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物種頻現! 惠東林下空間成天然「聚寶盆」

2021-01-10 金羊網

珍稀物種頻現! 惠東林下空間成天然「聚寶盆」

金羊網  作者:陳驍鵬 馬勇  2020-12-18

惠東森林資源豐富

惠東發現一種植株不見綠葉的無葉蘭科植物「無葉美冠蘭」,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惠東烏禽嶂多次拍攝到中華穿山甲活動蹤跡

根部結香的綠棋楠

策劃統籌/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驍鵬 馬勇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麗媛 通訊員 黃少卿 葉衍達

今年7月,惠州惠東縣烏禽嶂一帶的野外監測相機記錄到有中華穿山甲出沒,引發廣泛關注。穿山甲已經瀕臨滅絕,長期以來蹤跡難覓,如今屢屢在惠東山林間現身,這與惠東林業生態持續變好有關。

在當地的保駕護航下,惠東的山林活力愈發蓬勃。12月17日,惠東縣舉辦「加強林業保護建設 共享綠色惠民成果」新聞發布會,惠東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偉彬表示,「十三五」期間,惠東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水平,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厚植綠色生態優勢。

珍稀物種驚喜再現,古樹沉香久負盛名,森林康養基地美不勝收,森林旅遊線路遊人如潮……惠東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基於資源優勢,林業產業發展蒸蒸日上。

森林資源得天獨厚,逾4300株古樹入冊保護

山海惠州,生態名城。積蘊深厚的森林資源為廣袤的鵝城大地平添了幾分靈氣。惠東縣的森林資源尤為豐厚,林業生態優勢突出。

「惠東縣新一輪森林資源二類調查顯示,全縣林業用地面積 25.19萬公頃,佔全縣國土總面積的 71.4%,森林面積達 25.5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 72.31%,活立木蓄積量 1373.30萬立方米。」惠東縣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何漢清介紹道,惠東縣林地面積列全省各縣、區第六,佔惠州林地面積的1/3以上。

林業工作「三分靠種、七分靠管」,森林資源的源遠流長離不開得當的管理和維護。劉偉彬介紹,近年來,惠東縣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惠東大行動,著力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積極探索造林機制,提升造林成效。據統計,2017年以來,惠東共完成各類營造林工程27.788萬畝。鐵湧、高潭、巽寮榮獲「廣東省森林小鎮」稱號。

劉偉彬介紹,目前好招樓溼地公園(二期)、寨場山森林公園、大亞灣森林公園惠東片區以及一批鎮、村級森林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飛鵝嶺森林公園管護日益完善,惠東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生態效益顯著的綠色生態體系。

惠東古樹名木眾多,廣泛分布在山林之中。數據顯示,惠東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超過4300株。隨著惠東加快古樹名木信息化平臺錄入和管理工作,越來越多古樹名木掛上「身份證」由專人保護,免遭濫砍亂伐之災。

林業生態保護得力,林下空間生長無盡財富

在森林資源生生不息的涵養下,惠東成片的林下空間猶如一個個天然「聚寶盆」 ,孕育著眾多珍稀動植物。今年7月10日,惠東縣拍到中華穿山甲白天野外活動的罕見影像,這在廣東尚屬首次。

穿山甲吃白蟻,素有「森林衛士」之稱。據史料記載,穿山甲身披硬甲象徵長壽,古人將其視為「麒麟瑞獸」,還一度被用於鎮守陵墓。但由於穿山甲被認為有著「藥食同源」的珍稀屬性,進入近現代以來遭到廣泛獵殺,現已瀕臨滅絕。今年,穿山甲屬所有物種均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由於保護得力,惠東縣內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劉偉彬表示,除了中華穿山甲,近年在惠東縣新發現的還有藏酋猴、無葉美冠蘭、惠州異藥花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新品種。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惠東縣積極落實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一方面抓好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另一方面積極開展野生動物資源監測和保護工作。經監測,可以確定惠東烏禽嶂地區存在一個具有繁殖恢復潛力的中華穿山甲種群。

劉偉彬介紹,目前惠東縣有自然保護區7個,已報批廣東省林業局的自然公園達8個。

此外,鮮為人知的是,惠東多地散落著罕見的沉香古樹群。羊城晚報記者此前調查發現,在惠東吉隆、鐵湧等地,集中分布著大面積野生沉香林。惠東縣地處南亞熱帶,很早以前就是天然優質沉香的主要產地,特別是惠東特有品種——綠棋楠,其結出的沉香是頂級品,受到沉香界的一致推崇。

「惠東縣除高潭、寶口、安墩等少數冬季氣溫較低的地方不適宜沉香生長外,適宜沉香生長的土地資源十分豐富。上世紀末,惠東縣開始人工種植沉香,目前全縣人工種植沉香面積3萬多畝。」何漢青說。近幾年,惠東大力推廣綠棋楠種植,沉香結香技術日趨成熟,沉香產業蓄勢待發。

盤活林下經濟,林業產業轉型點「綠」成金

發展沉香產業是惠東縣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的有力實踐之一。

為進一步挖掘林下資源,近年來,惠東縣轉變林業產業發展思路——從傳統的速生豐產林種植,轉為探索引導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林下空間和森林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森林康養、中藥材種植、森林碳匯交易、森林旅遊等重點項目。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惠東縣的林下「淘金」之路走得愈發開闊。

今年6月,惠東縣安墩水美森林康養基地被列入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據介紹,該基地總面積1660公頃,計劃投資30億元,發展森林醫學、紅色旅遊、南藥種植等大健康產業和紅色旅遊產業。劉偉彬透露,目前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正有序推進,桉樹改造正在進行。

在中藥材種植方面,惠東縣推動沉香產業發展與惠州市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加快發展的思路一脈相承。記者了解到,惠東縣將基於自然優勢,大力打造「惠東綠棋楠之鄉」品牌,目前,相關部門已經起草了《惠東縣綠棋楠沉香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現正徵求各單位意見。

對於多數惠東鄉鎮村民而言,「森林碳匯」仍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但它給當地帶來的效益卻是實實實在在的。今年年初,惠東縣安墩鎮新村、石珠、南華、洋潭,高潭鎮福田、金坑,寶口鎮馬山、五一,多祝鎮聯新等村共11個林業碳普惠項目,獲省生態環境廳準予備案為省級碳普惠減排量,並通過省碳普惠減排量註冊登記系統發放至項目業主,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共計178573噸,預計全部成交後將為11個村帶來收入197.32萬元。

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打卡惠州特色旅遊線路、網紅打卡勝地的攻略和遊記不勝枚舉。其中,惠東的「紅、藍、綠、古」四色旅遊資源深入人心,惠東的綠色生態旅遊日益煥發魅力。今年惠東縣有2條線路入選廣東省森林旅遊特色線路,分別為惠東縣紅色蘇維埃森林康養休閒遊以及惠東縣山海統籌休閒遊;此外,惠東永記生態園、廣東惠東巽寮青巽山森林公園、廣東惠東稔山紅樹林、廣東惠東安墩水美康養基地和廣東梁化國家森林公園,均入選廣東省森林旅遊新興品牌地。

文脈觀察

沉香文化源遠流長

惠東要打造「綠棋楠之鄉」品牌

在惠東吉隆鎮三多松村後的山林深處,大片蒼茫的古樹隱去了村舍的輪廓,據當地山林管理者介紹,三多松後的山林面積約為2.5萬畝,生長著成片的野生沉香古樹,最老的一棵樹齡已有1200多年。

置身林間樹下,空氣裡夾雜著未知的醇香,嗅覺仿似穿越了一段沉澱的歷史——古樹結沉香,千年不枯的山林記憶凝成香氣,藏身於拔地而起的古樹名木中。

「沉香木自古以來就是非常名貴的木料,是珍貴的香料,亦是工藝品最上乘的原材料。」據惠東縣林業局總工程師何漢清介紹,宋朝以後,沉香得到廣泛應用,沉香文化空前繁榮。

據了解,沉香木植物樹心部位受到外傷或真紅油菌感染刺激後,會分泌大量樹脂幫助樹體癒合,過程中就會結成有濃鬱香氣的物質,這種物質由於密度大,可以沉入水中,所以被稱為「沉香」。沉香樹結香過程需經歷漫長時間,優質的沉香往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因此產量極少,十分珍貴,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惠州有沉香樹多達9萬畝

何漢青介紹,惠東縣地處亞熱帶南部,地理和自然條件優越,長期以來都是天然優質沉香的主要產地,特別是惠東特有品種——綠棋楠,結出的沉香是頂級品,是業界的「香餑餑」。記者調查發現, 在惠東吉隆、鐵湧等地,集中分布著大面積野生沉香林。數據顯示,目前惠州市內沉香樹種植面積多達9萬畝,其中野生白木香3.90萬畝,主要分布在惠東沿海以及博羅等地。

對惠州境內大面積沉香林的由來,惠州市沉香協會會長林建環曾大膽猜測,惠州沉香文化悠久,沉香林或許並非自然生長,「有可能是明清時期,前人曾大規模種植,後來因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荒置,久而久之就成為野生林」。

古樹成群,生生不息、吐納百代。日間的光影流溢在林下繁密的枯葉堆壘上,袒露出沉香古樹林千百年的脈搏和呼吸。

史料證明,惠州歷史上就是沉香主產區,秦朝以來就有沉香交易活動。惠州沉香入藥可追溯至東晉時期,葛洪在其所著《肘後備急方》中記錄了許多沉香名方,其獨創千古名方「五香連翹飲」,開啟了沉香入藥的南藥發展史。

惠東沉香產業蓄勢待發

遺憾的是,惠東乃至惠州雖坐擁豐富的沉香林資源,卻養在深閨人未識,本地人對沉香價值的認知也有待提升。對此,今年8月,惠東縣政府出臺的《惠東縣發展沉香產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惠東將結合惠州市培育大健康產業發展中藥材種植的契機,大力推動沉香產業的發展,打造「惠東綠棋楠之鄉」品牌。

如何補齊惠東沉香產業的加工和流通短板?實施方案指出,在提升沉香種植管理和加工水平上,惠東縣將利用本地企業主在外地辦有沉香企業的優勢,引進沉香加工企業,逐步形成多元化沉香產品格局。此外,還要幫助企業解決好用地、廠房等問題,規劃建設「沉香加工產業園」,實行集約式、規模化經營。

搞活市場流通上,發揮惠東縣商貿業發達的優勢,建立沉香產品專業交易市場,引進全國各地的商戶進駐惠東,形成規模經營,擴大惠東沉香影響,讓八方來客樂於到惠東購買沉香產品。

惠東縣林業局局長劉偉彬表示,為擦亮「惠東綠棋楠之鄉」品牌,惠東縣組織成立了沉香產業協會,搭建沉香產業發展平臺,引導產業加快發展。

編輯:王俞

相關焦點

  • 雷山縣永樂鎮:林下經濟成綠色「聚寶盆」
    該鎮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科學謀劃林下經濟產業布局,突出特色高效和綠色生態,重點發展林下菌、中藥材、林下雞、林下蜂等產業,走出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致富新路。近年來,永樂鎮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方向,瞄準目標任務,深入推進林下經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同時,對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的農戶採取「以獎代補」、小額信貸等政策扶持。
  • 惠東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白頭䴉鸛
    (攝像愛好者拍攝) 白頭䴉鸛,又名彩鸛,全球已面臨瀕危珍稀鳥類,日前,有攝像愛好者在我縣黃埠白沙村拍攝到這一珍稀鳥類,讓人非常驚喜。
  • 浙江烏巖嶺頻現珍稀動植物 區域生態保護成效漸顯
    金斑喙鳳蝶雌體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中新網溫州5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陳景峰 劉雷雷 劉西)連日來,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熱鬧非凡」——繼4月該地發現植物新種浙南木犀後,連續近一個月內,極度瀕危物種中華穿山甲種群現身保護區內,6粒「世界動物活化石
  • 惠東古田保護區意外發現了珍稀物種
    近期,科普志願者在廣東惠東古田省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發現了一種整個植株不見綠葉無葉蘭科植物,經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唐光大和華南植物園博士曾思金鑑定花葶粗壯,褐紅色,自下至上有多枚鞘;總狀花序直立,長達13釐米,疏生數朵至10餘朵花;花褐黃色,直徑2.5-3釐米;花瓣倒卵形,長1.1-1.4釐米,寬5-7毫米,先端具短尖;唇瓣生於蕊柱足上,近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1.4-1.5釐米,3裂。花期4-6月。
  • 珍稀物種相繼出現 霧靈山保護區首現北京無喙蘭
    霧靈山植物科考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沐先運博士介紹,北京無喙蘭是北京特有的腐生型蘭花,這種植物一直十分「低調」,直到2017年首次在北京延慶被發現,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此次在密雲區霧靈山發現北京無喙蘭,是該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首個記錄。
  • 惠東發現珍稀植物「無葉美冠蘭」
    南都訊 記者黎秀敏 實習生蔡曉佳 據媒體報導,近期惠東古田保護區發現有無葉美冠蘭。無葉美冠蘭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4-6月,開花後會慢慢枯萎。南都記者獲悉,早在2018年,廣東如春生態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紫荊林業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聯合華南農業大學調查團隊進行保護區總體規劃編制科學考察時曾發現無葉美冠蘭的身影。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電(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靈石發現珍稀瀕危褐花杓蘭,山西還有這些瀕危植物
    ,僅在其模式產地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海拔2600至3900米的林下、灌叢中、林緣、草坡上、山溪旁多石溼潤處分布。,天然分布在山西、河北兩省。我省主要分布於五臺山、蘆芽山、管涔山、關帝山、恆山等高山上部海拔1800-2800米地帶,常與白扦、青扦、棘皮樺、白樺、紅樺、山楊及山柳等針闊葉樹種混生,或成小面積單純林。
  • 「大長腿」珍稀甲蟲頻現四川,帶給人類一句警示
    陽長臂金龜它還是一隻珍稀的昆蟲,名叫格彩臂金龜或格長臂金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綿陽一位熱心市民發現並捐贈。「近幾年,有五六位市民發現並向博物館捐贈格彩臂金龜及同屬物種——陽長臂金龜。」博物館館長趙力說,珍稀甲蟲頻頻在四川出現,帶給人類一句警示: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正在加劇。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長臂金龜個體 發現:人類生活區迎來「不速之客」,竟是珍稀昆蟲葉先生在綿陽市平武縣響巖鎮某單位工作。
  • 江蘇生物物種達4588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上午,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展出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這是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辦的主題宣傳活動之一,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推動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 「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光明日報北京1月4日電(記者李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䴉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
  • 南方有片天然楠木林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認為天然楠木林從來是散生於雜木林中,呈零星或小片分布,並而像蘿蔔巖這樣大片分布是極為罕見的。據了解,這片天然楠木林的形成時間較短,解放前,這裡原是以馬尾松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帶,到處都是馬尾松。40年代中期,福州一家造紙廠來到這裡採伐松木,幾乎砍光所有的松木。
  • 明星採摘珍稀植物惹眾怒,請呵護這自然的降禮
    中國特產,分布於四川西部,生長在海拔2450米的林下陰溼處,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國瀕危物種。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生長在土壤溼潤、陽光充足的地方,攀援在中下層喬木樹幹之上。在貴州分布區的植株總數不超過60株。該種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 我國稀有的珍稀植物
    下面就來認識幾種稀有的珍稀植物吧。藤棗,中國僅此1屬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Ⅰ級,僅見於雲南地區。果子呈橢圓形,個頭兒跟平時吃的棗子差不多,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和東南部地區。生長在海拔840-1500米的密林中。
  • 山瑞鱉頻現洞庭湖 千萬別放生 否則等於「殺生」
    山瑞鱉頻現洞庭湖 千萬別放生 否則等於「殺生」2019-06-13 10:0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巨型甲魚頻現洞庭湖4月28日,嶽陽樓區「萬家漁火」老闆何建國從朋友處收購到一隻出自湖北洪湖,重達34斤的巨型甲魚。5月5日,多家媒體給予了全方位報導,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當天上午,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一行3人從長沙趕赴嶽陽樓區,將甲魚帶回了長沙進行研究。
  • 三峽植物園推進植物野外回歸 助珍稀物種擺脫滅絕危機
    記者23日從三峽植物園獲悉,隨著科技人員將精心培育的1000株巴東木蓮進行野外回歸栽植,三峽植物園巴東木蓮野外回歸數量已突破2000株,這將對該物種擺脫滅絕危機起到促進作用。三峽植物園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峽地區的植物科學研究機構。
  • 十大中國瀕臨滅絕的珍稀樹種
    1、普陀鵝耳櫪 普陀鵝耳櫪是一種落葉喬木,為中國特有珍稀植物,在保存物種和自然景觀方面都有重要意義,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物種。中國特有,自然生長情況下僅存一株,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佛頂山慧濟寺西側。樹高13米,主幹胸徑63.7釐米,側幹32.4釐米,樹冠覆蓋面積72平方米。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 瑞射陶野生動物保護林注重維護緬甸兩種特有的珍稀物種
    伊江樹報導據1月18日出版的《緬甸之光》報報導,在馬奎省敏巫(Minbu)專區瑞射陶(Shwesettaw)野生動物保護林中,緬甸特產的兩種珍稀動物
  • 普琳絲|白幽靈「聚寶盆」與白幽靈「千層山」的您區分開了嗎?
    聽名字就知道,顧名思義:白幽靈「聚寶盆」最大的特點在於「聚寶盆」,白幽靈「千層山」最大的特點在於「千層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聚寶盆」與「千層山」的特別之處,兩者同屬白幽靈的它們,你能區分清楚它們嗎?幽靈水晶是指在水晶的生長過程中,包含了不同顏色的火山泥等礦物質,通透的晶體內會浮現如滿天星、金字塔、聚寶盆等天然的異象,內包物的顏色為白色的,稱之為白幽靈水晶。
  • 珍稀的「中國的鬱金香樹」,已為瀕危物種,一起守護!
    有一植物,它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花朵神似鬱金香,人稱「中國的鬱金香樹」,它就是鵝掌楸。由於人類的砍伐,環境的破壞,鵝掌楸的數量逐漸減少,變為瀕危物種,現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掌楸,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