    據媒體報導,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了名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該論文表示,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初步成熟。這也意味著全球首個量子通信網在中國誕生了,可以抵禦所有黑客的攻擊。
  •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為何能抵禦所有已知的黑客攻擊?專訪工程總師...
    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我國構建起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量子保密通信是否可以應對黑客的攻擊呢?「我們做了光子數分離攻擊、致盲攻擊、時移攻擊、波長依賴攻擊和一些潛在的特洛伊木馬攻擊等安全性測試,結果表明京滬幹線可以抵禦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同時,我們也在發展一些新型協議,可以抵禦針對所有測量器件的攻擊,這類協議後續也會集成到京滬幹線信息系統中。」
  • 後量子加密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量子計算機會成為加密技術的巨大威脅?簡單來說,這是因為量子計算機能夠幫助黑客更快闖過算法陷門這道難關。與各個比特只能處於1或0狀態的經典計算機不同,量子計算機可以使用能夠同時代表1與0的多種可能狀態的量子比特——這就是所謂疊加現象。另外,通過所謂糾纏現象,各個量子比特之間也能夠在遠距離條件下相互影響。
  • 遊戲、AR及黑客技術——如何描述未來?
    以下三篇文章介紹了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三種產業——遊戲、AR 以及黑客技術。我正飛越一座荒島,那裡有火山、叢林、沙漠,冰川上還有冰封的城堡。我挑了一個跳傘降落的地點。比賽將在附近的村莊和城鎮中展開。與我一起進入這個地圖的還有另外九十九位玩家,他們所有人都會找機會設法殺掉我。
  • 中國實現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院士:不怕量子黑客攻擊
    ,自從建成以來,潘建偉院士及其同行模擬了各種可能的攻擊,比如光子數分離攻擊、致盲攻擊、時移攻擊和特洛伊木馬攻擊等等結果表明,中國量子通信網絡可以抵禦所有已知量子黑客攻擊!外媒坦承:中國已經實現「量子霸權」量子力學的研究總共有兩個分支,一個是量子通信,一個是量子計算,一直以來,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走在國際前列,但是在量子計算方面則稍稍落後於美國不過這個現狀也已經被打破,因為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了,「九章」是目前世界上計算能力最強的量子計算機,能夠實現76量子比特計算,而谷歌最強的量子計算機「懸鈴木」只能實現53量子比特計算
  • 量子霸權有多可怕?中國彎道超車的希望!可抵禦黑客攻擊破解密碼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一直會持續下去,一直到我們高精尖科技能與之互相制約,達成一個新的平衡。在一些美國已經形成了智慧財產權重重壁壘的領域,我們後發很難制人,必須要嘗試一些不同的賽道,進行彎道超車。現在,小天了解到,在量子通信方面,我們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光有量子通信還不夠,在量子計算機方面,我們如果能實現彎道超車,那將獲得量子霸權,實現對傳統經典電子計算機的降維打擊!
  • 可抵禦目前所有已知量子黑客攻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登《自然》
    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也證明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量子計算的到來,會引發怎樣的革命?
    從計算的角度來講,不知道它們是閉還是合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事實上,這會導致計算錯誤。然而,量子信息處理背後的革命性想法是,量子的不確定性——0和1之間的模糊疊加——實際上並不是漏洞,而是一種特性。它為更強大的通信和數據處理方式提供了新的手段。
  • Gartner:未來十年,人類將開啟「超人類」時代,AI和生物黑客成關鍵...
    據Gartner本周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人工智慧(AI)和生物黑客技術將成為引領技術未來的關鍵趨勢之一。這份報告是基於Gartner著名的hype cycle(技術成熟度曲線圖),描繪了新技術從單純的概念出現到大規模採用的生命周期,並最終認為它們會是未來的主流技術。當然,大前提是通過市場的考驗倖存下來。
  • 潘建偉團隊:「京滬幹線」可抵禦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
    要知道,1989年,當首個量子密鑰分發(QKD)實驗在IBM實驗室內實現,線路只有32釐米,而且因設備操作時會發出噪音,被調侃為只有聾子才破解不了量子保密通信。從32釐米到4600公裡,其中需要解決大量科學和技術問題。這4600公裡實際上是由2000公裡+2600公裡構成的。2000公裡,指的是京滬幹線,採用的是地面光纖傳輸的方式。
  • 《高管的量子密碼指南:後量子時代中的信息安全》發布
    但隨著量子計算的快速發展,當前信息安全正在面臨新的嚴峻挑戰。2020年5月,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布了《高管的量子密碼指南:後量子時代中的信息安全》報告。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算法必須在量子計算機上運行,這意味著密碼學的核心問題將由大型量子計算機來解決。這是量子計算機驚人的計算能力被證明具有實際應用的第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