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誕生於地球,但我們不會一直被束縛在地球上。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之心,我們總想著去地球之外的宇宙看看。隨著航天時代的開啟,人類已經飛上太空,登陸月球,去往了前所未知的外星世界。
正如宇宙航行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言:人類遲早會穿越銀河系,尋找其他恆星來代替逐漸老去的太陽。人類對於星辰大海的探索永無止境,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眼下,火星是人類最重要的探測對象,下一個有人類踏足的星球必然是火星。人類對於火星的探測不僅僅只是出於好奇,尋找那裡有沒有外星生命。事實上,火星對於人類有著重大的潛在作用,在不遠的將來,它很有可能成為人類在宇宙中的第二個生命家園。
根據此前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結果,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很可能是宜居的星球。但由於磁場消失,導致大氣層被太陽風吹走,表面液態水幾乎完全蒸發殆盡,讓如今的火星變成不毛之地。
不過,在目前的火星上,水並沒有完全消失掉,一部分以鹽度很高的鹽水形式存在,一部分存在於火星地表之下形成地下湖泊,還有一部分冰凍在兩極成為冰蓋。如果給火星增加磁場,並且通過溫室效應進行升溫,製造出液態水,再用水來製造氧氣,這樣就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的星球。
一些人可能會反對改造火星,因為這個成本非常高,不如用於保護地球來得實在。但我們的目光應該要放得更加長遠一些,因為地球無法一直保持現狀,過去幾億年曾發生過數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因此,去地球之外建立第二家園是有必要的,以免人類在地球上被一鍋端。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計劃,人類將會在十多年後第一次前往火星。但在此之前,還要克服一系列的問題,所以NASA先在地球上進行真人模擬火星實驗。
以目前人類的宇航科技,飛向火星要等待發射窗口的到來,每隔兩年多才會開啟一次。太空飛船飛到火星需要半年的時間,到達火星之後無法在短時間內返回地球,需要等待下一次發射窗口。之後,再經過半年時間才能回到地球上。
為了研究漫長的火星載人任務會對人類身心帶來什麼影響,NASA進行了一系列的模擬實驗,在荒涼的山上建造封閉艙。這裡與外界隔絕,通信只能靠電子郵件,而且還有時間上的延遲,用來模擬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通信延遲。
6位科學家在封閉艙中開展了持續1年的模擬實驗,其中3位是男性,3位是女性,他們都是各領域的專家,包括土壤學家、物理學家、太空工程師、天體生物學家。
在封閉艙中,6人有著各自的獨立小房間。想要離開封閉艙,只能穿上太空衣,而且一周限制出艙一次,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有限的空間中。NASA安排一些棘手的事情讓他們處理,以考驗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僅如此,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NASA追蹤,隱私基本上等於沒有。
這項模擬實驗極富考驗,普通人可能很難熬下去。在模擬期間,兩位科學家遭遇了親人離世的痛苦,也錯過了親人的很多重要時刻。這6位科學家經過一年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之後,生理和心理狀況都不是很好,人變得比以前麻木。
由此可見,載人火星任務比想像中的更具挑戰。但不管怎樣,人類最終會克服這些困難,終有一天會親自踏上這顆紅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