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長腿」珍稀甲蟲頻現四川,帶給人類一句警示

2020-12-03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一雙向內彎曲的前腿,比軀幹還長;頭部和胸部呈墨色綠,猶如披上了一件「青銅甲」;褐色的背殼上,還有漂亮的橙色、金色斑點——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迎來了這樣一隻奇特的甲蟲。

陽長臂金龜

它還是一隻珍稀的昆蟲,名叫格彩臂金龜或格長臂金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綿陽一位熱心市民發現並捐贈。

「近幾年,有五六位市民發現並向博物館捐贈格彩臂金龜及同屬物種——陽長臂金龜。」博物館館長趙力說,珍稀甲蟲頻頻在四川出現,帶給人類一句警示: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正在加劇。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長臂金龜個體

發現:人類生活區迎來「不速之客」,竟是珍稀昆蟲

葉先生在綿陽市平武縣響巖鎮某單位工作。9月初的一個中午,他和同事在從宿舍去單位食堂的路上,看見一隻長著「大長腿」的墨綠色甲蟲,正一動不動爬在樹上。

「路上車子來來往往,它不小心掉地上好危險!」出於保護和救助的目的,葉先生將這隻蟲帶回了宿舍,小心翼翼放在盒子,悉心照料。上網一查,原來,這是一隻格彩臂金龜。

格彩臂金龜,節肢動物,昆蟲綱,鞘翅目,金龜科,臂金龜亞科,彩臂金龜屬。曾經,因該屬物種形態奇異、色彩豔麗,備受昆蟲愛好者青睞,引發不法分子野外燈誘濫捕,導致種群生存受到極大威脅,數量急劇下降。

1988年,當時的國家林業局、農業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將格彩臂金龜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0年它又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這隻體長5. 2釐米、體寬2. 9釐米的甲蟲,顯然是一位「不速之客」。趙力說,格彩臂金龜常生活在植被良好的山區,幼蟲多以朽木為食,成蟲以樹上流出的汁液為食,飼養過程中可以餵一些水果。

趙力分析,這隻蟲闖入人類生活區,或許與其生存的森林與當地較近有關。「森林周邊夜晚大型建築工地的照明燈光,會對這類甲蟲產生誘捕作用。除了減少燈光誘捕,平時市民如果發現不認識的昆蟲建議不加幹預或向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機構求助,以免造成傷害。」

葉先生通過網絡聯繫上了趙力,為了給這隻格彩臂金龜更好的歸宿,把它捐贈給了博物館。

格彩臂金龜

研究:一雙吸睛「大長腿」,或有求偶妙用

收到蟲的那一刻,趙力告訴葉先生一個壞消息:這隻格彩臂金龜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格彩臂金龜為完全變態昆蟲,生命周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其卵初為乳白色,漸漸變為淡黃色。幼蟲期,格彩臂金龜的頭殼會由黃褐色逐漸變為棕紅色,幼蟲期末期是它一生中體魄最「雄壯」的時候,體長可達10多釐米,遠比成蟲期更龐大。

度過了幼蟲期後,格彩臂金龜迎來了成蛹的時刻,最後破蛹而出。夏季羽化後,會在朽木中度過一個月左右的蟄伏期,之後便開始取食交配。

「飛離森林,來到人類生活區,基本表示它已經完成了交配任務。」趙力說,格彩臂金龜的壽命通常只有幾個月,經仔細觀察和實驗,當葉先生發現這隻蟲時,已基本失去飛行能力,等待它的只有死亡。趙力和同事將這隻蟲放進飼養盒,精心照料,並進行觀察研究。

比如,它的前腿為什麼那麼長?趙力解釋,這主要和求偶有關。雌性往往躲在比較深的樹洞裡,雄性發現以後會用長長的前腳伸進樹洞去撩撥雌性。雌性爬出樹洞以後,它會立刻用這對長長的前腳把雌性抱住,方便進行交配。但是,過長的前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活動能力,遇到危險時,它們會通過裝死來躲避天敵。

樣貌與之十分相似的陽彩臂金龜身體要更長一些,背上是棕色,沒有斑點或者只在前方左右各有一個橙色斑,而格彩臂金龜的整個鞘翅上都有橙色的斑點。

一段時間後,這隻格彩臂金龜自然死亡。博物館將其做成標本,擬在適當時機進行展覽。

格彩臂金龜

思考:全球變暖,對昆蟲保護帶來更明顯影響

其實,在這隻蟲到來之前,已有多隻珍稀昆蟲捐贈到該博物館。

趙力說,近幾年,有五六位市民在本地發現並送來格彩臂金龜和陽長臂金龜,「這種甲蟲的發現地都是生態環境很好的茂密叢林,它們的出現可以看做是自然環境保護得當的一個標誌。」

比如在2017年,秦嶺一帶就發現了幾次這種甲蟲,分別在甘肅、陝西和四川省的北川。而此次發現地,與此前發現地相近,證明這個物種在該區域有種群分布。

格彩臂金龜

而在過去,它們的發現地多為我國南方的熱帶地區。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認為,它們頻頻現身四川,除了媒體曝光度增加之外,種群遷移繁殖也可能是一大原因。不僅是珍稀甲蟲,趙力團隊曾在成都一些農田和林間懸掛滅蟲燈,燈下金龜子數量也明顯增加。

這也帶來對全球變暖與昆蟲保護的思考。趙力分析,全球變暖讓格彩臂金龜、陽長臂金龜有機會向北推移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也面臨繁殖發育速度增快、遺傳變異、種群多樣性降低、等隱患,可能造成它們提前發生或者種群大爆發,對農林業造成危害。

此外,對於一些分布在較高海拔的昆蟲種類來說,隨著全球變暖,其生存範圍被壓縮向更高海拔地區或向更北方退縮,長此以往,甚至可能造成其他昆蟲滅絕。

例如,在四川高海拔地區分布的絹蝶科種類,過去一般分布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雪線附近,隨著雪線的向上退縮,現在它們大部分已經遷徙到五千米以上。如果氣溫繼續升高,則退無可退。

趙力呼籲,要對全球變暖影響昆蟲保護引起足夠重視,保護好動物、昆蟲、珍稀昆蟲的生活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的生活環境。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珍稀甲蟲格彩臂金龜現四川 它們在給人類警示?
    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說,珍稀甲蟲頻頻在四川出現,帶給人類一個警示: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正在加劇。解讀●說知識A:格彩臂金龜,節肢動物,昆蟲綱,鞘翅目,金龜科,臂金龜亞科,彩臂金龜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珍稀甲蟲格彩臂金龜現身四川 頻頻出現是給人類的警示
    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說,珍稀甲蟲頻頻在四川出現,帶給人類一個警示: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正在加劇。解讀●說知識A:格彩臂金龜,節肢動物,昆蟲綱,鞘翅目,金龜科,臂金龜亞科,彩臂金龜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中國第二大甲蟲!四川首次發現細角疣犀金龜
    5月23日晚,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青城後山考察時,意外在味江邊的一處燈下撿到了一隻巨大的甲蟲。這個為四川首次發現,也是該種最北分布記錄,比過去該種最北分布地高黎貢山,向北推移了500多公裡。該種為中國第二大甲蟲,《三有名錄》保護物種。
  • 四川黑熊殺人,日本棕熊吃人的警示,動物攻擊人類應該被擊斃嗎?
    5月17日上午18時左右,四川綿陽江油市發生黑熊襲擊村民事件。當時一名唐姓村民送7歲孩子到鎮上,結果在下山時,遭遇黑熊襲擊。47歲的女子唐某當場被黑熊咬死,7歲的兒子因為躲在草叢中才躲過一劫,可是卻親眼看著自己的母親被黑熊咬死。之後其親屬蘇某下山搜索又被黑熊襲擊殺死,後來黑熊又襲擊殺死了一名68歲的村民搜救小組組長朱某。
  • 珍稀物種頻現! 惠東林下空間成天然「聚寶盆」
    珍稀物種頻現! 惠東林下空間成天然「聚寶盆」金羊網  作者:陳驍鵬 馬勇  2020-12-18 劉偉彬介紹,近年來,惠東縣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惠東大行動,著力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積極探索造林機制,提升造林成效。據統計,2017年以來,惠東共完成各類營造林工程27.788萬畝。鐵湧、高潭、巽寮榮獲「廣東省森林小鎮」稱號。
  • 蝴蝶甲蟲家裡養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張牙舞爪的竹節蟲、極為罕見的紅螳螂、即將破繭而出的美麗蝴蝶……這些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見到,通常只能在電視和圖片上看到的昆蟲,卻成了我國有名的昆蟲專家趙力的「寵物」。目前,經他之手人工養殖獲得成功的珍稀昆蟲已達一百多個品種。
  • 甲蟲飼養風潮傳入青島 記者探訪甲蟲養殖玩家(圖)(2)
    來源:  精品名貴甲蟲依賴進口  「在日本專門的蟲寵交易網站上,曾經有一隻173mm的長戟大兜甲蟲,拍出了折合人民幣價格小陳告訴記者,甲蟲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光鍬形蟲就有2000多種,視品種的稀有度、外型和體積,每隻甲蟲的價格從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基本上體型越大越值錢,甚至每大1毫米,價格就能差上千元。記者從國內的一些甲蟲交易網站上看到,大量名貴精品甲蟲成蟲主要是從日本公司購入,每個月都有一些名貴甲蟲發布交易信息。
  • 家裡頻現小蟲 原是木床「惹禍」
    原標題:家裡頻現小蟲 原是木床「惹禍」   「最近兩年,我家裡頻繁發現有黑色硬殼的小蟲,開始以為是從窗外飛進來的,後來收拾床箱才發現床板床身上都有蟲蛀的洞,裡面還有白色幼蟲在蠕動,原來是床裡暗藏蟲害。」昨日,市民張女士給本報熱線84323110打來電話反映稱,發現蟲害後,她都不敢用這張床了。
  • 央視主持史小諾女兒成網紅,23歲近照曝光,一雙大長腿十分吸睛
    史小諾女兒成網紅,一雙大長腿十分吸睛 如今網紅遍地開花,史小諾的女兒就跟隨潮流,成為了一名網紅。 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都比較低調,史小諾也不例外。
  • 四川出現特別物種,十分稀有,但科學家卻十分擔憂!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沒有準確的答案,只是知道,只要生物出現在我們身邊後,我麼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就比如出現在四川的珍稀物種——格彩臂金龜。不過,格彩臂金龜的出現並未讓科學家感到興奮,反倒是開始擔憂起來。這是為何?本文從以下幾點闡述:1、格彩臂金龜就是什麼物種?2、科學家為何會擔憂?3、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格彩臂金龜是什麼?
  • 四川又火了!又一新物種被記錄,是中國首次出現的珍稀蛾類
    眾所周知,我們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在歷經數十億年的發展與進化,誕生了生命,有人說所有的物種起源都是基於一顆細胞,不過依舊無從考證,而發展至今,在人類的發現與探索中得到記錄的生物就多達170多萬種,還是已知的。
  • 世界最大食肉甲蟲大王虎甲 首次亮相成都
    世界最大食肉甲蟲大王虎甲 首次亮相成都 2012-05-01 08:22:31  來源: 四川在線-天府早報  編輯: 湯小春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微縮版「犀牛」現身青城山 四川首次發現該巨型甲蟲
    根據此前的資料顯示,這種甲蟲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廣西到中南半島一帶,最北分布地為高黎貢山一帶,此次現身四川地區,也是該種最北分布記錄,比過去該種分布向北推移了500多公裡。趙力推測說,四川發現的熱帶昆蟲,也可以進一步證明全球變暖對昆蟲遷徙造成的影響。
  • 浙江烏巖嶺頻現珍稀動植物 區域生態保護成效漸顯
    植物新種浙南木犀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此間珍稀動植物頻頻現身露相,該保護區管理中心相關科研人員表示,「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表明浙南片區生態保護的成效漸漸顯現。」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泰順縣西北部,西與福建省的壽寧縣、福安市接壤,北與浙江省的文成縣、景寧縣相鄰。1975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最大甲蟲種類再現:長7.5釐米 曾被宣布滅絕
    據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棲息在我國南方深山密林中的珍稀甲蟲——陽長臂金龜是我國最大的甲蟲種類,體長可達8釐米以上。此次發現的金龜子體長達7.5釐米,比起4.5釐米到7釐米的平均身高,這個已經足夠巨大。­  此前,陽長臂金龜最大個體標本產於我國廣西,但保存在日本。
  • 方寸之間賞析甲蟲之奇
    鞘翅就像甲蟲的盔甲,既能保護內翅與身體,抵禦敵害,其豔麗的色彩與斑紋又有警示天敵、同類識別,吸引配偶等多重功能,真可謂剛柔相濟,性能卓越。就像有毒的蘑菇往往具備豔麗的色彩,色彩豔麗的甲蟲往往是有毒的。例如,芫菁背上黑黃、黑紅相間的鮮豔條斑(圖50)與蜂型虎天牛(圖15)鮮豔的斑紋往往起到一種警示作用。鳥類看到色澤豔麗的天牛,通常敬而遠之,因為美麗的天牛很可能是惡臭或有毒的。而沙地沙漠的步甲蟲,顏色暗淡,便於與環境融為一體(圖26)。甲蟲的鞘翅擁有獨特物理結構,在光波照射下,會產生散射、衍射或幹涉現象,造就了甲蟲奇幻的結構色。
  • 防雷警示:海南進入雷暴活動頻發季節
    我省進入雷暴活動頻發季節  省氣象部門發布防雷警示  本報海口5月14日訊 (記者柏彬 特約記者熊瑛 通訊員周茂華)日前,東方市板橋鎮報利村林某在自家二樓陽臺衛星電視天線旁遭雷擊,在昏迷假死近4個小時後被醫院搶救過來。
  • 珍稀四川狹口蛙 竟藏身成都鬧市中(圖)
    原標題:珍稀四川狹口蛙 藏身成都鬧市   四川狹口蛙是四川特有品種   有猜測稱,這極有可能是我國兩棲爬行動物學奠基人劉承釗及團隊當年放歸的蛙種後代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不要以為蛙只生活在鄉間田野,成都一群自然愛好者經過三年連續觀測,在望江公園附近也發現了蛙的身影,而且是珍稀的四川狹口蛙,它們在這裡長期穩定棲息。
  • 珍稀昆蟲的天堂
    其實太平山森林遊樂區除了擁有森林生態、地熱、溪流、瀑布與高山湖泊等多樣的景觀風貌之外,在其美麗的原始林中,孕育了豐富的昆蟲資源,是臺灣許多珍稀昆蟲的家。 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其區內的山脈主要為中央山脈北端的南湖大山山系及三星山山系,另有部分屬於雪山山脈大霸尖山支脈。
  • 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當然這次的發現並不是在雲南,而是在四川地區,根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發布的報告指出,本次發現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名叫「枯魯杜鵑」,而且發現的地區也是非常稀有的,僅此1株。所以說非常具有保護價值,並且要好好地將其蔓延下去,如果這一株都保護不下來,那麼也會再次陷入被宣布滅絕的困境。亟需進行「搶救性保護」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